1、l 意识的神经生物学l 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l 意识障碍分类及昏迷程度l 昏迷的临床表现l 昏迷的主要症状l昏迷的伴发症状l 昏迷的临床过程l昏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l 昏迷的并发症l 昏迷的治疗l 针对原发病l 催醒l 亚低温l 中医治疗l 神经干l 昏迷的监测与方法l 行为学评定l 神经电生理方法l 长程监测l 昏迷的构型l 不同类型昏迷的鉴别诊断l意识的神经生物学l.网状上行激活系统(非特异上行激活系统)l 位于脑桥上部和中脑被盖部的旁正中区,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以通过条通路经丘脑网状核到大脑皮质经下丘脑投射到脑底部结构包括边缘系统经脑干的中缝核神经元和蓝斑神经元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l 调节通
2、路:外周躯体感觉脊髓网状束网状结构(神经元激活)间脑侧支l 大脑皮层l与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的相互作用l 全身醒觉反应都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每一种传入刺激经特异性上行系统到达皮层特异性功能区,产生一种特异性感觉,另一方面,经过侧支纤维,兴奋脑干,引起四种觉醒反应。l皮层觉醒反应,脑电去同步化;l情感觉醒反应,网状结构边缘系统的投射;l 自主觉醒反应,网状结构下丘脑联系;l脊髓觉醒反应,通过网状脊髓束()l整个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整合功能与意识的内容有关。不能将意识的产生定位于哪一侧半球或脑叶,因此一侧大脑半球慢性病变,一般不会引起意识障碍,只有双侧大脑半球的急性弥漫性损害才会引起昏迷。l与觉
3、醒和睡眠有关的中枢神经递质l乙酰胆碱 参与觉醒状态的维持l多巴胺 行为觉醒的维持与中脑黑质纹状体的系统功能有关l去甲肾上腺素 脑电觉醒反应是能上行背束作用于大脑皮质所致.在脑电觉醒中中的起持续作用,而起自蓝斑的系统起着短暂作用,即时相性作用。l 主要与 有关,是引起睡眠的重要化学物质。与睡眠关系最密切的是和受体。中缝核头部的能神经元引起,尾部的神经元是睡眠的触发机制。l 主要与睡眠及觉醒的维持有关。在桥脑被盖部富含神经元的蓝斑有“睡眠相关神经元”。l 主要与睡眠的维持有关,“睡眠开”神经元位于脑桥的胆碱能神经核团。l 小结:中缝核的头部能神经元参与产生和维持睡眠。蓝斑核尾部的能神经元及低位脑干
4、被盖部的神经元则在中缝核尾部能神经元的触发下,产生睡眠。这三种神经递质的交互作用导致觉醒与睡眠及睡眠与睡眠的周期性变化。l大脑皮质损害 临床最常见于皮质神经元缺氧,缺血性损害,也可发生于全身性原因,如心跳停止,麻醉意外及代谢异常等。l.颅内弥漫性病变:脑水肿及其造成的增高,颅内感染及广泛性脑损伤。l.代谢性或弥漫性脑病:l外源性中毒l缺血,缺氧l脑外器官病变l中枢神经系统水,电解质紊乱l体温调节障碍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幕上占位病变 脑出血 脑梗死 脑膜下水肿 脑膜外血肿 脑内血肿 脑脓肿 脑寄生虫病 脑肿瘤l 幕下占位及破坏性病变l中脑出血l桥脑出血l小脑出血l脑干梗死l脑干肿瘤l基底动脉血
5、栓l小脑脓肿l小脑肿瘤l第四脑室肿瘤l 以觉醒障碍为主l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可被轻度刺激唤醒并能正确回答提问或作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停止后又很快再入睡。l昏睡()指觉醒水平较意识模糊更为严重的意识障碍状态,仅对强烈的或重复的刺激可能有短暂的觉醒,对语言无反应或反应不正确,一旦停止刺激又很快陷入昏睡。l昏迷()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觉醒状态、意识内容及随意运动严重丧失。昏迷患者对自身和周围环境不能认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很差或根本无反应,无睁眼运动、自发性语言运动、罕见自发性肢体运动,生理反射正常、减弱或消失,生命体征或不稳定。l谵妄状态()表现为
6、觉醒水平差,定向力障碍,注意力,知觉,智能,情感方面的严重紊乱,多数患者伴有激惹,焦虑,恐怖,幻觉妄想。最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脑损伤或脑的中毒性病变。l持续性植物状态()l 意识模糊l意识模糊()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涉及觉醒和认知两方面的障碍。常见于代谢性疾病,老年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表现为淡漠和嗜睡。l 浅昏迷: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对高声无反应,对第二信号系统完全失去反应,但对强烈的痛刺激尚可有简单反应,如压眶上缘可出现表情痛苦及躲避反应,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及腱反射等尚存在,生命体征一般尚稳定。l中昏迷:较浅昏迷重。患者表现为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四肢完全处于瘫痪状态,虽然
7、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尚存在,但明显减弱,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呼吸循环功能一般尚可。l深昏迷:患者眼球固定,瞳孔散大,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等消失,四肢瘫痪、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处于濒死状态。l脑死亡:不可逆的脑损伤,全脑功能丧失,脑循环终止。l血管造影l放射性核素脑血流扫描l多普勒()检查l脑电图检查l脑干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 l醒觉障碍:双眼闭合,意识丧失,无觉醒睡眠生理周期变化过程。l感觉障碍:在昏迷状态下,对刺激反应减退或消失,对外界声光刺激无感觉。清醒状态下压迫眶上神经会引出迅速敏锐的疼痛表情和躲避反应,而在昏
8、迷状态下对此强烈刺激反应减退或消失。临床常根据其反应情况,判断意识水平,即昏迷的程度。l知觉障碍:进入昏迷者,知觉丧失,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及声音(如呼唤)、光线(如近似白昼的手电灯光)等刺激均无反应,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能力消失。l 运动障碍:在昏迷状态下肌肉和关节失去有意识的动作称为肢体随意运动消失。轻度昏迷者受到疼痛刺激时,可有痛苦表情(如皱眉)、呻吟和肢体的防御性动作,肌肉和关节无主动运动,被运动时不能保持;中度昏迷时肌肉和关节强直;重度昏迷则任何反应皆无,肌肉松弛。l 体温异常l 呼吸 l 血压 l 呕吐 l 尿便异常 l 抽搐 l 瘫痪l急剧发作 外伤后立即发生的见于颅脑损伤,如果短暂昏迷
9、转为清醒后不再昏迷的,多为轻度颅脑损伤;清醒后二次再度昏迷的见于硬膜外血肿,即中间清醒期;持续昏迷见于重度颅脑损伤。若无外伤史,大部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即中风或脑卒中,最常见的是脑出血,其次是脑干梗塞。急性中毒、各种原因所致急性脑缺氧,昏迷也呈急剧发生。l缓慢发生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原发病逐渐加重,或并发其他疾患,发生多脏器衰竭。意识由睡眠清醒周期的紊乱,转为朦胧、嗜睡、昏睡。睡眠的时间逐渐加长,意识状态逐渐恶化,最后由浅至深的转入昏迷。见于脑炎、脑膜炎、脑瘤、感染中毒性脑病和尿毒症、肝硬化、肺性脑病、内分泌疾患等慢性疾病。心肌缺血性疾病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脑缺氧,原发病呈
10、慢性进程,而昏迷呈急剧发生。l运动性昏迷 由痉挛、惊厥或兴奋状态转为昏迷见于癫痫、子痫。l静止性昏迷 不发生痉挛、惊厥或兴奋,转为昏迷见于多种疾病。l进行性过程 症状发展加重,以死亡为其结局。l消退性过程 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各种生理反射和功能恢复,意识状态逐渐好转,最终清醒。交变性过程 症状呈周期性的好转或恶化,但周期不一定有时间或其他方面的规律。其结局取决于原发病和并发症的病情 初期昏迷 意识丧失,对周围没有反应,不能唤醒,不能按指令动作,用强光刺激眼睛或在耳旁大声喧嚷均不做任何反应,瞳孔缩小,随意运动消失。可保留某些反射或反应;用沾有氨水的棉球刺激鼻黏膜,可引起喷嚏反应;扣打颧弓,可引起同
11、侧颜面肌肉收缩;压迫眶上点或下颌向前牵拉时,有痛苦表情、呻吟声音;颈胸部受到掐、刺等疼痛刺激时,上肢屈曲,肩上移;下肢受到同样刺激时,各关节屈曲运动。可有尿潴留或失禁,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尚无明显改变。送到口腔的液体,停留一段时间后咽下。二期昏迷 比上述症状加重。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运动消失,肌肉松弛,出现紧张性痉挛。受到强烈的疼痛刺激时,有轻微的防御反应,吞咽液体呛咳,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反射、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生命体征出现异常,体温大多低下,偶有升高,呼吸节律紊乱或出现病理呼吸,口唇发绀;脉搏微弱,血压降低。l三期昏迷 肌张力消失,瞳孔散大,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
12、、腱反射消失。皮肤受到疼痛刺激时,肢体伸直、反张,吞咽障碍,呼吸断续间歇,或呈病理性呼吸,严重发绀,血压依赖药物维持,尿失禁,体温过低。l昏迷的病因诊断l 感染l 肿瘤 l 代谢异常 l 中毒 l 创伤l 病史l现病史和既往史l 症状学诊断l神经系统检查l除神经科常规的反射,感觉,运动检查外,重点检查眼球运动神经。l 眼裂与眼睑 l 瞬目动作 l 眼球位置及运动眼球位置 l 反射性眼球运动 l 瞳孔 l 眼底l 角膜反射l昏迷的并发症l 肺部感染l上消化道出血l昏迷的急救原则l.急救步骤法l.复苏基本程序l.针对原发病l.催醒l.中医治疗l.昏迷的亚低温治疗l.神经干细胞治疗脑损伤l行为学评定
13、l.评分:主要根据眼球运动、语言和肢体运动三大项,将昏迷程度由轻到重分为几个级别。正常:分,轻度昏迷:分,中度昏迷:分,八分以下为重度昏迷,分的患者预后很差,三分的患者生存者罕见,该分类方法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l根据分级计分法,在年又对此进行改进和补充了个观察项目,形成了 昏迷计分表。共计项级,最高分为分,最低分为分。在颅脑损伤中,分为轻型,为中型,分为重型,为特重型。分级评分分级评分睁眼动作1 自动睁眼2 言语呼唤睁眼3 刺痛睁眼4 刺痛后无睁眼言语反应1 有定向力2 对话混乱3 不适应的用语4 不能理解言语5 无语言反应运动反应1 能按吩咐做肢体活动2 肢体对疼痛有局部反应3 肢体有屈曲逃
14、避反映4 肢体有异常屈曲5 肢体伸直6 肢体无反应对光反射1 正常2 迟钝 4分3分2分1分 5分4分3分2分1分 6分5分4分3分2分1分 5分4分3 两侧反应不一样4 大小不等5 无反应脑干反射1 全部消失2 睫毛反射消失3 角膜反射消失4 头眼及眼前庭反射消失5 上述反射均消失抽搐1 无抽搐2 局部性抽搐3 阵发性大发作4 持续性发作5 松弛状态自主呼吸1 正常2 周期性3 中枢过度换气4 不规则或低换气5 无3分2分1分 5分4分3分2分1分 5分4分3分2分1分 5分4分3分2分1分l监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监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l 要点:观察在可逆阶段(要点:观察在可逆阶段()的脑功能变
15、化)的脑功能变化l 所有造成大脑损伤的疾病都会引起脑功能障碍:感觉、所有造成大脑损伤的疾病都会引起脑功能障碍:感觉、运动、意识水平、认知、语言。运动、意识水平、认知、语言。l 检查方法:神经学检查检查方法:神经学检查l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l 行为学评定行为学评定l 大脑皮层对缺血缺氧变化尤为敏感。作为脑皮层生理大脑皮层对缺血缺氧变化尤为敏感。作为脑皮层生理状态指标能反映脑血流量降低或神经元损害程度,尤状态指标能反映脑血流量降低或神经元损害程度,尤其连续监测其动态变化更有价值。其连续监测其动态变化更有价值。正常脑功能 生理变化 病理变化 睡眠 脑功能障碍 脑衰竭 昏迷 脑死亡l脑衰竭(
16、)脑代谢和脑功能处于衰竭状态,生理功能停顿,出现脑结构的形态变化。l脑复苏()一切能促使脑功能特别是意识状态和脑干机能恢复的治疗手段。国外学者的分级国外学者的分级 .().()分级分级级级 正常范围正常范围 .节律节律 .为主,少量为主,少量级级 轻度异常轻度异常 .为主,有少量为主,有少量 .为主为主,有少量有少量级级 中度异常中度异常 .波,混有波,混有和少量和少量 .为主,没有其它活动为主,没有其它活动级级 重度异常重度异常 .弥散弥散,有简短等电位,有简短等电位 .某些导联零散某些导联零散活动,其它活动缺活动,其它活动缺如如级级 极度异常极度异常 .接近平坦波接近平坦波 .完全无完全无
17、级别EEGEEG亚级I级规律的波少量波,有反应性 II级以波为主IIA 正常波幅,有反应性IIB 低波幅,无反应性III级波/纺锤波IIIA 波为主,广泛、有节律,有反应性IIIB 纺锤波昏迷IIIC 波为主,中波幅,有反应性IIID 波为主,低波幅,无反应性级爆发-抑制昏迷昏迷低幅A 爆发抑制,有/无癫痫样活动B 昏迷,有/无反应性C 昏迷D 20V 的波V级抑制,电静息50%记录单位IA 有反应性IB 无反应性II级三相波 III级爆发-抑制IIIA 有癫痫样活动IIIB 无癫痫样活动级或昏迷,纺锤波昏迷(无反应性)V级癫痫样活动(非BD模式)VA 普通性VB 局灶或多灶的级抑制A 20v
18、B 10Vl黄远桂、张志芳等五级l级 正常范围 波优势,可见节律,伴有少量波l级 轻度异常 波优势,伴少量或l级 中度异常 波为主,伴有及少量,有爆发抑制l级 重度异常 弥散波为主,间有短暂电静息,或、昏迷或平坦波为主,间有少量l级 极度异常 电静息广泛性波弥散性波一侧或局灶性偏胜昏迷昏迷纺锤昏迷三相波广泛性周期性复合慢波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平坦波爆发抑制l国内学者昏迷的五级分类的优点是简洁,可操作性强,便于神经科临床应用,不足是有些表现未能描述,而种构型基本包括了昏迷的表现,但是没有分级,这样二者都不利于临床上对资料做统计学处理。l国外学者的分级方法的优点是强调了的反应性和变化,这样能更
19、客观准确地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及其预后,另外,的各种表现对应相应的等级,也便于临床的评估和统计学处理。在昏迷的构型中大部分都与昏迷程度及预后的相关很好,其中较为不确定的是昏迷,在回顾性的文献资料中表明,一部分昏迷的预后很差,但亦有部分昏迷的预后较好,难怪()把这一形态形容为“过渡性的”。l有的昏迷患者在日内演化成具有预后意义的类型。l例如若出现爆发抑制,大部分患者死亡或成为植物状态,而若出现反应性或更为连续的节律,则大多存活。l还有学者提出另外一个判别标准,一是从病原学上,如果是缺血缺氧、严重外伤等原因引起的昏迷,其预后差,而由于药物中毒引起者经治疗预后较好。l昏迷的神经学损伤涉及到上位脑干和中
20、脑尾部,通常继发于血管性损伤及。l()认为,心脏骤停后通常会出现爆发抑制,而且其结局不会好于持续性植物状态。l爆发抑制的定义是当一段电压全面的衰弱之后出现包含着各种频率成分的爆发活动。l如果爆发只包括癫痫样放电或双侧同步性短程复合波,大致呈周期性,则这一型式称为普遍性周期复合波,但仍有人把其认作爆发抑制,当爆发时出现普遍癫痫样活动,鲜有恢复意识者。l同样,在完全抑制的背景中,全面癫痫样放电不论是呈周期性、单调现象、或是爆发放电,只要是作为唯一的活动,都很难再有意识的恢复。l值得注意的是亦出现在由巴比妥类药物诱导的麻醉或的治疗过程中。l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麻醉时出现时,在平坦时,所有皮质神经
21、元出现电静息,去极化是由于通透性增强,增加了皮层突触上能的抑制作用,这导致了从丘脑来的冲动转入断离,但当皮层电静息时,丘脑仍有细胞仍有放电,这些丘脑皮层神经元的振荡回路造成了周期性的的爆发活动。l昏迷过程出现的另一种有意义的现象是睡眠纺锤活动()认为是来自丘脑中部结构,目前认为的节拍器是丘脑网状核元,其为环绕丘脑前腹侧核的一层能元。它们的放电节律性地输入到丘脑皮层接力()细胞,产生超极化,当电压达到产生动作电位,这个动作电位后抑制反跳爆发导致新皮质神经元的。l l 通常,昏迷患者中出现睡眠纺锤等成分者要比无睡眠成分者预后要好。q闭锁综合征()q实际上不存在意识障碍,是由桥脑腹侧面病变损及皮质脊
22、髓束以及支配、及以下脑神经运动核的皮质脑干束,导致传出功能受阻,而对起调节作用的脑桥被盖不未受损伤,故无特殊变化,睡眠觉醒周期亦正常。q q脑干和间脑病变累及中脑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神经活动不能上传,致使皮质兴奋性低下而引起的特殊性意识障碍。q脑电异常可因病变严重程度的不同有广泛性慢波、昏迷等各种表现,没有睡眠觉醒周期。l从神经生理学定义,即患者丧失了大脑高级皮层的能力,但由于全部或部分保留了下丘脑和脑干自主功能而维持了睡眠觉醒周期。l 对的诊断标准包括缺乏对自身和环境的觉察(),不能与他人互动、对视觉、听觉、体感或不适的刺激不能产生自主的行为反应。l由于呈现睡眠觉醒周期,可推断有间断的觉
23、醒。保留颅神经反射和脊髓反射。l简言之,一种持续数周的觉醒无意识状态称之为持续性植物状态。l长期以来的争论包括对诊断标准疑问的关键在于,是用病人外在的表现去确定其大脑内部状态。l所以人们自然想到了利用、等方法以及它们联合应用的可能性。l在迁延的昏迷状态病人处于闭目的深度昏迷状态,此阶段后期,在周内,病人开始睁眼。l此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导致心动过速。l病人脑电活动较在急性阶段减少,特别是睡眠或睡眠样电位。l纺锤波丧失,睡眠波形高速发展成单一形式,常为高波幅,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性减低。l病人开始睁开眼睛,但实际上对周围及内在环境没有知觉。l脑电活动类型减少,但不如过渡阶段减少的
24、明显,有周期性睡眠及清醒活动,伴有纺锤波及长程的活动。l但仍相当简单化,在睡眠和清醒之间仅有很少的差异,随着闭目有低电压快活动,通常为睡眠的特征,而高波幅慢波则提示清醒状态。由于端脑病变的程度不同,部分病人有改善之可能,其通常表现为脑电活动频率的增加,和活动减少,具反应性的活动再现。在由外伤等因素引起的,一侧体征的恢复,通常是一侧的慢活动或病灶转化成病灶,局灶性减慢会消,其后表现局灶的波幅降低,的局灶异常与临床局灶缺陷之间也有密切关系。l检查脑死亡步骤l至少个头皮电极,间距至少,参考电极放在耳上。l电极阻抗增益可适当调整l必须在至少以上观察期中都显示脑功能的完全丧失。l1、刘秀琴.神经系统临床
25、电生理学(上)神经病学,第2卷,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l2、王纪佐。神经系统临床诊断学 神经病学,第1卷,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l3、徐如祥 肖华。现代临床昏迷学 军事医学出版社,2003l4、王晓梅,宿英英.重症脑功能损伤的脑电图分级标准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38:2,2005l5、王建军 连续脑电图监测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综述)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11:1,2002l6、Young GB.The EEG in Coma.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7(5):473-485,2000.l7、American Academy of
26、 Neurology,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PVSl8、Kane NM et al Quantitative EEG evaluation of non-fatal and fatal traumatic coma.EEG and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998,106:224-250.l9、Schaul N.The fundamental neural mechanisms of EEG.EEG&Clin.Neurophysio 1998,106:101-107.l10、Finnigan SP et al.Correlation of quantitative EE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30-day NIHSS score,Comparison with diffusion and perfusion MRI.Stroke,2004;35:899-903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