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突破练14文言文阅读(翻译题)第一组(赋分48分用时40分钟)一、(2022山东济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常扌从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扌从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常扌从曰:“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谓其不忘故耶?”常扌从曰:“嘻!是已。”常扌从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其敬老耶?”常扌从曰:“嘻!是已。”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扌从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2、”常扌从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华抱足,曾子曰:“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虽无能,君子务益。夫华多实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夫飞鸟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公子牟东行,穰侯送之,曰:“先生将去冉之山东矣,独无一言以教冉乎?”魏公子牟曰:“微君言之,牟几忘语君。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
3、死期,而死自至乎?”穰侯曰:“善!敬受明教。”高尚尊贵,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智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故士虽聪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也。(节选自说苑敬慎,有删改)注常扌从(chung):古达人,老子师事之。曾元、曾华:曾参二子。穰侯: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B.君
4、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C.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D.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往问焉”与“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两句中的“问”含义不同。B.“过故乡而下车”与“衡下车”(张衡传)两句中的“下车”含义相同。C.先生,古时指老师或年长有学问的人,穰侯以此称呼魏公子牟,含有尊敬之意。D.“微
5、君言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微”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常扌从告诉老子的话语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常扌从是一位德行修养很高、见识深远的长者。B.曾子因没有颜氏之才而自感惭愧,于是借助飞鸟、鱼鳖的例子,告诫儿子要抵御外界的诱惑。C.魏公子牟对穰侯教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何为官,即官居高位时,不贪权势、不贪财富、不图尊贵等。D.曾子与魏公子牟所谈论的内容有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官员往往容易在登上显位的时候犯错。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2)夫飞鸟
6、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7、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
8、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节选自左传僖公,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
9、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劳师以袭远”与“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师”字含义相同。B.“其谁不知”与“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两句中的“其”字含义相同。C.“超乘者三百乘”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乘”字含义不同。D.“未报秦施”与“施关发机”(张衡传)两句中的“施”字含义不同。7.下列对原
10、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杞子利用自己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时机让秦国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的意见,希望得到蹇叔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秦穆公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B.秦国军队经过周朝国都北门,车上的武士都除去了盔甲,军容不整,并且三百辆兵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王孙满看后认为秦军肯定会吃败仗。C.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代表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国的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D.晋国的原轸主张伏击秦师,认为秦国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晋国攻打秦国的好机会,与前文中蹇叔所说的“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相呼应
11、。8.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
12、政,不更其所。”(选自礼记,有删改)注齐难:庄重严肃的意思。和:舒适。沮:恐吓。干橹:盾牌。(1)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2)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第二组(赋分48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文本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
13、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
14、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节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文本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有删改)注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同“灾”。折(zh)阅:低价销售,亏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B.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
15、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C.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D.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人之非己也”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两句中的“非”字含义不同。B.“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趣舍”含义相同。C.“其为人也多暇日者”与“极娱游于暇日”(滕王阁序)两句中的“暇日”含义相同。D.“先致其知”与“非利足也
16、,而致千里”(劝学)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B.一个人喜欢善的事物,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役使;而小人就不同,他们可能受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
17、;是我而当者,吾友也。(2)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成祖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郡,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原吉上言:“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滨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疏上,行之。役夫凡十余万。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百姓暴体日中,吾何忍!”于是水泄,农田大利。二年九月,夏原吉治水功成,还朝。三年夏,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大
18、理寺少卿袁复赈济苏、松、嘉、湖饥民。上曰:“四郡之民,频年厄于水患。今旧谷已罄,新苗未成,老稚嗷嗷,朕与卿等能独饱乎?其往督郡县发仓廪赈之。”宣宗宣德七年,苏州知府况钟上言:“永乐初,朝廷命尚书夏原吉督理疏浚,水不为患。年久淤塞,一遇久雨,遂成巨浸,田皆溺焉。乞仍遣大臣督郡县吏于农隙时,发民疏浚,则一方永赖矣。”上命周忱与钟计工力多寡难易行之。世宗嘉靖元年,巡抚李克嗣开吴淞江。克嗣用华、上、嘉、昆四县民力,开吴淞江四十余丈,十余年无水旱之忧。穆宗隆庆四年,巡抚海瑞委松江府同知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开浚王渡起至宋家港,其长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一丈,阔三十余丈。今议减半,开河面一十五丈、底阔七丈五尺。共
19、用工银六万余两。是岁大饥,畚锸云集,不两月而河工告成,民得仰食焉。神宗万历十五年,以吴中岁遭水患,奏请特设水利副使一员,驻松江。是岁,命许应逵莅任,发帑金十万为修治费。及首浚吴淞,后及支干。开浚未完,而故道反塞。不一年尽为平壤,功未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B.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C.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
20、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D.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召有司案图”的“有司”意思相同,泛指所有的官吏。B.“难即疏浚”的“疏”与“疏上,行之”的“疏”意思不同,后者是一种公文。C.穆宗,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礼记有“天子七庙,三昭三穆”的相关规定。D.帑金,钱币,多指国库所藏。“帑”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国家库藏的金帛。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21、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成祖朱棣看到嘉兴、苏、松等地水患治理一直没有成效,官员督导治理不力,所以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前去江南治理水患。B.夏原吉细致分析了松江大黄浦等地的河道淤塞的情况及过去治理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疏浚范家滨至南仓浦口河道的建议。C.夏原吉在治理江南水患时能够体会到治水百姓的辛苦,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后来还接受朝廷任命到苏、松、嘉、湖一带赈济饥民。D.李克嗣与黄成乐、张等官员先后继续组织百姓参与水利兴修,疏通河道,治理水患,这些工程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收益。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2)乞仍遣大臣督郡
22、县吏于农隙时,发民疏浚,则一方永赖矣。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生之与死,成之与败,皆理势之必有,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既以身任天下,则死之与败,非意外之凶危;生之与成,抑固然之筹画。生而知其或死,则死而知其固可以生;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生死死生,成败败成,流转于时势,而皆有量以受之,如丸善走,不能踰越于盘中。其不动也如山,其决机也如水,此所谓守气也。气守而心不动,乃以得百里之地而观诸侯、有天下,传世长久而不危。岂徒介然之勇,再鼓而衰,不足恃哉?智足以制胜,而俄顷之间,大忧大喜之所乘,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倾败即成乎莫挽。豪杰之与凡民,其大辨也在此夫!
23、(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1)既以身任天下,则死之与败,非意外之凶危。(2)岂徒介然之勇,再鼓而衰,不足恃哉?答案与解析任务突破练14文言文阅读(翻译题)第一组1.A解析 “则”用在假设复句的后句,其前断开,排除B、C两项;“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结构相同,分别断开,排除D项。2.B解析 B项,本文中的“下车”是“从车上下来”的意思,“衡下车”中的“下车”意思是“官员初到任所”。二者含义不同。3.B解析 B项,“自感惭愧”错误。原文“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是曾子谦虚的表现。4.(1)舌头还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刚硬吗?(2)飞
24、鸟认为山低,就在山顶垒巢;鱼鳖认为深潭还浅,在它的底部挖穴而居:然而它们仍被人捕捉,原因是禁不住饵食的诱惑。参考译文 常扌从有病,老子前往探望,说:“先生病重,就没有要留下的教诲能够向弟子说说吗?”常扌从说:“你即便不问,我也将告诉你。”常扌从说:“经过故乡就要从车上下来,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老子说:“经过故乡就下车,不是讲人不应该忘旧吗?”常扌从说:“呵,是这样。”常扌从说:“从年纪大的人面前经过时要小步快走,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老子说:“从年纪大的人面前经过时要小步快走,不是说人应该尊敬老人吗?”常扌从说:“呵,是这样。”(他)张开嘴给老子看,问老子:“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
25、”“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没有了!”常扌从说:“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老子说:“舌头还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刚硬吗?”常扌从说:“呵,是这样。天下的道理已经说完了,没有可以再告诉你的了!”曾子生病,曾元抱着他的头,曾华抱着他的脚,曾子说:“我没有颜回那样的才智,拿什么告诉你们呢?即使无能,君子也要努力学好。开的花多,结的果少,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话说得多,事做得少,是人常有的现象。飞鸟认为山低,就在山顶垒巢;鱼鳖认为深潭还浅,在它的底部挖穴而居:然而它们仍被人捕捉,原因是禁不住饵食的诱惑。君子假如不因为贪图利益而伤害到自身,那么耻辱怎么能到自己身上呢?官员往
26、往在登上显位的时候懈怠,病情往往在稍有好转的时候加重,祸害发生在懈惰的时候,孝顺减退在有妻子儿女的时候:要明察这四种情况,像开始时一样谨慎到最后。诗经上说:无论什么事都有个开端,但很少能有结果。”魏公子牟往东方去,穰侯为他送行,说:“先生将要离开我到崤山以东去了,难道没有一句话来教诲我吗?”魏公子牟说:“要不是你讲到这件事,我几乎忘了告诉你。你知道那官位并不与权势相约,而权势自己就会来到吗?权势不与财富相约,而财富自己就会来到吗?财富不与尊贵相约,而尊贵自己就会来到吗?尊贵不与骄奢相约,而骄奢自己就会来到吗?骄奢不与罪过相约,而罪过自己就会来到吗?罪过不与死亡相约,而死亡自己就会来到吗?”穰侯
27、说:“讲得好!我恭敬地接受这高明的教诲。”身份高尚尊贵,不要因此对人傲慢;聪明贤能智慧,不要因此使人困窘;资财供给迅速及时,不要因此抢在别人前面;刚强坚毅勇猛,不要因此压服别人。不懂的就请教,不会做的就学习。即使有智慧也一定要显得质朴,然后参与辩论;即使有才能也一定要谦让,然后再去做那件事。所以士人尽管聪明贤能机智,自己也要坚守愚拙;功劳覆盖天下,自己也要坚守谦让;勇力盖世,自己也要坚守怯弱;富有天下,自己也要坚守清廉。这就是所说的居高而不危险,盈满却不外溢的道理。5.A解析 “秦师”是“轻而无礼”的主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秦师轻而无礼”是“必败”的依据,所以“礼”后面停顿,排除B、C两项。
28、“又”是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前面停顿;“谋”是“谋略”的意思,“不能”修饰限制“谋”,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项。6.B解析 B项,“其谁不知”中的“其”意思是“难道”,“其真不知马也”中的“其”意思是“大概”。7.B解析 B项理解有误,原文“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意思是,(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8.(1)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2)郑国有准备了,(要灭掉他们)不可能有希望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参考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庚辰日,要送往曲
29、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况且行军千里,难道有谁不知道吗?”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
30、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头之间,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秦军于是向东进发。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
31、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行军到敝国去,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准备一天的军需给养;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客馆查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
32、的东西快没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狩猎之地原圃,就像秦国也有狩猎之地具囿,你们回到秦国的狩猎之地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要灭掉他们)不可能有希望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使百姓辛劳,(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秦国的军队,这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原轸
33、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长远利益考虑,怎么能说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呢!”于是发布命令,迅速征调姜戎。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副将。这一年夏季四月辛巳日,(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将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开始有穿黑色孝服的习俗。9.(1)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2)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参考译文 鲁哀公
34、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严肃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像这样。儒
35、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他们所立的志操。”第二组1.C解析 句意:用不善引导人的是谄佞,用不善附和人的是阿谀。能辨别正确的为正确、错误的为错误叫作明智,认正确的为错误、错误的为正确叫作愚昧。坚持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是正直。根据句意,“谓之谄”中,“谓之”的宾语为“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再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对称句式,结构一致,排除A项。2.A解析 A项,两句中的“非”皆为“非议、非难”的意思。3.B解析 B项,“从不厌烦”错误,原文的“不厌”意为不满足
36、;“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错误,原文的“能诫”意为能引以为戒、戒惕。选项曲解文意。4.(1)所以批评我而所言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誉我而所言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2)人和人之间才性的差异,哪里会有跛鳖和六骥的差异那么大?参考译文 文本一见有善行,一定要恭谨自查,自己是否也有此善行;见到不善的行为,一定要惊心警惕,反省自己是否也有此不善。自己身上的善,一定要固守;身上的不善,一定要畏恶它如同灾祸。所以批评我而所言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誉我而所言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献媚阿谀我的人,是害我的谗贼。所以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对于谗贼则深恶痛绝。爱好善而永不知足,听到规谏而能戒惕,即使想
37、不长进也做不到啊!小人正好相反,极为悖乱而厌恶别人非议自己,极为不肖却希望别人认为他贤能,心像虎狼一样、行如禽兽一般,却厌恶别人视他为谗贼。亲近阿谀奉承之辈,疏远直言相谏者,把修正规劝的行为视为讥笑,把直谏忠诚的人视为谗贼,这样的人想不灭亡也做不到啊!用善引导人的是教诲,用善响应人的是和顺;用不善引导人的是谄佞,用不善附和人的是阿谀。能辨别正确的为正确、错误的为错误叫作明智,认正确的为错误、错误的为正确叫作愚昧。坚持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是正直。取舍没有定准的叫作无常,为了利益放弃道义的叫作至贼。志意修炼就会傲视富贵,崇尚道义就会藐视王侯,自思无所愧疚就不会为外物所动。古书上说:“君子役使
38、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虽然辛苦但心安理得,就去做;利益少而多合乎道义,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洪涝、干旱之灾而不耕田,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生意,士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懈怠于道。良马一天走一千里的路程,劣马走十天也能达到。所以一步一步不停地走,即使是跛足的鳖,也可以抵达千里;一层一层积累不停,平地最终也能变山丘。人和人之间才性的差异,哪里会有跛鳖和六骥的差异那么大?然而跛鳖能够到达,六骥不能到达,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有的做,有的不做啊!道路虽近,不走就不可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会成功。那些整日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就不会超出常人多远了。文本二古代想要把
39、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5.B
40、解析 “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尚书夏原吉”是一个完整的官位加姓名的短语,作“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赍水利集”的主语是“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意思是“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带着水利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6.A解析 A项,“泛指所有的官吏”错。此文中的“有司”指与治水有关的官吏。7.B解析 B项,“分析了过去治理的不足之处”错,夏原吉只分析了松江大黄浦等地的河道淤塞的情况,并没有分析过去治理的不足之处。8.(1)夏原吉穿着布衣步行(巡视),日夜经营筹划,盛夏天都不打伞盖。(2)请求朝廷仍派遣大臣在农闲时监督郡县官吏,发动民众疏浚水道,那么一方百姓就长久地受利
41、了。参考译文 明成祖永乐元年夏天四月,皇上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江南水患。当时嘉兴、苏州、松江等郡县年年患水灾,朝廷多次命令主管官员治理,但督导治理没有功效,因此才下达这样的命令。六月,朝廷命令侍郎李文郁前去辅佐尚书夏原吉,观察估量水田,估量免除今年的租税,秋天,(又)派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带着水利集赐给夏原吉,让他寻求疏导治理的方法。夏原吉上奏说:“松江大黄浦是通往吴淞的要道,下游堵塞不通,难以很快疏浚。旁边有范家滨(水道)通往南仓浦口,可以直接到达大海,适宜疏浚使其更深更阔。”奏章呈上,(朝廷)准予施行。发动的役夫总共十多万。夏原吉穿着布衣步行(巡视),日夜经营筹划,盛夏天都不打伞盖,说
42、:“百姓在烈日中暴露身体(劳作),我怎么忍心(打着伞盖)!”于是水流泻下去,农田大大获利。永乐二年九月,夏原吉治理水患成功,回到朝廷。永乐三年夏天,朝廷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大理寺少卿袁复赈济苏、松、嘉、湖等地灾民。皇上说:“四个郡县的民众,连年困于水灾。现在陈年的谷物已经吃完,新的粮食还没有收获,老少都嗷嗷待哺,我与你们能只管自己吃饱吗?你们前去督导各郡县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宣宗宣德七年,苏州知府况钟上书说:“永乐初年,朝廷命令尚书夏原吉督导治理疏浚水道,水患不再发生。(河道)年久淤塞,一遇到长久下雨,就会造成严重浸泡,田地都淹没了。请求朝廷仍派遣大臣在农闲时监督郡县官吏,发动民众疏浚水道,那
43、么一方百姓就长久地受利了。”皇上命令周忱与况钟考虑人工和财力的多少以及工程的难易程度来施工。世宗嘉靖元年,巡抚李克嗣开通吴淞江。李克嗣使用华、上、嘉、昆四县民力,开通吴淞江四十余丈,十余年都没有水旱的忧患。穆宗隆庆四年,巡抚海瑞委托松江府同知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开掘疏浚从王渡至宋家港,共长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一丈,宽三十余丈。现在商议减半,开河面一十五丈、底宽七丈五尺。总共用了工费银两六万余两。这一年发生饥荒,挖运泥土的用具(指民工)云集在这里,不到两个月治理工程就完工,百姓依赖这获得了粮食。神宗万历十五年,因为吴中每年都遭受水灾,地方奏请朝廷特设水利副使一人,驻扎在松江。这一年,朝廷命令许应逵到
44、任,发放十万府库金银作为修治费用。首先疏浚吴淞江,然后疏浚支流。开始疏浚还没有完工,原来的河道反而堵塞了。不到一年完全成为平地,事情最后没有完成。9.(1)(如果)自己担当起了天下的重任,那么死亡和失败,(就)不是意料之外的凶险。(2)哪里是(那种)仅仅(凭)简单鲁莽的勇气(赢得一次成功),第二次就不行了,不值得依赖的(人)呢?参考译文 生存与死亡,成功与失败,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是相互转化不能预测的。(如果)自己担当起了天下的重任,那么死亡和失败,(就)不是意料之外的凶险;生存与成功,也是本来就料想到了的。活着时明白自己有死的可能,那么面临死亡时也会明白自己有能活下来的机会;失败时
45、明白有能成功的机会,那么成功时也会考虑到自己将有可能会失败。生存死亡死亡生存,成功失败失败成功,随着当前的形势相互转化,都有气量来承受它们,就像小圆球善于滑动,(却)不可能从盘子中越出。坚定不动像山一样(稳固),随机应变像水一样(灵活),这就是保持气量。保持气量内心就坚定了,就能得方圆百里的土地(成为君主),接见(来朝见的)诸侯、拥有天下,长久流传后世而没有危险。哪里是(那种)仅仅(凭)简单鲁莽的勇气(赢得一次成功),第二次就不行了,不值得依赖的(人)呢?(那种人)才智足够用来取得胜利,但是在很短时间内,极度忧喜的情绪剧烈变化,声音表情传递出起伏不坚定的内心,倾覆失败就会马上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豪杰与凡人,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就在这儿了啊!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