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生词 1 罩 屹 鼎 沸 贯 崩 恢 17 崇 峻 嘉 峪 瞭 屯 垒 魄 2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18 颐 耸 阁 舫 眺 堤 态 3 茫 桨 律 榕 隙 耀 暇 抛 19 誉 瞰 统 率 征 靡 魁 搏 4 檀 盈 凶 庙 惚 20 鹤 孟 陵 辞 唯 5 腊 浑 豚 21 谴 惰 俗 协 序 绰 伏 6 均 匀 茎 柄 蛟 22 凋 苞 袭 怀 旷 暂 躯 胞 7 宅 蔽 弃 慎 择 穴 搜 23 遭 悯 咛 咐 啕 8 谧 振 枉 浩 资 召 源 24 崛 帝 范 巡 嚷 惩 铿 锵 9 溢 允 喧 添 训 酷 颊 拆 25 荐 删 词 洽 昏 晖
2、楷 10 彼 锹 杈 诧 麦 务 26 漱 惬 码 驳 逻 辑 11 伐 27 昧 寞 睦 析 患 匪 逾 12 拽 茸 副 怜 魔 杖 28 赖 耕 潜 舶 哲 13 颈 厉 吭 吠 苟 倘 脾 供 29 仓 储 烹 盗 综 判 14 腔 掂 涟 漪 虑 属 宰 30 钝 凌 仅 绘 吨 敏 捷 15 乖 凭 职 痒 淘 辟 勃 31 例 筛 辐 汰 肴 尿 碱 16 怨 抗 侮 绩 凄 慈 辛 近义词 屹立矗立 霎时刹那 依旧照旧 颤动颤抖 荒凉荒寂 寒冷酷寒 奇异离奇 关注关心 预料预测 牢固坚固 譬如比如 警戒警备 凄惨悲惨 尖锐尖利 镇静冷静 凶猛猛烈 从容镇静 成绩成果 逐渐渐渐
3、空隙间隙 犹如好像 均匀平均 欺侮欺负 心思想法 出名有名 隐蔽遮蔽 慎重谨慎 挖掘发掘 笑盈盈笑呵呵 简单简明 搜索搜查 融化消融 侍侯侍奉 人迹罕至荒芜人烟 静谧宁静 宽阔广阔 神奇神秘 高傲傲慢 生气勃勃生机勃勃 偶然偶尔 恢复复原 热闹喧闹 古怪奇怪 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豪放豪爽 诧异惊异 愤怒愤恨 呼唤呼喊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喧闹吵闹 激动冲动 灵活敏捷 勇敢勇猛 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允许许可 清理整理 重要重大 温柔温和 局促不安忐忑不安 训斥斥责 仍旧依旧 看守看护 尽职负责 坐卧不安如坐针毡 凝视注视 茂密茂盛 严厉严肃 舒服舒适 随遇而安入乡随俗 唯独唯一 谴责斥责 协调调和 平
4、衡平稳 理所当然理所应当 沉着镇静 如同犹如 庄重庄严 怜悯可怜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嘱咐叮咛 依然依旧 依赖依靠 胸怀胸襟 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期待期望 蕴含包含 燥热炎热 推荐引荐 得意扬扬神气十足 惬意满意 匆匆匆忙 疲倦疲劳 反驳反对 耀武扬威张牙舞爪 羡慕爱慕 希望期望 显然明显 诸生诸位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充足充分 道别告别 冒昧唐突 摆脱解脱 大概可能 幻想梦幻 烦恼苦恼 骄傲傲慢 讨教请教 发明发现 反义词 宽阔狭窄 沸腾平静 强烈微弱 奇特寻常 欺侮爱护 从容慌张 巨大微小 光明黑暗 舒服难受 干燥湿润 尖锐迟钝 慈爱凶狠 静寂吵闹 凶猛温和 慎重轻率 简朴奢华 老实狡猾 天真世
5、故 静寂吵闹 镇静慌张 粗糙光滑 偶然必然 古怪正常 勇敢胆怯 牢固薄弱 弯曲笔直 崭新陈旧 漂亮丑陋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均匀不等 仔细粗心 柔弱刚强 喧闹寂静 人声鼎沸万簌俱寂 荒凉繁华 允许禁止 清澈浑浊 融化凝固 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任性约束 简单复杂 茂密稀疏 寒冷炎热 不可思议可想而知 宽阔狭窄 谦虚骄傲 朋友敌人 亲热冷淡 一丝不苟粗心大意 愤怒愉快 灵活呆板 神奇平凡 敏捷迟钝 局促不安心安理得 撒谎诚实 重要次要 奢侈简朴 偶然必然 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懒惰勤劳 大概确切 美好丑陋 谴责赞许 理所当然岂有此理 轻快沉稳 苍白红润 凋零绽放 沉着慌张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悲哀兴奋 宽裕
6、贫困 湿润干燥 给予剥夺 左顾右盼目不斜视 热闹冷清 清楚模糊 温柔冷酷 透露保密 出乎意料意料之中 质朴浮华 增添减少 疲倦精神 危险安全 乐观悲观 依赖独立 反驳赞同 充足不足 匆匆姗姗 烦恼快乐 摆脱陷入 骄傲谦虚 成语 天下奇观: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漫天卷地: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横贯江面:就是从江此岸直通到彼岸.横贯:横着通过去.横贯江面(课文)是说大潮滚滚
7、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人迹罕至: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不可计数:多的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恍恍惚惚: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呲牙咧嘴: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面目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
8、不马虎。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耀武扬威: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气魄雄伟:气势雄壮而伟大。 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神态自若:神色表情好不拘束,非常自然。 久战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作战经验丰富。沙场,战场。 跃
9、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腾空而起:腾空:向天空飞升。向高空升起。 目光炯炯: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似的。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惟妙惟肖:肖:相似。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人影绰绰:人的影子非常柔美的样子。 平安无事:没有事故,没有危险。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号啕大哭: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灯红酒绿: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
10、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得意扬扬:十分得意,神奇十足。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春风拂面: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 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睦相处: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受益匪浅:得到很多好处,获得很多教益。匪,非,不。 年逾古稀:年纪已经超过了 70 岁,古稀,指人 70 岁。 形单影只:形:身体;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出乎意料:指出人意料。
11、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 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五色的玛瑙。 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茹毛饮血: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天之骄子:上天的宠儿。文中指鸟儿。 美味佳肴:味道美好,营养丰富的菜肴。 用武之地:比喻能施展武艺或才能得场所。 语文园地 1、神奇的大自然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34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观察和发现
12、(十二个月和花)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动物成语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 、第五单元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13、 (江苏苏州沧浪亭) 5、 第六单元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 第七单元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7、 第八单元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
14、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课内阅读 一、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 这段话是按照(由远及近)顺序来写的。 2、 这段话从(形状)、(声音)两方
15、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 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和(战马)。 4.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答:该句子写得很好。因为它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5.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天下奇观)。 二、鸟的天堂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边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16、)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 给画“”的句子加标点。 2、 选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静寂)-(热闹) 3、 这是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的热闹情景。 4、 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大的)、(小的),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站)、(飞)、(扑)。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姿态或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的生活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种类)多、(数量)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 6、 这段话是(动
17、)态描写。 三、古诗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词语注释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t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古风:有古人之风度也。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u)门:敲门。
18、1、 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解释诗的含义。 2、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分别从(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苏轼字(子瞻),(宋)朝人,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 题西林壁中“题”的解释:(书写、题写) 4、 山穷水复疑无路中的“疑”的解释:(以为、怀疑) 5、 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是第(三)句和第(四)句诗所表达的含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让人想起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6、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
19、代的(陆游),诗人以(游)字贯穿全诗,诗中(足)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用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句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许多事情看似无望,实则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7、 昨天晚上,小红在做数学题是,尽管不断思考,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思路,爸爸走过来,给她做了指点,她很快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爬山虎的脚 (一)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哪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20、,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 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2、 根据选文写出“嫩”的意思嫩红:颜色浅嫩叶:初生而柔弱 3、 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答:(叶子新鲜;叶尖而一顺儿朝下;叶子在墙上铺的均匀,即没有重叠的起来的,也没有空隙。) 4、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答: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二)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 用横线画出第二句的动词。 2、 你认
21、为这些动词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因果关系) 3、 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拟人的修辞方法) 4、 爬山虎的脚上的细丝触着墙后先是(直的)的,后变为(弯曲)的了。 四、蟋蟀的住宅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 “它用前足扒土”的“扒”字的读音和字义分别是(b)和(刨开、挖)。 2、 找出
22、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扒)、(搬)、(踏)、(推)、(铺)。 3、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蟋蟀不辞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4、 蟋蟀的住宅内部特点是(简朴)、(清洁)、(干燥)、和(卫生),外部特点是(向阳)、(隐蔽)、(有门)和(有平台)。 5、 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唱歌)和(住宅)。 6、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B:(因为)它的工具是那么简单,(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C:蟋蟀(宁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也不)肯随遇
23、而安。 7、 修辞: A:在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 B: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设问) C: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比喻)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 五、巨人的花园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的,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了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敖!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它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24、” 1、 解释词语 叱责:大声地斥责。 任性: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 2、 为什么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答:因为有了孩子,才有希望,才有快乐。 3、 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为什么心里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 答:看到小男孩清澈的眼睛,巨人为自己的冷酷、任性而感到羞愧,所以心里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睛里读懂了温情、读懂了爱。 4、 本文是一篇(童话)。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本文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从中揭示了(快乐要与大家分享才会感到无比幸福)的道理。 六、去年的树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他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25、。 唱完了歌,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 文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次“看”,是“鸟”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好朋友树,它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第二个“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 2、 你从这两个“看”字中读出了什么? 答:我从中能够感受到鸟儿对树无比深情和留恋,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 我还知道表示“看”的字有(瞅)、(瞧)和(望)。 4、 去年的树作者是(日本)国作家(新美南吉)。这篇童话通过(对话)展开的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是(
26、鸟儿)与(树)的对话;第二次是(鸟儿)与(树根)的对话;第三次是(鸟儿)与(门先生)的对话;第四次是(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赞美了高尚的、令人感动的(友情)。 七、鹅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 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 作者在这段中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 答:形象地突出了鹅傲慢的特点。 3、 这段话从(鹅的步态)和(见人不让还咬你一口)两个方面写了鹅(傲慢)的特点
27、。 4、 这段话中将鹅的步态与(鸭)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鹅的(傲慢)。 5、 作者还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生动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示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6、 作者在课文中重点表现白鹅的性格特点是(高傲),主要采取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方法。“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又是(过渡)句,不仅承接上一句,还引起下文对鹅的描写。 八、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与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
28、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者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得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她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是藏起来。可是他又那么凶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 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 猫
29、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三个方面:有时特别老实,有时又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有时无比勇敢,有时又无比胆小。 3、 “屏息凝视”的含义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答: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突出了猫的尽职尽责。 4、 描写猫的叫声的词有:(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5、 “小梅花”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指猫的爪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6、 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答:写猫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极其冷漠。 7、 猫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30、他笔下的猫性格有些(古怪),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时特别(老实),有时又特别(贪玩、尽职);二是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一声不出);三是有时无比(英勇),有时又无比(胆小)。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九、长城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 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1、 答: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2、 那些动词说明已经来到了长城? 答:站、踏、扶。 3、 “很自然的想起”体现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 )表示无数,包含了作者无数的感慨;(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突出了长城的长,与文章开头( 一万三千多里 )相呼应;( 才 )字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 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 )之情。 十、颐和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
32、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 273 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盖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可以
33、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 文中能表现有人心情舒畅的词语是什么? 答:神清气爽。 2、 第一段重点描写了(长廊),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文中用表示颜色的词体现(美),用具体数字“七百多米”来说明长廊的( 长 )特点。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先介绍了(柱子)、(栏杆),再介绍(横槛)、(花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抓住每间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抓住长廊的风景宜人的特点,从外部介绍。 3、 “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
34、相同的”说明画( 多且内容各异 )。 4、 请用横线画出各段中的过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点明(游览的行踪)。 5、 第一段中,有些动词记述了游览的过程,请写出来:(进了)、(绕过)、(来到)。第二段中用(走完)、(来到)。第三段用(登上)、(站)。 6、 画“ ”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7、 第二段描写了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佛香阁)和(排云殿)。观察顺序是(从上到下)。 8、 第三自然段描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的颐和园的景色。分别写了(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色彩的美丽)。 9、 耸立的意思是:(高高的直立),从“耸立”这个词
35、中能体会到(佛香阁的高大),从“一排排”这个词中能体会到(排云殿占地面积大)。 10、 作者在写“佛香阁”和“排云殿”时用了相同的写法:都是先(具体描写特点),再(点明名称)。 11、 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 昆明湖 )的美景,第一句先写了( 静态 )时的美,第二句写了( 动态 )时的美。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 12、 从“滑”字能体会到什么?换成“划”字好吗?为什么? 答: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静”。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不好。因为“滑”指在表面滑过,“划”指在水中划过,“滑”字更能体现湖
36、水的静。 13、 作者根据( 游览 )顺序先后游览了( 长廊 )、( 万寿山 )、( 昆明湖 ),几处景物的特点,都突出了景色( 美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呼应 ),表达了作者的( 对颐和园的赞美 )之情。 14、 课文运用动词体现游览的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 (长长的石桥) 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景物特点写具体、形象。 15、 ”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的句子中通过描写“游船、画舫”反衬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 16、 选文表达了作
37、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通过对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17、 画舫:装饰华美的专供游人乘坐的船。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葱郁:葱茏。耸立:高高的直立。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神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十一、古诗两首 1、 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唐 )朝的( 李白 )。在诗中( 李白 )(谁)送( 孟浩然 )(谁)去( 广陵 )(地方)。诗的前两句( 叙事 ),后两句( 写景 )。(写景、叙事
38、)这首诗描写了( 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 对朋友的依依惜别 )的思想感情。 3、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唐 )朝的诗人( 王维 )。这首诗描绘的是( 王维 )在( 渭城 )送( 元二 )去( 安西 )的情景。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从( 青青 )、( 柳色新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时间是( 春 )季节。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 都是 送别朋友,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 )。 十二、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
39、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在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头,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 这两段话围绕那句话写的?用_划出来。 2、 说说你对“紧走搭石慢走桥”这句话的理解。
40、 答:走搭石是要走得快才能保持平衡,过桥时不能太急,要慢一点儿。 3、 从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可以看出那里的人们( 友好、团结 ) 4、 用“ ”画出“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句子。(最后一句) 十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999 年 9 月 22 日,早晨 7 时 30 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 18 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
41、合适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不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 7.3 级大地震袭击台湾。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 轻)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 宽敞)的地方才算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
4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振 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同胞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这里的“即将调零的含苞的花朵”是指( 年轻人的生命 )。 2、 在文中有两组反义词,它们是( 凋零-绽放,苍白-红润 )。 3、 从加点的两个词语中(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我读懂了救活年轻人的办法( 只有一个 )。 4、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1999 )年( 9 )月( 22 )日,( 杭
43、州 )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台湾 )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5、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答:体现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6、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答:体现了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的优秀品质;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7.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骨髓的人。这句话主要写什么?如果把句中的“可能”改成“能”行吗? 答:在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中,找到适合的骨髓非常(困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