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七 节 人 际 沟 通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定义: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 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的定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 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 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 面的直接沟通形式。二、沟通的结构 沟通过程的组成: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七因素。(一)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二)信息:沟通者传达给予他人的观念和情感。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可以为他人觉察的信号;传递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和情绪。(三)通道:沟通的信息载体;视听信息为主。(四)信息接受者:转译。(五)反馈:在沟通中,双方都不断把信息回送给
2、对方。这种信息回返过程叫反馈;作用:反馈可告知发送者,接受者所接受和 理解信息的状态。(六)障碍:有多种原因。(七)背景: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不仅许多意义是背景提供的而且甚至词语 意义也会随背景不同而改变。三、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 现与效率的提高。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 正式沟通: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 息的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在正式沟通外进行的信息传 递与交流。非各自的优缺点。(二)上行沟
3、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按信息流动方向 上行沟通是下情上达;下行沟通是上情下达;平行沟通是同一级组织中的沟通。(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以信息源及接受人的 位置来确定(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按沟通形式 五、沟通网络 人际沟通不是单通道的沟通。各种沟通方式 的组合形成沟通网络。(一)正式沟通网络 1链式。2轮式。3圆周式。4全通道式。5Y式。(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1单线式。2流言式。3集束式。葡萄藤式 4偶然式。集束式 流言式 直线式 偶然式第 二 单 元 体 语 沟 通 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体语沟通是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一、目光接触与面部表情 (一)目光接触的重要性;(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
4、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 体语形式。关键部位:表现愉悦 表现厌恶 表现哀伤感 表现恐惧。二、身体运动和触摸 (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如聋 哑人;(二)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情感体验最为深刻;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 方式。触摸是一种本能,是一种需要。三、姿势 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 及态度的体语常见的沟通方式。四、人际距离 人体与他人沟通与交往时双方的空间距离。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一)公众距离(1225呎):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 公共场所的人际距离,沟通往往是单向的。(二)社交距离(412呎):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三)个人距离(1.54呎):朋友间交往
5、的距离。(四)亲密距离(018吋):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影响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第 八 节 社 会 影 响 社会影响的定义:指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 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的六种手段:强制 当被影响者的行为不符合要求时,影响者采用惩罚手段。奖赏 如被影响者的行为符合要求,影响 者给予奖励或表扬。威望 影响者在人格、知识、能力等方面 有较高的威信,使被影响者自愿服从。法权 影响者的法律地位及权力使被影响 者有义务服从。参照 参照群体是个体向往的群体,个体自 愿按其规范评价自己的意见和行为。信息 其影响力来自信息本身,而不涉及 影响者的品质及其与被影响者的关系。第 一
6、单 元 从 众一、从众的概念 定义: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 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 持一致的现象。特点:(一)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二)群体压力可以是意识到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三)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是按照个体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自愿性是从众的特点。二、从众的功能 在社会生活中的从众行为大多不具有社会评 价意义。在任何社会中,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大 体一致是必要的。只有在多方面与社会主导倾向保持一致才 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社会适应功能。三、从众行为的原因 (一)寻求行为参照:多数人的行为,自然是较为 可靠的参照系统。(二)避免对
7、偏离的恐惧:群体对偏离者倾向于厌 恶、拒绝和制裁。从众性愈强,其偏离群体时产生的焦虑亦愈大,也就愈不容易偏离。(三)群体凝聚力:真从众;权宜性从众;层次更高的从众高群体凝聚力。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群体因素:群体成员态度一致性;对个体有较强的吸引力;群体规模的影响。(二)个体人格因素:自我评价越高,从众行为产生越少;自信心较强的,从众较少;性别、智力等因素与从众基本无关。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一、社会促进的概念 定义: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 提高了绩效的现象社会助长。他人在场的形式:实际在场面对面接触;隐含在场象征性含义;想象在场通过中介媒体。两种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8、。二、社会惰化的概念 定义: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 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社会抑制。三、优势反应强化理论解释 优势反应:已学习和掌握相当熟练的动作,不 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弱势反应:正在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费脑筋”的活动。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将会提高,因此其优 势反应易于表现,而弱势反应被抑制。深化与发展:竞争动机、对评价的认知。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一、模仿 (一)模仿的概念: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 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特点: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 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 是无意识的。相似性 模仿者的举止近
9、似于其所模仿的 榜样。权威性。(二)模仿的意义:模仿是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三)模仿的发展 无意模仿 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 生活实践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 对内部的实质内容的模仿。(四)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律。几何级数率。文化上先内后外律。二、暗示 (一)暗示的概念: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 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 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 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 方式去活动。暗示三个环节:暗示者、暗示信息、被暗示者。(二)暗示的分类:按信息来源分:他人暗示、自我暗示。按暗示者的目的分:有意暗示、无意暗示。按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分:直接暗示、间接暗示。按
10、暗示效果分:暗示、反暗示。(三)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暗示者:社会地位、权力、威望及人格魅力。被暗示者:独立性,自信心,知识水平低;年龄、性别。被暗示者所处情境:困难情境、缺乏社会支持。三、社会感染 (一)社会感染的概念: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 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 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特点:双向性:感染者与被感染者可相互转换。爆发性:在较大破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反复振荡,反复循环,强烈的冲动 性情绪爆发,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接受的迅速性: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 激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二)感染的分类:个体间的感染;大众传媒的感染;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反复
11、激荡,易于 爆发。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作为社会影响的三种 形式属于大众社会心理现象。其性质取决于这些现象的效果及社会评价。第 九 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 一 单 元 爱 情 定义: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 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 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特点:男人和女人之间产生的;在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有其生理基础;基本倾向是奉献。二、爱情发展的阶段理性主义观点 (一)取样与评估;(二)互惠;(三)承诺;(四)制度化;三、爱情的形式 激情式 友谊式 游戏式 占有式 逻辑式 忘我式四、爱情三角形 (一)组成因素: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
12、情魅力与性吸引;承诺决策、承诺。(二)可正可负;(三)可强可弱。第 二 单 元 婚 姻 一、婚姻的概念 定义:婚姻是男女个人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和基础。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婚姻的动机有三种:经济 繁衍 爱情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一)爱情型 两种亚型:由美貌与性吸引而结合;人格型夫妻,以人格的相似性或互补性 为基础的结合。(二)功利型:以爱情之外的出身、学历、财产、社会关系等条件为基础而结合的。(三)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夫妻双方平等分担家 务;后者是双方根据各自特点分工,料理家政。(四)建设型:有创家主业、教育子女等共同目标,围绕这些密切合作。(五)惰性型:迅速对婚姻失
13、去热情的夫妻。(六)失望型:期望落空。(七)一体型:彼此适应,融为一体。双方均把对方 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相敬如宾,心心相印。第 三 单 元 离 婚 定义:离婚是依法解除婚姻关系。一、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一)需求不满 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自尊心受损。一方或双方性要求得不到满足。正当的感情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经济需求得不到正当满足,在休闲、爱好等方面,双方需要与兴趣 差别太大。(二)价值观念不一致 表观为行为方面的价值观念的冲突更具有 实质性,其后果是较为严重的。在人生目的、对幸福、成就看法的价值理 念上的分歧和冲突往往是持续的。(三)远离的“自我”,表现为:两个“自我”基本利益相异,各
14、趋己利。利己的婚姻动机;遇到分歧,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促使双方心理健康的功能丧失 心理调适过程缓慢,难以进人心理和谐状态。(四)夫妻的性差异 夫妻在性欲及其满足方式差异较大深层 夫妻在性欲上的差异:丈夫:难以抑制的性兴奋,有较强的自主性;随即满足;具有冲动性、“征服”性和求异性的特点;性交处于主动地位;易发生婚外情。妻子:性体验加深面逐渐觉醒、增强;时间长;中年性欲处于较高水平;性交处于被动地位;发生婚外情较困难。二、离婚 (一)离婚的概念 定义: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婚姻关系。含义:婚姻解体意味着家庭解体,这对家庭 和社会往往产生负面影响,特别对子女。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妇女解放的
15、标志之一。(二)离婚的原因 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结婚年龄较低的容易离异。因未婚先孕而结婚,往往容易离异。短时相识的结婚,由于彼此不够了解,婚后 发现双方共同点很少,容易离异。父母离婚提供了离婚的榜样。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易离异 夫妻角色不平等,不适应的,容易离异。对性生活不满意的,容易离异。第 四 单 元 家 庭 一、家庭的概念 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即社会 生活的基本单位,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 及收养关系构成。特点: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其成员间,面对面 交往,直接互动与合作。家庭关系最为密切、深刻。二、家
16、庭的结构与功能(一)家庭结构 结构要素 家庭成员的数量;代际层次;夫妻数量。结构模式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如父、母、子、媳组合而成。联合家庭:由夫妻与两对(及以上)已婚子女 组成的,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其他家庭:上述三种类型外的家庭。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联合家庭 图 家庭的结构模式(二)家庭的功能 经济功能:是家庭功能的经济基础;性的功能:是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生育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生育单位,种 族繁衍的保证;抚养与赡养功能: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 系中双向义务与责任;教育功能:包括父母对于女的教育以及家 庭成员中的互相教育;感情交流功能: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休闲与娱乐功能。(三)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社会与环境因素;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三、家庭的生命周期 反映了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的过程;只适用于核心家庭;六个阶段对于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咨 询学等学科有较大意义。谢 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