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孔乙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准确读写并解释“侍候、绰号、伤疤、惋惜、颓唐、不屑置辩”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常识。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初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日本汉学家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评论称“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据鲁 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 33 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 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 二、文学常识二、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 鲁迅(
2、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所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新 青年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2. 回顾文体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识记字词三、识记字词 荤 菜 hn 侍 候 sh 绰 号 chu 伤疤 b 笔砚 yn 惋 惜 wn 夹 袄 ji 乱蓬蓬 png 唠 唠叨 叨 lo do 不屑 置辩 xi
3、颓唐:精神委靡不振,情绪低落。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 四、四、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2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孔乙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预设: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段) 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取得功名。(第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回”字。(第段)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第段) 孔乙己最后一次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段) 2.孔乙己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预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估计、推测, 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根据 “到现在终 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选用“确的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 追问:一个人的结
4、局取决于什么呢?一个人的性格和环境决定了他的命运,接下来我们从 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孔乙己的结局原因。 五、精读赏析五、精读赏析从手窥人从手窥人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说,小说如果在细节上不真实,那么它就没有价值。鲁迅 先生是深谙此道的,下面我们就通过细节来还原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跳读课文,圈点勾画 出文中与孔乙己的手有关的细节或情节,并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交流要求: 号读与手有关的细节或情节, 号号分析体现的人物形象, 号进行完善补充。 展示规则:先读文(朗读或分角色)再分析形象。 预设: 1. 便排出九文大钱。 “排”字有摆的意思,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却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
5、。 体现孔乙己的向人炫耀,爱慕虚荣。 2. 摸出四文大钱。 “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 与前文“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穷困潦倒。 3 3. 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 体现孔乙己的不修边幅 4. 回字有四样写法。 卖弄学问、迂腐,对自己读书人身份的固守与痴迷。 5. 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热情善良 6.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 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写出了他的迂腐,也表现了他自尊心受伤害时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窘态。体现孔 乙己的自欺欺
6、人、自视清高。 六、小结六、小结 鲁迅先生真是一代语言大师,借一般略知全貌,以一手尽传性格,通过细节手的刻画, 为我们展现了爱慕虚荣、穷困潦倒、不修边幅、卖弄学问、迂腐、热情善良、自欺欺人、 自视清高的孔乙己。性格决定命运,正因为孔乙己自身的性格特点,我们才断定孔乙己的 结局最后是死了。那么社会环境又是怎样造成孔乙己的悲剧呢?下节课我共同学习。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以孔乙已的最后日子为题,续写孔乙己最后具体是怎 么死的。提示:要符合孔乙己的身份和性格,150 字左右。 范例: 春天已经来临了,孔乙己也的确死了,死在那个被冷落的墙角。听说,他死时还不停 地唠叨着:“人固有一
7、死。”的确,这一次他真的死了,死在人们的唾弃和冷眼中,死在这 个春天已经来临的季节。孔乙己被几个收拾垃圾的人草草地葬了。没有墓碑,因为他无名 无姓;没有吊客,因为他无亲无故。草,已长满了这座荒墓,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这里面有 一个人,他是谁。 板书:板书: 孔乙己孔乙己 鲁迅鲁迅 爱慕虚荣、穷困潦倒 不修边幅、卖弄学问 社会社会 死死 性格性格 迂 腐、 热情善良 自欺欺人、自视清高 4 孔乙己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分析孔乙己所生存的凉薄社会,理解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2. 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8、一、导入新课 上课节我们从手窥人,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爱慕虚荣、穷困潦倒、不修边幅、卖弄学 问、迂腐、热情善良、自欺欺人、自视清高的孔乙己。鲁迅也曾经评价孔乙己,“一个遭 社会凉薄的苦人。”所以,这节课我们继续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探究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原因。 二、精读赏析二、精读赏析凉薄社会凉薄社会 似乎有社会一个无形的手,把孔乙己紧紧的攥在手中,生生地让孔乙己的生命走向了 终点。有哪些“无形的手” 将孔乙己推向末路? 小组合作交流,选取一个人物,分析其如何将孔乙己推向末路的,并谈谈你的感悟。 丁举人、短衣帮、掌柜、小伙计 交流顺序:由 4 号到 1 号,依次发言。 预设: 1.丁举人 生:先写服辩,
9、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丁举人也是个读书人,但与孔乙己不同的是他中了举人,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其身 份与地位与孔乙己有了天壤之别,只因为偷了他家的书就根本无须对簿公堂,就打断了孔 乙己的腿。可见,丁举人凶恶霸道无恻隐之心人。 师:那么是什么赋予了丁举人这样的权利呢?科举制度下的身份地位。这种科举制度 使社会成了一种畸形。爬上去的就可以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爬不上去的穷困潦倒,横遭 欺凌。 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中曾经批判过,“凡捕食鸟雀,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 情玩弄,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完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 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2.短衣帮 5 生
10、: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 上新伤疤了!”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他们还问“孔 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叫”和“嚷”都说明他们在故意取笑他,故意让他出丑。“捞”比“考”更容易, 对孔乙己的不屑与嘲笑。短衣帮用这样的话来戳孔乙己心灵深处最痛的伤疤。 师:这是一处接触到孔乙己灵魂深处的地方,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内心自卑的 地方,如果说偷是孔乙己的人生污点的话,无功名就是孔乙己终身的遗憾!这些人以揭别 人的隐私,戳别人的疮疤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不断地摧残 着孔乙
11、己的精神和肉体。 鲁迅先生在杂感中批判“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生: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孔乙己最后到店时已经被打折了腿,短衣帮继续嘲笑他。这里没有激烈的辩争、没有 弥漫不散的硝烟、只有几句调侃、几番戏谑、几阵哄笑,将孔乙己一点点的吞噬了。 师: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地位,同样可悲可 怜,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 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鲁迅在暴君的臣民中对这样的人进行直接的批判,只愿暴政在他人的头上,他却 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安
12、慰。 3.掌柜 生: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生:这一句反复出现四次,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同时也暗示 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孔乙己已长久没有来,掌柜只是在中秋结帐时才想起孔乙己 来,想起孔乙己只是因为他还欠十九个钱。第二次被打折了腿的孔己乙已经惨不忍睹,可 是掌柜见了孔乙己,开口便是付帐,“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次反复更显出掌柜冷酷无 情。篇末的两次反复,更是把掌柜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生: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这是冷漠无情,没有人性的笑。 4.小伙计 生: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
13、可 6 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那年的“我”才十二岁。十二岁的年龄,是一个对外界的事情有一定的认识,但却不 太清楚的特殊年龄段。所以一方面“我”对孔乙己的处境和遭遇有着一种天然的同情,但 同时实际行动却常常在随波逐流。因此当别人嘲笑孔乙己的时候,“我”也会附和着笑。 师: “我”的笑是一种附和的笑,一种随波逐流的笑。 “我”终究是笑了。所以说“我” 当年无意中也参与了对孔乙己的迫害。鲁迅笔下的短衣帮、掌柜,都是在撕毁着自己的善 良本性的同时,撕毁着他人的生命意义。 鲁迅在杂感中批判“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孙 子们在瞪
14、眼中长大了,又向别的孩子们瞪眼,并且想:他们一生都过在愤怒中。”同时, 在狂人日记中呼吁“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救救孩子” 三、写法探究三、写法探究 通过对丁举人、短衣帮、掌柜、小伙计分析,我们窥视了孔乙己所在凉薄社会,明白 了孔乙己悲剧必然。小说多次写到众人的“笑”,有什么用意? 预设:作者用“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笑声”贯穿全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 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 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它深刻地揭露了主旨(社会的黑暗与 冷酷,同时批判了群众的麻木),表示孔乙已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
15、剧, 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四、主旨探究四、主旨探究 本文想表达什么主旨呢? 补充背景: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 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 1906 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 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 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 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 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 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预设: 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控
16、诉了科举制的罪恶。 批判民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 7 五、小结五、小结 在个人性格和凉薄社会共同作用下,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紧攥下, “大 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个“大约”隐含着社会的冷漠,这个“的确”表现了孔乙己在封 建制度下的悲剧的性格。 最后,用一副对联概括孔乙己一生。 上联:苦读礼义,穷困潦倒,偷书谓之借,非礼毋做 下联:皓首穷经,毕生辛酸,茴香散与童,多乎不多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拿出你的如椽巨笔,给孔乙己写一句墓志铭,发出你内心深处的呐喊! 范例:1.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2.无望的社会造就了无望的人! 3.孔乙己,生于清朝没落
17、之时,死在人情冷漠之时,痴迷科举,为科举而生,因 科举而死。 板书:板书: 孔乙己孔乙己 鲁迅鲁迅 凶恶霸道的丁举人凶恶霸道的丁举人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 爱慕虚荣、穷困潦倒 麻木无情的短衣帮麻木无情的短衣帮 不修边幅、卖弄学问 市侩嘴脸的掌柜市侩嘴脸的掌柜 社会社会 死死 性格性格 迂 腐、 热情善良 随波逐流的小伙计随波逐流的小伙计 自欺欺人、自视清高 8 孔乙己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的视角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2.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3.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一、一、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通过
18、上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听到了鲁迅对孔乙己这个落魄书生的呐喊,对那个腐朽没 落的旧社会呐喊,对那些冷漠、麻木的国民呐喊。但鲁迅在写这篇小说时,却假托了一个 小伙计,让这个小伙计说孔乙己的故事。 二、思考探究二、思考探究独特视角独特视角 生阅读两段文字,思考并小组交流,以小伙计的视角写孔乙己的好处? 原文: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 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 不再理会。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 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
19、么?” 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 转换成作者的视角: 有一回孔乙己对小伙计说: “你读过书么?” 小伙计略略点一点头。 他说: “读过书, 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小伙计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小伙计 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小伙计愈不耐烦了, 努着嘴走远。 师补充资料钱理群中国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解读 鲁迅从来不孤立地观察、描写人,而是把人置于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首先是思想 关系)中来观察和表现。 在鲁迅看来,在中国这个国度里,人不是充当“看客”,就是“被人看”。因此,鲁 迅的关注从来都是双重的,把“被看”者与“看客”同时纳入他的艺术视野,
20、作为他的“被 观察被描写的对象”。 9 明确: 一方面,鲁迅把孔乙己的活动范围限制在酒店里,只从喝酒这件事上表现孔乙己,以 小见大,小伙计便是最好的见证者,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小伙计是酒店中人,孔乙己(被看者)与酒客、掌柜(看客)这两类人的 一言一行都尽收眼底。同时,小伙计的地位与身份决定了他不仅与孔乙己,而且与酒客、 掌柜都有一定的距离,他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同时观察与讲述孔乙己的可悲和可 笑。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此外,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经过了二十 多年的世事变迁,当年的小伙计早已人到中年,并远离了鲁镇和咸亨酒店,却仍然对穷困 潦倒中
21、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其中复杂的内心隐曲是可想而 知的。 三、三、质疑释疑质疑释疑环境描写环境描写 生对本文内容进行自主设疑,并组内交流答疑。 预设: 1.小说第一段为什么要写鲁镇的酒店的柜台和别处的不同?可否删去? 为了交待孔乙己生活的环境,三个区域三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活法,穿长衫的靠 “权力”、酒店掌柜靠“金钱”、短衣帮靠“劳动”。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由三个世界构成: “权力的世界”“金钱的世界”和“劳动的世界”。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 己生活的典型环境,深刻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 运的展开做铺垫,预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
22、性。 2.家人团聚的时刻,孔乙己却被丁举人吊起打了大半夜,直至打折了腿!鲁迅先生这样 沉痛写道:“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自然环境描写,秋风一天凉比一天”,人心也是一天凉比一天,社会也一天凉比一天, 孔乙己的生命之火更是一天凉比一天! 交代孔乙己死亡的季节,渲染悲凉的气氛,突出人 们的冷漠这一中心,为后文孔乙己的死亡埋下伏笔。 四、迁移拓展四、迁移拓展 1.小人物,大讽刺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是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小人物。两个人物 有什么异同点?鲁迅和吴敬梓在艺术手法的处理上有何不同? 10 同: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至极,都不
23、会“营 生”,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性自我。热衷功名,一心想通过科举往上爬。 异:范进考上了荣华富贵;孔乙己没考上遭人唾弃。 吴敬梓用夸张变形的笔法,艺术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假丑恶,读来酣畅淋漓; 鲁迅运用令人叹服的白描手法,对病态社会的根源,作了毫不留情的解剖,读来沉郁 含蓄。两种处理都能达到对科举制度的深刻揭露。 2.讽看客,发呐喊 面对孔乙己,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面对看客,鲁迅感其可悲,憎其麻木。看客 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阅读下面文字,看看其中描写了怎样的看客形象,鲁迅写形形色 色的看客,主要想表达什么?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
24、 中国人。 藤野先生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 住了的,向上提着。 药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 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南腔北调集经验 预设: 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鲁迅弃医从文,发出了改造国民精神的“呐喊”。凡是愚 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鲁 迅说,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 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五、小结五、小结 本文以咸亨酒店为背景,围绕孔乙已
25、这一中心人物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描写发生在其 中的几个场景,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同时回眸本世纪初中国那充满冷漠、麻木的 病态社会。 11 当冷漠占据人们的心底,枯萎的是国家的富强。当冷漠充斥人们的心胸,凋零的是民 族的希望。人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才是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一种生活方式。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大济苍生,但我们可以永远心存善良,心怀悲悯;可能我们还无力 扶危济困,但至少我们可以给弱者最起码的尊重。愿鲁迅先生的“呐喊”成为永远留在 20 世纪的绝唱!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阅读鲁迅的示众药,不妨以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板书:板书: 孔乙己孔乙己 鲁迅鲁迅 咸亨酒店 环境环境 悲悲 看客看客 萧瑟秋风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