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 市 管 理 学第第10章章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社会管理第十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城市户籍管理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安全管理与社区管理主要问题第一节第一节城市人口管理城市人口管理在我国,城市人口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在城市居住并且具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另一方面是居住在城市但没有城市户籍的人口,也就是城市的外来人口。1城市人口的界定一、城市人口构成第第1节节城市人口管理人口构成是指按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民族、生理等特征划分后的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1.1.年龄构成年龄构成 我国一般可以将城市人口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幼儿组我国一般可以将城市人口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幼儿组0-60-6岁,小学中学
2、组:岁,小学中学组:7-187-18岁,成年组:岁,成年组:19-6019-60岁,老年岁,老年组:组:6060岁以上。岁以上。第第1节节 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 2.2.性别构成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是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有性别构成是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有两种表示法:两种表示法:分别计算男、女人口各自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分别计算男、女人口各自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国际上一般以国际上一般以100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的比值来检视一个国家或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的比值来检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性别比。一个民族的性别比。第第1节节 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
3、构成 3.3.阶层构成阶层构成 阶层构成是指城市人口由于收入差距而形成不同经济阶层构成是指城市人口由于收入差距而形成不同经济阶层分类。它反映了城市社会的贫富悬殊状况。阶层分类。它反映了城市社会的贫富悬殊状况。第第1节节 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4.4.户籍构成户籍构成根据城市常住人口的户籍所在地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城市常住人口的户籍所在地状况进行分类。是是我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下的一种特殊的分类。我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下的一种特殊的分类。第第1节节 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 5.5.民族构成民族构成在民族既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民族构成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各民族人口的增长水平。除上述几个指标以外,城
4、市人口构成还有职业除上述几个指标以外,城市人口构成还有职业构成、家庭构成、文化程度构成等分类方式。构成、家庭构成、文化程度构成等分类方式。第第1节节 城市人口管理一、城市人口构成1.1.户籍管理户籍管理户籍管理是指对城市常住人口或暂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和变动管理,以确定管理对象的城乡身份以及迁入、迁出的变动情况。第第1节节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2.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是为了证明居民身份,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登记、制作和发放;2.对身份证的效力和期限规定;3.挂失和补领,4.到期
5、换领;5.收缴旧证和错证,6.查验和扣留。第第1节节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3.3.人口普查和预测人口普查和预测人口普查是在某一时点内对一个国家人口情况的普遍调查,人口普查的目的在于掌握人口的职业构成、文化构成、年龄构成、民族人口构成及分布情况、城乡人口结构、地区人口分布及人口迁移情况。人口预测又称城市人口发展现状的预测,就是根据城镇人口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运用科学方法,推测若干年后城市人口的状况。第第1节节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4.4.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停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流动人口问题,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第第1节节
6、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5.5.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第第1节节 城市人口管理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第二节第二节城市户籍管理城市户籍管理1.1.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户籍表明了自然人存在的合法性。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第第2节节 城市户籍制度一、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2.2.中国实行二元户籍制度。中国实行二元户籍制度。所谓二元化户籍体制,就是
7、将户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进行登记,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享有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待遇。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已经越来越阻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越来越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第第2节节 城市户籍制度一、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1.1.二元户籍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二元户籍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1)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2)阻碍了城市化进程;3)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4)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第第2节节城市户籍制度二、中
8、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2.2.二元户籍制度对公民权力的伤害二元户籍制度对公民权力的伤害迁徙自由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徙和居住”;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亦规定“合法居住在一国领土内的每一个人在该领土内有权享受迁徙自由和选择住所的自由。上述权利,除法律所规定并为保护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或道德、或他人的权利和自由所必需且与本公约所承认的其他权利不抵触所限制外,应不受任何其他限制。”第第2节节城市户籍制度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3.3.二元户籍制度引发的社会不公二元户籍制度引发的社会不公 1)就业机会 2)受教育
9、机会 3)社会保险 4)房屋所有 5)公用设施 第第2节节城市户籍制度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户籍管理制度变化三阶段户籍管理制度变化三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581958年以前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中国是允许人口的自由流动的。1954年,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在事实上废弃了1954年宪法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581958197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年
10、,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78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年以后,半开放期。第第2节节城市户籍制度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二元户籍制度的由来二元户籍制度的由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之所以要建立严格的户籍管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之所以要建立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理制度,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经济原因。2.为了稳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3.毛泽东“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梦想。当然,不可否认户籍制度曾经发挥过重要的历史当然,不可否认户籍制度曾经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作用。第第2节节城市户籍制度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1)逐步降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剥离附加在城市
11、户籍之上的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社会福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2)弱化人口迁徙的制度壁垒,对于那些具有合法职业、收入稳定、固定住房的外地劳动力进城落户。3)取消二元户籍制度,建立一元户籍制度。第第2节节城市户籍制度四、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第三节第三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定义定义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制度安排。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
12、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1.保障性2.强制性3.互济性4.福利性5.社会性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3)有利于保障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三、社会保障的作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一)城市社会保险 它是指根据国家和城市立法,由城市劳动者、工作单位和政府共同筹集资金,用以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
13、遇年老、疾病、生育、工伤、残疾、死亡、失业等风险时,为防止收入中断、减少和丧失,而提供基本物质帮助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生育和疾病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是一种事先预防机制,参加保险的成员资格通过立法确定,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二二)城市社会救助城市社会救助 它是指劳动者在不能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物质援助的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目标是通过救济克服贫困。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职业竞争失败、个体
14、生理、个人能力等四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社会救助一般包括自然灾害救助、失业救助、孤寡病残救助和城乡困难户救助等项目。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责任,它在权利义务上具有单向性特点。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三三)城市社会优抚城市社会优抚 它是指城市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对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的特殊公民所给予的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兼有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的性质。社会优抚的对象属于有选择性的特殊群体,主要是针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优抚、烈属和残废军人抚恤、军人退休生活保障;退伍和转业军人的就业安置等。在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优抚常常被独立出来,由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第第3
15、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四四)城市社会福利城市社会福利 即由城市政府为保障辖区内所有公民维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为辖区范围内所有公民普遍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形式。社会福利偏重于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它不带任何附加前提条件地提供给符合规定的所村公民,囊括了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障内容。例如,我国城镇居民享受的物价补贴、交通补贴、书报补贴等,就是一种社会福利。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1.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2.2.养老金保险:
16、养老金保险:1984 1984年试点。年试点。19971997,8 8,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3.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 1993 1993,4 4,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4.4.医疗保险医疗保险 1998 1998,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5.5.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 1999 1999,9 9,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条例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条例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六、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现状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7、:1 1社会保障覆盖面过于狭窄。社会保障覆盖面过于狭窄。2.2.社会保障结构不合理,对弱势群体保障不足。社会保障结构不合理,对弱势群体保障不足。3 3社会保障改革方案缺乏统一论证。社会保障改革方案缺乏统一论证。4 4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尚不完善。5 5社会保障管理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社会保障管理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七、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既要借鉴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于国情与民情,既要构建新体制,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于国情与民情,既要构建新体制
18、,又要化解历史包袱。考虑到现实国情因素,适宜建立集中决又要化解历史包袱。考虑到现实国情因素,适宜建立集中决策、统一立法、分类分级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策、统一立法、分类分级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1 1扩大社会保障体制的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障体制的覆盖面。2 2实现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式的社会化。实现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式的社会化。3 3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八、我国城市社会保障的改革措施4 4严格社会保障资金的独立管理、把社会保严格社会保障资金的独立管理、把社会保障的分配活动纳入国家预算,有利于加强保障的分配活动纳入国家预算,有利于加强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有利于贯彻国家的社会障基金的收支管理,有利于贯彻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保障政策。5 5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6 6加强社会保障的宏观管理。加强社会保障的宏观管理。第第3节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八、我国城市社会保障的改革措施Thank youThank you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