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云和雾13.云和雾【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14.1 地球被一层大气
2、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云和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 4 单元第 1 课内容。本课是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的第一课。将云和雾放进一课是因为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创设情境,聚焦学习内容,区分在登山的过程中不同视角的所见,山腰上的云即山腰上的雾,引
3、导学生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第二个活动做人造雾的实验。因为是在实验室,接近地表的是雾,所以是造雾,而不是造云。这是一个典型的模拟实验,也是本节课唯一的动手活动,需要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的情况外推到实际情况中去,进而分析、推导出自然界的雾是如何形成的。第三个活动是根据抽象的图示,结合模拟实验,解释云的成因。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水平。最后教材揭示出云和雾的形成的科学概念。【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低年级的水、天气变化学生已经会观察并描述水、天气的变化;中年级相关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能够对一些气象要素进行简单测量,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这些
4、都是学习水循环的基础。但学生知识相对零碎,没有将一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置于地球水圈的大情境中,缺少对水循环系统的认知,本单元就是帮助学生将地球上的水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宏观认识,形成水在陆地、海洋、大气循环的科学概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科学探究:1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2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云和雾的形成原因及两者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解释云和雾的
5、形成原因。【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学生材料:量筒、冰袋、温水、线香、火柴。【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1观看视频:云上厦门美景。2提问:你看到一幅什么天气下的厦门美景?预设:云、雾、云雾缭绕。3聚焦云和雾,我们看到的是云还是雾?4揭题云和雾: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云和雾,来探寻云和雾的秘密。设计意图:问题情境并结合本地学生熟悉的厦门美景,聚焦到云和雾并了解学生对云和雾的认识,帮助学生把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云和雾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二、初步推测雾的形成二、初步推测雾的形成1提问:关于云和雾你有什么想知
6、道?(提出问题)预设:什么是云什么是雾?云和雾是怎么形成的?云和雾的区别?2谈话:从离我们最近的雾开始研究。3师生共同讨论:见过雾吗?在雾中行走身上有什么变化?4推测:雾可能是由什么组成的?(水、水蒸气、水分等)5追问:提供水你能制造出雾吗?6小组讨论:怎么想?怎么样?需要什么?7根据小组设计领取实验器材并实验。8交流汇报:(1)造雾成功推测雾是怎么形成的。(2)造雾失败什么原因失败9通过教室里造雾活动,初步推测雾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核心词:水蒸气、遇冷、小水滴.)设计意图:利用实验室里有的各种材料,通过各小组的讨论从生活出发用尽可能多方法在教室里用最短的时间来造雾
7、,虽然方法不同但都造出了雾。要研究雾,就要对雾进行观察,在分析了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学生可以从已有逻辑的角度出发,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科学知识,对所探究的事物进行客观考察,据此提出逻辑范畴的假设的过程至关重要。三、模拟雾的形成三、模拟雾的形成1谈话:既然是科学课,就要有规范的操作,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制造雾?验证我们推测是否正确。2师生讨论:(1)怎么制造水蒸气温水;加冷水或热水行不行?遇冷怎么模拟冰块。师补充:尽可能真是的模拟大自然的环境,空气中除了水蒸气还有什么?(微尘或烟雾)我们用线香的烟来模拟空气中的细微灰尘。3师演示人造雾(结合 PPT)往烧杯内倒入温水,温水约占烧杯的一半;点燃线香,待充分
8、燃烧后放入烧杯中,等待 5 秒,取出线香后,用蒸发皿盖上,观察烧杯内的现象;用冰袋盖住烧杯口,观察烧杯内的现象。4谈话:对我们的实验还有没有疑惑?温馨提示实验注意事项。5学生动手实验并填写记录单(5 分钟)。6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并小结雾是怎么形成的。7小结:通过实验验证了雾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了雾。8思考:用实验的成果解释自然界中雾现象的成因: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 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中形成了雾。9通过视频来进一步了解。视频“雾的形成”。设计意图:利用实验室简单的常规设备模拟出于自然原型相似的条件,来模拟雾的形成,使雾的产生过程从无到有
9、都可视化。这样既规范了模拟实验的要求,由可以将大自然的现象搬到课堂,直观形象,同时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能力 四、结合资料,解释云的形成四、结合资料,解释云的形成1通过登山者不同视角呈现的云和雾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视频资料,思考云和雾的区别。2观看完视频资料,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位置不一样。3小组讨论并根据雾的研究,解释云的形成。4小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众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高空就是云。5视频进一步认识“云的形成”(板书:高空、近地面)。设计意图:在通过观察登山的过程中不同视角的所见,山腰上的云即山腰中的雾,引导学生认识到云和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距
10、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结合前面造雾的实验,学生可以将雾的成因外推到来解释云的成因。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水平,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五、拓展五、拓展1分享你今天的收获,帮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2大自然中的水蒸气可能在近地面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也可能在高空形成云,还有可能飘在地面上或者地面的物体上,也可能遇到更冷的环境等,这些都会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3云和雾【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13 云和雾13 云和雾一、模拟雾的形成一、模拟雾的形成 在装有温水的烧杯中加入线香的烟,盖上玻璃皿,我们观察到:(有/
11、没有)明显的白烟。用冰袋盖住烧杯口,我们观察到:通过以上实验,验证了我们的推测是(正确/错误)的,雾形成的原因是 新苏教版 科学 五年级 上册13.13.13.13.云和雾云和雾云和雾云和雾导入导入关于云和雾你想知道什么?雾可能是由什么组成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导入导入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模拟雾的形成?温水冰块线香的烟空气中的水蒸气寒冷环境空气中的微尘模拟实验步骤:1.往烧杯内倒入温水,温水约占烧杯的一半。2.点燃线香,待充分燃烧后放入烧杯中,等待5秒,用玻璃皿盖上。3.拿掉玻璃皿,用冰袋盖住烧杯口。注意:防止被线香烫伤。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在装有温水的烧杯中加入线香
12、的烟,盖上玻璃皿,我们观察到:(有/没有)明显的白烟。用冰袋盖住烧杯口,我们观察到:通过以上实验,验证了我们的推测是(正确/错误)的,雾形成的原因是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交流汇报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自然界中的雾是怎样形成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雾。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云雾云是怎么形成的?云是怎么形成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它们聚在一起漂浮在高空中形成了云。云是怎么形成的?云是怎么形成的?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众多的小水滴或者小冰晶,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云是怎么形成的?云是怎么形成的?感谢聆听感谢聆听感谢聆听感谢聆听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