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脊髓损伤的过去与现在脊椎解剖u 脊柱由33个椎骨、23个椎间盘联结而成。计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5个骶椎融合为骶骨、4个尾椎形成尾骨。u每个椎骨分椎体和附件两部分。椎体前方有前纵韧带,后方有后纵韧带。附件包括两侧的椎弓根、椎板、横突、上下关节突及后方的棘突,棘突之间有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椎板之间有黄韧带。Denis 提出三柱理论、将人脊柱解剖上分三柱:u 前柱包括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 2/3 u 中柱包括椎体和椎间盘的后 1/3,后纵韧带 u 后柱包括椎根,椎板,小关节,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u 中柱是维持脊柱稳定的关键只要中柱是完整的,则脊柱的力学性能是稳定的,能承受正常载荷
2、,假若前、中柱或后、中柱受损,则脊柱是不稳定的,并估计有神经损伤。u 由延髓下行自颈1腰1节为脊髓,其末端为圆锥,大约终止于腰1,其下为马尾。脊髓呈扁圆柱形,长4245cm,占椎管全长的2/3,其重量约为30g、依照部位分为颈髓、胸髓、腰髓、骶髓、尾髓。u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大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引起了我国骨科界对脊柱脊髓损伤临床与研究的重视。34年过去了,脊柱脊髓损伤诊疗的进展如何?一、完全脊髓损伤与不全脊髓损伤的比例有改变病例分组:uI I组:唐山大地震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274例;u组:1980至1989年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行康复治疗的260例;u组:1980至20
3、00年住院治疗的1023例;u组:2001至2005年住院的16l例;u对四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u 注:四组代表四个时期的脊柱脊髓损伤状况;结论u 从1980至2005年,完全脊髓损伤的比例逐渐减小;u 2001至2005年,完全脊髓损伤的比例降至30以下,与发达国家的数据接近;u美国西北纪念医院急性脊柱外科中心Mayer报告,由于急救组织逐渐健全,近10年脊髓损伤患者从受伤到送至医院的时间缩短到6、4 h;u北京市1995至1999年脊髓损伤患者从受伤到送至医院的时间,市区为12、2 h,郊区为26、8 h。而我院2001至2005年脊髓损伤患者从受伤到入院的时间在8 h之内者占22、5;u急
4、救工具以救护车及可推动的担架为主,大大减少了在运送途中加重脊髓损伤的估计,降低了完全脊髓损伤的比例。二、脊柱解剖结构与脊髓损伤的发生与恢复(一)脊柱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uC3-T1为颈段,T2-T10为胸段,T11-L1为胸腰段,L2-L5 为腰段,前述四组共1718例,其中不同节段的完全脊髓损伤与不全脊髓损伤的比例大不相同(表2)。结论u颈椎脊髓损伤454例,占26、4;u胸椎脊髓损伤128例,占7、5;u胸腰段脊髓924例,占53、8;u腰椎脊髓损伤212例,占12、3;u胸腰段仅3个节段但所占比例却超过一半;u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二)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的恢复率u完全损伤与不全损伤均以下
5、肢运动功能恢复为标准,其中A、D、E级标准与ASIA修定Frankel分级的A、D、E级基本相同,B级指下肢个别肌肉恢复在3级以下;C级指下肢股四头肌股内收肌、髂腰肌恢复在3级以上;E级指下肢各肌肉均恢复达3级以上5级以下。u感受功能恢复未统计在内。u在I组274例中,颈段、胸段各死亡1例,颈段7例的上肢肌肉恢复情况记录不详。组观察时间不够,未计算其恢复率。结论u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受到严重挫裂伤,有运动功能恢复者甚少,尤其是胸段。颈段可有1或2个神经根支配区恢复,在扩大半椎板切除治疗的颈脊髓损伤5l例中14例为完全脊髓损伤,均获得了1或2个神经根支配区恢复,对截瘫患者的手功能重建特别有意义。
6、在胸腰段脊髓圆锥与腰骶丛神经根并存,腰丛的中枢多在T11 椎节内,损伤的神经根有16可恢复到C级。u在不全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本身损伤较轻,不论哪个节段,75以上均可恢复达D、E级。腰椎内马尾神经类似周围神经,在非断裂伤患者中恢复到D、E级者达88。三、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减压(一)脊柱损伤的治疗uI I组:有40例手术复位中应用了棘突钢板u组:Harrington、Luque装置、Steefee钢板及椎弓根螺钉固定均有应用u、组:主要应用现代椎弓根钉杆系统,颈、胸、腰前路固定系统,且固定节段逐渐从固定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缩短到固定23个伤椎结论u由表3、表4脊髓损伤后恢复率的比较能够看出,脊柱
7、内固定的发展并未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这是由脊髓损伤病理规律所决定的。(二)脊髓损伤的治疗u早治疗u早复位u早减压1、早治疗u早治疗指早期药物治疗。u依照美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Second National Acute Spinal Cord Study,NASCIS)制定的以甲基泼尼松龙(甲强龙)在伤后8 h以内进行治疗,早期报 道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但之后将其用于完全脊髓损伤的治疗鲜有明显恢复的报道。u我们遇到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伤后8 h内人院,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例不多,因此特别难下定论。2、早复位减压u组中骨折脱位无关节突绞锁者,入院后即对其颈椎损伤采纳颅骨牵引,对胸腰椎损伤用悬吊过伸复位
8、,然后进行手术。u、组中大部分病例于入院后24 h内进行手术复位并减压。u在胸段及腰段脊髓损伤,除椎板骨折下陷压迫脊髓外,绝大多数压迫来自于前方的爆裂骨折、椎间盘突出或压缩椎体后上角后凸。采纳何种人路去除前方压迫,经胸腰椎侧前方入路行前方减压依然经后正中人路从一侧椎弓根行侧前减压目前尚存在争议(表5)。u前入路前方减压与后入路前方减压的效果接近,恢复达D、E级者在75、386、0。关键是减压完全,入路不是重点u前入路前方减压:优点:直视下减压 缺点: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宋跃明等的病例前人路平均出血1350ml。u后入路前方减压:技术要求较高,出血较少,可探查脊髓和马尾,方便放置内固定。内植物
9、于后路可取出,于前路取出困难。u 经脊髓损伤研究组(Spine Tmuma Study Group,STSG)讨论,由 Vaccaro 等于2006年总结指出:对不全脊髓损伤应行前入路减压,后入路前方减压虽可行,但不能列为常规。上胸椎及L3 以下腰椎不适于前入路前方减压,因有大血管存在不利于术野显露及内固定放置。u关于减压时间,Fehlings 和 Perrin 在总结近年文献后强调应在24 h内早期减压。对陈旧性不全脊髓损伤有压迫者减压同样有效。uRechtine 复习了270篇非手术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后指出,大部分胸腰段脊髓损伤无须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神经功能恢复与手术治疗相等或更好。且
10、绝大多数胸腰椎爆裂骨折可采纳非手术治疗。u 对骨折脱位及爆裂骨折行闭合复位同样能够达到减压目的,尤其在大批病例同时或短时间内入院的情况下,闭合复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表6)个人体会uL2 以下腰椎椎管宽大,内容为马尾,后入路减压操作空间足够,可修复损伤的马尾,无须前入路减压。u胸椎完全脊髓损伤占80以上,减压无效果;u不全脊髓损伤特别少,行后入路前方减压效果较好。而前入路前方减压切除椎体多,需植骨及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相对多,与后入路前方减压相比,未见明显优势。3、内固定u对内固定一直存在争议。本组病例结果表明内固定并未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但可增加脊柱稳定性,患者可早期活动进行康复;uI组基本未用内固定,大多为闭合复位,术后残留脊柱后凸角都不大(20以内);u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固定可使椎体高度恢复到原来的45,可不能出现严重的驼背畸形。但脊柱后路固定不能完全防止椎体骨折和在愈合过程中的变形;感谢您的聆听!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