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3 ,大小:575.57KB ,
文档编号:3909822      下载积分:1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90982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haiwei)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电大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试题资料汇编附答案(供参考)备考可编辑.doc)为本站会员(haiwei)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电大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试题资料汇编附答案(供参考)备考可编辑.doc

1、2022年电大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试题资料汇编附答案(供参考)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名词解释1、一般许可:指行政主体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人直接发放许可证,无特殊限制的许可。2、一般行政监督:又称一般职能的行政监督,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 3、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地域管辖,是指按照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确定的管辖。A 1、案件的移送: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把自己审理的案件或者案件材料全部或者部分送交有关部门处理的措施。B 1、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各部、委、行、署和直属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

2、称。2、变更判决:即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人民法院作出的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3、被授权组织: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某些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性自治组织。4、被委托组织: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代为行使该行政机关某项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5、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6、必要共同诉讼人:是指必要的共同诉讼中的当事人。7、不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C 1、撤销判决:即人

3、民法院经过审查作出的否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2、裁定管辖:指人民法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3、创制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填补法律法规的空白或者变通法律规定的个别规定以实现行政职能而进行的立法。P804、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也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命令、通知、通告、决议、决定的行为等。D 1、代执行: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2、对等原则:又称“相互原则”,是指国家之间在对待对方公民、组织的诉讼地

4、位和诉讼权利进行相互对待。3、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4、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初次审理的程序。5、当事人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6、独立的许可:指许可证已经规定了所有许可内容,不需其他文件补充说明的许可。7、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8、地方行政机关:指活动范围及于国家一定地域范围的行政机关。9、单方行政行为:是指由行政机关单方面决定,无须取得相对方同意的

5、一种行政行为。F 1、罚款:指行政主体强制违法者承担一定金钱给付义务,要求违法者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2、法定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行使诉讼代理权,代理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公民参加诉讼,具有相当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地位,行使被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承担被代理人的诉讼义务,以维护精神病人或未成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代理人。3、附文件的许可:指由于特殊条件的限制,需要附文件加以说明的许可。4、非排他性许可:指可以为具备法定条件的任何个人或组织所申请并获得的许可。5、附义务的许可:指被许可人获得许可的同时,亦承担一定期限内从事该活动的义务,否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许可。6、非诉行政案件

6、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制度。G 1、国务院: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中央人民政府。2、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3、共同管辖: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行政案件都有管辖权。4、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5、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

7、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6、共同诉讼人:是指共同诉讼案件的当事人。7、管辖权转移:指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移动。8、管辖权异议:指当事人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该院对于案件没有管辖权的主张。J 1、级别管辖:指上下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2、集团诉讼:是指由人数众多的原告推选诉讼代表人参加的且法院的判决及于全体利益关系人的行政诉讼。3、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4、举

8、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特指承担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举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将承担败诉后果。5、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6、间接强制执行:是指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7、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K 1、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

9、或者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M 1、没收财物:指行政主体依法将违法行为人的部分或全部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包括违禁品或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收归国有的处罚方式。P 1、派出机关: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该级人民政府组织与管理该区域内所有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2、排他性许可:指某个人或组织获得该项许可后,其他任何人或组织均不能再获得该项许可。3、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4、普通共同诉讼人:是指普通共同诉讼中的当事人。Q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

10、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2、缺席判决:即合议庭审理时,在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经过审理作出的判决。3、确认判决:即人民法院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确认相应行为合法或者违法,4、权利性许可:指申请人取得行政许可后,并不承担作为义务,可自由放弃被许可的权利,并且并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许可。S 1、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2、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3、上

11、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未生效的行政裁判,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提出上诉状请求上一一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并撤销或者改变第一审裁判的上诉行为。4、诉讼终结:即在诉讼过程中,因出现使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且不能恢复或者诉讼继续进行已经没有实际意义的情况。5、诉讼中止:即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人民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6、司法建议:是指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时,对于与案件有关的但不属于人民法院审判权所能解决的问题向有关方面提出的建议。7、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像、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及数据等转化为各种记录载体上的物理信号,证明案

12、件事实的证据。8、授权立法:是指依据特定法律、法规授权或依据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通过专门决议的授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行为。9、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的活动。10、诉讼代理人:是指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11、诉讼行为能力:又称“诉讼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的资格。12、诉讼权利能力:又称“当事人能力”,是指能够享有行政诉讼权

13、利和承担行政诉讼义务的资格。13、审理程序延阻:是指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使诉讼过程中断或者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14、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15、双方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互相协商,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后才采取的行政行为。16、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T 1、同等原则:又称“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享有与我国同等的诉讼权利和负有同等的诉讼义务。2、特殊许可:指除符合一般许可的条件外,对申请人还规

14、定有特别限制的许可。 12、合法性原则: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3、特殊地域管辖:又称特别管辖,是指根据具体行政行为的特殊性或者标的物所在地来确定管辖的人民法院。W 1、物证: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2、维持判决: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的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X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3、行政机构:是指构成各行政机关的内

15、部各单位。4、行政关系:就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5、行为许可:指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许可。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7、行政组织:指一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的综合,是行政机关体系的总称。8、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9、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10、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而与另一方发生的争议。11、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2、行政违法:指行政主体及

16、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1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14、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15、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17、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在短期内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18、行政责任:指行

17、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19、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20、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21、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机关基于职权对犯有违法失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22、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

18、为的总称。23、行政追偿:就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24、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25、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26、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

19、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27、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28、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29、行政监察: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政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效

20、力的专门活动。30、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31、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32、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

21、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33、行政收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各种物质利益条件。34、行政优先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享有的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35、行政向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6、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37、行政复议机构: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内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38、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

22、一切材料和事实。39、行政诉讼决定:是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40、行政复议决定:是指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案件进行审理后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评价。4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42、行政诉讼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43、行政诉讼管辖:指上下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44、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45、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46、行政

23、诉讼原告: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利害关系人。47、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应当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48、行政诉讼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的实体裁判。49、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50、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执行或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使法律、法规或规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51、行政强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

24、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52、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裁决行政争议的行为,行政司法中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53、行政诉讼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保证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得到实现的活动。54、行政诉讼被告:是指因原告认为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参加应诉,并受人民法院终局裁判拘束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55、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

25、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56、行政赔偿程序:即行政赔偿请求人向国家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给予行政赔偿以及通过人民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广义的行政赔偿程序还包括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对有故意和重大过失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追偿权的程序在内。57、行政机关组织法:就是规定行政机关任务、地位、职责、组成与编制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58、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其中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59、行政复议第三人

26、:是每时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复议机关批准而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60、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依法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61、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除诉讼参加人以外,还包括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62、行政赔偿请求人: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依法享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请求赔偿义务机关确认和履行国家赔偿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63、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案件审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

27、束的人。64、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而可能受到行政诉讼审理结果的影响,依本人申请并经批准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行政相对人。65、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是指复议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定有效期间。66、行政诉讼执行根据:是指人民法院据以采取执行措施的生效法律文书。67、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又称法院的主管范围,是指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6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69、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是指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70、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指行

28、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71、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代替国家履行具体赔偿义务,支付赔偿费用,参加赔偿案件解决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72、行政先行处理原则:是指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73、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74、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进行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

29、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75、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是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行政诉讼的主要过程,对行政诉讼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对行政诉讼活动有拘束力。76、行政诉讼法律冲突适用规则撤诉:即原告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放弃其起诉的诉讼行为。1、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情况及其处理所做的书面记录。2、限期履行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对行政案件的审理,认定被告具有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作出的要求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法定职责的判决。3、移送管辖:指某一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

30、发现本法院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4、延期审理:即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之前或者审理过程中,由于特殊情况,以致无法按预定的时间开庭审理,而将开庭审理时间推迟。5、延长审限:即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由于发生特殊情况而无法在规定的审理期限内结案,经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法院批准而延长审理期限的诉讼行为。6、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7、依职权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其职权,而无需行政相对方的申请既能主动实施的行政行为。8、依申请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只有在行政相对方提出申请后才能实施的行政行为。Z 1、执行罚:指行政

31、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2、证人证言:即直接或者间接了解案件情况的证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陈述。3、资格许可:指行政主本应申请人的申请,经过一定的考核程序核发一定的证明文书,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4、指定管辖: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的方式指定某一下级人民法院管辖某一行政案件。5、职权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P796、指定代理人:是指经人民法院指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诉讼活动的人。7、执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

32、关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作出具体规定。P808、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范明示或默示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P209、注销行政许可:指基于特定的事实的出现,由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程序收回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公告行政许可失去效力。10、直接强制执行:是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者通过强制手段达到与义务人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11、中央行政机关:指活动范围涉及于全国的行政机关。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填空1、(限制人身

33、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2、(许可证)和(执照)是行政许可在实践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3、(罚款)和(没收财物)是行政处罚中财产罚的两种主要形式。4、(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公民、法人工其他组织有资格要求行政赔偿。5、(行政侵权行为;损害事实;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基本条件。6、(人身罚)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类,主要包括(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式。 1、一般行政监督主要包括(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政府各工作部门之间的监督)等几种。2、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

34、判决的,应在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变一审判决)。A 1、按照审级标准,行政诉讼判决可以分为(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再审判决)。2、按照一般地域管辖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应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3、案件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统称为当事人陈述。B 1、被授权组织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人民法院应作出维持判决。3、被告(不履行;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时,人民法院应作出限期履行判决。4、被授权组织包括三类,即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35、5、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机关)承担。6、被告是指因原告认为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参加应诉,并受人民法院终局裁判拘束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7、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 30 )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时未作出是否准予延续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8、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D 1、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36、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对于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起诉的,应以(委托行政机关)为被告。3、对于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4、对申请人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或(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5、对于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解散撤消)。7、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的时间是在(原告起诉)之后,(一

37、审庭审结束)之前。8、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称为必要的共同诉讼。9、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称为普通的共同诉讼。10、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11、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不因(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而停止。12、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

38、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1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14、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也叫(终审)程序。F 1、法律可以设定(任何种类)行政处罚。2、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只有在(行政授予行政权)时,才能成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G 1、根据审计的范围划分,审计监督分为(一般审计、专项审计)2、根据审计的体制划分,审计监督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3、根据审计的时间划分,审计监督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4、根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5、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

39、不同,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6、根据共同诉讼成立的条件,可以将共同诉讼分为(必要的共同诉讼人和普通的共同诉讼人)两种。7、根据审计的目的划分,审计监督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政法纪审计)。8、根据法律规定,追偿人是指(赔偿义务机关),被追偿人则是(实施加害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9、根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三类。10、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11、根据

40、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七类。12、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国家行为;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13、根据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不同,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根据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不同,行政法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行政法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14、公务员被降职时引起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15、公务员具有(公民)和(国家公务员

41、)双重身份。16、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必须以(行政机关等待处理)为前提条件。17、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8、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无权提起行政赔偿。1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被告。20、公民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其他组织及行政机关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依法成立),终于(解散撤消)。2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拘留、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劳动教养)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

42、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2、国家行政机关又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23、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享有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的职权。24、国家审判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是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25、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26、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所辖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按照工作权限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27、共同诉讼人是指共同诉讼案件的(当事人)。28、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或同样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

43、29、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J 1、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2、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缺席判决)。3、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原告。4、间接强制执行可以分为(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5、监察机关的实体性监察权主要有(提出监察建议权、作出监察决定权、奖励权)。 6、级别管辖是指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7、基于特定事实的出现,行政机

44、关依据法定程序收回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公告行政许可失去效力的行为称(为行政许可的注销)。L 1、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等。M 1、没有(复议申请),即使是违法、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也不作主动复议。Q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受理和审理。2、权利行政相对方在行政合同中的权利主要包括(获得报酬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必要的和有益的额外费用偿还请求权)、(不能预见的物质

45、困难的补偿权)。R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 不 )适用调解。2、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必须经人民法院(准许)。3、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人身)或者(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案件。4、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只限于就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5、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S 1、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2、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

46、政许可,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行政机关)承担。3、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为(委托的行政机关)。4、申诫罚包括(警告)和(通报批评)。5、审判监督程序包括(再审和提审)两种程序。6、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出(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7、诉讼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活动产生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8、诉讼代理人是指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9、上诉是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未生效的行政裁判)而在法定期限

47、内声明不服,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并撤销或者改变第一审裁判的上诉行为。T 1、通常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20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W 1、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责任原则)。2、我国行政赔偿请求人包括(自然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三大类。3、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包括(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4、我国行政诉讼法典确定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时,采用的是(结合式)方式。5、我国国家赔偿方式是以(金钱赔偿)为主,以(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为辅。6、我国行政机关应当遵循适当需要、(精简)、(高效率)和依法设置等原则进行设置和调整。7、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也是行政救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8、我国行政机关分为(中央政府(国务院)、(省级政府)、(县级政府)、(乡级政府)四个层次。9、我国行政赔偿程序采取(行政先行处理)的原则。只有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行政赔偿请求人才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10、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除了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之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