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四酶与ATP课件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考情分析】本专题主要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催化特性及酶活性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多以曲线、图表分析及相关实验设计与分析呈现。命题有时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查ATP的结构、功能及实验探究能力。考点13考点14考点15考点13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1.(2017全国2,3,6分,难度)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C)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解析由于真核细胞的细胞
2、质中也含有部分DNA,所以细胞核外也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项错误。如果有适宜的条件,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有催化活性,B项错误。盐析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种常用方法,胃蛋白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故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此温度下该酶的活性最高,但不适于保存该酶,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D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 酶的本质和作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考点13考点14考点152.(2017天津,3,6分,难度)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C)A.酶
3、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解析根据曲线图可知B是产物,A是反应物,酶C可催化A生成B的反应,即酶C可降低A生成B的活化能,A项正确;T2后反应速率降低直至反应停止的原因是反应物减少直至消耗完,酶的活性不变,B项正确,C项错误;题干信息提示是最适温度下,故降低反应温度,反应减慢,到达反应完成的时间会延长,D项正确。考点13考点14考点153.(2015海南,15,2分,难度)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高效性是酶
4、的重要特性之一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解析人体内激素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例如,性激素为固醇,A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4.(2015海南,4,2分,难度)下列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D)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解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可被纤维素酶水解;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能被纤维素酶水解,D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5.(2014福建,1,6分,难度)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
5、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C)A.蛋白酶B.RNA聚合酶C.RNAD.逆转录酶解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核糖体中只剩下RNA部分,因此,由题中信息“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可说明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RNA,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6.(2013全国2,6,6分,难度)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B)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
6、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解析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可以存在于各种细胞中;高温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低温不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酶是催化剂,但酶也可以是另一反应的底物,如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考点13考点14考点157.(2011全国,2,6分,难度)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科学思维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
7、.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解析由题图可知甲酶不被蛋白酶降解,可能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降解,说明乙酶是蛋白质,蛋白酶降解乙酶是破坏了其空间结构。考点13考点14考点158.(2011福建,3,6分,难度)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C)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激素、神经递质都是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酶在细胞内、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大部分激素属于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一小部分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一小部分激素属于脂质,如性激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
8、NA,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等多种物质。激素、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失去活性,酶发挥作用后仍保持活性。考点13考点14考点159.(2011海南,14,2分,难度)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C)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解析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项错误;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外界因素的影响,B项错误;结构决定功能,酶结构改变就会导致酶功能改变,C项正确;酶是一种催化剂,反应前后酶的种类和数量不改变,D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10.(2
9、011全国,31,10分,难度)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 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考点13考点14考点15考点14
10、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与探究1.(2019浙江,10,2分,难度)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考点13考点14考点15解析由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A项正确;二氧化锰和马铃薯匀浆都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B项正确;马铃薯匀浆中含有生物催化剂,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二氧化锰更强,可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C项正确;鸡肝匀浆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因此可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
11、进行实验,D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2.(2017江苏,17,2分,难度)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C)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 的去污力不同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考点13考点14考点15解析20 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为60%,30 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污布类型2,去污力约为80%,则单位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最强,A项错误;由于污布类型不同,不能探究不同
12、类型的洗衣粉对碱性蛋白酶的去污力的影响,B项错误;对污布类型2、3而言,都是Y型洗衣粉,30%的酶用量,但去污力不同,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C项正确;该实验没有针对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则不能判断加大酶用量是否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3.(2016全国1,3,6分,难度)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C)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
13、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解析在该实验中,pH等为无关变量,为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要控制好无关变量。缓冲物质能使pH保持相对稳定,所以酶和底物混合之前应该加缓冲物质。考点13考点14考点154.(2016江苏,8,2分,难度)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考点13考点14考点15解析1、
14、2号管是对照组,3、4号管是实验组,A项正确、B项错误。若3号管显橙红色,没有对照,不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项错误。4号管不显橙红色是因为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5.(2013海南,3,2分,难度)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B)A.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B.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C.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解析在某种恒温动物如人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应为37 左右,A项正确;随着温度降低,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不变,B项错误;低温有利于酶的保存,C项正确;高温下酶空间结
15、构被破坏导致酶失活,D项正确。考点13考点14考点156.(2012海南,4,2分,难度)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C)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解析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强酸、强碱和高温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只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前后淀粉酶的活性不变。考点13考点14考点157.(2016全国2,29,10分,难度)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
16、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科学探究(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考点13考点14考点15(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原因是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特性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产物浓度最先达到最大值的B组对应的酶活性最高。(2)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于最适温度),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据图可知,三组实验中
17、B组(40)酶活性最高,如果A组温度提高10,达到3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3)据图可知,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大多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考点13考点14考点158.(2015重庆,10,14分,难度)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注:“+
18、”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考点13考点14考点15步骤中加入的C是0.5 mL蒸馏水,步骤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若步骤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2)小麦淀粉酶包括-淀粉酶和-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X处理的作用是使-淀粉酶失活。若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考点13考点14考点15解析(1)分析实验步
19、骤可以确定实验变量为种子类型的变化,结果说明白粒种子淀粉酶的活性比较高,结合题干“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类比推理,淀粉酶的活性与种子的穗发芽率呈正相关关系。本实验的温度、pH、实验材料的用量等皆为无关变量,不同组别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步骤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pH的相对稳定。对照管应体现出没有种子时的变化(可加蒸馏水),为遵循无关变量相同的原则,蒸馏水的添加量应和其他两组种子的提取液量相同。(2)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判断,实验变量为活性酶种类的变化,既然组使-淀粉酶失活,组应为使-淀粉酶失活。可逆向分析该实验的结果,即假设-淀粉酶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那
20、么使-淀粉酶失活后(组),红粒管和白粒管的显色结果应无明显差异;而使-淀粉酶失活后(组),其结果应是红粒管显色比白粒管深。考点13考点14考点159.(2015浙江,31,12分,难度)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做要求;实验条件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思路:(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3)测
21、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处理。考点13考点14考点15答案(1)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3)破碎考点13考点14考点1510.(2013全国2,29,10分,难度)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考点13考点14考点15回答下列问题。(1)-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可
22、生成二糖,该二糖是麦芽糖。(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少,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淀粉酶,使淀粉水解。(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诱导种子生成-淀粉酶。(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GA溶液浓度高对-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考点13考点14考点1511.(2013重庆,9,6分,难度)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23、(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实验步骤:a.分组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考点13考点14考点15实验结果(如下表):结果分析: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特性;表中应为抑制;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免疫(拮抗)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酶被分解失活。(3)根
24、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考点13考点14考点15解析(1)为探究L-天冬酰胺酶对淋巴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影响,对照组应除换用正常细胞外,其余均与实验组相同,即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通过比较两种细胞的生长状态作出判断。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培养基中L-天冬酰胺被酶分解,而淋巴瘤细胞又不能产生L-天冬酰胺,故其生长应处于抑制状态。正常细胞则因能产生L-天冬酰胺而生长不受影响。(2)外源性酶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多次注射后会发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而导致疗效降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在消化
25、道内被蛋白酶水解。(3)据实验结果分析,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能专一性作用于肿瘤细胞,而对其他正常细胞没有影响。考点13考点14考点1512.(2012福建,26,18分,难度)回答下列问题。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1)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幽门盲囊蛋白酶。考点13考点14考点15(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 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间。他们设置15、16、17、18 的实验温
26、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2和8。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水浴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考点13考点14考点15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不能。理由是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淀粉、脂肪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考点13考点14考点1513.(2012重庆,30
27、,12分,难度)乙醇可部分替代石油燃料,利用纤维素酶、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耐高温纤维素酶可以加速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1)某研究小组将产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 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考点13考点14考点15结果与结论:若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 高温;若试管1和2内均呈蓝色,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 高温。(2)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属于次级(填“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考点13考点14考点1514.(2012全国,33,8分,难度)某同学为了探究
28、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为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考点13考点14考点15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中70 应改为37。因
29、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2)中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5065 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考点13考点14考点1515.(2011江苏,31,8分,难度)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
30、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考点13考点14考点15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考点13考点14考点15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2)步骤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其原因是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3)步骤中还应
31、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考点13考点14考点1516.(2010海南,22,12分,难度)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考点13考点14考点15(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Cl-和Cu2+,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
32、子是Cu2+,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Cl-。(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对照;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确定Na+和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深砖红色、无砖红色、浅砖红色、浅砖红色。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斐林试剂中含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考点13考点14考点15考点15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2018浙江,10,2分,难度)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
33、大量的ATP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解析光反应和细胞呼吸均可以产生ATP,A项错误;ATP在细胞内含量少,在生命活动消耗ATP的同时,细胞也在迅速地生成ATP,B项错误;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基团,同时释放能量,C项正确;ATP分子不稳定,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D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2.(2017海南,5,2分,难度)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C)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D.硝化细菌主要从
34、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解析ATP的产生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没有ATP的生成,A项错误;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有氧氧化,B项错误;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需要能量,C项正确;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需要的能量来自氨气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D项错误。考点13考点14考点153.(2016北京,2,6分,难度)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D)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解析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进行
35、的是无氧呼吸,酵母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B两项错误。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需要输入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C项错误。无氧呼吸过程中ADP转化为ATP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D项正确。理解考点13考点14考点154.(2017海南,3,2分,难度)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D)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解析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项错误。5.(2014海南,10,2分,难度)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
36、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D)A.脂肪 B.钙离子 C.糖D.ATP解析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源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脂肪是动物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主要的能源物质。考点13考点14考点156.(2014江苏,14,2分,难度)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C)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葡萄糖在细胞间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消耗ATP;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为胞吞,消耗ATP;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水解反应不消耗ATP;物质的合成消耗能量,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消耗ATP。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