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82.05KB ,
文档编号:3929064      下载积分:15.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92906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docx

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起源(P2-4)1、哲学的本义:(1)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2)在古希腊语中,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者“追求智慧”。(3)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4)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2、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

2、和生活。【相关链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3、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4-6)1、什么是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哲学家研究的结果,

3、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特点:哲学是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是零散的、不自觉的联系: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2、什么是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2)联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P6-7)哲学

4、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基本问题(课本P8-9)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

5、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本P9-1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相关链接】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典型观点是什么?A.古代朴素唯物主

6、义:基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把原子看做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3)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相关链接】两种基本形态及其典型观点是什么?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基本派别”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课本P11-13)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阶级基础)(

8、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3)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4)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1)贡献: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2)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3)意义: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相关链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

9、学正式创立的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标志: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科学的转变的标志:资本论(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课本P13-14)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一部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课本P14-16)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毛泽东思想:运用和发展、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飞跃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相关链接】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

1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

12、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1)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人类社会的

13、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类社会的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

14、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归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二、运动的规律性(一)规律是客观的1、哲学上的运动(1)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

15、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2、哲学上的规律(1)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

16、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起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

17、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2)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

18、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性的表现:(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

19、法论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是客观的:(1)含义: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1)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

20、一个重要特征。(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是多种多样的(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

21、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总:原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立足整体,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分:整体的地

22、位作用及方法论原理: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部分的地位作用功能及方法论原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

23、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系统优化的方法(1)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

24、:(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结论: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灭亡。(2)区分新事物、旧事物: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

25、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量变与质变(1)含义不同量变:含义: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状态: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质变: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状态: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2)联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

26、前进。(3)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相关连接】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观点:“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庸俗进化论”: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

27、明的(为什么)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2)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结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辩证否定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8、,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的批判精神。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三、唯物辩证的实质与核心(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29、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相关链接】区分:哲学上的“斗争性”和生活中的“斗争”不一样。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抽象的、共性;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具体的、个性。(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

30、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含义及方法论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即对立统一。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区别:(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

31、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

32、事物,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表现: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事事有矛盾,区别于其他事物)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时时有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42-43)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

33、义的活的灵魂。重要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相互连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特殊性

34、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3)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连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

35、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原理:(含义、辩证关系)含义: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抓重点抓关键,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补充到课本上)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原理:(含义、关系)含义:矛盾的主要

36、方面:某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均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不能忽视支流。(补充到课本上)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1)含义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2)两

37、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

38、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两种基本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2)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3)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4)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既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3、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1)它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看不到事

39、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3)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4)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1)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与实践1、认识(1)含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0、。(2)分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区别(含义不同)感性认识:使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表现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表现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联系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B.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2、实践(1)含义:是人们改

41、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4)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为什么?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

42、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

43、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3)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要求我们重视实践的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

44、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如何理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如何理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5、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结论: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反复性:为什么?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结论: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6、3、认识具有上升性:如何上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反对两种错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社会历史的本质(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3)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