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突破小说形象题四大考点【考点索引】考点考点题源题源设问方式设问方式概括、概括、分析主分析主要人物要人物形象形象20162016年全国年全国卷卷战争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点?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20162016年全国年全国卷卷玻璃玻璃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20152015年全国年全国卷卷马兰花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请简要分析。分析。20142014年全国年全国卷卷古
2、渡头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请简要分析。简要分析。20162016年山东卷年山东卷琴声何来琴声何来(节选节选)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形象?请作简要概括。请作简要概括。20162016年浙江卷年浙江卷母亲母亲根据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根据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用两个词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揣摩人物心理揣摩人物心理20162016年山东卷年山东卷琴声何来琴声何来(节选节选)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骁驭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的三次心理冲动?结合全文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谈谈你的认识。20162016
3、年江苏卷年江苏卷会明会明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20152015年湖南卷年湖南卷童年随之童年随之而去而去(节选节选)综观全文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析“我我”的心理变化。的心理变化。分析次要分析次要人物作用人物作用20162016年全国年全国卷卷玻璃玻璃“我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20132013年湖南卷年湖南卷未婚妻未婚妻“看报纸的旅客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什么作用?分析物分析物象作用象作用20162016年全国年全国
4、卷卷战争战争小说以小说以“电话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请简要分析。简要分析。20142014年全国年全国卷卷鞋鞋小说以小说以“鞋鞋”为中心叙事写人为中心叙事写人,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20132013年全国年全国卷卷喂自己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影子吃饭的人“影子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作用?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20132013年全国年全国卷卷峡谷峡谷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么意图?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我的我的发
5、现发现(1)(1)在形象的考查中在形象的考查中,侧重考查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侧重考查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2)(2)国内题材的小说国内题材的小说,侧重选择传统价值观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人侧重选择传统价值观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人物形象物形象;国外题材的小说国外题材的小说,则侧重选择体现美的东西被压抑或者则侧重选择体现美的东西被压抑或者被破坏的形象。被破坏的形象。(3)(3)次要人物及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考查的频率次要人物及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考查的频率也不低。也不低。考点1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考点解读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表现中心,是小说内容的重要因素,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
6、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对表现小说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的社会意义起着重要作用。知识储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是描写,环境、故事情节也能衬托人物形象。描写主要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一、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1.外貌(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作用: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起烘托作用。2.语言描写: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成功的语言描写能够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7、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人物的动作,能够显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4.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成功的心理描写,能够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5.细节描写: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
8、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作用: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二、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指在小说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描绘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作用: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主要有三种方法: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塾师老汪中,以管家老季提建议如何对待老汪,衬托东家老范的 大气。2.以对面写正面。
9、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如马兰花中以丈夫的自私衬托马兰花的美好 心灵。高考中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百折不挠 威武不屈 坚强不屈 坚贞不屈 宁死不屈不屈不挠 意志坚定 坚忍不拔 锲而不舍 坚定不移成熟稳重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积极进取 正义正直 处事洒脱 淡泊名利 循规蹈矩 热心助人 豪放不羁勇敢正义 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大智若愚 嫉恶如仇 愤世嫉俗 心直口快 不拘小节心灵手巧 谨小慎微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一视同仁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执法如
10、山 刚正不阿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 舍己为人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一丝不苟 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安贫乐道 大义凛然 见义勇为超然物外特立独行废寝忘食 持之以恒 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与世无争明辨是非 爱憎分明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温柔敦厚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委曲求全 知书达礼 同舟共济智勇双全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运筹帷幄明察秋毫 随机应变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高瞻远瞩深思远虑 独树一帜 雷厉风行 心胸宽广沉着冷静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典题引路(2016全国卷)玻璃,阅读文本见本专题“阅读示范”。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
11、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小说阅读题最典型的题目。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应根据小说对该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其他叙述性语言。要注意透过表象挖掘人物的心理特征。根据小说描写内容,先用概括性词语表述其特点,然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思维提升【变式训练】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是在原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拓展而来
12、的。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全部。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人物的身份地位、个人经历、外在特征、内在性格等几个方面着手。答案:王有福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家境困难,胆小怕事的人。他因妻子有病而家境窘迫,生活困难,性情谦卑;他不小心撞坏了饭店的玻璃怕让自己赔偿而偷偷溜走;因不相信酒店诚意不敢去打官司,同时心地善良而最后竭尽所能赔偿。思维提升解题指津考点2揣摩人物心理考点解读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人物形象立体化,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可见,人物的心理占有很大的分量,所以,全面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思想
13、情感,挖掘小说主旨,揣摩人物的心理必不可少。作者也经常用环境、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心理。知识储备刻画人物心理常用技巧1.直接描写式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如: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高晓生陈奂生进城)这样的心理描写就属于直接描写式,它非常恰当地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2.抒情独白式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
14、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如:“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王愿坚粮食的故事)这里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作者用抒情的笔法,写“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到了敌人。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
15、还是保护儿子?“我”的内心斗争非常激烈,心情极度矛盾、复杂。最后,“我”毅然牺牲了儿子,使“我”的崇高品质得到了最好的表现。3.梦境描绘式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如:“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曹雪芹宝玉挨打)作者描写的梦境既揭示出了宝玉关心体贴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又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处于下层地位的人任人宰割的不合理的黑暗现实。4.心理分析式即通过剖
16、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的心理描写方法。如“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莫泊桑项链中的这段描写就是通过心理分析,刻画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心理。5.神态显示式这种描写法是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如我们常用“他瞥了一眼”或“他撇了撇嘴”等,来表现对人的轻视。6.行动表现式即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富有
17、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施耐庵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沧州,不觉大怒,于是用了“买”“带”“寻”等几个连续的动词,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理。7.环境衬托式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如,孙犁在荷花淀中对妇女们划船找丈夫时的景物描写,和遇到敌人时的景物描写等,都恰当衬托出了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手,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地衬托出来。高考中描摹人物心理常
18、用的词语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心悦诚服 忐忑不安 心神不定 心事重重忧心忡忡心如刀绞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心灰意冷 心惊肉跳 心烦意乱 心乱如麻 心如刀割迫不及待百感交集 忧心如焚 坐卧不安 悲喜交加害怕着急 沉重 内疚 后悔 愤怒羞涩典题引路导学号 87202031(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
19、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马骁驭说,你真有心。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马骁驭说,不知道。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
20、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我真心爱他们。马骁驭忽然有了一
21、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的。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马骁
22、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初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阳光穿透水柱,发出宝石的光芒。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无法捕捉。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
23、动它,打碎它。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樊篱的勇气。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一只胳膊搂住了他。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
24、来!(节选自裘山山琴声何来,有删改)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重点是揣摩人物的心理。考生解答时需要先从原文中找出题干中所说的“三次心理冲动”,然后逐一分析每次冲动的原因,并思考“三次心理冲动”在小说情节展开、表现小说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答案:第一次是在吴秋明讲了“绒布妈妈实验”之后,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表明马骁驭开始关心吴秋明;第二次是在马骁驭听老师们讲述儿童村孩子的情况后,马骁驭“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表明马骁驭已经从内心里开始关心儿童村的孩子们;第三次是
25、在马骁驭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的时候,“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表明马骁驭被吴秋明感动,对吴秋明产生了爱意和敬意。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串连起全篇内容,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使小说结构紧凑;表现出人物心理的起伏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使小说主题逐渐得到升华。思维提升【变式训练】马骁驭在跟着吴秋明探望儿童村的过程中,所见所闻使其心理发生了变化,请简要概括。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主要是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把文本的内容划分出层次,原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去接吴秋明,二是吴秋明在车上对他讲“绒布妈妈”实验,三是他与儿童村老师们
26、座谈,四是他看到吴秋明给孩子们洗头发。划分层次后,概括每层层意即可梳理出马骁驭的心理变化过程。答案:看到吴秋明的衣着后心里打了一个闪,回想起自己的母亲;听了故事后,想拥抱吴秋明,开始关心她;听了老师们的介绍,产生了想做课题研究的冲动,开始关心孩子;看到吴秋明给孩子洗头,被吴秋明感动,想把她拥入怀中,对吴秋明产生了爱意和敬意。思维提升解题指津考点3分析次要人物作用考点解读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说的常考点之一。知识储备次要人物分类及其作用(烘托式人物、线索式人物)次要人物主要指烘托式人物、线索式人物,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7、从与主要人物的关系看)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从与情节的关系看)推动情节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有时可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人和见证人的作用,像孔乙己祝福中的“我”;(从与主题的关系看)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主旨的作用,像祝福中的柳妈、四婶等人物共同营造了鲁镇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害人文化氛围,她们对祥林嫂的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典题引路(2016全国卷)玻璃,阅读文本见本专题“阅读示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次要)人物(“我”)的作用,是小说阅读题比较典型的题目。解答本题,可从
28、“我”与主要人物、情节发展、结构(叙述角度)等角度分析“我”作为次要人物的作用。答题时注意先亮明观点后具体阐释。答案: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思维提升【变式训练】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次要人物的形象特征。解答此题,找出文中次要人物的所做、所说、所思,进行概括即可,与概括主要人物的手法相同。答案:“我”是王有福儿子的朋友,有着现代的生活情趣和法律观念。当“我”知道
29、王有福因饭店的玻璃而受伤时,建议他以法律的形式索取更多的利益。思维提升解题指津考点4分析物象作用考点解读物象是文学类文本中的形象。如活着中的“牛”,骆驼祥子中的“洋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峡谷中的“鹰”等。因为小说主要以人物塑造为宗旨,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还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总体上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侧面描写。物象的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对于物象这个考点来说,近几年高考主要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物象的特点,二是物象的作用。典题引路(2016全国卷)战争,见本专题“真题
30、体验”第二题第7小题。思维提升【变式训练】小说以“电话”为线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电话”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着“电话”一步步展开情节。结构上,使全文情节更集中紧凑;内容上,则使文章的中心更深入。答案:以“电话”为中心叙事,设置悬念。文本一开始以一次拨错的电话展开故事情节,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电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两个人以电话开始接触,随着通话而加深了了解,同时也从电话中发现了悲惨结局。以“电话”为线索写人,加深了主题。两人随着通话而产生了爱,这未见过面的爱又被战争摧残,揭示了战争残酷的主题。思维提升解题指津综合训练导学号 87202032 阅读下面的
31、文字,完成文后问题。(29分)瓷瓶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
32、:“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能。”他说,“不一定卖。”“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知道了。”“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
33、父。”他说。“他人呢?”老教授问。“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330万。”他说。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
34、万元。”父亲说:“可以了。”“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
35、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
36、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那值多少钱?”顾林问。“最少400万。”(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
37、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解析:EA(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2)(揣摩人物心理)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分析时要抓住“不一定”三个字。既反映了顾林的谨慎小心,又反映了他在家庭急需用钱时不
38、得不卖的矛盾。答案: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3)(分析人物性格)小说中的老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概括老教授的性格特征,要统观全文,从各语段的记叙、描写中找出体现老教授性格特征的内容,加以提炼概括即可。答案:知恩图报。老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诚信待人。老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
39、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4)(分析次要人物作用)试分析“母亲”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母亲”在文中是个次要人物,只在情节上产生作用。答案:推动情节的发展,“母亲”在医院里打电话催住院费才促使顾林卖瓷瓶,才有后面的故事情节,补充交代故事情节,通过“母亲”的话交代瓷瓶的来历。(5)(分析物象作用)“瓷瓶”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分析物象的作用,要从物象对人物、情节和主旨的作用几方面来考虑。答案:这篇小说以“瓷瓶”为中心叙事,设置悬念。自始至终,瓷瓶的真假牵动着读者的心。“瓷瓶”是全文的线索。全文以“卖”瓷瓶,“辨”瓷瓶,“说”瓷瓶,“还”瓷瓶来展开;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