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专题八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专专 题题 精精 讲讲本专题立足教材第四单元,从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大方面整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干知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本专题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有: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重组之一重组之一 认识社会的真谛认识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
2、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2.社会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
3、更替。(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完善。(4)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
4、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具体表现在: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
5、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内在关系4.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
6、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最高价值标准与追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4)如何坚持群众路线第一,真正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
7、切为了群众)第二,尊重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依靠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推进党的事业。(一切依靠群众)第三,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尊重群众实践,虚心从群众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形成党的方针政策。(从群众中来)第四,贯彻落实方针政策,指导群众实践,通过群众实践检验和完善方针政策。(到群众中去)重组之二重组之二 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1.人生价值(1)价值和人的价值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人)的积极意义。衡量除人之外的其他事物的价值,就看该事物是否具有满足主体(人)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人)的需要。但衡量人的价值却比较复杂,因为人既可以作为价值关系中的主体而存在
8、,又可以作为价值关系中的客体而存在。当人作为价值关系中的主体而存在时,他是价值的享受者。他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当他对社会作出贡献时,他需要得到社会对他的价值的承认与尊重。社会对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价值的一个方面。当人作为价值关系的客体而存在时,他是价值的创造者。他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是人的价值的又一个方面。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做出的贡献,这是人的价值的源泉,是人的真正价值之所在。因此,看待人的价值,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即从两个方面把握人的价值;又要抓住重点,即主要看他的贡
9、献。(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价值观即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第二,价值观对人生的向导。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具有双重性。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正确的价值观能为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提供科学的标准,从而使人们作出正确的评价;错误的价值观则提供不科学的评价,从
10、而影响人们评价的正确性。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人们选择正确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使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则会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人们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帮助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错误的价值观则会使人们选择错误的人生道路,误入歧途。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被称为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特点内容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
1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体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3)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一,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
12、价值选择。第二,如何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标准依据依据内容内容自觉遵循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客观规的客观规律律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们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们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民的立场上上人们
13、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选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择和价值判断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的最高价值追求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以
14、及自己的需要。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是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个人价值区区别别 含义含义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地位地位居于首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居于首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居于从属地位居于从属地位联系联系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其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其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是社
15、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社会必须尽可能地为个人实现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社会必须尽可能地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第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第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
16、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探究之一探究之一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
17、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
18、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社区矫正法。关键词句:社会建设关键词句:社会建设 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 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 基本公共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务均等化 社会治理水平社会治理水平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例例1】(2015全国新课标全国新课标I卷)卷)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
19、必然要求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B.C.D.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解。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推进依法治国,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其根源在于经济基础,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过来,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也必然有助于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由此,符合题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自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表现,不是中所说的“标志”;而且中暗含着这样的逻辑前提,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前“中央对社
20、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是自发的”,“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是不适应的”,这显然不是事实。【例例2】(2015四川卷)四川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
21、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解析:本题关注依法治国战略,聚焦社区治理,考查学生运用综合运用政治、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侧
22、重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解读和归纳概括能力,该市的具体做法涉及:社区党建、市政府出台方案、居委会的选举产生、监督以及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等四个方面,组织答案时,要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归纳和提炼。第(2)题,要求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论证这一行动的合理性,一般需要从必然性、重要性和可能性等维度展开,就本题材料信息而言,侧重分析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即该市社区治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作出的,属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等。答案:(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区治理;政府依
23、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群众有序参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2)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改革上层建筑,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视角视角1: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的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的并轨1.201
24、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今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跟企业职工一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以实现不同社会群体养老保障制度上的公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的并轨 ()消除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差距 有利于推动人才资源在各行业间自由流动 有利于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 推动了我国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A.B.C.D.解析: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虽然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是其资金来源不同,并轨后不会没有任何差距,不可能实现无差别的平均化,据此排除和。向养老保险注入资金是国民收入
25、再分配的过程,这一并轨,体现了不同群体养老保障的“制度公平”,客观上这种“制度的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差别,促进人才资源在不同行业间更自由的流动(更深一层的理解:通过体制改革,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市场决定作用发挥的障碍,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正确。D视角视角2:创新社会管理,共享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共享和谐社会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须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
26、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1)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2)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T市进行上述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C C解析:本题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话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社会历史观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回
27、答第(1)小题,首先要检索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其次要提取材料信息并有效调用知识,材料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信息,一是为什么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二是该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两大具体措施,三是这些措施取得的效果,分别对应着四条唯物史观的要点(见答案要点-),最后要依据设问指向组织答案,即回答该市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第(2)小题,指向较明确,要求从政治生活角度归纳上述具体措施的意义,需要从基层自治和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等角度进行归纳。答案:(1)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社区
28、自治,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进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政府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政府的威信。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新生代农民工分区域的社会保障情况新生代农民工分区域的社会保障情况材料二材料二新时期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紧紧围绕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
29、关系的目标,以实现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以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以改善劳动条件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劳动保护机制,以健全三方机制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社会协调机制,实现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共进局面。(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健全材料二中的“四大”机制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的意义。解析:本题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为背景,直抵当前社会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第(1)题考查学生描述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时,既要全面,看到整体成绩,又要突出重点,揭示存在的问题。第(2)题,
30、要求说明“机制”对形成和谐劳动关系的积极作用,属于“关系”论证类问题,分析时既要“分述”,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每一“机制”对形成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又要“综述”,从总体上概括完善体制机制的作用,做到总分结合。答案:(1)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能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险权利,但我国劳动者社会保险比重特别小,水平总体较低,需要努力提高。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水平存在地区差异,东部远远高于中西部,中部略高于西部,我国需要加大社会保险地区协调,实现均衡发展。(2)以实现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形成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提供重要依据。以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为重点加快
31、建立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以改善劳动条件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劳动保护机制,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以健全三方机制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社会协调机制,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形成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探究之二探究之二 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
32、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人文精神内涵丰富,涉及面较宽,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丰富人文知识;涵养人性,关心他人,具备悲悯情怀,树立人文精神。关键词句:人文精神关键词句:人文精神 社会心态社会心态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尊严、价值和命运尊严、价值和命运 开放包容开放包容 个人与个人与社会统一社会统一【例例1】(2015 全国全国II卷卷)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是
33、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A.B.C.D.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包括文艺在内的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文艺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养分;只有服务于人民群众,才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符合题意。社会生活与实践是文艺发展的决定力量,错误;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可以
34、丰富多彩的,错误。B【例例2】(2015全国全国I卷)卷)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A.B.C.D.解析:对于同一本教科书,日方与作者作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日方要求符合其“立场”,作者强调要尊重历史事实。这反映了历史观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影响。毫无疑
35、问,作者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因为价值判断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只有尊重事实、正确反映社会存在,才是正确的。由此,符合题意。价值观存在主体差异性,但不能否定其也有客观标准,错误;价值观反过来会影响历史观,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但不会改变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错误。B视角视角1:“法官当如邹碧华法官当如邹碧华”1.(2015上海卷)上海卷)邹碧华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司改办主任,去年12月,因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司法改革的征途上。“法官当如邹碧华”,这是他去世后,网络上转载最多的一句话。他生前曾说:我觉得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法院的两大领域。如果这两年抓紧干出模样来,也算对得起党,对得
36、起自己的人生。个人上不上台阶不重要。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该担当时必须担当。邹碧华的社会价值集中体现在 ()A他获得全社会的高度赞誉,人们将会永远缅怀他 B他既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又有司法工作者的良心 C他坚定脚踏实地、肩担道义信念,堪称法官楷模 D他不计个人得失,以理智和责任,推进司法改革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前者表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后者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讲述了邹碧华对社会的贡献,符合题意。A强调的是个人价值。B项强调的是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讲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C社会价值
37、对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意义。D视角视角2:“有分辨,不苟取也有分辨,不苟取也”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廉”一直被中华民族列入基本道德,是礼、义、廉、耻“四维”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廉”具有丰富的内涵:廉者,不贪、不受;不贪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廉”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观念,不仅掌握权力的人要廉洁奉公,百姓也需要以“廉”修身。现实生活中,“廉”的典范令人们交口称赞,如最美乡村干部、最美检察官、最美法官等群体的事迹广为传颂,净化着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心灵,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同时,某些不良现象对“廉风”造成严重冲击,如:有的人一切向钱看,私欲无限膨胀;有的官员腐败触目
38、惊心;有的企业制假售假;等等。(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廉文化”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2)古人说“廉”就是“有分辨,不苟取也”,强调获取利益要有原则,知道何者“不可为”。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当前弘扬“廉文化”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在“可为”与“不可为”之中进行取舍时应坚持怎样的“原则”。(3)有人指出,反腐倡廉既要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又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将反腐倡廉纳入法治化轨道,让“德”与“法”相辅相成。请你从这两个层面选择其一提出两条具体措施。解析:本题以廉文化为话题,考查学生运用文化和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首先,要审读设
39、问,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廉文化”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可以明确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即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其次,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廉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第(2)题考查价值观的知识,有两个层次,一是分析当前弘扬“廉文化”的原因,从必然性角度分析,“廉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由社会存在决定,从重要性角度分析,“廉文化”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二是说明我们在“可为”与“不可为”之中进行取舍时应坚持怎样的“原则”,需要调用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评价标准,即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第(3)题为开放性探究试题,回答时要注意题设
40、条件,从“法”和“德”选择其一开展探究。答案:(1)“廉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给予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发展以重大影响。弘扬“廉文化”,倡导廉洁奉公,有利于推进廉政建设,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促进企业自律,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心灵,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促进社会和谐。(2)原因:“廉文化”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反映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则: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
41、值标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廉政文化建设方面: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廉政格言、廉洁史话、伟人风采、时代楷模等。制度、法治建设方面:完善监督措施,强化监督落实;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腐败的惩戒;等等。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 社会心态既是社会状态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社会心态是社会状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有住房、医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等,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公众最缺乏公平和幸福
42、感。材料二材料二 社会心态具有辐射性、渗透性、弥漫性的特点。社会心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社会关系是否和谐,社会局势是否确定,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积极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合力打造。(1)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重视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2)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各方如何合力打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解析:该题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积极的和谐心态为材料,从文化生活和政治生
43、活角度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重视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认识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打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纵观政治生活内容,提到的社会各方包括:中国共产党、政府、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各民主党派、公民,根据他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在和谐社会心态建设方面应如何做。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
44、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经济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促进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综合国力。打造经济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发展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领导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对打造社会健康心态发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为打造健康社会心态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科学民主决策,破解社会难题,促进社会心态健康发展。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切实履行职责,为打造健康心态建言献策。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对打造健康心态提出政策建议。公民应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