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第一讲 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概念: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根据国家的规定,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手段。以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竞赛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为目标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为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1.1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1.1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在公元前8世纪,地处欧洲的希腊开始步入奴隶社会,而
2、在希腊各域邦之中,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主要项目有五项竞技赛,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另外还有骑马、游戏、作战游戏与弓箭也要学习,718岁男孩要学10年,妇女也要训练,文化不重视。雅典学校分四级,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体操学校、青年军事训练团。孩子七岁进入第一级学校,学文化、音乐、和初步体育活动,跑跳、游戏等。12岁进入体操学校,内容以体育训练为主,内容有赛跑、跳跃、角力、铁饼、标枪(五项)还有游戏、舞蹈等。这时在古希腊学校体育已发展的较完备。1.1.2 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第一阶段:公元前334年公元325年(希腊化至中世纪神学时期)从公元前334年亚
3、历山大开始东侵至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兼并东部地中海地区,称为希腊化时期,学校体育开始脱离其浓厚的军事色彩。提出以发展学生身体健康为主的学校体育思想。从公元325年开始,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宣扬 “肉体是灵魂的监狱”,一直到中世纪,体育基本退出教会学校舞台。第二阶段:14世纪18世纪(文艺复兴至资本主义初期)从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至18世纪初法国启蒙运动,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近代学校体育之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体育教育中提出“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学校体育的基础。第三阶段:18世纪末现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末期至学校体育制度建立,德田、巴泽多创建“德绍五项
4、”(跑、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9世纪欧洲瑞典、德国、法英还有美国定为必修课。1.1.3 国外学校体育主要事件概况 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19世纪,欧洲各国掀起了教育改革高潮。教育的控制权由教会转到国家控制之下。最早是丹麦政府,1809年和1814年丹麦政府先后命令中学和小学男生在学校课程中开设体操必修课。同时还制定了教师和场地标准。1820年瑞典政府也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命令,1844年普鲁士颁布了在文科中学、市立高中和师范学校实施体育命令,并于19世纪60年代规定为必修课,同时颁布了第一本体操手册(大纲)。法国于1872年、1880年、1887年、1905年的法规中都规定各类学校
5、开设体育课。美国是以各州立法对学校体育做出规定,1886年俄亥俄州首先通过。英国于1885年把体育列为必修课。国外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是:丹麦(1804年)、瑞典(1813年)、法国(1820年)、德国(1851年)、美国(1866年)先后开办体操(育)师范学校。1.2 中国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1.2.1 古代中国学校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与原始社会,形成是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但严格的说,在我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中,体育不受重视。西周时期“六艺”教育,礼、乐、书、数、射、御,文武并重。西汉以来,汉武帝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影响下,社会上出现重文轻武的现象。在唐代实行了“武举”制度,在
6、宋代兴办武学,但其主要目的是在于选拔和培训军事人才,学校体育开展不理想。到了明、清,采用“八股”取士方法直到清朝末年。受盛行德国、日本军国民体育(核心是:忠君、爱国、尚武)的影响。1903年,清朝政府颁布“葵卯学制”仿照日本建立新教育制度,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体操课。辛亥革命后,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五种”教育理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和美育)把军国民教育作为体育。1.2.2 近代的中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于发展主要是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外部力量,外国传教士在国内的办学活动将西方体育引入学校形成学校体育教学。二是内部力量,在国内进步人士的呼吁和运动
7、推动下,为实现“救亡、强国、强种”愿望,主动将体育引入学校的教学中,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主要运动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五四运动等。代表性的事件有:1917年毛泽东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1904年1月13日(张之洞等),颁布奏定学档章程时称“葵卯学制”中体西用。1905年12月,清政府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学部。1922年11月11日,北洋政府公布“壬戌学制”,改革军国民教育,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杜威)于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阶段:初创阶段(194
8、9-1957):A、1950-1951年,毛泽东两次针对学校教育提出“健康第一”;B、1952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处,国家体委设立学校体育处,并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院华东体院(上海体院);C、学校体育制度基本建立,1952年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53年关于中学体育成绩暂时考核办法通知,1954年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56年第一部中小学体育大纲颁布。曲折发展与严重破坏阶段(1958-1976):A、1958年受“大跃进”影响,曾提出以劳动代替体育。1960年受三年经济困难影响,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迫减少;B、1966年文化大革命,体育课被军训和劳动代替(开门办学),“十年动乱”学
9、校体育课基本处于混乱状态。改革开放、新的发展时期(1977-现在):A、1979年5月扬州会议,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科学管理阶段。同年10月,教育部、国际体委联合下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改革。1990年3月12日,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2年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1999年国家体育法开始实施。2002年,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公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B、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日新月异,2001年,国家在前7次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2001年9月在38个国家实验区进行实验
10、(改革背景:难、繁、偏、旧)。第二讲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变迁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启蒙于清朝末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在教育上主张“废八股,兴西学”,提出各类、各级学校都应该重视体育、卫生和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五四”运动毛泽东、恽代英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对学校体育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主要来源于德国、日本的所谓军国民教育,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其核心是“忠君、爱国、尚武”。符合资产积极当时“尚武图存”的愿望,体现了当时有识之士为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所做的努力。“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
11、想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在杜威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学者伍德和赫塞林等提出“新体育”(即自然体育)理论。核心内容是:强调体育的目的在于教育人,认为体育即生活,主张个性的发展,推崇自然活动,主张到大自然中去从事自己爱好的各种活动。否定了军国民教育和兵式体操,为田径、球类等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打下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体育思想2.1 以运动技能为主的学校体育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社会背景,全面向苏联学习,引入了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主智主义),核心内容是,以体育的知识、技能教学为主,注重过程中精神和到的品质培养。教学中重视三基的传授(四固定、三
12、中心、一突出)。在引入的同时,对自然体育思想采取了否定态度。2.2 体质教育思想的建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讨论活跃。扬州会议后,面对当时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现实(中日拉力赛),提出了学校体育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观点,代表人物王震、林笑峰等。核心内容是,提出体育的真义在于增强体质,完善人的身体,体育教学中应从以技能为中心转移到增强体质上来。n2.3 三维体育观与全面发展 体质教育思想提出后,到90年代初,即受到三维体育观的猛烈批判,并认为体质教育思想是单纯的“生物体育观”(课课练),体育教育应全面发展。n2.4 百花齐放,多种体育思想并存 在提出全面发展的三维体育观后
13、,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多种体育思想并存的局面。到目前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技术教育为主的思想、快乐体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等,多数学者认为终身体育更全面合理。n2.5 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 A、以人为本,更关注生活价值,帮助学生融入生活;B、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体现教育价值,发展身、心、社。C、更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作用和使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是人们对社会的意识与观念。第三讲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3.1 学校体育的结构 按照时间序列,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高等教育阶段体育和研究生教育阶段
14、体育五个部分。3.1.1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3.1.2 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1.3 中等教育阶段体育3.1.4 高等教育阶段体育3.1.5 研究生教育阶段体育3.2 学校体育的功能 “功能”是指功效、作用,它是某一事物在环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所谓“学校体育功能”,则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它与学校体育的过程结构和学校体育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3.2.1 教育功能3.2.2 健身功能3.2.3 娱乐功能3.2.4 文化功能3.2.5 辐射功能n3.3 学校体育目标n3.3.1 学校体育目标的概念 目标或者目的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者标准,它是人们通过努力
15、,期望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各极各类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身体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2)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通过各种体育途径,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自我养
16、护的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意义,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体育运动中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保健、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等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结合体育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人建设锻炼身体,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合作、朝气蓬勃、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开拓创造、艰苦奋斗等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体育作风,以及培养学生对体育
17、的兴趣与爱好,体验运动的乐趣。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4)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学校要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好,并有一定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课外运动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他们成为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骨干,同时也为优秀运动员队伍输送后备力量,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3.3.2 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学校体育的目标按照结构,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子目标;按照时间序列,大致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按照学段,可分为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目标、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体育目标;按照性质
18、,又可将学校体育目标分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等等。总体上学校体育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校体育的总目标;第二层次,学校体育的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等等。3.3.3 学校体育总的目标的新表述 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3.3.4 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和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与健身
19、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3.3.5 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2、学年体育教学目标;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第四讲 体育教学目标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THANK YOUSUCCESS10/26/20222、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即
20、说明做什么和如何做(知识、方法等)。第二,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后学生应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即教学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详细规格。3、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实际条件和可能。5、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反映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从实际出发,考虑需要与可能。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要注意不同层次和序列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衔接。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21、,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达1 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达2 学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达3 学期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达4 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达5 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达 分五个领域表达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第五讲 体育教学过程5、1 教学过程的概念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基本要素体育教师体育教材传播媒介上课学生教学目标
22、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基本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通规律。1、社会制约性规律。体育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要受一定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特别是一定社会教育目标及其内容的制约。2、认识规律。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认识活动的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缺一不可。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基本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任何一门课程都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
23、。在教学过程中,内容决定形式,如根据哪些原则,采用何种教法,运用哪种组织形式等都要考虑教学过程,而教学教程的其他规律也是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形成。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体育教学过程实质是师生双向交流信息的一个有序、动态、可控、反馈的过程。5、2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4、人际关系的多边性;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5.3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2、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3、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价阶段。3、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24、的基本过程 媒介(语言、动作、表情、体态)传送者(教师或学生)信息内容(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情感、态度、观点)接收者(学生或体育教师)第六讲 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6、1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A、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 行政班、男女分班或合班、按兴趣爱好分班、小班化教学 B、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6.2 体育教学准备过程的控制6.3 体育教学实践过程的控制6.3 体育教学结束过程的控制第七讲 体育课堂的运动负荷和密度控制7.1 运动负荷控制7.1.1 运动负荷的概念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7.1.2 运动负
25、荷的安排与调控7.1.3 运动负荷的计算 7.2 体育课密度的控制7.2.1 体育课密度的概念 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与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时间的比例。每次课中的教学活动有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等项内容。其中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该项活动的专项密度。7.2.2 体育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 1、认真备课,周密安排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2、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 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 4、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7.2.3 体育课密度的计算 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经研究表明,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趋势
26、表现为:注意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的第15分钟处(45分钟课),情绪的高峰一般出现在4-18分钟和36-40分钟处,意志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中20-30分钟处,它与机体生理活动变化的变化规律出现的工作状态基本一致。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上体育课中的心理负担。评定分优、良、一般、较差、最差五级。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根据我国有关学者研究提出的平均心率参照标准:小学生:120-130次/分 初中生:120-140次/分 高中女生:120-140次/分 高中男生:130-150次/分 心率指数=课中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率指数 1.2以下 1.2-1.49 1.5-1.79 1.8-1.99 2以上强度 最小 小
27、中 大 最大 通过分析课的心律曲线变化规律,可以知道各项活动的强度情况,课的心律曲线变化趋势过程一般有高峰偏后型、高峰偏前型、中锋型、双峰型、齿峰型五种。计算心率负荷公式:X=a+b/2 t 课的心率总数(各自):X=X1+X 2Xn 课的平均心率:X=X/t第八讲 体育教学原则与特殊规律8.1 体育教学原则8.1.1 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 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是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是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8.1.2 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3、技能教学为主原则 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 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
28、则 6、全面效益原则8.2 体育教学基本规律8.2.1 一般规律(略)8.2.2 特殊规律 A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泛化 分化 自动化 B 人体生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上升 稳定 下降 C 人体生理适应规律(超量恢复原理)第九讲 体育教学方法9.1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9.2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演示法
29、保护与帮助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更换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情境法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9.3 体育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9.3.1 讲解法 A 重点要素 B 语言语速 C 精讲多练9.3.2 示范法 A 动作技术要素 B 示范位置 C 示范面第十讲 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10.1 体育教学计划与设计的概念10.1.1 体育教学计划的概念 体育教学计划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的教学文件。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10.1.2 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体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体育教师、学生、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环境已
30、经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体育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行动方案,这一针对体育教学而进行的教学行动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体育教学设计。10.2 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10.2.1 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10.2.2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10.2.3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10.2.4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第十一讲 课时计划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的系统化过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制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提出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选用教学策略(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包括导入、准备、基本、结
31、束部分选用的组织教法等)场地器材要求预计运动强度、密度与评价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教学设计或学习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理性”思考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负责人,必须把多方面的问题列入计划之中。例如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如何对学习内容进行编排,决定哪种教学模式最有效等。教学设计的前提包括:系统化与精细化、为使用而开发、为了全体学生、重学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2)教学设计的益处包括:提高学习效益、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习积极性、成功心理体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3)教学设计是一种理论,是书写教案的一种说明和前提。教学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技能,“熟”了才能生“巧”。最后,应把设计的设想落实到文字上。在设计的要素中,确定具体学习目标是第一位的。具体目标必须用可观察的术语来编写。凡是教学之前学生会的就不要去教。目标编制精确了,评价也就简便易行了。四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4)分析教学任务是学习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任务是教什么内容和怎样教的过程与结果。分析教学任务有以下步骤:制定具体清晰的终点目标、学生为达成目标的起点和学习条件、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把学习任务合理排序、如何恰当教好每一项学习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学习的任务主要是学会锻炼、学会运动技能、学会参与、学会结友、发展健康体能、学会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等。THANK YOUSUCCESS10/26/202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