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21 ,大小:17.36MB ,
文档编号:3944199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94419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医护生理学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护生理学课件.pptx

1、护理医药专业护理医药专业生 理 学1.第二章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第三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入胞和出胞肌丝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耦联收缩形式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考纲要求:护理专业: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医药专业: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了解其产生机制2.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物质转运功能一、物质转运功能(一)(一)单纯扩散单纯扩散 1定义定义 单纯扩散: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移动的过程。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

2、移动的过程。2 扩散通量:扩散通量:Mmol/s.cm2 影响因素:膜内外物质浓度差、电压差影响因素:膜内外物质浓度差、电压差 膜的通透性膜的通透性 3 转运的物质:转运的物质:O2,CO2 4 特点:特点:高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 不耗能不耗能3.(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 1定义定义 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2特点特点 高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 不需耗能不需耗能 具有选择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可改变通透性可改变4.3通道介导的

3、通道介导的-离子通道离子通道 转运的物质:离子:转运的物质:离子:Na+、K+等等 特点:特点:a通道蛋白功能状态可以改变通道蛋白功能状态可以改变 激活激活(开放开放)失活(关闭)失活(关闭)备用(静息)备用(静息)b通过通过“闸门闸门”进行调控(门控通道)进行调控(门控通道)c有选择性有选择性 转运结果:电化学势能平衡转运结果:电化学势能平衡 分类:分类:化学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N-Ach受体受体 电压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Na+通道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内耳毛细胞机械门控通道:内耳毛细胞5.4 经载体介导的经载体介导的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 共同特点:共

4、同特点:结构特异性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被动转运: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6.(三)主动转运(三)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1定义:离子或分子物质在膜上定义:离子或分子物质在膜上“泵泵”的帮助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耗能性的跨膜转运过程的帮助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耗能性的跨膜转运过程 2生物泵:实质就是生物泵:实质就是ATP酶酶 如如“钠钠-钾泵钾泵”、“质子泵质子泵”等等 钠泵钠泵:钠钠-钾泵或钾泵或Na+-K+-ATP酶酶 激活:细胞内的激活:细胞内的Na+、细胞外的、细胞外的K+作用:作用:3个个Na+移到膜外移到膜外 2个个K+移入

5、细胞内移入细胞内生理意义:胞内低钠,维持细胞体积胞内高钾,酶活性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势能储备7.(四)入胞和出胞(四)入胞和出胞1、定义: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入细胞的过程2、入胞:吞噬:固体物质的入胞过程(粒细胞吞噬细菌)吞饮:液体物质的入胞过程(小肠上皮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出胞: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或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等耗能方式: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8.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电:指生物细胞生命活动中伴随着的电现象 是生命存在的标准之一 也是反映生命活动变化的重要指标生物电两种形式:1、细胞安静时的静息电位(RP)2、细胞兴奋时的动作电位(AP)产生生物电现象的条件:1、膜内外

6、离子的不均匀分布膜内高钾是 膜外的30倍膜外高钠是 膜内的10倍2、膜在不同状态下对离子通透性不同安静时主要对钾通透性钠离子100倍兴奋时主要对钠离子通透性高于安静时的500倍9.一、静息电位一、静息电位1、概念:细胞在安静的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10.2、极化:细胞安静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称 超极化:超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变大的方向变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变大的方向变化 去极化: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复极化:由去极化或超极化向由去极化或超极化向RP值恢复值恢复 反极化:反极化: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状态膜内为正,膜外为

7、负的状态(极化 静息电位)11.3、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离子流学说离子流学说静息时,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静息时,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细胞膜细胞膜 对对K+通透,对通透,对Na+不通透不通透K+外流的形成外流的形成 K+平衡电位平衡电位静息电位是静息电位是K+平衡电位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K+外流所形成的外流所形成的电电-化学平衡电位化学平衡电位12.二、动作电位二、动作电位1、概念细胞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扩布性的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峰电位13.14.2、动作电位产生机制15

8、.上升支:去极相上升支:去极相由由Na+内流形成,是内流形成,是Na+的平衡电位的平衡电位有效刺激有效刺激部分部分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少量少量Na+膜去极化膜去极化阈电位阈电位大量大量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大量大量Na+内流内流膜内负电位消失,出现正电位膜内负电位消失,出现正电位即: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即: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的电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化学平衡电位 下降支:复极相下降支:复极相Na+通道失活通道失活K+通透性升高通透性升高 Na+内流停止,内流停止,K+外流外流膜内电位由正膜内电位由正向负值变化向负值变化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即: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

9、即: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K+外流外流AP的产生实质上是受刺激后的产生实质上是受刺激后Na+、K+通道状态改变导致膜对通道状态改变导致膜对Na+、K+通透性(电导)改变的结果通透性(电导)改变的结果16.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阈电位阈电位 TP:能够引起细胞膜上能够引起细胞膜上Na+上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上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是一种膜电位的临界值,能触发是一种膜电位的临界值,能触发AP,是引起钠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值,是引起钠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值,即钠内流形成正反馈的膜电位值。即钠内流形成正反馈的膜电位值。RP和和TP的差值大,细胞兴奋性低;的差值大,细胞兴奋性低;差值小,

10、兴奋性高。差值小,兴奋性高。17.动作电位的特点:动作电位的特点:a“全或无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达到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其幅度不会因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其幅度不会因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b不衰减传导不衰减传导 c脉冲式,不会重合,双向传导脉冲式,不会重合,双向传导d不同细胞,不同细胞,AP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动作电位的传导: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流学说局部电流学说AP在同一细胞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在同一细胞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已兴奋膜与未兴奋膜之间存在已兴奋膜与未兴奋膜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的电荷移动。电

11、位差,而发生的电荷移动。神经纤维神经纤维AP的传导:的传导:神经冲动神经冲动18.神经神经C的的AP 心房肌心房肌C的的AP窦房结窦房结C的的AP19.1、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异同点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概念3、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发生机制4、动作电位的特点20.第三节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结构复习:1、肌纤维:肌细胞2、肌浆网:细胞基质3、肌原纤维:纵贯肌细胞全长的,平行有规则排列的4、肌质网:细胞内特殊的内质网21.1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原纤维和肌小节(1)肌原纤维)肌原纤维 明带:明带:长度可变,其正中的暗线为长度可变,其正中的暗线为Z线线暗带:长度固定,正中相对暗带:长度

12、固定,正中相对透明区为透明区为H带带 H带中央的暗线称为带中央的暗线称为M线。线。(2)肌小节)肌小节 :两条两条Z线间的区域线间的区域长度长度=1/2明带明带+暗带暗带(1.5-3.5m)22.2、肌管系统、肌管系统(1)横管:由胞膜向内凹入形成)横管:由胞膜向内凹入形成(2)纵管(肌浆网):)纵管(肌浆网):三联管:三联管:由每一横管和来自两侧肌小节的由每一横管和来自两侧肌小节的纵管终末池构成纵管终末池构成作用:作用:把横管传来的信息和终池把横管传来的信息和终池Ca2+释放释放 联系起来联系起来23.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横纹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学说肌丝滑行学说 肌丝滑行学说:肌丝滑行学说:肌细

13、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缩短,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的结果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缩短,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的结果24.1肌丝的分子结构肌丝的分子结构 (1)粗肌丝:)粗肌丝:由肌凝蛋白构成由肌凝蛋白构成横桥横桥的作用:的作用:a.具有与细肌丝结合的位点具有与细肌丝结合的位点b.具有具有ATP酶的活性酶的活性(2)细肌丝细肌丝 a.肌动蛋白肌动蛋白,又,又称肌纤蛋白称肌纤蛋白具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具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 b.原肌凝蛋白原肌凝蛋白:覆盖结合位点:覆盖结合位点c.肌钙蛋白肌钙蛋白25.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肌浆中肌浆中Ca2+升高升高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构象改变与肌钙蛋白结合后构

14、象改变原肌凝蛋白的双螺旋结构发生扭转原肌凝蛋白的双螺旋结构发生扭转肌纤蛋白的横桥结合位点暴露肌纤蛋白的横桥结合位点暴露横桥横桥和和肌纤蛋白肌纤蛋白结合,结合,横桥横桥扭动、脱离、再结合、再扭动扭动、脱离、再结合、再扭动细肌丝向细肌丝向M线方移动。线方移动。ATP的作用:的作用:提供能量提供能量使横桥脱离使横桥脱离26.骨骼骨骼肌细胞的兴奋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把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三个步骤:三个步骤:1肌膜动作电位经横管传向肌细胞的深处肌膜动作电位经横管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2三联体处的兴奋传递三联体处的兴奋传递横管膜兴奋横管膜兴奋终

15、末池终末池Ca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Ca2+进入肌浆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与肌钙蛋白结合肌丝滑行肌丝滑行肌收缩肌收缩 3肌浆网对肌浆网对Ca2+的释放和回收的释放和回收释放:释放:AP使终池膜使终池膜Ca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回收:钙泵作用回收:钙泵作用27.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外部表现:肌肉缩短、产生张力、作功外部表现:肌肉缩短、产生张力、作功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收缩形式1、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而无

16、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而无肌张力的变化。肌张力的变化。2、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单收缩:单收缩:当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刺激时,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的收缩形式。当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刺激时,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的收缩形式。复合收缩(强直收缩):复合收缩(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出现总和的收缩过程。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出现总和的收缩过程。不完全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生理情况下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发出的是连续冲动,故产生的是强直收缩;静息时微弱而持续生理情况下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

17、发出的是连续冲动,故产生的是强直收缩;静息时微弱而持续的收缩称为肌紧张。的收缩称为肌紧张。28.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 液液第一节血液概述第二节血浆第三节血细胞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正常数值形态功能成分作用血浆渗透压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原血液凝固过程血液凝固过程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第五节血量与血型血型血型输血原则交叉配血实验29.1、掌握血液组成、血浆渗透压 (医药专业:形成及影响因素)2、掌握血细胞的正常数值、形态及功能;理解红细胞的生成及破坏3、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ABO血型分型及依据,输血原则4、了解纤溶系统,Rh血型系统30.血液血液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

18、组织,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功能:功能:1运输功能运输功能 2缓冲酸碱功能缓冲酸碱功能 3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4生理止血功能和机体防御功能生理止血功能和机体防御功能31.一、血液组成一、血液组成32.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抗凝;抗凝;比容管;比容管;离心离心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正常数值:成年男性:40-50%女性:3748%新生儿:55%比容 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失水者 各种贫血患者33.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颜色动脉血:含氧

19、合血红蛋白较多 鲜红色静脉血: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 暗红色血浆:含胆色素淡黄色2、比重全血比重:与红细胞数量有关全血比重:与红细胞数量有关血液中红细胞数越多全血比重越大血浆比重: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血浆比重: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血浆蛋白含量愈多则血浆比重约大正常数值:约1.05-1.0634.3、黏滞性 粘度: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形成 全血的黏滞性为水的4-5倍:取决于细胞数量血浆的黏滞性为水的1.6-2.4倍: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血液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4、血浆渗透压正常人体血浆渗透压:5790mmHg(300mOsm/L)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5、

20、酸碱度正常人血浆 (酸中毒 碱中毒)恒定因素:血液缓冲对 、正常的肺、肾功能 红细胞缓冲对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35.第二节 血 浆一、血浆成分1、血浆蛋白:60-80g/L白蛋白:形成胶体渗透压 转运Ca、脂肪酸及其他亲脂物质球蛋白:免疫作用,转运脂质、脂溶性维生素及激素等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2、无机盐含量约0.9%,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阳离子为钠离子、阴离子为氯离子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尿素、尿酸、肌酸、氨基酸等(蛋白质和核酸代谢产物 经肾脏排泄)4、其他:有机化合物、气体 36.渗透现象与渗透压渗透现象与渗透压37.二、血浆渗透压1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半透膜是一种只能让水

21、分子自由通过的膜结构。所有的细胞膜以及毛细血管壁都属于生物半透膜。渗透: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溶液转移的现象。渗透压:指半透膜一侧的溶质颗粒对半透膜别一侧水分子的吸引力,即“吸水力”。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数量成正比,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及大小无关。38.2、血浆渗透压的形成、正常值、血浆渗透压的形成、正常值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5790mmHg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占血浆渗透压的占血浆渗透压的99.6%由晶体物质形成(尿素、葡萄糖、电解质等)主要是由晶体物质形成(尿素、葡萄糖、电解质等)主要是Na+,Cl-占占80%正常值:正常值:57

22、65mmHg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占血浆渗透压的占血浆渗透压的0.4%由血浆蛋白形成由血浆蛋白形成 主要是白蛋白主要是白蛋白 正常值:正常值:25mmHg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的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的溶液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39.3、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作用: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作用: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血容量维持血管内外水

23、平衡及血容量 40.第三节第三节 血血 细细 胞胞一、红细胞1、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男性(4.05.5 1012/L);女(3.55.0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双凹圆碟形、78m、表面积/容积比值较大功能:运输 O2和CO2 缓冲血液酸碱度41.异常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遗传性镰形红细胞增多症42.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 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强43.2)渗透脆性)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渗透脆性越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小衰老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低,

24、即脆性高初成熟的红细胞的抵抗力高,即脆性低球形红细胞由于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小,少量水进入红细胞即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此,红细胞脆性变大44.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等张溶液: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即是等张溶液也是等渗溶液1.9%尿素溶液 是等渗溶液却不是等张溶液等渗不一定等张等渗不一定等张等张一定等渗等张一定等渗45.3)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抗凝血垂直静置1小时后红细胞下沉的距离正常男性:012mm/h 女性:020mm/h影响因素:叠连促进叠连: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负抑制叠连:白蛋白、卵磷脂例:风湿热患者血浆纤维蛋

25、白原增高,叠连增强血沉增高,悬浮稳定性降低46.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生成部位:红骨髓 正常成年人每天约产生2 X 1012个红细胞各类细胞的起源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能力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受抑制,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称再生障碍性贫血47.120天1-2天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临床工作中常通过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来了解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48.2)造血原料:铁 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须原料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49.3)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叶酸 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的辅料(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无论缺乏叶酸还是缺乏维生素B12都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0.4、红细胞生成调节1)

26、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来源:肾脏合成分泌(间质细胞9095%)肾外(5%10%,主要是肝)2)雄激素:促进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及释放靶点:晚期红系祖细胞组织缺血 是促进EPO的生理性刺激因素5、红细胞破坏 51.二、白细胞二、白细胞有核细胞,在血液中程球形,以变形运动方式穿过微血管壁后在组织中发挥防御和免疫功能生理特性生理特性渗出渗出(diapedesis)变形运动趋化趋化(chemotaxis)趋化因子(chemokine)吞噬吞噬分泌分泌52.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功能分类分类百分比百分比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变形游

27、走能力强(游走速度最快)吞噬(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单核细胞单核细胞38%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更强的吞噬能力;呈递抗原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55%限制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01%肝素:抗凝血,保持血管通畅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超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趋化作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040%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体液免疫53.三、血小板三、血小板体积小,无核,双面微凸圆盘状,有伪足而呈不规则形状。来源:从骨髓成熟的巨噬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寿命:714天 正常值:(100300)109L功能:维护血管壁完整性;参

28、与生理性止血过程和血液凝固54.生理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后自行停止。过程:1、局部受损血管收缩,伤口缩小闭合减缓血流 2、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堵塞伤口 3、在血小板的参与下促进血液凝固在通过凝血块的收缩形成牢固的止血栓基本过程基本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血清、55.血管损伤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5-HT、TXA2 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 凝血系统激活凝血系统激活(粘附、聚集、释放)(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止血栓 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初步止血)(初步止血)血凝块形成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有效止血

29、)56.血小板生理特性血小板生理特性57.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黏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 黏附受体(血小板膜蛋白)内皮下组织(胶原纤维)血浆vWF释放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血小板颗粒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的现象致密体:ATP ADP 5羟色胺 Ca2+-颗粒:vWF、多种凝血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等58.聚集聚集 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 纤维蛋白原、Ca2+血小板膜上的蛋白第一时相:发生快速,可逆;第二时相:缓慢,不可逆致聚剂致聚剂:ADP;TXA2 凝血酶、组胺;(促进)和前列环素、一氧化氮(抑制)59.收缩

30、收缩:血小板释放的TXA2 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和收缩血管作用,使血凝块回缩吸附吸附:吸附大量凝血因子升高局部凝血因子浓度60.第四节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指血液凝固:指血液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可溶性纤维蛋白原 不溶性纤维蛋白 交织成网 血凝块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回缩析出黄色液体称为血清61.(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12种因子 :IV是Ca2+其余都属于蛋白质III 存在于组织中 其余在血浆中XII 无活性 XIIa

31、有活性 I 纤维蛋白原II 凝血酶原III 组织因子IV 钙离子V 前加速素VII 前转变素VIII 抗血友病因子IX 血浆凝血激酶X 斯图亚特因子XI 血浆凝血激酶因子XII 接触因子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62.(二)血液凝固过程(二)血液凝固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63.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内源性途径(内源性凝血)内源性途径(内源性凝血)完全由完全由血管内的凝血因子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参与完成。参与完成。从激活因子从激活因子 至激活因子至激活因子 启动方式血液与异物表面的接触

32、。启动方式血液与异物表面的接触。异物表面异物表面除正常、完整血管壁以外除正常、完整血管壁以外 的任何接触面都是异物表面。的任何接触面都是异物表面。内源性内源性凝血凝血 接触异面接触异面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a HK 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 a Ca2+a a Ca2+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 a a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Ca2+激活物激活物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64.外源性途径(外源性凝血)外源性途径(外源性凝血)启动方式血管破损,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启动方式血管破损,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 即在因子即在因子的参与下激活的参与下激活因子的过程因子的过程 a F与与F形成形成1:1复合物;

33、复合物;b F提供磷脂表面,必须有提供磷脂表面,必须有Ca2+参加;参加;c F可提高可提高Fa的催化效率。的催化效率。外源性外源性凝血凝血细胞损伤细胞损伤 组织组织因子因子 Ca2+a a Ca2+组织因子磷脂表面组织因子磷脂表面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65.内源性内源性凝血凝血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a HK 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 a Ca2+a a Ca2+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 a a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Ca2+激活物激活物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外源性外源性凝血凝血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 Ca2+a a Ca2+组织因子磷脂表面组织因子磷脂表面细胞损伤细胞损伤66.2、凝血酶的形

34、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凝血酶原 (II)凝血酶(IIa)67.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加速放大效应加速放大效应 级联放大 正反馈 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凝血酶()、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凝血 内源性凝血途径:维持凝血68.(三)抗凝物质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内皮)蛋白C系统由凝血酶激活 2、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内皮)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3、肝素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抗凝血酶III 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肝素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69.(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接触面温 度化学物质粗糙光滑维生素肝素、柠檬酸盐、草酸盐加速凝固或促凝加速凝

35、固或促凝 延缓凝固或抗凝延缓凝固或抗凝70.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 纤溶纤溶系统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纤溶蛋白溶解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生理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71.(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主要由肝脏生成的糖蛋白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激活激活物:1.组织损伤是释放的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甲状腺、肺、子宫、肾上腺含量高2.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3.依赖因子XII的激活物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36、、Fa纤溶酶的作用纤溶酶的作用 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凝血因子水解凝血因子 F、F、F、F 72.(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纤溶酶 可溶,抗凝可溶,抗凝(三)纤溶抑制物(三)纤溶抑制物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内皮细胞生成 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尿激酶2.抗纤溶酶抗纤溶酶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溶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其失活2-抗纤溶酶肝脏生成;灭活纤溶酶73.第五节第五节 血量血量 与与 血型血型一、血量正常成人血量 70-80ml/k

37、g 78%失血50%:50%2.ATP:2.ATP:能量的直接提供者。能量的直接提供者。能量储存的重要形式能量储存的重要形式 3.3.磷酸肌酸磷酸肌酸(CP)(CP):ATPATP储存库储存库90.(三三)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机体在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称为能量代谢率以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kJ/(h)或 kJ/(min)91.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精神紧张92.(一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机体不同状态时机体不同状态时 的能量代谢率的能量代谢

38、率 状态 产热量(KJ/m2.min)躺卧 2.73开会 3.40擦窗子 8.30洗衣 9.89扫地 11.37打排球 17.05打篮球 24.22踢足球 24.98持重机枪跃进 42.39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价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价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93.(二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概念:概念:进食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进食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从进食后从进食后1h1h开始开始,持续持续7 78h8h。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30,混合性食物增加混合性食物增加1010,糖和脂肪增加,糖和脂肪增加4 46 6。机制:机制:不十分清楚

39、,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可能与肝脏处理氨基酸氨基酸 和合成和合成糖原糖原有关。有关。94.(三三)环境温度环境温度 1.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在20203030的环境中的环境中较为稳定较为稳定(肌肉比较松弛肌肉比较松弛)。2.2.环境温度超过环境温度超过3030,化学反应速度、发汗、,化学反应速度、发汗、呼吸、循环功能呼吸、循环功能能量代谢率增加能量代谢率增加。3.3.当环境温度低于当环境温度低于2020时,机体产生时,机体产生寒战寒战和和肌肌紧张紧张增加以御寒,能量代谢率增加以御寒,能量代谢率 。95.(四四)精神活动精神活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

40、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4%。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烦躁、恐惧、情绪激动等激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肌肉紧张性性增强、增强、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及及促代谢的内分泌激素促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96.三、基础代谢率三、基础代谢率(一)概念 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平卧,

41、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室温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2.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BMR)(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97.(二)BMR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老人低于年轻人;同一个个体基础代谢率相对稳定BMRBMR正常值:正常值:101015152020可能是病态可能是病态甲亢:甲亢:+25+25+80%+80%;甲减:;甲减:-20%-20%-40%-40%发烧:体温每升高发烧:体温每升高11,BMRBMR升高升高13%.13%.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低下、肾病综合症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低下、肾病综

42、合症 BMR 糖尿病,糖尿病,RBC 增多症、白血病增多症、白血病 BMR 98.第二节第二节 体体 温温99.概念:概念:核心温度:核心温度:机体核心部分的温度。机体核心部分的温度。(临床上所说的体温)(临床上所说的体温)表层温度:表层温度:表层部分的温度。(体壳)表层部分的温度。(体壳)意义: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100.一、表层温度:一、表层温度:特点:特点:易受环境影响,各部位差异较大易受环境影响,各部位差异较大皮肤温度:皮肤温度:机体表层最外层皮肤的温度。机体表层最外层皮肤的温

43、度。23:23:额(额(33-34 33-34 )躯干(躯干(32 32 )手(手(30 30 )足)足 (27 27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受局部血流的影响受局部血流的影响例如:情绪激动例如: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皮肤血 管收缩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皮肤温度降低。101.二、核心温度二、核心温度特点:特点:相对稳定,各部位差异小。相对稳定,各部位差异小。肝、脑肝、脑(38 38 )肾、胰、十二指肠直肠肾、胰、十二指肠直肠(37.5)(37.5)深部血液温度深部血液温度=内脏平均温度内脏平均温度 1.1.肛温:肛温:36.536.537.537.5。2.2.口温:口温:36.03

44、6.037.237.2。3.3.腋温:腋温:363637.037.0。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102.体温测量方法体温测量方法1、腋窝测量:擦开腋窝汗液,保持干燥 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夹紧 不能乱动 测量5-10分钟2、口腔测量:先用75%酒精消毒 斜放于舌下 嘱病人紧闭口唇,用鼻呼吸,放置三分钟3、直肠测温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侧卧、俯卧或仰卧位 将肛表水银端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3-4cm 放置三分钟103.(二)体温的正常变动(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1.1.昼夜变化昼夜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日

45、节律)体温的昼夜节律(日节律)。晨起晨起2-62-6时最低,下午时最低,下午2-82-8时最高。时最高。生物节律生物节律: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下丘脑视交叉上核。2.2.性别影响性别影响 成年女子成年女子基础体温基础体温平均比男子高平均比男子高0.30.3。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日最低(约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1)。)。104.注:基础体温:基础状态下的体温注:基础体温:基础状态下的体温孕激素孕激素105.3.3.年龄的影响年龄的影响 新生儿成年人老年人。新生儿成年人老年人。4.4.肌肉活动、精神活动、进食肌肉活动、精神活动、进食106.二、机体的

46、产热和散热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107.(一一)产热产热 1.1.主要产热器官:主要产热器官: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其次是脑。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其次是脑。活动状态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108.2.产热形式:基础代谢产热、骨骼肌运动、食物特殊动力产热、寒冷环境以下形式产热。寒战产热: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通过提高组织代谢率增加产热、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能进行代谢产热。肩胛下、颈部大血管、腹股沟等处棕色脂肪组织:70%。109.(二二)散热散热1.1.散热部位散热部位:主:皮肤主:皮肤次:呼吸、尿、粪次:呼吸、尿、粪2.

47、2.散热方式散热方式: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110.辐射散热:机体以热射线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体 多少取决于 传导散热:指体热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传导散热量取决于 空气导热性差,脂肪的导热性差,水的导热性好与接触物体的温差与接触物体的温差与接触面积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与接触物体的导热性与接触物体的导热性环境温度皮肤温度夏天冲凉、游泳冰帽、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111.对流散热:对流散热:指体热指体热通过气体流动通过气体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

48、殊形式。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温差、面积温差、面积风速风速 蒸发散热:水分从体表气化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蒸发散热:水分从体表气化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1g水水-2.43kJ热量热量当气温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112.1 1)不感蒸发不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粘膜不断渗出而被气化。: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粘膜不断渗出而被气化。不显汗:不显汗:皮肤部位。皮肤部位。特点:特点:不被人察觉不被人察觉 与汗腺活动无关与汗腺活动无关,持续进行持续进行,1000ml/,1000ml/日。日。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

49、失的体液量。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113.2 2)发汗)发汗(可感蒸发可感蒸发):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汗腺分类:汗腺分类:大汗腺:与性功能有关大汗腺:与性功能有关 小汗腺:与体温调节有关小汗腺:与体温调节有关 分布:分布:全身,手掌足全身,手掌足跖跖额、手背额、手背 四肢躯干四肢躯干 分泌能力:分泌能力:四肢躯干最强四肢躯干最强114.汗液:汗液:水分:水分:9999固体:固体:大部分为大部分为NaClNaCl其余为其余为KClKCl、尿素、乳酸等、尿素、乳酸等 刚分泌的汗液是刚分泌的汗液是等渗等渗,最终排出的汗液为最终排出的汗液为低渗低

50、渗。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要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要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aClaCl115.三、体温调节三、体温调节(神经调节,负反馈神经调节,负反馈)自主性体温调节: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基础)自主性体温调节: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基础)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姿势(补充)姿势(补充)116.(一一)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 1.1.外周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 分布:全身皮肤、粘膜和内脏等处分布:全身皮肤、粘膜和内脏等处 类型: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点状分布)类型: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点状分布)使其放电频率最高的温度使其放电频率最高的温度=敏感温度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