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电大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考试资料与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合编电大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接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2)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政策的超前性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3)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还有主次之分(4)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5)合法性。政府行为
2、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1)导向功能。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3)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
3、”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 3、哪些人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1)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会大相径庭,这取决于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和伦理道德(2)政
4、策目标。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目标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3)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4)。模型。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5)。资源。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费用但大量的是非货币(6)。评价标准。整个政策过程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7)。效果。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当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反之无效(8)。环境。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还包
5、括外在环境,在社会变革时期对政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9)。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因此要加强各种信息工作。 5、简述公共政策主题体系: (1)核心主体:执政党、 政府 ( 立法、司法)、行政(工商、民政、税务、环保、教育、卫生) (2)准主体: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 (3)公众 6、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作为特殊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事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事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将产生什
6、么样的引导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多元化价值观思潮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引导人们观念行为的能力就显得更加困难更具挑战性(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选择哪些问题制定政策,就决定了对哪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控,这就要求政策主体以大局为重,调控社会各种关系(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因为任何公共政策都必须将取之于一些人而使另一些人受益,所以社会中个体都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求出发来对待公共政策(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互动及整合能力是公共政策。 7、论述提升政策主体的必要性:(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2)公共政策主
7、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入世”使我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矛盾和问题,客观上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主体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升。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赖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与分配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兴盛与发展。 8、论述提升政策主体的途径:(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转变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着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要具有前
8、瞻性,注意“预防”而非“治疗重点掌握政策主动权(2)必须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提倡公共道德,强化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9、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10、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1)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是指权利集中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物,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质(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个人。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
9、主体所有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集体。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11、简述信息系统职责:(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及时获得准确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2)有意识的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偏差或失误,及时向决策者反馈。12、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1)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总统制国家:总统制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
10、许多重要政策都直接出资总统之手。美国是典型总统制国家,为协助总统制行使权力而设立的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总统办公机构大多数是和决策的咨询部门,内阁各部门下属的各个局由常设的文官领导在政策制定中起到了主要规划着的作用。议会制国家: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重点掌握了巨大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政府首脑地位突出,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最后决定(2)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联邦制国家:美国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利在立法权上采取二元结构。在美国中央与各州权利范围皆由宪法规定受宪法保护单一制国家:英国是实行单一制国家,各郡、区地方政府权利来自中央政府,英国地方
11、政府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利但只能作为国会所制定的法律的补充。13、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1)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如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等。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行首长负责制,总理领导和主持国务院日常事务,总理对决策问题拥有最后决定权。国务院下属各个部门如教育部商务部等在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同时也独立行使一些中药店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2)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它一方面
12、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区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有地方政府的省、市、县、乡四个层级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我国基本上采取的是单一制集权型的结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普遍扩大了自己的管理权限,地方政府在贯彻执行中央政府政策时要把中央的要求同本地区的情况相结合,制定指导本地区工作的具体政策。14、论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行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在选举中各个政党竞选纲领反映了党的政策主张表
13、明了自己对各项社会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以迎合不同类型选民要求争取他们的选票谋取选举胜利。执掌政权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重点掌握的政府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在野党的执政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他们不得不或多或少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西方国家政党活动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后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15、论述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行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14、,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大决策,都是首先由当指定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为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切实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思并得到贯彻执行,党还决定和影响了各级政权机关的人事任免,推举共产党执掌国家各级机关的重要权力已实现组织上的领导。为了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当自上而下的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
15、,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党地方各级组织与各级地方国家机构基本配套设置的大致包括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统一战线内部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讨论,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政治机制。16、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4)通过资助等
16、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17、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共决策的影响:在我国公共决策参与团体划分如下职业群众团体工作团体。我国群众团体除了要维护它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还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工、青、妇群众组织还通过全国的组织把工作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基层,在不同决策层次上参政议政,这些群众组织的活动是党和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的某种延伸。由于传统的全能的政治影响,中国社会组织的发育是不太成熟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
17、对公共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18、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19、决策方案内容: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20、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1)效益标准。成本越低收益越大效益也就越好2)方案协调性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用以评估方案设计的各种人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要素3)方案的适应性标准。一项好的决策方案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力度要合适。21、追踪决策具有哪些特
18、征:(1)回溯分析。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的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的环节和原因,使追踪决策建立在现实的正确的基础上(2)非零起点。它的决策不是原决策的重复而是对原决策的修正补充(3)双重优化。第一,要优于原有的决策方案;第二,是在诸多方案中进一步选优(4)心理效应。要中分考虑当时改变原有决策时各方面人员的心理变化。22、举例说明浴盆模型: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称为浴盆模型。+23、简述史密斯模型: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
19、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型与已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它三个因素。26、简述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低层次。某些人为了避免惩罚会从总体或形式上服从政策。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中间层次,这是由于对社会公共权威的遵从习惯造成的。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
20、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理解,并积极地自觉行动。27、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1)社会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通过比较衡量,人们会认识到执行政策有什么好处不执行会带来什么麻烦。(3)人们遵守一项政策,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对政策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28、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1)社会因素;(2)政治因素;(3)经济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5)文化因素;(6)教育因素;(7)人口因素;(8)自
21、然资源因素;(9)生态因素;(10)心理因素。29、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1)多样性。任何一个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其施加影响(2)动态性。所有的环境因素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3)交叉性。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还突出表现在交叉作用上(4)突发性。环境因素的这种特征大量的表现在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上。30、我国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分为几类?执行者对上级政策的态度:(1)抵触型。采取多种拒绝执行政策(2)僵化型。盲目地照搬(3)滞后型。思想上落伍在政策执行上犹豫不决(4)折扣型。有利就执行无力的不执行(5)结构型。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矛盾及不
22、协调而导致政策执行失败或中断现象。三种态度:一是求神似,二是不求神似,三是即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31、公共政策评价在政策运行中发挥作用:1)可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2)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3)有利于监督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4)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着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32、现代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它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1)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从1951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概念以来,经过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的不懈努力政治课学已逐步完成其学科化(2)当政府外部动
23、力。当时复杂的社会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迫使人们对政府活动有效性问题进行反思(3)政府内部动力。政府部门在其长期的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了对政策进行评价的重要性(4)技术手段的完备。33、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评价活动的区别:(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公共政策主题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和地位使得它比一般政策具有更大作用范围和更深远的目的(2)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就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3)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就
24、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的分配和落实。34、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包括哪些方面:(1)投入工作量: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2)绩效:即依据明确的目标分析公共政策对客观事物与公共政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3)效率:即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4)充分性: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高低(5)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6)适当性:即公共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7)执行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8)社会发展总指
25、标:即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既反映过去的动力,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针为主。35、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是矛盾的吗?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地改变实现的,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的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相辅相成相互配合。36、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吗?无为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种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无为其实是一种有为。无为思维
26、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37、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运用:“巴拉姆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使他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他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而到底把它拿出来做什么,却
27、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和核心区,全市的老百姓乃至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时间。基本方案有:(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到底有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政收入是个问题(2)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3)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府新面貌。但现在政府办公条件不是很差再大兴土木可能引起社会议论(4)盖一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人提出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综上
28、,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38、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内应遵循哪些原则?(1)整体性。它认为公共政策对象、事件和过程是一个合乎规律的有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2)综合性。不仅要看到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看到个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还要看到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动态的(3)最优化。(4)可行性。强调从实际出发,从多种可用方案中,选择与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可行方案。39、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1)系统分析首先把研究的食物、现象和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2)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3)系统分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领域(4)系统分析绝不忽视非
29、计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为“难点而认真对待”(5)系统分析为公共政策主体提供一种反馈机制,借此可以弄清什么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或应该发生的情况,并对两者加以比较分析。40、系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1)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问题(2)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3)在决策中其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问题(4)做出不同选择时必须在观念(偏好)和实际价值(效用、价格)之间加以权衡的问题(5)解决问题时所希望的战略不是考虑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平衡而是要对现存系统进行剧烈的改变(6)当不能经过现存组织而必须通过新的机构去贯彻执行其政策时。41、简述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
30、策创新。通过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体质过程和公共政策内容的变革与调整,促进知识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2)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只是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政府公共政策的扶植与推动。各国政策创新的实践说明,政府的公共政策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42、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征?(1)知识化与信息化。信息是公共政策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注重信息的作用,公共政策的知识化与信息化是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2)民主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高涨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趋势大大加强(3)科学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强调创新,有创新的政策就带有一定的风险。
31、为了把政策风险降到最低必须确保政策的科学性(4)高效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造就了扁平式的柔性组织结构,他纵向级较少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政策信息的传输和决策主体的快速反应。43、论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1)人本观念。知识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当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2)公平优位观念。效率和公平一直就是公共管理的两大基石,公共管理更追求公平(3)科学化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政策注意一定要树立科学政策理念(4)民主化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是民主参政与大众化时代。政策信息的公开化以及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大众参与经济社会政治决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5)法制化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
32、为确保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不断以高还需要政策主体树立依法决策的观念(6)知识经济时代的政策主体必须树立超前观念。要高度前瞻地遇见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确保公共政策的超前性。44、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思?(1)突显以案论理价值有利于推动公共理论的发展与深化(2)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3)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4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有?(1)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选准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46、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33、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体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即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47、如何全面的认识公共问题?(1)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2)公共问题的本质特征:影响的广泛性,不可分性与公共性(3)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纵向层次维度和
34、横向层次维度48、如何培育公共文化?从本质上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一般来说公共文化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以下认识和观念上:(1)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2)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3)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这些维度的共同点都在于: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他们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49、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4)公共政策民主化(5)公共政策科学化名词解释题
35、50、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5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5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53、决策权力:是一种法律权力,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54、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55、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56、
36、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57、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58、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59、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60、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61、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是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62、演
37、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等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63、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64、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65、非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66、完全理性思维:他们认为,决策者可
38、以搜集到完整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67、经济合理性思维: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有多少钱办多少事。68、渐进思维: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69、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在取得一致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70、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39、。71、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提出的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72、德而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73、系统: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74、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75、决策支持
40、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科特和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人机计算机系统。76、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77、扁平式组织: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78、公共决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79、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
41、描述和记录。8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81、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如垃圾分类、资源短缺82、公共利益: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83、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84、管理理论:政策执行的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还要
42、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同样具有管理问题。85、系统分析:最早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2022年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集附全答案名词解释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3行政法律事实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
43、律事实。4、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5、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7、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用权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11
44、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1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11、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 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即我国公务员的范围限于在政府系统任职的国家公职人员,不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 1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13、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12行政法律关系
45、的变更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13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14、行政相对方:在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15、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行为所进行的监督。1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1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17、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
46、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8、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19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20、行政强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21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
47、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22、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2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24、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23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25、行政责
48、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26、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27、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28、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问答题27、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