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整理国家开放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10年期末考试试题汇编附答案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A.文化B.政治C.社会D.经济2.城市化,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BCD)转变的过程,是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A.工作方式B.居住方式C.生活方式D.生产方式3.(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大B.市政府C.市委D.市司法机关4.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关键问题是(ABCD)。A.自主性B.责任C.消费者导向D.市场导向5.以下关于城市发展战略
2、说法正确的是(全选)。A.城市发展战略是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措施和步骤的高度概括B.城市发展战略是市政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根本大计C.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总体性的指导作用D.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各项工作的指南和纲领6.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A.第一产业B.第四产业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7.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年龄划分为(ABCD)。A.中小学年龄B.老龄C.劳动年龄D.托幼年龄8.城市规划是伴随着(D)的产生而出现的。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城市9.我国目前的城市环
3、境污染主要表现为(ABD)。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视觉污染D.大气污染10.(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A.伦敦B.迈阿密C.大温哥华D.巴黎二、名词解释11.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12.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
4、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13.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和在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14.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三、简答题15.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答:(1)城市特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2)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3)管理、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16.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
5、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17.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政府的行为动机;(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问题。四、论述题18.结合实际,论述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答:第一,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
6、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第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
7、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
8、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第四,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自新中国
9、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的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
10、的关键举措。通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
11、行产业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更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形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上,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性污染问题的治理等。第五,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
12、,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可以总结为(ABCD)。A.基层性B.群众性C.自治性D.社
13、会性2.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是(BCD)。A.集中型B.混合型C.政府主导型D.自治型3.城市规划是伴随着(D)的产生而出现的。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城市4.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A.5B.15C.20D.255.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BCD)。A.处理者(制造商)B.消费者C.废物处理者D.资源开采者6.城市环境管理的市场手段的具体做法包括(ABCD)。A.征收排污费B.排污权交易C.征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税D.奖励和鼓励综合利用废弃物7.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城协同问题可以分为(BC)。A.外部协调B.政府协调C.民间
14、协调D.内都协调8.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A.美国B.日本C.法国D.新加坡9.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A.法国B.荷兰C.美国D.希腊10.非常态事件的特征包括(BCD)。A.非正常性B.非紧急性C.非负面影响D.非突发性二、名词解释11.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12.城市化:指的是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
15、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13.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生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14.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人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种管理形式。三、简答题15.治理(管治)的特征。答:(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6.城市管理的可行性。答:(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2)城
16、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需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17.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答:(1)老龄化趋势凸显;(2)文化结构的高层化趋势;(3)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4)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消除化。四、论述题18.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城市管理具有的特征。答: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主要有:第一,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式的预想,是城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是前瞻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所谓前瞻性是指城市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要预想到未来可
17、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警;持续性则强调城市管理的各种措施要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第二,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城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运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规则的建立以及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达成共识。城市管理的多元性强调了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市民等,多元主体共治才有可能将复杂化、多样化的现代城市内外部关系理顺。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充当协调角色的主要是城市政府,其他各非政治性主体起到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价、回应的作用。第三,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合法性指的是社会秩序和
18、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它与法律规范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式的制度框架,如法律、政策、公约(包括城市公约与国际公约)等一般比较容易被认可和服从;非正式的制度,比如地方习俗等,一旦被自觉认可以及遵守,就同样具有了合法性。城市管理的顺利、有序进行依赖其合法性的建立。因此,现代城市管理不仅注重法制,而且也要更加尊重传统与习俗。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城市管理的手段以及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正确的决策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预测方法,良好的治理也要依靠信息的大量获取。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逐步地使城市政府功能强化,并且加速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民主化。第四,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
19、化。城市作为一个“人群运动”的综合社区,其诸系统要素错综复杂。因此,现代城市需要被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并实现优化。对现代城市的大量信息,只有经过系统分析归纳,才能使管理有序化,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就是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自身是一个“经济人”,要追求自身利益的优化;另一方面政府对变化的反应可能不够敏捷。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市场化导向,许多事情政府已经交给营利性部门。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A.文化B.政治C.社会D.经济2.(C)是城
20、市化的内在动力。A.科技现代化B.信息化C.工业化D.农业现代化3.(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大B.市政府C.市委D.市司法机关4.中国城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其组成部分主要有(ABCD)。A.市党代表大会B.市委员会C.市委常委会D.市纪律检查委员会5.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A.县级市B.地级市C.副省级市D.直辖市6.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关键问题是(ABCD)。A.自主性B.责任C.消费者导向D.市场导向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1、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D.城乡失衡发展8.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A.第一产业B.第四产业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9.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A.外部不经济B.信息不对称问题C.非价值物问题D.自然垄断10.非常态事件处理的原则包括(ABCD)。A.重要优先原则B.统筹协作原则C.充分准备原则D.监督保障原则二、名词解释11.城镇体系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12.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
22、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13.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14.城市参与性主体:又称非权力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三、简答题15.近代城市发展具有哪些特征?答:(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16.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
23、示?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17.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政府的行为动机;(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问题。四、论述题18.结合实际,论述目前制定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
24、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
25、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
26、,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4)注重城乡融合与区
27、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的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
28、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方政府追
29、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更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形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上,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性污染问题的治理等。(5)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
30、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A)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
31、50%的国家。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2.城市管理参与性主体具有(ABD),这对于政治性主体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制约和必要的补充。A.发言权B.监督权C.决策权D.参与权3.现代城市主要从(ABC)区别于农村地区。A.行政管辖B.人口数量和密度C.产业结构D.文化类型4.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D.城乡失衡发展5.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A.县级市B.地级市C.副省级市D.直辖市6.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32、(ABC)。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7.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A.5B.15C.20D.258.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B),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A.市人大B.市政府C.市委D.市政协9.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包括(ABCD)。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视觉污染D.大气污染10.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A.行政方法B.社会方法C.法律方法D.经济
33、方法二、名词解释11.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12.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13.城市: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14.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
34、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三、简答题15.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答:(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16.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1)进入规制。其主要手段有特别许可、特别注册制度和申报制;(2)数量规制。其主要手段有投资规制和产量规制;(3)质量规制。
35、其主要手段有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达标许可证、专门的检查监督制度等;(4)价格规制。其主要方法有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历史最高水平限价以及投资回报率定价。17.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四、论述题18.结合实际,论述制定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
36、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
37、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
38、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
39、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4)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的问
40、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
41、行合作。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更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形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上,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性污染问题的治理等。(5)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
42、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43、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大B.市政府D.市司法机关2.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3.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全选)获取。A.竞争一合作分析方法B.历史分析方法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4.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C.205.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A.行政方法C.法律方法D.经济方法6.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
44、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A.县级市7.(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D.增长型8.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丽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D.新加坡9.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包括(全选)。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视觉污染D.大气污染10.西方国家区域协同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C)为代表。A.德国B.英国C.丹麦二、名词解释11.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横和发漫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12.市场失灵
45、: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13.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餐行为。14.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性资全,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破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玻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三、简答题15.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现手段上重引人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北和方法。16.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是什么?(1)树立人
46、口意识,贯基本面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入口发展战略和规划。17.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政府的行为动机;(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问题。四、论述题18.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城市管理具有的特征。答: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主要有:(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式的预想,是城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是前瞻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所谓前瞻性是指城市
47、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要预想到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警;持续性则强调城市管理的各种措施要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城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运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规则的建立以及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达成共识。城市管理的多元性强调了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市民等,多元主体共治才有可能将复杂化、多样化的现代城市内外部关系理顺。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充当协调角色的主要是城市政府,其他各非政治性主体起到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价、回应的作用。(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合法性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它与法律规范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式的制度框架,如法律、政策、公约(包括城市公约与国际公约)等一般比较容易被认可和服从;非正式的制度,比如地方习俗等,一旦被自觉认可以及遵守,就同样具有了合法性。城市管理的顺利、有序进行依赖其合法性的建立。因此,现代城市管理不仅注重法制,而且也要更加尊重传统与习俗。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中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