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加油!向未来是央视创造制作的科学实验节目。某期节目中,表演者用手抚摸玻璃杯沿,演奏出了动人心弦的乐曲,如图。演奏者用相同的力抚摸这些规格相同的玻璃杯,只要杯内液面高度不同,玻璃杯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2分)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3(2分)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C
2、“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4(2分)下列四种实验或实例: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声声音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ABCD5(2分)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字母小明小华a109.2Hz261.2Hzo115.4Hz279.0Hze120.5Hz282.8HzA小明声音音调低B小明声音响度大C小华声音音调
3、低D小华声音响度大6(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B白雾茫茫C霜打枝头D滴水成冰7(2分)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铅水银酒精甲苯熔点/32838.811795沸点/174035778111A铅在350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C南京地区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D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8(2分)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上,蘸上酒精。观察较长的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如何变化()A不变B先下降后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不变D都有可能9(2分)恩施州中心医院某位实习护士在用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时,测得第一个病人
4、的体温是37.5,粗心的她接着直接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两个病人的体温,那么后来两次测量中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A37、39B37、37.5C37.5、39D37.5、37.510(2分)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C通过观察弹簧中的疏密波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
5、温度高低11(2分)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湖中倒影B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12(2分)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在同地同时发生的。雷雨天,小明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 vt3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 vt3+ct1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 vt3+ct1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 vt3二、填
6、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3(2分)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 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 会发生变化。14(2分)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通过 传入人耳。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 (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声音。15(4分)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把一块5的冰放入0的水中,此时冰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水 (选填“会”或“不会”)开始结冰,你判断的理由是 。16(3分)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
7、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17(6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18(4分)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
8、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 (选填“上升”或“下沉”)。19(3分)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将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线处,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 (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当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观察
9、到会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通过 可以使气体液化。20(3分)如下图所示是鼋头渚景区外刚刚建成的樱花彩绘步道,图中柳树的影子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步道上彩绘樱花是由于光发生了 ;看到路边绿色的树叶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 (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三、解答题(共49分)21(2分)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的光路图。22(2分)如图所示,CD是中间有小孔的硬纸板,请用光学作图法画出人眼在E位置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23(6分)某同学用尺子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
10、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对比此时尺子振动的声音。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 。(2)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即使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4(5分)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到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1)实验时,一边慢慢转动三棱镜,一边
11、注意观察光屏。在图示位置时,从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一现象说明 ;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 色光。(2)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 (选填“”、“”或“”),实验中,为了使温度计更灵敏,通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 色;将荧光物质涂在白屏上,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应该是 (选填“”、“”或“”)。25(5分)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中:(1)小明在家中开展探究,准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手机作为声源,实验时他将隔声材料包裹住手机放在鞋盒内,并将铃声响度调 (大/小),因为
12、手机铃声响度越 (大/小),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2)小明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的泡沫板,选择这些材料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科学的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 。(3)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材料报纸羽绒服塑料袋泡沫板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m847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差的是 。(4)小强也在家开展探究,由于吵闹声较大,他艰难地测出报纸和羽绒服所对应的距离,后来让爸爸和妈妈来听声音,完成了后两种材料的测量。分析数据他也得出了实验结论。请你
13、指出此探究过程中的不足 。(写出一种即可)26(10分)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1)中的 (选填“A”或“B”),在固定B的位置时 (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如图(2)所示,小华和小红同学正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读数时存在错误的是 同学,他的错误是 。(3)从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3)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此时对应的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图(4)中的 。(4)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10min后停止了加热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CAB段水平线表明水已完全变成了气态DOA段斜线表明水吸热升温(5)该同学减少水量后,又按原步骤
14、重新做了一次实验,在图(3)中画出此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线。(6)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出现“白气”相对 (“多”或“少”)一些。(7)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27(8分)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的目的是 。(2)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
15、“晶体”或“非晶体”),第3min和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分别处于 态和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冰熔化的过程经历了 min。(a)温度/(b)(3)实验中,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丙,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b) 。(4)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28(3分)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某一浓度盐水的凝固特点,画出了该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由图线可知,含盐的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小明查找资料,记录了盐水的浓度与对应的凝固点t,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浓度/%1.57.01
16、3.620.023.123.724.9凝固点t/0.94.49.816.621.217.49.5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实验后,小明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去冰雪,原因是撒盐后冰雪的熔点变 了。(选填“高”或“低”)。29(8分)如图所示,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1)利用它观察蜡烛的成像时,孔对着 (选填“蜡烛”或“眼睛”),可观察所成的像;(2)将蜡烛靠近针孔照相机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可在照相机上看到倒立 (选填“三角形”、“圆形”或“烛焰”)的像。(
17、4)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为了研究小孔大小对成像的影响,小明又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能满足实验要求的 (选填A、B、C、D)。(5)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 (“增强”、“不变”或“减弱”);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
18、“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 (“增强”、“不变”或“减弱”)。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加油!向未来是央视创造制作的科学实验节目。某期节目中,表演者用手抚摸玻璃杯沿,演奏出了动人心弦的乐曲,如图。演奏者用相同的力抚摸这些规格相同的玻璃杯,只要杯内液面高度不同,玻璃杯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分析】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演奏者用相同的力抚摸这些规格相同的玻璃杯,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
19、相同;而由于杯内水液面高度不同,导致玻璃杯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杯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选:A。2(2分)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3)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解答】【解答】甲图
20、用相同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用力的大小相同则响度相同,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则振动的频率不同,故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乙图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丙图蝙蝠能够顺利躲避障碍物,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丁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摩擦装有不同水量的酒杯杯口时,水量越多,酒杯越难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甲和丁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故选:D。3(2分)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分析】(1)减弱噪声的
21、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体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B、调节电视机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C正确;D、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B。4(2分)下列四种实验或实例: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
22、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声声音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ABCD【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解答】解:敲鼓时,鼓面的振动会引起鼓面上碎纸屑的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符合题意;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
23、些,一次慢些,第一次木梳齿的振动频率比第二次快,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高,说明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符合题意;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故选:A。5(2分)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字母小明小华a109.2Hz261.2Hzo115.4Hz279.0Hze120.5Hz282.8HzA小明声音音调低B小明声音响度大C小华声音音调低D小华声音响度大【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
24、高,物体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影响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时,小华发出声音的频率比小明高,所以小华声音的音调高,小明声音的音调低,故A正确,C错误。响度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从表中得不到影响响度的信息,无法比较响度大小,故BD错误。故选:A。6(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B白雾茫茫C霜打枝头D滴水成冰【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
25、化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雪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D、滴水成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C。7(2分)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铅水银酒精甲苯熔点/32838.811795沸点/174035778111A铅在350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C南京地区不能用水银温度
26、计测气温D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分析】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因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350的铅是液态;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因此固态酒精与甲苯是晶体;晶体的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因水银在38.8才凝固,所以在济南地域内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78的酒精已经沸腾,所以在济南地域内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解答】解:A、由表知铅的熔点是328,此温度时的铅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B、由表知固态酒精与甲苯是晶体,故B错误。C、由表知水银的凝固点是38.8,在南京地区的气温不低于此温度,在南京地区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故C错误。D、由酒精的沸点可知,如果用酒精温
27、度计测南京地区的沸水温度,会把温度计胀破,因为在济南地域内沸水温度远远大于78;故D正确。故选:D。8(2分)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上,蘸上酒精。观察较长的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如何变化()A不变B先下降后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不变D都有可能【分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蒸发,蒸发是吸热的。【解答】解:在温度计玻璃泡外包一层蘸有酒精的棉花,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当酒精蒸发完毕,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直到与室温相同后稳定不变。故选:C。9(2分)恩施州中心医院某位实习护士在用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时,测得第一个病人的体温是37.5,粗心的她接着直接用
28、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两个病人的体温,那么后来两次测量中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A37、39B37、37.5C37.5、39D37.5、37.5【分析】体温计可以记录这温度计所曾测定的最高温度。用后的体温计应“回表”,即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猛甩,可使已升入管内的水银,重新回到液泡里。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外界气温较低,水银遇冷体积收缩,就在狭窄的曲颈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仍保持水银柱在与人体接触时所达到的高度。使用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解答】解:在测量某人体温前,体温计的示数已经达到37.5,在未将水银柱甩到35的情况下去测实际体温是3
29、7的人的体温时,水银柱不会下降,仍会显示37.5;在未将水银柱甩到35的情况下去测实际体温是39的人的体温时,水银柱会继续上升,最终显示39。故选:C。10(2分)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C通过观察弹簧中的疏密波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
30、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发声音叉能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采用的是对比法。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观察弹簧中的疏密波来研究声音的传播特点,采用的是类比法。故C不符合题意;D、液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体积的变化,所以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2分
3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湖中倒影B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分析】明确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然后分析各个选项形成原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比如:日食、月食、手影、皮影、立竿见影等;A、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正确;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B。12(2分)打雷时,
32、雷声和闪电是在同地同时发生的。雷雨天,小明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 vt3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 vt3+ct1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 vt3+ct1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 vt3【分析】闪电与雷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据此判断其持续的时间。光传到人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传到人的时间可以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求出。【解答】解:因为闪电与雷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所以它们
33、持续的时间应该是相同的,故t1t2;因此,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需声的时间为t3,声音的速度为v,又因此光的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故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vt3。综上所述,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3(2分)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振动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
34、架的振动产生的。用不同的力敲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振动;响度。14(2分)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能(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声音。【分析】(1)声源和人耳之间有什么介质,就是什么传播声音。(2)物体振动都可以产生声音,只是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不能听到。【解答】解:蚊子发出声音,蚊子和人耳之间有空气,所以蚊子的嗡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产生声音是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故答案为:空气、能。15(4分)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乙;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35、把一块5的冰放入0的水中,此时冰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水会(选填“会”或“不会”)开始结冰,你判断的理由是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分析】(1)甲是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根据其测量范围判断出是否能够测量沸水的温度;(2)根据体温计的构造可以判断,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解答】解:度的(1)甲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不能用来测沸水的温度;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能用来测沸水的温度;(2)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
36、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3)因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所以把一块5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先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0,再吸收热量才会熔化;因为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所以把一块5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凝固成冰。故答案为:乙;体温计;不会;会;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16(3分)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
37、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凝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根据我们对于凝华和凝固的理解来作答。【解答】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霜是固体,是由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水蒸气在凝华的过程中要放热;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擦冰箱侧壁时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分凝固为冰所导致的。故答案为:凝华;放出;凝固。17(6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吸热;过程中水蒸气有的凝华形成小冰晶,有的液化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放热;过
38、程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分析】过程告诉的是海洋中的水由液体变为气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以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首先确定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再结合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确定该过程是放热还是吸热。【解答】解: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跑到空中,所以这种物态变化是汽化,汽化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变为小水滴,物体在凝华、液化过程中都要放热。温度较高时冰晶下落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故答案为:汽化;吸;凝华;液化;放;熔化。18(4分)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1)已知酒精灯火
39、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乙(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熔化现象。(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升华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下沉(选填“上升”或“下沉”)。【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40、(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1)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方案乙,因为热水的温度不会超过碘的熔点,可以防止碘发生熔化现象。(2)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干冰发生升华现象,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水中大量的气泡是干冰升华形成的;因升华吸热,所以水的温度会降低;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看到的白雾会下沉。故答案为:(1)乙;熔化。(2)干冰升华;水蒸气液化;下沉。19(3分)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
41、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将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线处,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吸(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当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观察到会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通过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分析】解答此题需从以下几点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吸热;(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解答】解:将活塞向外拉,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吸热。然后推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
42、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故答案为:汽化;吸;压缩体积。20(3分)如下图所示是鼋头渚景区外刚刚建成的樱花彩绘步道,图中柳树的影子是光的 直线传播形成的,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步道上彩绘樱花是由于光发生了 漫反射;看到路边绿色的树叶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 反射(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被阻挡时,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2)平行光线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43、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解答】解:(1)柳树的影子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柳树挡住形成的,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从不同方向能看到步道上彩绘樱花是由于光线射到樱花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3)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它反射了绿光。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漫反射;反射。三、解答题(共49分)21(2分)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的光路图。【分析】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过A点和B点分别作出通过小孔的光线,根据光线与光屏的交点确定像的位置。【解答】解: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A,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B,即A
44、B的像为AB,如下图所示:22(2分)如图所示,CD是中间有小孔的硬纸板,请用光学作图法画出人眼在E位置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发光点发出的经孔两边缘的两条光线间的范围,是能看到发光点的范围,据此作图【解答】解:E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孔的边缘,据此作图,如下所示:23(6分)某同学用尺子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对比此时尺子振动的声音。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结论:声音的音调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