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实验专题 2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重点掌握知识:速度的公式、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测量小车下半程平均速度的方法。(1)测量原理:v=s/t (2)实验器材:求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所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或手表(机械表可以读到0.1s),在计时过程中尽量保证停表的操作与物体运动的始终同步。除了刻度尺和停表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斜面、小车、垫块和金属片。(3)实验表格: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4)实验注意事项: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向下的动力;金属片的作用:便于计时;斜面角度不能过大,以防小车运动过快不好计时。(5)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
2、上做变速运动。3次数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全程1.65.00.32前半程0.82.8 后半程 42、探究晶体熔化(凝固)特点的实验重点掌握知识:温度计的使用、各仪器的作用、晶体熔化图像的画法及分析、晶体熔化条件及特点。(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2)实验表格(3)实验注意事项:a.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b.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c.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d.图中应用的是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海波(蜡)均匀受热。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
3、。时间/min012345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53、探究水沸腾的实验重点掌握知识:温度计的使用、仪器的作用、水沸腾前后气泡变化特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表、(火柴)。(2)实验表格:(3)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原因:下部水温高于上部水温)(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原因:下部压强大)时间/min012345温度/63、探究水沸腾的实验(4)实验注意事项a.纸板的作用:减少热损失;固定温度计;防止液体飞溅出来。b.纸板上小孔的作用:使内外大气压平衡。c.
4、水的沸点不是100,原因: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中有杂质;温度计有问题。d.长时间水不沸腾,原因:水的初温太低;水的质量太大;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没有盖中央留孔的纸板;e.移去酒精灯后沸腾不马上停止。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重点掌握知识:等效替代法、成像特点的应用。(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实验器材: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茶色)、白纸、刻度尺、支架、火柴。(3)实验注意事项:a.光学实验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进行b.玻璃板应与镜面垂直。c.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距离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大小关系;d.多次测量距离的目的: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5、4)实验结论:(等大、等距、垂直、正立、虚像,左右对称)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785、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重点掌握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成像原理的作图。易错点为:物距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3)实验注意事项:a.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b实验过程中将蜡烛从耳背焦距的位置逐渐移近凸透镜(4)实验表格:6、探究密度的实验(2)实验注意事项:先测量小石块的质量,然后测量体积。防止小石块因表面
6、沾有水滴导致质量偏大。(3)实验过程简介及表格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将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9小石块的质量(g)小石块放入量筒前水的体积 V1(cm3)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小石块的体积V(cm3)石块的密度(g/cm3)106、探究密度的实验b.液体密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盐水、烧杯、量筒、天平(2)实验注意事项:测量倒出去的盐水的密度,防止因液体残留导致的体积误差。(3)实验过程简介及表格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m2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烧杯和杯内
7、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m1 m2(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盐水的密度(g/cm3)针对训练1、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仪器:斜面、上车、金属片还有 、A、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让上车运行的时间 ,如图所示;B、把上车放在斜面的顶端,用 测出上车到斜面底端金属片的长度,即通过的路程;C、用 测上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C所用的时间;D、再将上车从A运动到B时,测出路程和时间;E、将上车从B点运动到C点处,测出路程和时间,把上述测量数据的竖直填入表f;F、根据测出的s、t,用 算出上车通过斜面AC、AB、BC的平均速度G、分析结果第了次实验的平均速度与第2
8、次实验平均速度不同的原因是 ;H、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的平均速度相同的原因是 11实验次数路径 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m/s)1AC1.82.50.722AB0.91.50.63BC0.91.50.6解析13针对训练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9、解析15针对训练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1)此物质一定属于(填“非晶体”或“晶体”)(2)此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加热时(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
10、度()646872768080808084889296解析17针对训练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分钟(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 解
11、析19针对训练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利时,应按照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水的沸点为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闲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析21针对训练6、图甲为某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 (2)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
12、错 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图象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 过程 时间/min 12 13 14 15 16 17 18 温度/96 97 98 98 95 98 98 解析针对训练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l)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
13、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5)点燃竖直放置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
14、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23解析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l)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蜡烛B 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重合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
15、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相等(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 2)相同的操作相同的操作(5)点燃竖直放置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和直尺垂直玻璃板没有和直尺垂直 242
16、5针对训练8、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26解析8、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7、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等于入射角。(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光路具有可逆性光路具有可逆性 。(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显示光路显示光路.针对训练9、在
1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 (选填“增加”、“缩
19、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27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她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她光屏上像的大小3.00光屏上没有像5.00光屏上没有像86.0060.00放大60.0060.00等大65.0086.67缩小30.0085.00缩小解析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放大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缩小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20、。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小。(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缩短(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28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她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她光屏上像的大小3.00光屏上没有像5.00光屏上没有像86.0060.00放大60.0060.00等大65.0086.67缩小30.0085.00缩小针对训练10、如图所示,小王做
21、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
22、影响(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 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以上均可29解析31针对训练11、小林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实验室动手测出了一个金属球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密度的实验步骤:(1)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的未知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讲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2)由于金属球体积过大不能直接放进量筒中,采用了下面的方法:A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B将金属球用细线系好,把金属球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收集从溢水杯流出的
23、水,如图丙所示;C将小烧杯收集到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则金属球的体积为 cm3。(3)取出金属球,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戊所示,金属球的质量是 g由此可知,金属球的密度 2.7 g/cm3。(4)请你评估,在本次实验中所测得密度值与真实值比较会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解析33针对训练12、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金=19.3103kg/m3)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把游码放在
24、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帮组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34针对训练(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着指向分度盘的中央(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下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 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
25、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下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 cm3;(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 g/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适量的水是指 .解析36针对训练13、泉州盛产花岗岩,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一块花岗石的密度。(1)测小石块的质量。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刻度线,若发现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12(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调(选填“右”或“左”),直至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将小石块放在天平的_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2(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_g。(2)测小石块的体积。将小石块缓缓地放入
26、装有40 cm3水的量筒,水平升高到如图12(丙)所示,小石块的体积为_cm3。(3)计算花岗岩的密度=_g/cm3=_kg/m3。(4)若将步骤(1)、(2)顺序对调,则测量密度的结果将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解析38针对训练14、下面是小方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根据他的设计,回答下面的问题:(1)按该实验方案进行测量,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_,上述实验方案存在的问题是误差较大,试分析产生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_(2)请你将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并补充填写实验内容于下表,并将图中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对应的下一行.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33.339解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