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考点21“以我为主”的神经调节专题八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依纲排查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如何在反射弧中判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2)怎样验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功能?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及形成原因是什么?(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间是如何传导的?各有什么特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人类的言语区及相应的损伤症。核心提炼夯实基础突破要点题组突破剖析题型提炼方法栏目索引(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2)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以使效应器产生反应
2、,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3)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核心提炼反射弧2.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1)ab段,神经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主要是由 跨膜运输导致的。K(2)b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b点),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出现反转,表现为外负内正,原因主要是 通道开放,内流。(3)cd段,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主要是由 通道开放,外流导致的。(4)d点以后,恢复为静息电位。KNaNaK(1)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2)信号变化:电信号 电信号。(3)与神经递质分
3、泌有关的细胞结构: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突触前膜)。(4)传递特点:。化学信号突触间隙3.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传递(1)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2)信号变化:电信号 电信号。(3)与神经递质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突触前膜)。(4)传递特点:。化学信号突触间隙3.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传递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相关判断题组突破(4)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8)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
4、.(题组二反射的类型及反射弧的判断解析A项,根据题意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项,感觉是高级生命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食物引起味觉是条件反射,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类型相同。C项,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D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控制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完成的。答案C3.(解析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5、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答案C4.右面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C.在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 化学信号的转换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4.右面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C.在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 化学信号的转换D.具有
6、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解析切断处,刺激处,处有反应,但不是反射 活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该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是;为脊髓,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答案C(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技法提炼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5.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计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题组三
7、分析兴奋的传导机制A.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解析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的检测需要将电极一侧放在膜外,另一侧放在膜内,A错误;神经纤维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即从ab,B错误;在图乙中的t1时,兴奋传至a点,电流计指针偏向一侧,在t3时刻,兴奋传至b点,电流计指针偏向另一侧,C正确;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的结果,D错误。答案C6.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
8、是()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解析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故选A。答案A7.(2015江苏,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
9、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 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A项对,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B项对,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项对,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D项错,若为兴奋性化学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Na内流,若为抑制性化学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Cl内流,两者不能同时发生。答案D8.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
10、,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C.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 肌肉持续收缩解析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血钙过高会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引起肌无力;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银环蛇毒时,乙酰胆碱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会导致肌肉舒张;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
11、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只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瞬间增加,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因此肌肉不会持续收缩。答案B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银环蛇毒时,乙酰胆碱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会导致肌肉舒张;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只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瞬间增加,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因此肌肉不会持续收缩。答案B 技法提炼1.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1)K浓度只影 响静息电位(2)Na浓度只影 响动作电位2.指针偏转判断指针偏转判断方法方法(1)有电位差检测到膜电位,指针偏转。(2)无电位差检测不到膜电位,指针不偏转。(
12、3)偏转次数指针偏转方向取决于电流的方向,产生几次电位差,指针偏转几次。9.(题组四聚焦实验探究,突破难点问题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请回答:(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解析实验预测结果原因分析发生屈腿反应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弧完整,可以发生屈腿反应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从刺激到作出反应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此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收缩电刺
13、激可以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兴奋,引起收缩不能腓肠肌是效应器,兴奋是沿着反射弧的方向单向传递的,不可逆答案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思路 预测结果结果的原因分析是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否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是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否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神经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项实验思路。解析 因为实验材料是捣毁脑的脊蛙,若两个实验都没有发生屈腿反应,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若两个实验都发生了屈腿
14、反应,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为了进一步验证,应该加上第项损毁脊髓的对照实验。答案 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10.下面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骨骼肌和神经;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解析根据反射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刺激、有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故不属于反射。不属于(2)用b刺激骨骼肌
15、,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解析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不能(2)用b刺激骨骼肌,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解析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不能(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
16、,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_,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_,表明部位d受损。解析 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如传出神经受损,则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如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不会收缩,如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但传不到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答案 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11.(2015福建,27)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
17、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解析从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可以得出自变量是缺氧时间,因变量是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缺氧时间(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
18、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解析 静息电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据曲线图分析静息电位数值为负值,因此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定义为0 mV。据柱形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缺氧时间由0 min变为20 min,阈强度由29 pA变为34 pA,即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变大,说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外降低(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解析 据柱形图分析,缺氧处理20 min时,阈强度大约为34 pA,因此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解析 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由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减少,将影响需要消耗细胞内能量的主动运输,这可能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机制之一。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主动运输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