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24 ,大小:3.15MB ,
文档编号:3991793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991793.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课件.ppt

1、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三生物二轮复习2018.3.122018.3.12第第1 1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考纲盘点考纲盘点一、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生命的物质基础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二、细胞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中心体和液泡);细胞核的结构和

2、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2联系联系(1)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2)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3)两者均存在物种特异性,因此可从分子水平上为生物进化、亲子两者均存在物种特异性,因此可从分子水平上为生物进化、亲子鉴定、案件侦破等提供依据。鉴定、案件侦破等提供依据。3有关计算有关计算(1)蛋白质中的肽键

3、数缩合中产生的水分子数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缩合中产生的水分子数 氨基酸分子数肽链数氨基酸分子数肽链数(2)M蛋白质蛋白质M氨基酸氨基酸M水水 氨基酸个数氨基酸个数氨基酸氨基酸水分子数水分子数18 (3)至少含有游离的至少含有游离的NH2或或COOH数肽链数。数肽链数。(4)氨基酸数目与相应核酸的碱基氨基酸数目与相应核酸的碱基(核苷酸核苷酸)数目的对应关系数目的对应关系4、几种有机物的鉴定、几种有机物的鉴定鉴定物质鉴定物质实验试剂实验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还原性糖还原性糖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砖红色沉砖红色沉淀淀试剂现用现配、试剂现用现配、沸水浴加热沸水浴加热脂肪脂肪苏丹苏丹、橘黄色、橘黄色

4、、红色红色可用显微镜可用显微镜观察观察蛋白质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紫色紫色先加先加A,后加,后加BDNA二苯胺二苯胺蓝色蓝色沸水浴加热沸水浴加热淀粉淀粉碘液碘液蓝色蓝色另:线粒体、染色体、酒精、二氧化碳、死细胞、RNA、亚硝酸盐、尿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大肠杆菌 的鉴定要点归纳要点归纳一、生物膜结构及功能上的联系一、生物膜结构及功能上的联系1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布其中。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布其中。(2)结构上的联系结构上的联系2功能上的联系功能上的联系

5、(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为例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为例)3细胞膜功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细胞膜功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1)物质运输: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流动性;载体蛋白的种物质运输: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流动性;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类和数量。(2)识别功能:糖蛋白。识别功能:糖蛋白。(3)信息传递:与激素结合的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与递质信息传递:与激素结合的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与递质结合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别提醒特别提醒】生物膜系统为真核生物特有。生物膜系统为真核生物特有。生物膜指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生物膜系统指这些膜及具膜细生物膜指生物体内的所有膜

6、,生物膜系统指这些膜及具膜细胞器所形成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胞器所形成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成成分分含含DNA的细胞器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都有半自主性都有半自主性)含含RNA的细胞器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叶绿体、液泡(有的液泡中无色素有的液泡中无色素)功功能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能产生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能复制的细胞器能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线粒体、叶绿体、

7、中心体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结构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细胞膜)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细胞器(结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细胞核、拟核拟核)【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同时植物细胞长到一并

8、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同时植物细胞长到一定阶段才有大液泡。定阶段才有大液泡。细胞核也具有双层膜,但它不属于细胞器。细胞核也具有双层膜,但它不属于细胞器。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结构还有细胞膜和细胞核。分泌蛋白的合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结构还有细胞膜和细胞核。分泌蛋白的合成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分泌蛋白通过细胞膜的外排作用分泌到成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分泌蛋白通过细胞膜的外排作用分泌到细胞外。细胞外。要点归纳要点归纳一、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及核一、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及核DNA变化规律变化规律(设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设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二、细胞分裂方式、时期及细胞名称的识别与判断二、细胞分裂方式、时期及

9、细胞名称的识别与判断1细胞分裂前、中、后期图像特征比较细胞分裂前、中、后期图像特征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以动物细胞为例)结果结果遗传物质变化遗传物质变化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单细胞生物完成生殖,单细胞生物完成生殖,多细胞生物产生新细多细胞生物产生新细胞胞遗传物质复制后遗传物质复制后均分均分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形成不同组织、器官遗传物质不发生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改变细胞癌变细胞癌变无限增殖的癌细胞无限增殖的癌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变细胞衰老细胞衰老细胞正常死亡细胞正常死亡遗传物质不发生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改变3衰老的细胞衰老的细胞:大、小、多、低、低大、小、多、低、低(1)细胞质内

10、水分减少,线粒体数量减少,代谢速率减细胞质内水分减少,线粒体数量减少,代谢速率减慢;色素堆积,阻碍了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慢;色素堆积,阻碍了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信息传递。(2)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阻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阻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表达。(3)细胞膜流动性减弱,通透性下降,使物质运输能力细胞膜流动性减弱,通透性下降,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降低。4癌细胞癌细胞(1)条件适宜,无限增殖条件适宜,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形态结构发生改变。(3)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减小,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易于扩

11、散和转移。导致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第第2专题细胞代谢专题细胞代谢考纲盘点考纲盘点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及其原理的应用。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及其原理的应用。要点归纳要点归纳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分析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关系光合作用:光合作用:6CO212H2O C6H12O6

12、6H2O6O2呼吸作用:呼吸作用: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能量从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而从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而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作为呼吸作用的反应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作为呼吸作用的反应物。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来源、去路分析的来源、去路分析3绿色植物体内物质转化过程绿色植物体内物质转化过程(1)H2O中中H和和O的转化的转化H的转移途径的转移途径O的转移途径的转移途径和和NADH(2)CO2中中C和和O的转化的转化C的转移途径的转移途径O的转移途径的转移途径二、外界条件变化对光合作用

13、中二、外界条件变化对光合作用中C3、C5及及ATP和和ADP含量变化的影响含量变化的影响 光照停止,光照停止,ATP,ADP,C3,C5。减少减少CO2,C5,C3,ATP,ADP。第第4专题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专题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考纲盘点考纲盘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物质基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人类基因组研究。因对性状的控制;人类基因组研究。2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3性别决

14、定与伴性遗传:性别的决定;伴性遗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性别的决定;伴性遗传。4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和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数目的变异。5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人类遗传病;遗传病对人类的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人类遗传病;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优生的概念和措施。危害;优生的概念和措施。6进化: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进化: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论简介。要点归纳要点归纳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与方法实验过程与方法(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R型活细菌型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小鼠不死亡,S型细菌型细菌 小鼠死亡,加热杀死小鼠死亡,加热杀死S型细菌型细菌 小鼠不死亡。小鼠不死亡。格里菲思艾弗里(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二、二、“中心法则中心法则”及及“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中有关酶的比较中有关酶的比较作用时间作用时间作用及作用部位作用及作用部位解旋酶解旋酶DNA复制及转录时复制及转录时RNA聚合酶聚合酶DNA转录时转录时DNA聚合酶聚合酶DNA复制时复制时限制性限制性内切酶内切酶提取目的基因及运载体切割提取目的基因及运载体切割时时DNA连接酶连接酶形成重组形成重组DNA时时三、生物的可遗

16、传变异与育种三、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与育种杂交杂交育种育种人工诱人工诱变育种变育种单倍体单倍体育种育种多倍体多倍体育种育种基因工基因工程育种程育种植物组植物组织培养织培养细胞核细胞核移植技移植技术术原原理理基因基因重组重组基因基因突变突变染色体染色体变异变异染色体染色体变异变异基因基因重组重组细胞全细胞全能性能性细胞核细胞核全能性全能性优点优点将不同个将不同个体的优良体的优良性状集中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于同一个体上体上提高变异提高变异的频率,的频率,加速育种加速育种进程,或进程,或大幅度地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改良某些性状性状可以明显可以明显地缩短育地缩短育种年限种年限器官巨大,器官巨大,提高产量提高产量和

17、营养成和营养成分分打破物种打破物种界限,定界限,定向改变生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物的性状可改良动可改良动物品种或物品种或保护濒危保护濒危物种物种缺点缺点时间长,时间长,需及时需及时发现优发现优良品种良品种有利变有利变异少,异少,需大量需大量处理实处理实验材料验材料技术复技术复杂且需杂且需与杂交与杂交育种配育种配合合发育延发育延迟,结迟,结实率低实率低有可能有可能引起生引起生态危机态危机技术难技术难度高度高技术技术要求高要求高三、三、3 3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概念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改变,包括DN

18、A的碱基对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发生体的数目和结构发生变化变化发生发生时间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及有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及有丝分裂的间期丝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后期后期细胞分裂期细胞分裂期原因原因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改变而产生的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由于基因的自

19、由组合和基因的互换而引起和基因的互换而引起的变异的变异在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在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化的构和数目发生变化的结果结果结果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可能产生产生新的基因,可能产生新的性状新的性状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新的基因不产生新的基因,引不产生新的基因,引起性状的变化起性状的变化种类种类自然突变;自然突变;人工诱变人工诱变 基因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基因交叉互换基因交叉互换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四、生物的进化与物种形成四、生物的进化与物种形成 1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

20、理论(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继承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继承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遗传变异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遗传变异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者生力,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 2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

21、化及物种形成的关系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及物种形成的关系(1)(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可认为生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可认为生物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物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2)(2)生物进化不等于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生物进化不等于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发展到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程度实现的。离,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发展到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程度实现的。3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形成的方式(1)物种的形成有多种方式,主要为渐变式。物种的形成有多种方式,主要为渐变式。一个种群一个种

22、群 多个小种群多个小种群 种群基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亚种 新物种。新物种。(2)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成新种,一出现可以很快达到生殖隔离。成新种,一出现可以很快达到生殖隔离。物种物种A物种物种B 杂种植物杂种植物 异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3)染色体结构变化是形成新物种的另一种方式,发生染染色体结构变化是形成新物种的另一种方式,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个体和原始物种杂交,可育性降低,形成初色体结构变化的个体和原始物种杂交,可育性降低,形成初步的生殖隔离,以后经过进一步演化形成新的物种。步的生殖隔离,以后经过进一

23、步演化形成新的物种。第第5专题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盘点考纲盘点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他植物激素。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他植物激素。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激素的种类、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其他化学物质的调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高级神经中枢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的调节

2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3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4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5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节;糖尿病及其防治。6体温的调节。体温的调节。7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淋巴包括: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

25、括:过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学的应用不做要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学的应用不做要求求)。知识网络知识网络一一、稳态的内容及维持途径、稳态的内容及维持途径1.1.2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及各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如:呼吸系统及各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如:(1)CO2稳态的维持:神经稳态的维持:神经体液调节,如当血液中体液调节,如当血液中CO2过高时,过高时,CO2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的过多的CO2,增加吸入,增加吸入O2的

26、量,实现内环境中的量,实现内环境中O2与与CO2含量含量的相对稳定。的相对稳定。(2)pH的维持:缓冲系统的作用:血液中缓冲对的维持:缓冲系统的作用:血液中缓冲对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起到维持血液等起到维持血液pH稳稳定的作用。定的作用。二、水盐平衡二、水盐平衡1水平衡水平衡水的平衡实际上就是人体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相等,即水的平衡实际上就是人体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相等,即来源与去路平衡。来源与去路平衡。三三、下丘脑功能、下丘脑功能1功能图解功能图解四四、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平衡:来源与去路达到动态平衡血糖平衡:来源与去路达到动态平衡意义:保证人

27、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意义: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2血糖调节血糖调节3糖尿病糖尿病(1)病因:胰岛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2)血糖:大于血糖:大于160180 mgdL-1。(3)症状:多食;多饮、口渴、多尿;消瘦。症状:多食;多饮、口渴、多尿;消瘦。(4)检测:糖尿病病人的尿液斐林试剂检测:糖尿病病人的尿液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或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砖红色沉淀。3、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体温调节机制:产热量体温调节机制:产热量 散热量散热量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

28、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1)组成组成(2)结构分析结构分析兴奋传导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功能功能结构破坏对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感受器感受器神经组织末梢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的特殊结构内外界刺激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经的兴奋既无感觉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又无效应传入传入神经神经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器传入神经中枢枢既无感觉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又无效应神经神经中枢中枢调节某一特定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生理功

29、能的神经元群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进行分析与综合合既无感觉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又无效应传出传出神经神经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中枢传至效应器器只有感觉只有感觉无效应无效应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肌肉和腺体对内外界刺激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活发生相应的活动动只有感觉只有感觉无效应无效应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就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就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构的完整性四、兴奋的传导分析及特点比较四、兴奋的传导分析及特点比较1兴奋在神经纤

30、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奋部位。(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3)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2突触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的特点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突触传递

31、突触传递(递质传递递质传递)(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2)递质的性质:递质的性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递质的性质:递质的性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前者如乙酰胆碱,后者如的,前者如乙酰胆碱,后者如-氨基丁酸。一个突触小体一氨基丁酸。一个突触小体一次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兴奋性的或抑制性的,兴奋性递质次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兴奋性的或抑制性的,兴奋性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冲动,抑制性递质则使突触后神经元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冲动,抑制性递质则使突触后神经元难以产生冲动。难以产生冲动。(3)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

32、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突触后膜。触后膜。(4)传递过程传递过程轴突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小泡递质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突触间隙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下一个神经元)。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比较【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神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神经冲动在整个神经系统中的传递是单向的,传递所经历时间经冲动在整个神经系统中的传递是单向的,传递所经历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传递途径中突触的多少。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传递途径中突触的多少。过程过程特点特点神经神经纤维纤维刺激刺

33、激电位差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回路(兴奋区兴奋区)未兴奋区未兴奋区双向传导双向传导神经神经元间元间突触小泡突触小泡递质递质突触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突触间隙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细胞下一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体或树突单向传递单向传递第四讲免疫调节第四讲免疫调节要点归纳要点归纳一、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概念概念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能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个体在生命过建立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

34、受抗原性异物刺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特点特点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出体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较弱出生后产生,通常只能出生后产生,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物起作用物质基物质基础础第一道防线:由皮肤、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和细胞免疫二、免疫细胞的来源及功能二、免疫细胞的来源及功

35、能细胞细胞名称名称来源来源功能功能吞噬吞噬细胞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合体B细胞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细胞T细胞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为效应识别、呈递抗原,分化为效应T细胞、细胞、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效应B细胞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分泌抗体效应效应T细胞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疫效应记忆记忆细胞细

36、胞B细胞或细胞或T细胞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和新记忆细胞新记忆细胞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比较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比较1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形成效应形成效应B细胞的途径:抗原直接刺激细胞的途径: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细胞;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抗原刺激记忆细胞。细胞;抗原刺激记忆细胞。2细胞免疫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1)各自有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各自有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2)胞内寄生菌侵入人体所引发的是细胞免疫。胞内寄生菌

37、侵入人体所引发的是细胞免疫。(3)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4)病毒感染先发生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病毒感染先发生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四、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四、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1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并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并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记住”入侵的抗原,并参与二次免疫反应。如果有同样抗入侵的抗原,并参与二次免疫反应。如果有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原第二次入侵,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

38、新的记忆细胞,效应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2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初次反应快,而且比初次反应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初次反应快,而且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为患之前将它们消灭,所以成年人比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为患之前将它们消灭,所以成年人比婴幼儿少患传染病。有些抗原诱发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婴幼儿少患传染病。有些抗原诱发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记忆终生,因此动物或人对这种抗原就有了终生免疫的能记忆终生,因此动物或人对这种抗原就有了终生免疫的能力。人患麻疹或天花、伤寒、百日咳等病后,终生不再感力。人患麻疹或天花、

39、伤寒、百日咳等病后,终生不再感染,道理就在于此。染,道理就在于此。第五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温特实验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胚芽生长。胚芽生长。3以上实验体现出以上实验体现出(1)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生物学事实现象生物学事实现象提出假设提出假设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实施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得出结论解释验证。解释验证。(2)实验设计中,严格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增实验设计中,严格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增加结论的准确性。加结论的准确性。二、研究生长素相关

40、特性的人工实验方法归类二、研究生长素相关特性的人工实验方法归类1暗盒开孔类暗盒开孔类2云母片插入法云母片插入法3切割移植类切割移植类直立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左弯曲生长;: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4锡纸遮盖类锡纸遮盖类5旋转类旋转类6幼苗横置类幼苗横置类生长素浓度生长素浓度ab,cd。7失重类失重类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而失去了根的向重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而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三、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的因素三、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的因素1单侧光单侧光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41、植物产生向光性。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植物产生向光性。(1)四周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四周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均匀极性运均匀极性运输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均匀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均匀生长均匀生长均匀直立生直立生长。长。(2)单侧光单侧光尖端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影响生长素运输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部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2地心引力地心引力(重力重力)茎背地性、根向地性。茎背地性、根向地性。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从植物体形态

42、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把植物体横放时生长素还受到地心引力作用,引起端运输。把植物体横放时生长素还受到地心引力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根、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而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根、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而产生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产生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3总结总结【特别提醒特别提醒】生长素合成的部位、发生横向运输的部生长素合成的部位、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都在尖端。切去尖端后茎将失去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都在尖端。切去尖端后茎将失去向光性和背重力性,根将失去向重力性。向光性和背重力性,根将失去向重力性。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四、生长素的生理作

43、用及应用1作用原理: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作用原理: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2作用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作用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制生长。(1)生长素促进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为:生长素促进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为:茎茎104 molL1、芽、芽108 molL1、根、根1010 molL1。(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不同,一般地说:根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不同,一般地说:根芽茎。芽茎。(3)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现象: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现象: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

44、: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原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解除:摘除顶端。解除:摘除顶端。应用:果树的剪枝、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都能增加应用:果树的剪枝、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都能增加分枝,提高产量。分枝,提高产量。五、植物体内其他激素及各激素间的关系五、植物体内其他激素及各激素间的关系1植物体内其他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其他植物激素2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协同作用协同作

45、用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调节种子发芽:脱落酸、赤霉素;调节种子发芽:脱落酸、赤霉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果实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果实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第第6 6专题生物与环境专题生物与环境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第一讲种群与群落第一讲种群与群落要点归纳要点归纳一、种间关系的两种生物的数目与能量关系一、种间关系的两种生物的数目与

46、能量关系1互利共生:如大豆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如大豆与根瘤菌特点: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特点: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少,呈现出“同生共死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的同步性变化。如图如图1所示:所示:2寄生:如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和被侵寄生:如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和被侵染的细菌。染的细菌。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生生物难以

47、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如图如图2所示:所示:3竞争:如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竞争:如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履虫。特点:数量上呈现出特点: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若两的同步性变化。若两种生物生存的能力不同,如图种生物生存的能力不同,如图3甲;若生存能力相当,则如甲;若生存能力相当,则如图图3乙。乙。4捕食:如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捕食:如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特点: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特点: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

48、化。的不同步性变化。如图如图4所示:所示: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和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关系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和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关系1曲线分析曲线分析(1)图图A:“J”型曲线,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型曲线,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增长率不变。线,增长率不变。2A、B曲线的综合分析曲线的综合分析3A、B、C三曲线所示种群增长率分析三曲线所示种群增长率分析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图所示。四、种群密度的调查四、种群密度的调查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植物种群密度

49、的调查样方法样方法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以防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以防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关系。(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危害,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危害,不会影响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影响动物的寿命和行为。(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不能消失。第二讲生态系统第二讲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能量的来源

50、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定的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比太阳辐射的总能量少得多。能的总量,比太阳辐射的总能量少得多。2能量流动是顺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两条渠道进行能量流动是顺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两条渠道进行的,它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它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3能量流动的过程可概括为能量流动的过程可概括为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包括三个去向: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包括三个去向:(1)通过自身的呼吸消耗掉相当大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消耗掉相当大一部分;(2)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3)被下一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