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239 ,大小:1.35MB ,
文档编号:3997006      下载积分:3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99700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农业经济学全书课件完整版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业经济学全书课件完整版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pptx

1、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第一章 农业和农业经济学农业和农业经济学 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掌握农业的概念、特点;2.了解农业多功能性的内容;3.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含义;4.掌握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知道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与食物体系农业与食物体系一、农业的概念:一、农业的概念:狭义与广义 横向与纵向 农业与工业有哪些不同之处?“无土”栽培是否意味着土地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下降?二、农业的多功能性二、农业的多功能性 (1)经济功能: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2)社会功能:提供农产品,满足生活需要;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保障国家自立自强。

2、(3)文化功能 (4)环境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景观三、农业的发展阶段三、农业的发展阶段 (1)原始农业 (2)传统农业 (3)现代农业四、食物体系转型四、食物体系转型五、粮食安全:农业的永恒任务五、粮食安全:农业的永恒任务联合国粮农组织(FAO):Food Security(食物安全)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取充足、安全和有营养的食物。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经济及其结构农业经济及其结构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2)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3)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因农

3、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下降而发生改变。【思考思考】在农业为工业积累资金的时期,可以明显看出,农业在支持工业。这时候,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说法。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阶段,这是否可以说明在我国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已不复存在?二、农业产业结构二、农业产业结构1.定义:农业产业结构又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农业系统各产业、各部门的构成情况,包括它们的比例关系、结合形式和地位作用,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组成及所占比重。2.特点:整体性、多层次性、动态性3.演进趋势(1)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增加(2)种植业中饲料生产

4、所占比重逐步增加(3)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步增加(4)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保护(5)林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特别支持和保护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四个原则:资源利用最大化、部门配合协调化、需求满足最大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化三、农业的垂直一体化三、农业的垂直一体化1.定义:垂直一体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同一产业链条内,将企业的活动范围向产前诸环节和产后诸环节延伸,囊括了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全部或主要生产过程。2.在我国,农业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具体实现模型是农业产业化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

5、发展一、西方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农业经济思想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却是农业经济思想和理论的发展源头。加图(Cato)的农业志,瓦罗(Varro)的论农业,科鲁麦拉(Columella)的论农业,帕拉迪乌斯(Palladius)的农业论(2)近代农业经济思想主要产生于英国、法国和德国。阿瑟扬农业经济论,泰尔合理的农业原理,屠能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3)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业经济学科从经济学体系中独立出来。弗里德里希艾瑞保和特奥多布林克曼将农业经济学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布林克曼农业经营经济学(4)20世纪后,快速发展,

6、日趋完善。二、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形成较晚,但农业经济思想非常丰富。(2)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逐步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第四节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本书的结构(1)导论篇(1-2章):概念和制度基础(2)要素篇(3-6章):把这些要素纳入农业生产函数中进行综合讨论(3)产业组织篇(7-9章):农业经济与家庭决策模型,是我国最基础的农业资源配置组织。(4)市场和贸易篇(10-12章):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5)国家篇(13-14章):国家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第二章 农业经济制度及其演变农业经济制度及其演变本

7、章要点:本章要点:1.掌握农业经济制度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建国以来农业经济制度的演变历程;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长期性;4.了解新时期农业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制度与农业经济制度制度与农业经济制度一、制度的含义一、制度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制度的理论2.制度经济学理论有关制度的主要理论观点二、制度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二、制度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2.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观点 第二节第二节 19781978年以前的农业经济制年以前的农业经济制度度一、土地改革一、土地改革1.必要性2.历程3.内容4.即期效果与深远意义5.不彻底性二、农

8、业合作化二、农业合作化1.必然性2.历史进程3.意义和效果三、人民公社三、人民公社第三节第三节 农村改革与农村改革与“双层经营双层经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逐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逐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197819831983年)年)1.1.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0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1982年的“一号文件”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983年的“一号文件”即当前农业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2.初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

9、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在1984年底之前取消人民公社,成立乡镇政府,从而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奠定体制基础。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198419971997年)年)1984年的“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要求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

10、施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1997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指出,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三、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1993199320042004)1993年7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家稳定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98年8月29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纳入国家根本大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2007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土地承包权界定为用益物权,标志着中国农地物权制度正式确立。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久不变的基本框架下,探索土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久不变的基本框架下,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20052005至今至今)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

12、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颁布,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11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五、对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评价五、对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评价基本模式:基本模式:“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发挥农户和农村集

13、体经济组织两个层面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六、新制度的发展趋势六、新制度的发展趋势1.“长久不变”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保障:“30年”2.“两个转变”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础 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3.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前提4.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核心 第第3 3章章 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关系2.土地资

14、源的特征与功能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水资源的概念、特征、开发利用4.农业与气候资源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征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征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2000年)1.定义定义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2.特征特征:(1)共生性和整体性(2)分布的地域性(3)功能多样性【思考思考】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

15、森林资源的多功能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二、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1.定义:存在于地球表层自然系统中的参与农业生产过程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土地、水、气候、生物、农用矿物等。2.分类(1)作为农业经营对象的生物资源,如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农作物资源、动物资源、水产渔业和遗传种质资源等,它们都具有可更新的特征。(2)仅为农用生物提供生存载体或生长环境,其本身没有生命体征及物质生产能力的农业自然资源,比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三、农业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三、农业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1.相互依存2.竞争与排斥四、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16、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经营粗放,生产率低。(3)资源数量减少,退化严重。(4)农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质量降低。2.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1)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2)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原则(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4)综合利用的原则(5)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区域优化配置和时间优化配置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一、概念:一、概念:(1)既是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又是劳动对象 (2)自然与社会经济的“二重性”:本身固有的自然属性以外,同时又具有可供人类发展生产的社会经济特性二、基本特征:自然特

17、性;经济特性二、基本特征:自然特性;经济特性 土地具有自然和经济的两重属性。其自然属性是将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来看待;其经济属性是将土地作为一种社会资产来看待,即土地是人类通过劳动对土地资源加以利用所产生的社会财富。1.自然特性(1)生产性:使生物生产的能力(2)固定性:空间位置是固定和不可移动的(3)区域性: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4)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土壤、附着于土地上的动植物和自然地物都会发生改变(5)多功能性:可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同一种用途的土地又可以选择不同的利用方式2.土地的经济特性(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18、a.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b.由于土地位置固定性和质量差异性导致的某些地区(如城镇地区和经济文化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和某种用途的土地(如农业用地)供给的特别稀缺。(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3)用方向变更相对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三、土地的功能三、土地的功能(1)养育功能(2)承载功能(3)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5)保值增值功能四、土地的利用四、土地的利用:分区利用分区利用VS.VS.集约利用集约利用(一)分区利用1.原理区位理论(1)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1826年出版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即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

19、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2)辛克莱尔(Robert Sinclair)于1964年提出了同杜能圈完全不同的城市周围土地利用模式,即所谓的“逆杜能圈”。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城市地区,由期待地价上升的投机者、开发商以及农民所形成的土地“无序开发状况”随处可见。在城市近处的农民,由于农用地可以随时转化为住宅等城市用地,因此对农用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少,放弃耕种或采取临时性耕作;而远离城市的农民,农用地难以转换为城市用地,因此对农用地的投入较多,从事相对集约化的经营。杜能

20、理论所描述的规律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基本吻合,而辛克莱尔模型充分考虑了现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更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周围地区的实际情况,辛克莱尔模型可以说是杜能理论的一种补充和修正。2.农业土地分区利用原理(1)农业区位地租:以区位地租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差额作为分析手段,探求农业生产合理布局问题。L=Y(m-c)-Ytd L:区位地租;Y:总产量;m:产品的市场价格,假定它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c: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t:单位产品单位距离的运费;d:作物产地与市场的距离。(2)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论:以单位土地面积上可能获得的纯收益作为分析标准来确定农业地区专业化方向。R=Y(P-C)

21、R:单位土地面积上可能获得的纯收益;Y:单位面积产量;P:单位农产品产地收购价格;C: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二)集约利用1.定义: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在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尚未充分利用的存量土地的投入、转变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潜力,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使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促进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的动态过程与状态。2.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资本和劳动的数量。直接反映了土地利用的水平。3.土地集约利用类型(1)劳动集约

22、、资金集约和技术集约(2)平面型集约利用、立体型集约利用、时间紧凑型集约利用、价值附加型集约利用和综合型集约3.农用地集约利用农用地集约利用就是农业土地集约经营,即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的农业用地面积上获得高额的农产品和收入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资金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和技术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思考思考】在我国不同地区农地集约利用程度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提高我国的农地集约利用度,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第三节第三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概念一、概念 “

23、水资源应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7年 通常,水资源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并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大气降水是恢复和更新水资源的基本来源。二、水资源的经济特征水资源的经济特征1.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2.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在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3.既是生产对象的主体,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4.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5.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三、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农业用水面临的挑战

24、三、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农业用水面临的挑战1.中国水资源状况 2005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45m,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5,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20853m3,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60%,是世界上40多个缺水国之一。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都很不平衡。2.挑战(1)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用水缺口大。(2)农业生产和用水之间的区域不平衡。(3)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农业用水短缺。【即学即用即学即用】查阅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归纳在该项文件中我国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方面提出了哪些措施?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与气候资源农业与气候资源一、农业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一、农业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l农业气候作

25、为农业生态环境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农业气候条件,一部分为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条件是指那些只属于生态环境条件,而非某种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它们只影响农业生产,而不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例如温度、湿度、气压以及虹、晕等天气现象;农业气候资源是指那些属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它们不仅影响而且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能为农业生产对象所利用,例如太阳辐射(光能)、二氧化碳、氧和水等。l作为农业生态环境的农业气候,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二、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方式1.资源的类型:光、水、气和、风能、雷电能等。2.气候资源的利用:(1)直接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发

26、电、供热,作为机械动力,利用空气制氧、制氮以及将来的雷电能利用等。(2)二是间接利用,即利用绿色植物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固定太阳能,生产有机物质。最广泛、最大量的利用三、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三、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1.无穷尽性 2.变化性 3.适度性 4.资源密度低 5.有价无值 四、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四、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1.开发气候生产潜力,提高作物单产2.根据气候规律安排农业生产,实现减灾增产3.开发利用山区的立体气候4.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引进优良品种 第第4 4章章 农业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开发【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农业劳动供给理论 恰亚诺夫模型

27、刘易斯模型 拉尼斯-费模型 乔根森模型2.农业劳动力转移分类特征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3.农村人力资源概念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供给理论农业劳动力供给理论一、古典理论 1.恰亚诺夫理论 2.刘易斯模型 3.拉尼斯-费模型二、新古典理论乔根森模型三、基于中国的修正一、古典理论一、古典理论1.1.恰亚诺夫理论恰亚诺夫理论 1924年,恰亚诺夫在对当时俄国四个县的家计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和重新编排后,得出如下结论:家庭农场的劳动者对劳动能力的开发程度受到家庭消费需求的推动,当消费需求出现增长,农民劳动自我开发的程

28、度亦随之加深。另一方面,劳动能力的耗费又受到劳动本身辛苦程度的制约。同收益相比较,劳动越艰苦,生活水平就会越低;尽管即使要达到这种低等的生活水平农民家庭也往往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但低到一定程度,它就会放弃从事该种艰苦的劳作。换言之,我们能够肯定地说,农民劳动自我开发的程度靠需求满足程度和劳动艰苦程度之间的某种关系来确定。恰亚诺夫认为,农民家庭劳动量被决定在这样一种水平上:家庭需求的满足程度(用收入的边际效用来反映)与主观感受到的劳动辛苦程度刚好相等的一点。恰亚诺夫的目的在于说明农民的劳动完全是为了维持家庭的基本生存需要,不在于追求利润。因此,可以在农民外出务工所得到的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与农民体

29、力耗费的边际辛苦程度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而这一均衡水平便决定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年总收入,也就可以推算外出务工所付出的劳动量或劳动时间。【简评简评】恰亚诺夫在做家庭发展分析时,未充分考虑劳动力利用率、劳动时间、劳动力开发程度(就业和受教育水平)、技术辅助作用等方面对劳动,从而对劳动者/消费者比例计算的影响;在分析家庭发展与经济活动量之间关系时,也未充分考虑经济活动量变化的其他影响因素,如市场、技术、资金等等。除此之外,该方法的不足之处还表现在:未考虑分家制或产权继承制对家庭发展分析的影响;未分析子女受教育权与就业权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家庭劳动者/消费者比例计算的影响;同时,恰亚诺夫只分析了一个家庭从建

30、立到子女长大成人这一段的发展变化,讨论只限于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尽管存在以上种种不足,但应当看到,家庭发展分析法是恰亚诺夫研究农民家庭发展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时提出的,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对农家经济的分析,而且适用于对所有家庭的经济行为的分析,适用于以家庭决策为基础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分析。2.2.刘易斯模型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模型假设农业部门没有资本投入,土地资源也十分有限,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非常丰富。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原理,劳动的边际产出很低甚至为零,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收入仅够维持生计水平,并保持不变。劳动力脱离农业部门的机会成本很低,工业部门只要支付略高于

31、农民收入的工资就可以获得无限的劳动供给。换句话说,在某一较低的工资水平上,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具有无限弹性的。工业就业水平只取决于劳动需求,在边际原则的支配下,它恰好达到边际生产力与工资相等的那一点。图4.1:刘易斯模型的工业化实现过程简评简评:刘易斯模型强调欠发达经济中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间的结构差异,把经济发展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劳动力转移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开辟了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贡献和影响力是勿庸置疑的。首先,它强调工业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强调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廉价转移是工业资本积累以及工业扩张的发动机,摆脱了过去单纯就工业部门谈工业发展的狭隘范式,

32、大大拓宽了人们对工业发展模式的认识视野。其次,他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认为工业化过程也就是农业人口向城市部门迁移的过程,二者必须应协调推进,以避免城市化滞后和过度城市化问题。可见,刘易斯模型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局限性局限性:模型过于关注工业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农业发展;模型只强调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却忽视了城市劳动剩余和失业问题;模型完全沿袭了古典主义学说的传统,即只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却忽视技术进步因素;无限剩余的农业劳动力是刘易斯模型最重要的立论前提,但刘易斯本人对欠发达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条件的论证非常粗糙,这是引起后来新古典主义者攻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刘易斯

33、模型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条件是工业部门长期不变的低工资,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在劳动剩余阶段,工业部门也很可能会面临工资上涨的压力。从这这个角度讲,刘易斯模型的立论基础并不牢靠。3.拉尼斯-费模型 拉尼斯和费认为,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流动过程可以分为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类似于刘易斯模型。第二阶段,工业部门吸收那些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量的劳动力。此时,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为正值,他们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导致农业部门的萎缩,从而农业向工业提供的剩余减少,农产品供给短缺,使工农业产品间的贸易条件转而有利于农业,工业部门工资开始上涨。第三阶段,经济完成了对二元经济的改造,农业完成了从传统

34、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和工业工资都由其边际生产力决定,农业与工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完全取决于边际生产力的变动。简评:简评:是对刘易斯模型的重大发展。首先,它强调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技术进步对工业化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劳动力贡献上,还表现在农业剩余上。农业剩余如果不能满足工业扩张的要求,工资就会上涨,工业化进程就会受阻。其次,拉尼斯-费模型在对待工业技术进步的问题上,纠正了刘易斯模型只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技术进步的缺点,并指出技术进步对利润积累和工业扩张会单独地发挥作用。将技术进步作为一个单独的因素,来考察它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是拉尼斯-费模型区别于刘易斯模型的一个重大特点。局限性:局限性:(1)

35、在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一样,仍然假设农业部门是存在零值剩余劳动力的。这样的剩余劳动力是否存在,剩余劳动力的条件能否得到满足这些问题仍未得到解决。(2)与刘易斯模型一样,拉尼斯费模型也把工业工资水平看成是由农业收入和贸易条件所决定的。而在农业隐蔽性失业消除之前,农业制度工资和工业工资始终维持不变。这一假设仍存在一些问题。(3)该模型同样只强调农业就业不足,而忽视了城市失业问题。二、新古典理论二、新古典理论乔根森模型乔根森模型要点要点:(1)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部门划分为以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和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2)假设,农业部门只有劳动投入,而没有资本投入。由于土地是固定的,因此农业产出

36、唯一地取决于劳动投入量。与此相对地,工业部门的要素投入既包括劳动投入,也包括资本投入,因此工业产出既取决于资本投入量,也取决于劳动投入量。(3)两部门均存在技术进步,并且都是中性的。结论结论:(1)只要有正的农业剩余,工业投资就会以一个不断增加的速度增长,并引导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这一进程取决于资本存量和初始人口,由于资本存量不断被折旧掉,所以有持久影响的是初始人口规模。(2)经济增长并不需要最小的临界资本存量,只要有农业剩余,无论初始资本存量多小,持续的积累和增长都可以进行下去。简评简评:乔根森模型对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具有重大贡献,它使我们第一次摆脱古典理论的束缚,用一种新的视角来考察欠发达经济

37、的发展过程。缺陷:缺陷:(1)乔根森模型对消费结构的假设过于简单,它假设在人均收入达到临界值之前,人们对粮食需求的收入弹性为1,而一旦达到临界值之后,这一弹性就突然降为0。如何对粮食需求弹性做出更接近现实的假设,是乔根森模型面临的主要问题;(2)该模型关于工业产出、资本积累、就业、工资的演变趋势的结论,都是在较长时间内利用渐近分析得出的,疏于考察短期内的各变量的变化。传统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工资现象,特别是今天中国农民工工资上涨现象,原因就在于它们过于简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供给问题:古典理论把劳动剩余与供给剩余天然地画上等号,忽视了劳动剩余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供给不足问题;新古典理论正

38、好相反,意识到供给不足问题,却将其归咎于劳动短缺,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剩余的普遍事实。三、基于中国现实的理论修正三、基于中国现实的理论修正【思考思考】究竟是什么因素引发了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工资大幅上涨?为什么工资上涨未能有效缓解用工短缺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剩余劳动力真的枯竭了?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一、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一、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演进阶段l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期,就地转移为主。l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 世纪初期,大规模跨地区流动阶段。l21世纪初期到2007年,稳定增长阶段

39、。l2008年至今,为危机冲击和深刻调整阶段。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分类特征:(1)过程特征:流向、外出时间、外出方式、产业分布等(2)人口学特征:性别比、年龄、受教育程度等表4.1 90年代、新世纪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跨省流向分布(%)图4.4 农村转移劳动力外出时间的构成图4.5 农村转移劳动力外出方式的构成图4.6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产业分布表4.2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性别结构(%)表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表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构成(%)二、二、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因素1.需求角度:非农就业需求的增长 分为几个方面:

40、一是经济规模的增加,经济规模增加有利于增加就业需求;二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在部分劳动生产率提高较高的部门,就业可能出现增长显著小于总产出增长或者甚至出现就业人数绝对减少的情况;三是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差别,因此如果就业吸纳能力强的部门所占所重提高,将有助于增加就业需求。2.供给角度: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本、个人素质和受教育程度、组织程度不高、规范化程度不够3.制度角度:政策因素、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图4.7 农民工劳动保障情况三、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带来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

41、提高的同时,其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同样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以由于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社会保险缺位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城市治安不稳定,以及劳动力外移造成的空心村和留守儿童问题为主。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升级、城镇化 第三节第三节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定义一、定义 农村人力资源就是在农村范围内,经过一定时间和教育后,能够将体能和智慧发挥出来,并进行生产和服务的适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情况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情况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特征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特征1.农村劳动力数量大,但是受教育程度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图4.8 农民工受教育情况

42、2.农村劳动者缺乏人力资本投资意识3.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薄弱4.农村劳动力身体素质较差,用于健康方面的支出少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1.19791983年:限制农村劳动力外流,鼓励农民就地开展多种经营2.19841988年:允许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出现第一次“民工潮”3.19922001年: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民工潮”再现高潮4.2002年以来:加强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和服务工作,民工潮“常态化”【思考】如何实践好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应从思考】如何实践好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考虑哪些因素?哪些方面着手,应考虑哪些因

43、素?第第5 5章章 农业资金农业资金【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掌握农业资金的概念、特点、来源和运行规律;2.了解农业资金的需求与供给状况;3.掌握农村金融的概念、特点、现状、发展历程和问题;4.了解农村合作金融的概念、特点和运行规律,知道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资金概述农业资金概述一、农业资金的定义与特点农业资金的定义与特点 1.1.定义定义:农业资金,即周转循环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以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等形式存在的各种资产的总和。(1)广义上来说,农业资金是指国家、社会各部门和农户等主体通过财政、信贷与合作等各种方式投入到农业领域,用于满足农业再生产各项需要

44、的财物和资源的总和。(2)狭义的农业资金大多是指各种投资主体投入到农业领域的货币资金。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农业资金的定义。2.2.特点特点:(1)农业资金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农业生产受到农时季节和生物生命活动周期的影响,农业资金的运动也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资金的使用在时间上是不均衡的。(2)农业资金的使用具有分散性:农业生产单位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项目繁杂导致对资金的需求在空间上和内容上都比较分散。(3)农业资金的流通具有不完全性:农产品具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用途。既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产品销售到市场上,还可以成为再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因此,农业资金中的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在

45、生产经营的流通是不完全的。(4)农业资金运动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周期较长、产品供给弹性小、易腐不耐储、受自然环境影响,生产不稳定。二、农业资金的来源农业资金的来源1.政策性农业资金:由政府及其相关机构通过财政拨款或政策性信贷等方式有偿或无偿投入到农业领域的资金,包括各级政府拨付的农业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2.商业性农业资金: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和商业性农业信贷机构通过产业投资、贸易信贷或商业性信贷等方式投入到农业领域的资金。商业性农业资金具有一般资本的逐利性。3.合作性农业资金:合作金融组织通过农业信贷等方式投放到农业领域的资金。兼有营利性与服务性,手续简便

46、、贷款时间灵活、融资成本低4.民间农业资金:民间个人资金持有者利用自有资金通过有偿或无偿借贷的方式向农业资金需求者提供的农业资金。交易成本较低,但是缺乏有力监管和法律保护,潜在风险较大。5.资本市场融资:供求集中、流动性充分、市场秩序化程度高、竞争公平,资金配置和使用的效率都比较高。三、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 农业资金运动一般会经过准备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且在每个阶段均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职能。(1)准备阶段:农业生产开始之前,农业资金以生产资料或货币资金的形态存在(2)生产阶段,农业资金及其新增价值以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和农业产品等实物形式存在,农业生产资金转变为商品资金。

47、(3)销售阶段,农业资金形态转化为出售产品得到的货币资金,以及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实物资金。四四、农业资金的需求农业资金的需求1.农业私人产品资金需求 即农业从业者在生产和经营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农业产品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包括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和农产品销售资金需求。(1)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消耗生产资料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包括购买固定资产投入,购买消耗性生产资料投入,维护性费用支出,以及雇佣农工等人工费用支出(2)农产品销售资金需求是指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用于流动资金周转和销售费用支出所产生的资金需求。2.公共产品资金需求 即农业相关部门建设和提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农业基础

48、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农业科技推广资金需求以及农业公共服务资金需求。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金融总论农村金融总论一、农村金融体系的概念一、农村金融体系的概念1.1.定义定义农村金融即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是农村货币资金运动中的信用关系,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2.2.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 (1)信息不对称严重。(2)缺乏可抵押物。(3)信贷风险大。(4)非生产性借贷较多。二、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二、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 三个制度改革阶段(1)19791993年,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农村商

49、品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运作目标;同时,放开了对农村和城市民间信用的管制,允许成立民间合作金融组织和农业企业的财务公司。农村企业集资逐渐活跃,多种融资方式和信用手段并存,形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的多元化和竞争态势。(2)19941996年,建立一个“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3)1997年至今,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安排相继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整合;在强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同时,开始重视对农村金融风险的控制;由于农业经济高风险、低报酬率的特点,农村金融约束和信贷配给始终存在,大多数金融机构仍是口号支农大于行动支农。三、农村金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三、农村金融

50、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现状 (1)涉农贷款总量快速增长 (2)涉农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3)广泛开展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4)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5)农村金融扶持政策的力度加大2.问题 (1)金融服务范围过窄,服务内容缺乏多样性。(2)农户和农业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程度不高。(3)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不足,配套政策不到位。第三节第三节 农村合作金融农村合作金融一、农村合作金融概论一、农村合作金融概论1.1.定义:定义:农村合作金融,是指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原则,以股金为资本,以入股者(社员)为服务对象,以基本金融业务(存货款)为经营内容而形成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合作组织。是合作经济在金融领域的具体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