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衡水金卷高三复习地理衡水金卷高三复习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检测卷三单元检测卷三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2、 3. 回答第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第卷卷 本卷共本卷共 2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4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目 要求的。要求的。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 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
3、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 是 A. 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 B. 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 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1. A 2. C 【1 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减弱了地面辐射,A对。地膜覆盖不是大棚生产,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B 错。不
4、改变太阳辐射的总量,C 错。不能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 错。故选 A。 【2 题详解】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给果实着色,C 对。夏季地温高,不需要保持地温,A 错。地膜覆盖不能降低地温,B 错。地膜覆盖不能增加吸收太阳辐射, D 错。故选 C。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A. 甲乙丙丁甲 B. 甲丙丁乙甲 C. 乙甲丁丙甲 D. 乙丁丙甲乙 4. 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B. 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C.
5、 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D. 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答案】3. A 4. C 【3 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为近地面,甲地的气压比乙地高,丙丁两地位于高考,丙地的气压比丁地 高,所以在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方向是甲流向乙,高空中为丙流向丁,垂直方向上为乙流向丙,丁流向甲。 【4 题详解】 如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夜间的陆地或白天的海洋;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夜间的山谷; 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少。 5.当地时间 2014年 11 月 18 日,受大湖效应影响,位于美国伊利湖东岸的布法罗(水牛城) 及周边出现罕
6、 见暴风雪,不到 24 小时,多地积雪超 1.5 米。读大湖效应示意图,回答下题。 据大湖效应示意图判断,布法罗出现罕见暴风雪的原因是 A. 快速南下的冷空气与暖湿空气在湖泊东岸和南岸相遇形成锋面,产生暴雪 B. 冷空气经过湖面时,被加湿变成暖湿空气,受地形的强烈抬升作用,形成暴雪 C. 经过湖面的冷空气被加湿,抵达对岸后,因湖岸气温骤降形成暴雪 D. 冷空气与湖泊上的暖湿气流在湖对岸相遇,导致冷空气上升而产生暴雪 【答案】C 试题分析:据大湖效应示意图,布法罗出现罕见暴风雪的原因是经过湖面的冷空气被加湿加热,抵达对岸 后,因湖岸气温骤降形成暴雪,C 对,A、D 错。湖岸地势差异不太大,抬升作
7、用弱,B 错。 【考点定位】大湖效应的原理,降雪多的原因。 下图示意某年 12 月 18 日24 日影响亚洲东部的某种天气系统。图中的小圆圈为气压中心,圆圈下的数 字为中心气压值,圆圈上和锋线上的数字为日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24 日,甲地的主导风向是 A. 偏南风 B. 偏东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7. 气象部门发布了寒潮预报,甲地降温最剧烈的时间是 A. 19 日 B. 20 日 C. 21 日 D. 22 日 8. 与 18 日的天气相比,寒潮过境时甲地 A.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D.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答案】6. D 7
8、. C 8. D 【6 题详解】 从图中看,24 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1058)的北侧,主导风向是西南风,A 正确。 【7 题详解】 图中 21 号的冷锋距甲地最近,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因此甲地 21 号降温最剧烈,C 正 确。 【8 题详解】 18 号甲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寒潮过境时甲地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阴雨 天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D 正确。 【考点定位】常见的天气系统 【方法总结】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 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逐渐冷却
9、,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如果暖空气中含有 大量水汽,那么可能会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 了原来原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好。影响我国的冷锋天气有寒潮、沙尘暴、北方夏季 的暴雨等。 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四地 A. 甲地纬度最高 B. 乙地适宜发展种植业 C. 丙地位于南半球 D. 丁地多水蚀地貌 10. 图示四地气候特征最接近的是 A. 甲地与丙地 B. 甲地与丁地 C. 乙地与丁地 D. 乙地与丙地 【答案】9. A 10. C 【解析】该题考查气候分布及成因。 【9 题详解】
10、甲地 7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主要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冬季受副热带高 气压带控制,夏季受信风带控制,属于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不适宜发展种植业,B错。丙地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C错;丁地 7 月份受信风带控制, 1 月受信风带控制,属于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D错。甲地纬度最高,A对。故选 A。 【10 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乙地和丁地都属于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故选 C。 甲、乙两图中箭头分别表示该地某季节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有关甲乙两图所示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11、 A. 图甲中所示风向为东南风 B. 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 C. 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 D. 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 12. 当图乙中所示风向盛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澳大利亚北部正值雨季 B. 日本西岸较东岸降水少 C. 我国华北地区正值雨季 D. 美国南部飓风盛行 【答案】11 C 12. A 【11 题详解】 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左偏,从而形 成西北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此时受西北风的影响,应该为夏季,A 错;甲风的成因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而成,乙位于东亚,西北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 错;南半
12、球夏季即北半球为冬季, 季节相同,故 C 对;甲图的西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暖湿气流;乙图的西北风来自较高纬度的陆地气候干 冷,D 错。 【12 题详解】 当乙图盛行西北风,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澳大利亚的北部为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 较多;日本西岸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岸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B 错;此时为冬季,华北 地区为冬小麦的生长季节,C 错;飓风出现多在夏秋季节,D 错。 【考点定位】季风环流与气候,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陆地平均海拔 1000 米左右,地势较为平坦。图中 I、II、区域气候特征存在显著差 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区域
13、主要属于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14. 导致 II、III 区域气候特征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太阳辐射 C. 洋流 D. 大气环流 15. 洋流对相邻陆地气候的影响是 A. 降低了冷、湿程度 B. 加剧了湿润状况 C. 降低了湿、热程度 D. 加剧了寒冷状况 【答案】13. B 14. D 15. C 【13 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区域位于北纬 10 度到 20 度的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 原气候,B 正确。 【14 题详解】 图中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区域受
14、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D 正确。 【15 题详解】 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对相邻陆地气候起降湿减湿的作用,C 正确。 【点睛】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10 度-20 度的大陆西岸;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 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20 度到 30 度大陆西岸,成因是受信风带或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 下图为 2016 年 4 月 20 日 12 时我国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从图中可知 A. 甲地出现对流雨 B. 乙处出现狂风暴雨 C. 丙处吹西北风 D.
15、 丁处将迎来冷锋天气 17. 图中乙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北京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16. A 17. B 【16 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易出现对流雨,故 A项正确;乙位于冷锋锋后,可能会出现暴雨, 故 B 项错误;丙处吹东南风,故 C 项错误;丁地受高压控制,故 D项错误。 【17 题详解】 乙地位于低压槽附近,受冷锋系统控制,该锋面系统过境后,会出现气温下降,气压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 故 B 项正确。 【点睛】等压线的判读方法 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
16、(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 (决定风力大小) 。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 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下图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
17、面小题。 18.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判断其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最可能是( ) A. 某一天气系统 B. 某一板块范围 C. 季风区地理分布 D. 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区 19. 与图中甲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 海陆位置 B. 洋流 C. 地形 D. 信风 【答案】18. C 19. A 【18 题详解】 由东亚地区的箭头示意图可知图中的实线封闭范围内为世界主要季风区,可知 ABD错误,故 C正确。 【19 题详解】 由第 1 题的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甲表示的东亚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该区域的季风的形成是由于该 区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即该区域的季风的形
18、成和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关系密切,故 A 正确,可知 BCD 错误。 【点睛】第 1题本题答案容易误选 D项,因此在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 20.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灰尘、 硫酸、 硝酸、 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常细小的固体颗粒物, 直径多在 2 5 微米(PM2.5)以下,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的现象。读 12 月 24 日28 日德州天气及大气质量表,完成 下题。 12 月 27 日大气中 PM25 浓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27 日气温升高,对流旺盛26 日风力较大,利于吹散污染物 26 日出现阵雨,利于降尘27 日阴转晴,温差增大,风力增强 A. B. C. D. 【答案】B 【解
19、析】结合表格中信息可知,12 月 26日出现陈雨和大风天气,有利于大气尘埃降落及污染物扩散,从而 导致 12月 27 日大气中 PM2.5浓度最低。 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目前全球变暖已经对许多自然系统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结合相关知识, 完成下面小题。 21.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东北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减少 沿海农田土壤盐碱化加重 中国冬小麦分布的北界南移 各地农作物生长期都延长 A. B. C. D. 22. 下列应对全球变暖农业生产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 调整农业种植制度 B. 改良培育作物品种 C. 革新农业生产技术 D.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21. A 22. D 【2
20、1 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有机质分解快,可能导致东北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对。沿海农田土壤水 分蒸发增加,土壤盐碱化加剧,对。中国冬小麦分布的北界北移,错。各地农作物生长期不变,适宜 作物生长期可能延长,错。A 对,B、C、D 错。 【22 题详解】 应对全球变暖的农业生产措施中,不可行的是扩大粮食种植向积,会加剧全球变暖程度,D 不可行,选 D。 调整农业种植制度、改良培育作物品种、革新农业生产技术等都可行,A、B、C 可行。 【考点定位】全球变暖的影响,可行的农业生产措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小题,共 56分)分) 23.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
21、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甲处为_;从气流分布状况看,乙处为_。 (2)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百帕。(选择字母) A30P31 B39P40 C40P41 D44P45 (3)此时,西安吹_风。 (4)图中有两条虚线,请在其中一条虚线上用锋面符号绘出该地区的天气系统。 (5)如果该天气系统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可能出现哪些灾害性天气?_、 _。 【答案】 (1)高气压 气旋 (2)B (3)偏北 (4)见图 (5)寒潮、沙尘暴、干旱 【解析】 (1)此题注意气压和气流区别,从气压状况看,甲处气压高于四周,为高气压;从气流分布状况看,乙 处气流向中心
22、辐合,为气旋。 (2)根据等压线分布,可知甲的气压为(1035,1040) ,乙的气压为(1000,1005) ,则图中甲、乙两处之间 气压差为(30,40) ,结合选项,两者的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39P40百帕。 (3)根据此时西安所处等压线的位置,按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知西安吹偏北风。 (4)图中有两条虚线,靠近西安的那条是高压脊,不会形成锋面,靠近北京附近的为低压槽,可以形成锋 面,因吹偏北风,因而形成冷锋。 (5)如果该天气系统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受偏北风的影响,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会 带来沙尘,所以可能出现寒潮、沙尘暴、干旱等灾害性天气。 24.阅读下列
23、材料, 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 月平均气温为 3 , 7 月平均气温为 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 2 000 mm 左右,降水 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 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描述 7 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3)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 7 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 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冬
24、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 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 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3)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 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大气环流。 (1)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温哥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 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温哥华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冬季 西风带风力强劲,地形雨丰富,所以降水集中在冬季。
25、(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是高压,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 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海洋是高压,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 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3) 温哥华西部沿岸有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 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 冷干燥气流。所以冬季气温较高。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格拉斯哥和爱丁堡分别位于大不列颠岛的东西两岸,但气候特征相似度非常高。 (1)判断格拉斯哥和爱丁堡气候类型? (2)请简要分析格拉斯哥和爱丁堡气候特征相似度非常高的原因。
26、(3)B 海峡夏季风平浪静,冬季风急浪高,试分析原因。 【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 (2)纬度接近;都受西风控制;地形阻挡作用弱;都位于沿海。 (3)B 海峡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较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且受两岸的地形影 响,形成狭管效应,风浪较大。 【解析】 (1)格拉斯哥和爱丁堡气候资料图,可知两地气温年较差小,最低月均温大于零度,降水季节变化少,降 水量较多,所以属于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格拉斯哥和爱丁堡两地纬度接近,都全年受西风控制,地形阻挡作用弱,且都位于沿海,水汽充足, 因而气候特征相似度非常高。 (3)读图可知 B海峡为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风浪较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且受两岸的地形影响,形成狭管效应,风浪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