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生物一、概述一、概述概念:概念:指通过消化道侵入而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指通过消化道侵入而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特点特点 在肠道中增殖在肠道中增殖 经粪便排出经粪便排出 粪口途径传播粪口途径传播 引起肠道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肠道及肠道外感染种类:细菌、病毒、真菌种类:细菌、病毒、真菌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2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以胃肠症状为主以胃肠症状为主 肠热症肠热症,菌痢,腹泻,胃肠炎,食物中毒,菌痢,腹泻,胃肠炎,食物中毒 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气单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空肠
2、弯曲菌、气单胞菌、肉毒梭菌、创伤弧菌、轮状病毒、急胞菌、肉毒梭菌、创伤弧菌、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病毒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以肠外以肠外疾病为主疾病为主 消化道以外器官损伤消化道以外器官损伤 肠道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肠道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UPEC、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4感染感染中毒中毒致病因素致病因素细菌细菌(病原菌在消(病原菌在消化道生长引起)化道生长引起)毒素毒素(病原菌产生积(病原菌产生积累于食物中)累于食物中)潜伏期潜伏期较长较长短短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较长短短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5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
3、染源 患者患者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感染动物感染动物急性患者急性患者慢性患者慢性患者恢复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带菌者健康带菌者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6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水媒传播水媒传播如:霍乱、伤寒、甲型肝炎等如:霍乱、伤寒、甲型肝炎等 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如:细菌性食物中毒、菌痢等如:细菌性食物中毒、菌痢等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如如:Norwalk病毒病毒、轮状病毒等、轮状病毒等 蝇媒传播蝇媒传播如:伤寒、菌痢等如:伤寒、菌痢等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7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8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9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G杆菌,周身鞭毛,有菌毛杆菌,周身鞭毛,有菌毛 抗原
4、结构:抗原结构:O:H:K O170种种 K100种以上种以上 H56种种 遗传物质:染色体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组基因组4.0106bp 噬菌体噬菌体 质粒质粒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0致病性致病性肠道外感染肠道外感染 化脓性炎症、泌尿系统感染化脓性炎症、泌尿系统感染 UPEC(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因子:粘附素(致病因子:粘附素(P菌毛)菌毛)毒素,毒素,LPS,荚膜,血清抵抗因子荚膜,血清抵抗因子等等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1肠道感染肠道感染 人类腹泻人类腹泻 五种血清型五种血清型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2血清型血清型寄生部位寄生部位所致疾病所致疾病致病机制致病机
5、制ETEC(enterotoxigenic E.coli)小肠小肠旅行者腹泻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质粒介导质粒介导 肠毒素肠毒素LT、ST 定植因子定植因子CFA、EIEC(enteroinvosive E.coli)大肠大肠菌痢样腹泻菌痢样腹泻质粒介导(质粒介导(pINV基因)基因)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EPEC(enteropathogenic E.coli)小肠小肠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质粒介导粘附质粒介导粘附Bfp 破坏肠微绒毛,干扰破坏肠微绒毛,干扰肠道液体吸收肠道液体吸收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3EHEC(enterohemorrhagic E.
6、coli)大肠大肠出血性结肠炎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合症 HUS溶源性噬菌体编码溶源性噬菌体编码 SLT-SLT-与与28rRNA结合,灭结合,灭活核糖体,终止蛋活核糖体,终止蛋白质合成白质合成 eaeA粘附素粘附素EAggEC(Enteroaggretive E.coli)小肠小肠婴儿腹泻婴儿腹泻质粒介导集聚性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粘附上皮细胞,阻止液体吸收止液体吸收菌毛菌毛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4耐热性耐热性不耐热,不耐热,65306530 耐热,耐热,1002010020基因位置基因位置质粒质粒质粒质粒分型分型和和A A和和b b受体受体GM1GM1神经节苷脂
7、神经节苷脂不详不详致泻作用致泻作用腺苷环化酶腺苷环化酶 cAMP cAMP 鸟苷环化酶鸟苷环化酶 cGMP cGMP 产生中和抗体产生中和抗体作用速度作用速度稍滞后稍滞后迅速迅速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5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2-6根鞭毛,弧形,糖萼根鞭毛,弧形,糖萼40nm 生化反应不活泼生化反应不活泼 尿素酶(鉴定)尿素酶(鉴定)基因组较小,高度基因多态性,表型相对保守基因组较小,高度基因多态性,表型相对保守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6致病性致病性 50感染感染 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部恶性肿瘤相关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8、胃部恶性肿瘤相关 主要毒力因素:主要毒力因素:cag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vacA空泡毒素空泡毒素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7致病机制致病机制定居定居 鞭毛鞭毛 螺旋形菌体螺旋形菌体 尿素酶尿素酶 分解尿素,有利生存分解尿素,有利生存 上皮细胞毒性上皮细胞毒性 粘附素粘附素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8 损害胃粘膜屏障损害胃粘膜屏障 酶类酶类 蛋白酶、脂酶、磷脂酶蛋白酶、脂酶、磷脂酶A、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 VacA 分泌性蛋白毒素,分泌性蛋白毒素,130140kDa 推测:推测:AB型毒素,诱导溶酶体与内型毒素,诱导溶酶体与内 质网的膜融合,空泡变性质网的膜融合,空泡变性 CagA
9、 高度免疫原性高度免疫原性 诱导胃上皮细胞产生诱导胃上皮细胞产生IL-8 其他其他 LPS抑制上皮细胞膜基质的合成抑制上皮细胞膜基质的合成 免疫病理损伤免疫病理损伤 细胞突变、增殖和凋亡细胞突变、增殖和凋亡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19诊断诊断 侵入性诊断法侵入性诊断法 胃镜取活检标本胃镜取活检标本 “金标准金标准”分离培养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病理切片检查分离培养病理切片检查 非侵入性诊断法非侵入性诊断法 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检测检测IgG、IgA 放射性核素示踪放射性核素示踪C14或或N15标记尿素标记尿素 尿素尿素 CO2+NH3 测测C14或或N15排出量排出量消化道途
10、径传播的微生物20治疗治疗根除率根除率:治疗终止后至少:治疗终止后至少1个月内,通过细菌个月内,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放射性核素示踪证实无细学、病理组织学或放射性核素示踪证实无细菌生长菌生长常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常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21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1、2、3型型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A、B组组埃可病毒埃可病毒(ECHO)新肠道病毒新肠道病毒68,69,70,71型型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22聚蛋白功能分三部分:聚蛋白功能分三部分:P1P1:病毒结构蛋白:病毒结构蛋白P2P2:非结构蛋白、蛋白酶:非结构蛋白、蛋白酶P3P3:VPgVPg蛋白酶、聚合酶蛋
11、白酶、聚合酶RNA合成,蛋白裂解合成,蛋白裂解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24增殖过程:增殖过程:吸附吸附 脱衣壳脱衣壳 RNA与核糖体结合与核糖体结合 生物合成(生物合成(RNA复制,转译蛋白质)复制,转译蛋白质)大聚合蛋白大聚合蛋白 P1 P1、P2P2、P3P3蛋白前体蛋白前体 病毒结构蛋白病毒结构蛋白VP1-VP4,功能蛋白,功能蛋白 组装组装 释放释放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25致病性致病性9090以上感染为隐性感染或轻微上感症状以上感染为隐性感染或轻微上感症状以肠外感染为主,很少引起肠道疾病以肠外感染为主,很少引起肠道疾病一种综合症可由不同病毒引起,同一病毒可一种综合症可由不同病毒引起,同
12、一病毒可导致不同的综合症导致不同的综合症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26致病机理致病机理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 口咽、肠粘膜口咽、肠粘膜 局部淋巴组织、扁桃体、肠道集合淋巴结局部淋巴组织、扁桃体、肠道集合淋巴结 增殖增殖 血流(毒血症)血流(毒血症)靶组织增殖(特异性受体)靶组织增殖(特异性受体)第二次毒血症,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第二次毒血症,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27所致疾病:所致疾病:1.1.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 临床类型临床类型 顿挫型顿挫型轻度上感症状轻度上感症状 非瘫痪型非瘫痪型脑膜刺激症(无菌性脑膜炎)脑膜刺激症(无菌性脑膜炎)瘫痪型瘫痪型11病人病人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下
13、运动神经元损害 肌肉松弛性瘫痪肌肉松弛性瘫痪 跛行后遗症跛行后遗症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282.2.脑膜炎、脑膜脑炎:柯萨奇脑膜炎、脑膜脑炎:柯萨奇A A、B B组,埃可组,埃可3.3.心肌炎、心周炎心肌炎、心周炎:柯萨奇:柯萨奇B B组组4.4.胸肌痛胸肌痛:柯萨奇:柯萨奇B B组组5.5.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柯萨奇A A组组6.6.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柯萨奇:柯萨奇A16A167.7.眼病眼病:新肠道病毒:新肠道病毒7070型,柯型,柯A24A248.8.新生儿疾病:柯萨奇新生儿疾病:柯萨奇B B组组9.9.呼吸道疾病:柯萨奇呼吸道疾病:柯萨奇A A组,新肠道病毒组,新肠道病毒
14、6868型型10.10.胃肠道疾病:埃可胃肠道疾病:埃可11.11.睾丸炎:柯萨奇睾丸炎:柯萨奇B B组组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29急性胃肠炎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腹泻病毒腹泻病毒呼肠病毒科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科杯状病毒科SRSVSRSV,“经典经典”人类杯状病人类杯状病毒毒腺病毒科腺病毒科肠道腺病毒肠道腺病毒4040、4141、4242型型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星状病毒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0临床症状临床症状腹泻、呕吐腹泻、呕吐婴幼儿急诊和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婴幼儿急诊和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流行流行5 5岁以下小儿病毒性腹泻岁以下小儿病毒性腹泻 A A组轮状病毒组轮状病毒 占第一位
15、占第一位 肠道腺病毒肠道腺病毒 占第二位占第二位 其他其他与年龄无关的腹泻暴发流行与年龄无关的腹泻暴发流行 B B组轮状病毒组轮状病毒 SRSVSRSV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1 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双层衣壳,无包膜双层衣壳,无包膜分节段双链分节段双链RNA病毒病毒11节段节段6个结构蛋白,个结构蛋白,5个非结构蛋白个非结构蛋白致病:病毒破坏绒毛细胞,导致小肠粘膜吸收致病:病毒破坏绒毛细胞,导致小肠粘膜吸收运转功能障碍,引起腹泻运转功能障碍,引起腹泻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2流行情况及危害流行情况及危害 发病情况:发病情况:美国美国 每年直接医疗费每年直接医疗费56400万美元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发
16、展中国家 占腹泻住院占腹泻住院 1/3,占总病死率,占总病死率1534 孟加拉国孟加拉国 2岁患儿岁患儿 占占46 巴西巴西 病死率病死率14 我国我国 介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介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3 季节性季节性 全年均有发生,寒冷季节为流行高峰全年均有发生,寒冷季节为流行高峰 美国美国 11月西南向北至月西南向北至4、5月月 欧洲欧洲 12月西南向北月西南向北2、3月月 我国我国 秋、冬季,秋、冬季,1月,成人轮状病毒腹泻在冬季月,成人轮状病毒腹泻在冬季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 A组:组:6个月个月2岁岁 B组:组:1545岁岁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4疫苗发
17、展策略疫苗发展策略口服疫苗口服疫苗减毒株(动物、人轮状病毒)减毒株(动物、人轮状病毒)非复制性疫苗非复制性疫苗 优点:无需人工减毒优点:无需人工减毒 无回复突变及对少数人的严重不良反应无回复突变及对少数人的严重不良反应 缺点:需鉴定出所有保护性抗原缺点:需鉴定出所有保护性抗原 各抗原能否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各抗原能否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非肠道免疫接种能否刺激有效的局部肠道免疫非肠道免疫接种能否刺激有效的局部肠道免疫 灭活的完整病毒灭活的完整病毒 病毒空壳病毒空壳 合成肽合成肽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5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将病毒保护性抗原之将病毒保护性抗原之cDNAcDNA克隆到相应载体,克隆到相应载体,可表达相应抗原,免疫动物或人,达到免疫可表达相应抗原,免疫动物或人,达到免疫保护作用保护作用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6有待研究的某些方面有待研究的某些方面致病机制致病机制感染的诊断感染的诊断 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 快速、微量、简洁快速、微量、简洁 系统性商品化试剂盒系统性商品化试剂盒 快速血清学诊断快速血清学诊断特异性预防特异性预防 疫苗疫苗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7其他其他 新现病原体的来源新现病原体的来源 幽门螺杆菌:传染源、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传染源、传播途径 HAV、HEV:体外培养产量不高:体外培养产量不高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38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