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高考语文浙江大二轮专题三古诗鉴赏赏析抒情艺术(20张)练前提醒赏析抒情艺术有两种提问方式:一是直接考查,如“请赏析抒情艺术”,题干中有明显的“抒情”二字;二是间接考查,如“本诗是如何表达悲情的?”题干中有“如何”“怎样”用语,且情感在题干中多已明确。答题一般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这是重点,也是难点。间接抒情的方式有很多,如常见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用典抒情等。另外,还有对比、虚实结合、对写等非常用手法等。分析时要把所用的手法与所要表达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阅读文签:宋词游子怀人忆帝京柳永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
2、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鉴赏这首词纯用口语表现相思之苦。起句写初秋天气渐凉,由“薄衾”可见天气虽凉却还没有冷,由“小枕”可见拥衾独卧,“乍觉”是刚刚觉得,引出感情波澜。由于“别离”而空床辗转,夜不能寐:既希望睡去,梦也许解愁,又默默计算更次,反不能眠。如是辗转,把相思者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毕竟”二字有“终于、到底、无论如何”等意思。“一夜长如岁”化用诗经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语句凝练,感情深沉。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般摊现开来,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
3、含着炽烈的感情。下片写游子思归,表现游子理智与感情的冲突。这位“薄衾小枕”“不成眠”的人,可能是离开所爱的人没有多久,便为“别离滋味”所苦。然而归又归不得,行又不愿行,结果“万种思量,多方开解”,仍然找不到出路,便只能“寂寞厌厌地”,百无聊赖地过下去了。最后两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饱含诚挚的情感。这两句总结了全词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游子”为中心的怀人主旨。1.本词首句“薄衾小枕凉天气”与李清照醉花阴中“_,半夜凉初透”一样,从_角度写秋凉中的离愁别绪。(2分)解析由“凉”可知,是从触觉角度写离愁别绪的。答案玉枕纱厨触觉(每空1分)2.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6分)解析鉴赏古诗词时,
4、除了艺术手法与表达技巧,还应考虑写作角度、层次、感情脉络、虚实,等等。答案整首词纯用口语,明白如话。以初秋的薄凉天气烘托游子的孤枕难眠。直接抒情,点出“别离滋味”的寂寞孤独。细节描写、夸张、用典,刻画游子的辗转难眠。虚写(联想),写出了难眠人愁肠百转,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末句总结了全词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游子”为中心的怀人主旨。(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四点及以上给满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阅读文签:宋词羁旅歌恨贺新郎南宋刘过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
5、不住,少年去。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注弹铗: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击楫: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鉴赏上片开头四句直写数日“西来”途中的情景。词人运用“弹铗”的典故,写自己浪迹江湖、依人作客而得不到主人的重视。接下来,由眼前的悲凉处境,引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梦里寻秋”四句承“西来路”,说自己在外地漂泊,梦里也思念家乡,寻找家乡的秋色,却一直未见到,醒来只见秋
6、色在远离家乡的“平芜远树”。而“万里西风”两句则直写漂泊生活的悲凉,“留不住”两句交代了别离家乡浪迹江湖的原因和时间。词人如此思念家乡,家乡却留不住他,实际上是因为朝廷不采纳他的抗金方略,他出于愤慨才离开家乡的,只是不便直言而已,其间委婉地透露出他对国事的关怀。下片从眼前的可悲处境中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怨恨。前六句追忆当年自己力主抗金北伐的豪情,并自比东晋北伐时中流击楫发誓的祖逖,表明自己拥有恢复中原的决心和勇气。只是如今尽管报国雄心不减当年,却仍然不被重用。时光流逝,人渐衰老,生活穷困潦倒、四处漂泊,再也不能上前线抗金。眼前的状况与“当年悲歌击楫”的豪情相对照,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因此,词人在结
7、尾四句中又以李白自比,希望能得到像杜甫那样的人的理解和同情,并用诗歌来表达他的思乡之苦和壮志难酬之恨,以安慰他那颗旅居异乡的心。3.“菱花”是生活用品_,“杜陵”指诗人_。(2分)答案镜子杜甫(每空1分)解析结合原词句中的“客鬓”、动词“把”和代词“如许”,以及题干中“生活用品”的提示合理推断,古代以铜为镜,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因名“菱花镜”,可知词人只有借助镜子才会知晓自己的鬓发的样子。杜甫曾在长安少陵居住,自号杜少陵、少陵野老。4.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6分)答案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和“平芜远树”“万里西风”等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借冯谖
8、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的豪情壮志,用典妥帖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词人“西来”路上的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每点2分,不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不给分)解析“雁信落、家山何处”以及“平芜远树”“万里西风”写萧瑟的秋景,借景物描写来抒发词人的羁旅愁情;而“弹铗西来路”和“记当年、悲歌击楫”句则巧妙地化用冯谖和祖逖的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际遇之悲和昔日的豪情壮志;下片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抒发了词人的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阅读文签:七律人生之悲江上早秋明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
9、花菱叶更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注此诗作于丙申年(1356),袁凯时年四十岁。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鉴赏首联描写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的景色,点明了江上的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颔联和颈联具体描写诗人身世飘零穷途落魄之苦、功业无成光阴蹉跎之叹、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尾联情景交融,由眼前的萧瑟秋景联想到战祸连年,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生活不安定的叹惋;运用典故,借“宋玉悲”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悲。5.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悲”的具体内容。(3分)解析理
10、解诗歌的情感可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和作品中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尾联运用宋玉的典故,且注释提示了宋玉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思想,由此可知,诗人想借宋玉表达自己“志不平”的情感,同时,从诗歌中“飘零枉岁”“干戈”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自身飘零无依,又饱受战乱之苦。答案身世之悲。失职之悲。战乱之悲。(每点1分)6.全诗是怎样一步步表达“悲”的情感的?试赏析。(5分)解析诗人描写“江上早秋”实则触景伤怀,表达内心的无限“悲”意;诗人先写眼前的“菰蒲”“菱花菱叶”之景,由景物看身世,抒写自己漂泊无依的内心之悲;接着写“得食野凫”“避风江鹳独归”,写出了自己不愿与“野鸭”一样同流合污的高洁和身世飘零的孤苦;
11、“干戈此日”写出了战争不断给自己带来的悲与叹,最后借“多宋玉悲”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职之悲。答案先写植物之景,触景生情,直接抒发身世之悲。再借写鸟类,暗示自己不与谋利小人同流合污,以致像江鹳一样耿介坎坷、孤苦无依之悲。最后总括秋色、战乱,又借用宋玉的典故,写出了自己对于时局、仕途、岁月的无奈之悲,收束全诗。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阅读文签:七律吊古伤今凤凰山陈孚浮屠百尺耸亭亭,落日鸦啼野蔓青。故国尽销龙虎气,荒山空带凤凰形。金根辇路迎禅驾,玉树歌台语梵铃。唯有钱塘江上月,年年随雁过寒汀。注凤凰山:在今杭州城南,山势如欲飞的凤凰,故名。宋朝在山上建有行宫,山顶平广,可供练兵。陈孚
12、:字刚中,号笏斋,元台州临海人。浮屠:佛塔。龙虎气:帝王之气。禅驾:僧车。玉树歌台:语出南朝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鉴赏陈孚的咏史诗体现出一种文化与历史的追思,发人深省,又致力于抒情的艺术化,在有元一代颇为杰出。凤凰山一诗抒发了更为深沉的感伤之情,有着诗人深切的心理体验,给人以华屋山丘之悲。诗歌由眼前之景向历史时空回溯,在写景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寄意。诗人这一份沉重的历史感中掺杂着强烈的现实感受。最后一联点化前人有关诗句,使诗意更为婉曲,借以引起人们的深思。诗篇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艺术构思,铸合着深沉痛切的“黍离”之悲,有着特定的情感内涵,用典也很自然,能够化典无迹,如同己出,切合当时的情境
13、。另外,凤凰山一诗的字词锤炼熨帖自然。如颔联“故国尽销龙虎气,荒山空带凤凰形”,其中“尽”“空”二字极富情感含量,深得杜诗神韵。7.从题材上看,陈孚整体借_感慨王朝变迁,这是一首_诗。(2分)解析结合题目及诗歌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答案凤凰山怀古诗(咏古诗、咏史诗也可)(每空1分)8.过去的华屋变成眼前的山丘、庙宇,给了诗人深切的心理体验,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感伤之情的。(6分)答案首联,诗人借景抒情,(1分)借“落日”“鸦啼”和萋萋野草抒发对故国沦亡的深沉的悲凉。(指出具体的情感内涵,1分)颔联、颈联,通过对比,(1分)由眼前之景向历史时空回溯,在强烈的现实感
14、受中渗透着沉重的历史感。(指出具体的情感内涵,1分)颈联,运用典故,(指出用典,1分)暗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才导致国破家亡,引起人们的深思。(指出具体的情感内涵,1分)尾联,化情入景,(指出艺术手法,1分)铸合着深沉痛切的王朝变迁之悲。(指出具体的情感内涵,1分)(答对三点即可)解析题干中的“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感伤之情”,“如何”要求回答所用的手法,“感伤之情”是所表达的情感,也是手法所表达的内容。“结合全诗分析”,要求每一联都要分析到。首联是借景抒情,抒发的情感是故国沦亡的深沉的悲凉。颔联、颈联采用了对比手法,抒发的情感是沉重的历史感。颈联运用典故,抒发的情感是对统治者偏安一隅、无所作为的批判和深思。尾联化情入景,抒发的情感是王朝变迁之悲。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