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山东省青岛胶州市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科学家发现淡水养殖过程中,光合细菌、小球藻可以配合人工饲料使用,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腥藻 (一种蓝藻)水华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NH4+中的 N 可作为蓝藻细胞中的蛋白质、糖类等的构成元素 B. 吸附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的结构增加了小球藻光合作用的位点 C. 小球藻细胞内有保持细胞形态及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D. 光合细菌、小球藻和鱼腥藻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答案】C 【分析】 1、糖类的组成元素 C、H、O,
2、蛋白质的组成原始 C、H、O、N、P; 2、小球藻是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这是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 【详解】A、糖类不含 N元素,A错误; B、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其光合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不含藻蓝素,B错误; C、小球藻属于真核细胞,其内有保持细胞形态及内部结构有序性的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C正确; D、光合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核仁,D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小球藻的类型,识记常见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是解题该题的关键。 2.人工合成的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 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消化酶、抗体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均与细胞中的内质网有关 B. 二甲基精氨酸对细胞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C. 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会大大降低 D. 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 【答案】D 【分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的模式有: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将 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携带信息的物质从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 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 【详解】A、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所以其合成与分泌不一定与内质网有关, A 错误; B、人工合成二甲基精氨酸,不是由细胞分泌的,不能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B错误; C、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能诱导细胞凋亡,则与细胞凋亡的酶的活性会升高,C 错误; D、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使得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使得高尔基体 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使得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D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中“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 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
5、更新”这个信息进行答 题。 3.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差速离心法可将细胞膜破坏后的匀浆在不同离心速度下把各种细胞器分开 B. 可用同位素 32P 标记的磷酸盐标记 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C.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后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D.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正式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作对照组 【答案】D 分析】 1、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 目开展实验。 2、采用抽样检测法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在计数
6、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 7天;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母凝聚 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 (4)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 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 (5)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吸取多余的培养液后即可镜检开始计数。 【详解】
7、A、差速离心法可将细胞膜破坏后的匀浆在不同离心速度下把各种细胞器分开,A正确; B、DNA 中含有 P 元素,并且在根尖细胞分裂时需要进行 DNA的复制,所以可以同位素 32P 标记的磷酸盐 标记 DNA 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B正确; C、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 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 正确; D、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 需要用蒸馏水作对照组, 在正式实验中, 不需要用蒸馏水作对照组,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教材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
8、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 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某科学家对青蛙细胞的线粒体内、外膜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离心分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蛙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 ATP 主要来自线粒体 B. 线粒体外膜先破裂是因为外膜上蛋白质的含量比内膜少 C. 处理线粒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葡萄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 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均与含 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密切相关 【答案】A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对线粒体的内、外膜及其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的过程,即先根据渗透原理使外膜破裂并离 心,其次利用毛地黄皂苷处理并离心分开出线
9、粒体基质和其他物质。 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 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详解】A、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 ATP 主要来自线粒体,A正确; B、线粒体外膜先破坏是因为外膜的面积比内膜小,B错误; C、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所以不会出现葡萄糖,C错误; 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而 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上有与有 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所以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不是都与该小泡有关,D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线粒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
10、记线粒体的结构 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细胞膜上参与离子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有两种:离子泵是一个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 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离子通道受到适当的刺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缺氧会抑制植物根尖细胞通过离子通道吸收 NO3- B. K+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也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 温度能够影响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离子泵吸收 Ca2+ D. 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时,Na+可通过离子通道内流 【答案】A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11、”,说明通过 离子泵属于主动运输;“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剌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 输”,说明通过离子通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根尖吸收 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不是通过离子通道,A错误; B、K+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能量,B正确;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离子泵吸收 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温度影响细胞呼吸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主 动运输过程,C正确; D、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时,Na+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通过离子通道,D正确。 故选 A。 【点睛】以离子泵和离子通道为背景,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为载体,识记各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即可解
12、 答。 6.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 ATP 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 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的酶和 ATP 均为多聚体,二者的合成过程为吸能反应 B. 叶绿体基质合成的 ATP 与线粒体基质合成的 ATP 用途不同 C. 酶 ac 催化的反应(底物的量相同) ,过程产生的最多 D. 控制合成酶 a 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生物的基因组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由图分析得知:为 ADP、为 AMP、是腺苷、是磷酸、能量。和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 III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 2、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
13、,其中 A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 酸键。水解时远离 A的磷酸键线断裂,释放的能量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ATP 不是多聚体,A错误; B、叶绿体基质进行暗反应,消耗 ATP,不合成 ATP,B 错误; C、是 ADP,是 AMP,是腺苷,为磷酸,为能量。和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断裂的是 普通化学键,和两个过程产生的能量相等,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少,C错误;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是主要是以 ATP 作为直接的能源物质,酶 a 是 ATP 水解酶,将 ATP 水解时释放 能量,所以控制合成酶 a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生物的基因组中,D正确。 故选 D。 【点
14、睛】本题考查了 ATP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 ATP 的结构判断图中数字表示的物质,明确高能 磷酸键和普通化学键的区别,理解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 7.科学家研究发现,针对脑中风患者,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能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利于神经功能 恢复。下列有关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 B. 神经元的凋亡是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C. 胶质细胞恶性增殖是由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导致 D. 凋亡后的神经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A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
15、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 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 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A正确; B、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B错误; C、多个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细胞才可能发生癌变,而不是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C 错误; D、细胞免疫是效应 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的过程,而不是凋亡后的神经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的 过程,D错
16、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细胞凋亡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 掌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8.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生殖器官内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示意图(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据图分 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显示 2 对同源染色体,7 条染色单体 B. 该图中的 4 条染色体可能均来自于母方 C. 该细胞最终产生两种精细胞或两个极体 D. 该细胞可能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某细胞中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示意图,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
17、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 【详解】A、该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但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中含 2对同 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 错误; B、该细胞的 4 条染色体为 2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两条来自父方,两条来自母方,B错误; C、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精子,不能产生极 体,C错误; D、根据图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均有基因 A和 a 可知,该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D 正确。故选 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
18、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9.科学家研究发现,TATA box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 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 列为 TATAATAAT,RNA聚合酶与 TATA box 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ATA box被彻底水解后共得到 4 种小分子 B. mRNA逆转录可获得含 TATA box的 DNA片段 C. RNA聚合酶与 TATA box 结合后才催化核苷酸链的形成 D. 该研究为人们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 【答案】B 【分析】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
19、区,在编码区上游,存在一个与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即本 题 TATAbox,RNA 聚合酶与 TATAbox 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详解】A、TATAbox 被彻底水解后得到脱氧核糖、磷酸、A、T共 4 种小分子,A正确; B、TATAbox 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mRNA逆转录获得的 DNA片段不含 TATAbox,B错误; C、RNA 聚合酶与 TATAbox 结合后催化氢键的解开,形成单链开始转录形成核糖核苷酸链,C正确; D、某基因的 TATAbox 经诱变缺失后,RNA聚合酶没有了结合位点,不能启动基因转录,D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中的 TATAbox,
20、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 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 对生物进化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C. 环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答案】C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 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
2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 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 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A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环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物可能发生突变,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C正确; 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物种之间的互助来实现, D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 必须要
22、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11.为探究大肠杆菌 DNA复制的过程,在 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 3H标记的脱氧胸苷 (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 DNA分子中, 使 其带有放射性标记。短时间后,将大肠杆 菌转移到含高剂量 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 DNA 进行放射性自显影 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不能作出的推测是 A. 复制起始区在低放射性区域 B. 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C. 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 D. 3H-dT由低剂量转为高剂量的时间间隔对结果影响较大
23、 【答案】B 【分析】DNA 复制是以亲代 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 双链) 、能量(ATP 水解提供) 、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 、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 复制过程:边 解旋边复制;DNA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C、据图可以推测,开始将其放在含低剂量 3H 标记的脱氧胸苷,故大肠杆菌 DNA 的复制起始区 在低放射性区域,中间为低放射性区域,两边为高放射性区域,说明 DNA 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 故复制的方向是 ba,bc,AC正确; B、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无法得出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B错误; D、3
24、H-dT由低剂量转为高剂量的时间间隔太长可能整个 DNA 分子都是低放射性,影响较大,D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 DNA 复制的相关知识,理解 DNA复制的过程即可解答。 12.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 B 和 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 两性花,为野生型;没有显性基因 B,有显性基因 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植株为双雌蕊的 可育植物;不存在显性基因 E 时,植物表现为败育。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双雌蕊的植株只能作为母本,可能的基因型有两种 B. 野生型的植株与基因型为 bbEE 的植株杂交,后代一定是可育的 C.
25、基因型为 BbEe 的个体自交,后代中野生型的占 3/4 D. 可育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BBEE或 bbEE 【答案】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由题意知,B(b)与 E(e)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 B_E_植物开两性花,bbE_植株的雄蕊 会转化成雌蕊,植株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不存在显性基因 E时,_ee植物表现为败育。 【详解】A、双雌蕊植株不能产生花粉,因此不能做父本,只能做母本,基因型有 bbEE 和
26、bbEe,A正确; B、野生型植株基因型 B_E_和 bbEE 杂交时,子代全部为_E_,表现为可育,B正确; C、基因型为 BbEe的个体自交,子代 B_E_:bbE_:B_ee:bbee=9:3:3:1,野生型 B_E_的比例为 9/16,C错 误; D、由分析可知,B_E_、bbE_,B_ee、bbee 败育,因此可育植株的纯合子基因型是 BBEE、bbEE,D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在分析 C 选项时,需要区分致死和不育,虽然该植株不育,但仍然有这植株在。 13.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 白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27、 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出现组织水肿 B. 抗体抑制链球菌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C.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内环境中形成并被溶菌酶分解 D. 正常人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多 【答案】C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 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 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 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血浆 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细胞外,大多
28、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 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再由 T细胞呈递给 B 细胞; (2)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 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 B、由于抗体是在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所以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 C、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内环境中形成并被吞噬细胞吞噬,然后被溶酶体分解,C 错误; D、在内环境各种成分中,正常人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多,D正确。
29、故选 C。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 (1)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区分溶酶体和溶菌酶, (2)识记内环境的各种成 分和理化性质。 14.研究人员发现了肥胖引发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胞会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 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可能比正常人高 B. PEDF可能干扰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 C. 肌肉和肝脏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减弱 D. PEDF导致机体产生上述变化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D 【分析】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色素上皮衍 生因子导致肌
30、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这些细胞不能利用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详解】A、和正常人比较,患者的血糖浓度高,刺激胰岛 B 细胞持续分泌胰岛素,所以患者体内的胰岛素 水平可能比正常人高,A正确; B、根据题意:PEDF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所以可能干扰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B正确; C、由于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所以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减弱,C正确; D、PEDF是由于自身脂肪细胞产生的,而不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D错误。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免疫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中的信息“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 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这些细胞不能利用葡萄糖
31、”结合血糖调节的过程进行解答。 15.科研人员给予突触 a和突触 b 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 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 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 70mV B. 突触 b 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出现阳离子内流 C. 突触 a和 b 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 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有延迟 【答案】B 【分析】 1、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 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 正外负的动作
32、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 用于突触后膜,突触传递存在延搁现象。 【详解】A、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由图可知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 70mV,A正确; B、从图中看出,突触 b 的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差进一步加大,说明此时是阴离 子内流,B错误; C、由图分析可以得出,突触 a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突触 b 突触后神经元阴离子内流,说明神经元受到抑制, 因此两个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C正确; D、兴奋在突触间以递
33、质在传递信号,所以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有延迟,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及兴奋传导过程的相关知识,理解兴奋传递时 离子的流动情况使解题的关键。 16.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癌细胞免疫疗法的科学家。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癌细胞表面 的 PD-L1 蛋白可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分子结合, 导致 T 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 临床实验, 使用抗 PD-1 抗体可使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抗 PD-1 抗体的治疗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以下分析不合 理的是 A. 并不是所有细胞的 PD-Ll基因和 PD-1 基因
34、都表达 B. 癌变细胞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C. PD-L1 蛋白和 PD-1 分子均可与抗 PD-1 抗体结合 D. PD-L1 蛋白与 PD-1 分子结合使 T细胞的免疫功能被抑制 【答案】C 【分析】 体液免疫的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 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细胞呈递给 B细胞; (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 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的过程: (1)
35、感应阶段:T 细胞接收到抗原的信号; (2)反应阶段: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 胞和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效应 T 细胞和 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详解】A、基因在细胞中会选择性的表达,所以并不是所有细胞的 PD-Ll 基因和 PD-1 基因都表达,A正 确; B、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正确; C、只有 T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可与抗 PD-1 抗体结合,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癌细胞表面的 PD-L1 蛋白可与 T细胞表面的 PD-1 分子结合,导致 T 细胞不能全面启动 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可推知 PD-L1 蛋白与 PD-1分子结
36、合使 T 细胞的免疫功能被抑制,D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 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7.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种激素,利用 BL和生长素(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 根伸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单独使用 IAA 处理,对主根的伸长作用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B. IAA 浓度为 010nM时,BL与 IAA同时处理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C. IAA 浓度大于 10nM时,BL与 IAA 同时处理对主根伸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D. BL可能通过影响相
37、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C 【分析】分析图示曲线可知,实线表示不用 BL 处理,主根随 IAA 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由曲线走势 可知,0100nM 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当超过 100nM 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 大,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至抑制生长,且浓度进一步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虚线是用 BL处理后,根随 IAA 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由曲线走势可知,在 IAA 浓度为 010nM 之间,BL 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 渐增强;当 IAA 浓度继续增加时,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详解】A、由分析可知,单独 IAA 处理,低浓度促进根
38、伸长,高浓度抑制根伸长,A正确; B、BL与 IAA同时处理,在 IAA 浓度为 010nM之间,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B正确; C、从图中看出 IAA 浓度大于 10nM 时,BL与 IAA同时处理对主根伸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然后再促进生 长,C错误; D、植物激素 IAA本来就是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生长,而加入 BL后出现了不同的效果,因此可以推 测 BL可能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D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激素的作用,重点是识别图中曲线给出的含义,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8.赤霉素在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39、,研究证实植物细胞内 DELLA 蛋白通过阻遏某些 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 DELLA 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分析不合 理的是 A. 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产生 淀粉酶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B.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在调控植物生长中具有协同作用 C. DELLA 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 D. 赤霉素通过抑制 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答案】D 【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激 素 名称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 应用 赤 霉 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 幼根 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 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
40、伸长; 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 种 细 胞 分 裂 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 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乙烯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 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脱 落 酸 根冠、 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 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 多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 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 和脱落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 大量脱落 【详解】A、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产生 淀粉酶,水解淀粉,从而促进种子萌发,A 正确; B、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所以二者有协同作用,B正确; C、DELLA
41、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 DELLA 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 DELLA 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C正确; D、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 DELLA 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赤霉素并不能抑制 DELLA 蛋白基因的 表达,D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识记各种激素的作用,结合题干中的信息“DELLA 蛋白通 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 DELLA 蛋白的阻遏效果”进 行分析。 1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三个连续的营养级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
42、述不正确的是 A. 营养级 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 6.85107kJ B. 营养级 A和营养级 C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 C. 当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营养级 B 的数量一般处于 K/2 D. 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答案】C 【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去路: 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流向下一营养级; 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43、+未被利用的能 量。 【详解】A、营养级 B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111 106-41.5 106=6.85 107kJ,A正确; B、A是第二营养级,C 是第三营养级,二者的能量传递率=3.0 15.0=20%,B正确; C、B是第一营养级,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时,种群数量达到 K值,C错误; 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所以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首先能够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 图中三个种群的食物链关系,然后利用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计算相应的
44、能量,同时学会计算营养级 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0.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所加的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脂类 B. 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 C. 分离计数时,可用平板划线法对需计数的微生物进行分离 D. 划线操作时,不能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答案】D 【分析】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 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如果培养器 具和培养基不能彻底灭菌、培养的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是很容易失败的。筛选目的微生物需
45、要使用选择培养 基。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A、琼脂主要用海南的麒麟菜或石花菜制作出来的,其主要成分为膳食纤维和蛋白质,A错误; B、摇床应对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操作,培养皿中的是固体培养基,B错误; C、分离计数时,应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 D、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 因为最后一区是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 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培养基制备的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操 作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同时识记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等。 二
46、、选择题二、选择题 21.现有两种淀粉酶 A与 B,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 进行了相关实验。 图甲是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 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图乙是 40时测定酶 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无关变量有 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等 B. 酶 A在 20条件时活性较高,酶 B 在 40条件时活性较高 C. 其他实验条件不变,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乙中 P点将向左移动 D. 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酶的活性 【答案
47、】CD 【分析】 (1)酶的活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 (2)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提高温度可以增加酶促反应的速度。 通常温度每升高 10 度,反应速度加快一倍左右,最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另一方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 质,温度过高可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酶的失活。因此,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反 而逐渐下降,以至完全停止反应。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某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 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逐渐降低。 (3)酶促反应的实际是降低反应活化能。 (4)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
48、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 【详解】A、图乙的自变量是时间,A错误; B、从图甲看出,酶 A在 50剩余量最少,所以可能酶 A 在 50活性最高,B错误; C、由于酶 A在 50活性比 40高,所以如果适当升高温度,则反应时间缩短,P 点左移,C 正确; D、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的设定温度,D正确。 故选 C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相关知识,理解图中柱状图和曲线图的含义即可解答。 22.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多种物质的调节,其中 CDK2-cyclinE 能促进细胞从 G1期进入 S期。如果细胞中 的 DNA受损,会发生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图中数字表示过程
49、,字母表示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中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使含有 p21 基因的 DNA片段双螺旋解开 B. 过程中可发生多个核糖体结合在物质 A 上,共同合成一个 p21 蛋白分子 C. 失活的 CDK2-cyclinE,将导致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D. 正常情况下 p53 蛋白通过抑制 p21 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周期正常运转 【答案】BD 【分析】据图分析,表示转录,表示翻译;当 DNA 正常时,p53蛋白被降解,而当 DNA 损伤时,p53 蛋白被活化,并促进 p21基因转录;p21蛋白与 CDK2-cyclinE 结合,使其失活,进而使细胞周期停在 G1期, 不进入 S期。 【详解】A、过程是转录,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使 DNA 分子解旋,并开始转录,A 正确; B、多个核糖体结合在物质 A(mRNA)上,可以同时合成多个 p21蛋白分子,B错误; C、根据分析 CDK2-cyclinE失活后,导致细胞停留在 G1期,导致分裂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正确; D、正常情况下 p53蛋白被分解,不能激活 p21 蛋白,D 错误; 故选 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转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