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效应在教师心理学效应在教师教学教学工作中的启示工作中的启示 一、 心理学效应在教师工作中的启示之心理学效应在教师工作中的启示之马太马太效应效应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国王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让他们去做生意。结 果第一个仆人赚了 10 锭银子,于是国王奖励给他 10 座城池。第二个仆人赚了 5 锭银子,国王就奖励给他 5 座城池。而第三个仆人仍旧是 1 锭银子,于是国王将 第三个仆人的 1 锭银子赏给了第一个仆人。这种让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 就是“马太效应” 。 在教师工作中,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困生的基础差,学习 效率低, 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短, 结果学习成绩与优生
2、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优生呢, 基础扎实,学习效率高,学习时间长,成绩越来越好。所以,改变学困生的学习 成绩,往往是从延长他们的学习时间开始的。因为能力的培养是缓慢的,让学困 生的能力超越优生, 是很困难的, 但让学困生的学习时间超过优生, 则比较容易, 当天就可以做到。 有些民办的复读的学校,学生经过“高四”一年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100 多分,由名落孙山变成一本上线。那么,这一年里,对于提高成绩起到关键作用 的,就是延长了学习时间。当然,我们不提倡复读,也不提倡毫无限制的延长学 习时间。但是,在高中阶段,给学生一个合理的作业量,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 习成绩的。同样,课堂上,若老师旁征博引,讲
3、课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讨论 的“热火朝天” ,学生成绩不一定好;相反的,老师按部就班,注重练习和训练, 学生的成绩则可能更好。 对于老师而言,如果能当班主任,则机会更多一些,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累,任务多,几乎每个学校在各个方面对班主任都有 政策上的倾斜。例如,竞聘中层领导必须班主任工作满多少年,职称评定时班主 任加多少分,优质课比赛等必须是班主任等等。 有些优秀的有能力的老师,觉得班主任工作累,主动申请不当班主任,结果 发现很多能力不如自己的同事, 在各个方面逐渐超过了自己, 就开始埋怨不公平, 其实这是不应该的。学校的很多机会、资源,更倾向于给那些为学校付出更
4、多的 老师,而不是仅仅看老师的高低。所以,建议有能力的老师,应该当班主任,为 学校多做贡献,如果不这样,即使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不要有怨恨。 “马太效应”也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我 2002 年毕业参加工作,那时正是多 媒体课件兴盛的时候, 我几乎囊获了全部关于课件的奖项。 县里比赛我是一等奖, 到市里还是一等奖,省里还是一等奖,而且每次学校把比赛的机会都给我。直到 2007 年课件比赛被取消,我总共获得大大小小几十个奖,甚至获得了与课件比 赛有点关联的山东省优秀电教员,而我的同事在课件方面几乎一个奖也没有。 现如今,虽然课件比赛取消了,但优质课比赛、论文比赛、课程资源比赛等 仍然存在。而且参加的
5、,总是那几个老师,当然每次那几个老师也能获得很好的 名次,可是这对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有很多老师从没有机会参加 任何一个比赛。因此,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校长,能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就采取一 定措施改善这种情况。第一次优质课比赛,让第一梯队的老师参加,第二次优质 课比赛,让第二梯队的老师参加,尽管第二次比赛的成绩不如第一次的优秀,但 是却有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一些政府荣誉的评选, 也存在这样的因素。 越是当班主任, 越是有很多证书, 获得政府荣誉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一个老师一开始没有积极进取,后来想积极 进取,可是为时晚矣,最后沦为可有可无的老师。 一个有好的生源的学校,最后中考、高考的
6、成绩也很出色,那么这个学校下 一次招生,优秀的学生更愿意报这个学校,这个学校的优生越来越多,升学率也 越来越高。同时,因为这个学校有名气、升学率高,这个学校更容易招聘到优秀 的老师,师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不好的学校,优秀的老师会逐渐的另谋高就, 优秀学生越来越少,学校越办越糟。 我们欣喜的是,很多地方用行政的手段实行划片招生,平衡生源质量;我们 痛心的是,有些地方在打造“明星学校” ,拉大学校间的差距。 学生公平、教师公平、学校公平是教育公平中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学校、 教师等应该通过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而不是加大“马太效应” 。 二二、 心理学效应在教师工作中的启示之投射效应心理学效应在教师工
7、作中的启示之投射效应 所谓的投射效应就是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 (如个性、 好恶、 欲望、 观念、 情绪等) ,就往往主观地认为别人有同自己相同的特性。例如,有个老师写不出 文章, 就东拼西凑了一篇文章,于是他就主观的认为周围的同事的文章也都是东 拼西凑而来。人总是喜欢以己度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 作为一名老师,要首先知道投射效应这种现象,否则就可能做出一些违背教 育规律,甚至是违背道德的事情。例如,有的老师在假期里做有偿家教,他就认 为其他地方的老师假期也都做有偿家教;有的班主任经常接受家长的馈赠,接受 家长的宴请,他就以为其他地方的班主任与他一样;有的老师私下体罚学生,他 就
8、以为别的老师也是私下体罚学生;有的老师发现自己学校的竞聘上岗、职称评 定、评先选优等存在暗箱操作、领导授意、拉帮结派等现象,他就推测别的学校 也跟自己的学校一样;有的老师觉得自己的工资低,待遇低,他就认为别的老师 也跟自己一样不满。 我想,除了上面的例子之外,老师内心还有很多情况,其实都是投射效应。 如果老师明白的投射效应,老师最起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别人的情况、 别的学校的情况,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别人的想法、做法,可能与自 己相同,也可能不同。 一个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借鉴自己的学生时代的情感特点,但不 能主观的认为,当年我们怎么想的,现在的学生也怎么想。有的班主任工
9、作时间 越久,投射效应越强烈,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学 生,结果违背了客观实际,也违背了教育规律,这是每个班主任应该警惕的。 科任老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自己事先做一遍。在做题的过程中,自己也可 能出现一些疏漏或者错误,于是科任老师把自己的疏漏和错误,当成学生的疏漏 和错误,重点给学生讲解。可是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等与老师不同,学生的错 误可能与老师的错误不同。科任老师根据自己的错误讲解习题,结果造成时间的 浪费,而且课堂效果率不高。通常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批改学生的作业,找出 学生的错误,分析归纳后,给学生讲解。 有的老师品德不是那么的高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觉得
10、同事可能怎 么对付自己,于是先打起了同事的主意,结果给自己带来了难堪。有个老师给我 举了一个例子。他参加他们学校中层领导的竞聘,自己觉得别的竞聘者一定拉选 票,于是他就逐一打电话给每个评委(个别的还去了家里拜访) ,结果到了竞聘 的那一天,他被取消了竞聘资格,因为别的竞聘者都没有拉选票。当然,在其他 学校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老师自己不拉选票,结果别人都拉了选票,最 终自己竞聘也是失败。所以,事情情况到底如何,不是凭自己的想象,而是根据 实际情况,或者通过途径打听情况。 庄子 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尧到华山视察, 华封人祝他 “长寿、 富贵等” , 但尧谢绝了,尧觉得“富贵了,事情就多,
11、” “长寿了,可能遭受更多侮辱,晚节 不保” 。所以,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一些大众型的目标和追求,也不能随意 “投射”给任何人。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身体素质很好,但是不练体育,不是体育特长 生;上课不违反纪律,但是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了事。于是,我把他找来 进行了两节课的长谈,从人生的意义谈到目标的建立,从高考后的美好大学时光 谈到当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但我近乎完美地说服,对他不起一点作用。最 后,他告诉我,他想参军,然后考军校。我对他的选择惊讶不已,认为不如普通 高考更靠谱。可这个学生,现在已经军校毕业,成为一名海军军官,生活得很幸 福。 我们很多都认为,高考才是正道。但实
12、际上,有些学生的人生选择也不错。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选 择。威海地区有很多人去外国打工,工资很高。有的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国打工, 而且获得了绿卡, 这个学生告诉我, 他高中毕业后, 找个培训机构学习一下外语, 也去外国打工。我没再说什么,毕竟和父母团聚,比高考更重要。他还告诉我, 他打算在外国继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我当时就表示支持。 为了避免投射效应,老师应该多观察,多调查,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站 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自身的发展,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有助 于能够和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三三、 心理学效应在教师工作心理学效应
13、在教师工作中的启示之暗示效应中的启示之暗示效应 有一个男孩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智力、能力也很普通。但他的母亲从小对 他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比别的孩子更出色,长大一定能考上大学(当时 考大学是一件事非常难的) 。由于他妈妈的影响,这个孩子从小自己觉得自己应 该比别的孩子更出色,每当考试不理想,就深深自责,认为是自己的不努力导致 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名次在班级名列前茅。到了高中,这个男孩逐渐 懂得,并不是自己很聪明,只是通过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个很好的名次。此时的他 不需要妈妈的督促和监督, 在高中能够自觉地刻苦学习。 通过努力, 高中毕业后, 这个男孩考上了全省最好的师范学校,毕业后成
14、了一名人民教师。这个男孩的妈 妈,不断地给男孩心理暗示,最终影响了男孩的人生,让孩子走向了成功。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个体无意中接受了 这种信息,从而做出了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暗示对于教师的教育工 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正确的心理暗示是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时刻刻都会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有积 极正面的暗示,也有消极负面的暗示。有的老师对这些心理暗示浑然不知,无意 中给学生很多负面暗示,导致了学生走向了消极的道路。 例如,一名班主任在班上经常数落自己的学生,在这件事上不如别的班,在 那件事上也不如别的班,久而久之,这个
15、班主任所带的班级真的成了最差劲的班 级。相反的,如果班主任经常表扬自己的班级比别的班级做得更好,结果这个班 很可能真成了优秀班级。由此可见,表扬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好。有些时候,老 师应该批评学生,但整体而言,老师表扬学生的次数应该多于批评学生的次数, 否则就违背了心理学规律。 一个孩子天天受父母、老师的批评和打击,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冥顽不化的 坏学生。有的老师虽然没有经常公开的批评学生,但是老师的内心却给学生贴上 了“标签” 。如果老师认为这几个学生是聪明、刻苦的好学生,那几个学生是脑 子笨、反应慢、调皮的“坏学生” 。老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的语言、表情、动作 等,会暗示出老师对不同学生的看法和
16、态度,从而影响和暗示学生。那些受老师 器重的学生,发展的要更好一些,而那些老师不拿正眼瞧一眼的学生,自尊和自 信都会受到的打击,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有的学生由于无意间得罪了老师,老师就记恨在心,上课不提问他,平时不 拿正眼瞧他, 学生和他打招呼, 他没有一点反应。 这种 “冷惩罚” 比体罚还要 “有 效” ,甚至会让学生自暴自弃。老师的这种做法实际上违背了教师应该具有的最 起码的道德。而“冷惩罚”无人监督,也不易被人觉察,所以长期存在,且被老 师或多或少的使用,让成千上万的孩子成了“冷惩罚”的牺牲品。几乎每个学生 在求学阶段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样的老师,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只能忍气
17、吞声。 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应该是积极的、 正面的、 阳光的, 而不应该是消极的、 负面的、阴暗的。哪怕是学生或者学生的家长的确做了对不起我们的事情,我们 也不要“冷惩罚”学生,这是由老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的。我们不能因为家长或者 学生素质不高,而去“冷惩罚”学生。 有个家长很会“来事” ,经常给班主任送点小礼物,和班主任关系很好。由 于工作的调整,学校换了一个新班主任。这个家长觉得如果换了班主任,那么她 以前的“投资”就全部泡汤,于是就百般阻挠,甚至对新班主任进行造谣中伤。 那么,新班主任在工作中,肯定不能很明显地去惩罚这个学生,否则家长就更能 找到借口告他。 于是, 在这种情况下, 新班主任选
18、择了对这个学生进行 “冷惩罚” 。 可是,从头到尾,学生犯了什么错呢?所以,我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老师都不 要用“冷惩罚”来对待学生。 老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 不要给学生 “坏” 的心理暗示, 而应该给学生 “好” 的心理暗示。因为学生会不自觉地接受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老师的影响和 暗示。 论语里面的“亲其实,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老师被学生 厌恶、轻视、不信任,哪怕这个老师课讲得再好,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很差。 一个老师和领导闹了矛盾,如果领导当面给这个老师难堪,会影响这个领导 的威信。而恰好,这个领导和这个老师教相同的班级,于是领导在授课的时候, 暗示这个老师授课不行,于是那些
19、学生对这个老师开始怀疑、抵触,这个老师的 教学成绩越来越差。因为教学成绩差而遭受惩罚,别的老师也就没有闲话了。利 用学生来打压同事的现象非常常见,这种严重违背师德事情应该杜绝。因为这不 仅仅损害老师的师德,更损害了学生的利益。 心理暗示又分为个体暗示和群体暗示。 有的学校学生胸牌的编号就是学生的 名次,第一名是 1 号,第一千名是 1000 号,结果学生个体容易受到的胸牌的暗 示;有的学校按照名次来划分班级,最好的学生都在一班,然后依次是二班、三 班、四班,最差的学生在最后的班级,那么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受到的集体 暗示。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即便是班级的整体成绩比较差,但也会有考得很
20、好的同学,对于考得好的学 生, 老师应该在班上集体表扬, 让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体会到, 同样的学习条件, 为什么有的同学考得很多。对那些考得差的学生,老师可以单独找他们谈话,帮 助其分析原因。如果老师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说,咱们班的成绩整体不好,那么不 但给全体学生消极的暗示,学生也很可能会觉得你这个老师教学能力不行。 不但老师能给学生心理暗示,学生之间也会有相互的心理暗示。一个班级的 学习氛围好,学生都乐意学习,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风气,这个班的成绩自然会 很好。但有的学生不学习,周围的学生进行效仿,也不学习,班级的整体成绩越 来越差。有些时候,我们劳心劳力地去教育那些不学习的学生,并不是期望他们 能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其实那些倒数的学生往往不计算在班级平均分之内) ,而 是让他们别给周围的同学消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像一把双刃剑,每个领导、老师都应该给同事、学生积极的心理暗 示,而不要把心理暗示当成害人害己的秘密武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