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702.50KB ,
文档编号:405980      下载积分: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0598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020年高考百日冲刺全真模拟 化学试卷 02Word版含详解.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20年高考百日冲刺全真模拟 化学试卷 02Word版含详解.doc

1、 化学试题一化学试题一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关于化合物 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

2、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 K B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4.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 催化、 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 HCl 气体分子在 253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 31 5 10 mol L (设冰的密度为 3 0.9g cm)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5.NaOH 溶液滴

3、定邻苯二甲酸氢钾 (邻苯二甲酸氢钾 2 H A的 1 3 1.1 10 a K , 2 6 3.9 10 a K ) 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b 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 2 A 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 点的混合溶液 pH=7 D.c 点的混合溶液中,(Na )(K )(OH )ccc 6.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 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 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

4、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 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7.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 W、X、Y、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X 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WZ 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 XYZ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 Y 不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8.硼酸( 33 H B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艺。一种以 硼镁矿(含 2252

5、Mg B OH O、 2 SiO及少量 23 Fe O、 23 Al O)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 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 95 “溶侵”硼镁矿粉,产生的气体在“吸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滤渣 1”的主要成分有_。为检验“过滤 1”后的滤液中是否含有 3 Fe 离子, 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_。 3.根据 33 H BO的解离反应: 332 H BOH O 4HB OH , 10 5.81 10 a K , 可判断 33 H BO是_酸; 在 “过滤 2” 前, 将溶液 pH 调节至 3.5, 目的是_。 4.在“沉镁”中生成 3 2 Mg OHMgCO沉淀的离子方

6、程式为_,母液经加热后 可返回_工序循环使用。由碱式碳酸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_。 9.水煤气变换 222 CO g +H O g =COg +H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 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使纯 H2缓慢地通过处于 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 CoO(s),氧化 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 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250。 在同一温度下用 CO 还原 CoO(s),平衡后气体中 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 还原 CoO(s)为 Co(s)的倾向是 CO_H2(填“

7、大于”或“小于”) 。 2.721 时, 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 CO 和 H2O(g)混合, 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 则平衡时体系中 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A.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 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 H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 E正=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 4.Shoichi 研究了 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 CO 和 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 2

8、 H O p和 CO p相等、 2 CO p和 2 H p相等。 计算曲线 a 的反应在 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 v a=_ 1 Pa mink 。 467 时 2 H p 和 CO p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489时 2 H p和 CO p随时间 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 10.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 Cu 和 Mg 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 2 MgCu微小晶粒,其分散在 Al 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 A.Ne

9、 B.Ne C.Ne D.Ne 2.乙二胺( 2222 H NCH CH N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 _、_。乙二胺能与 2 Mg 、 2 Cu 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 离子,其原因是_,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_(填“ 2 Mg ”或“ 2 Cu ”)。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 2 Li O MgO 46 PO 2 SO 熔点/C 1570 2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_。 4.图(a)是 2 MgCu的拉维斯结构,Mg 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 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

10、的 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 原子之 间最短距离 x=_pm,Mg 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y=_pm。设阿伏加德罗常 数的值为 A N,则 2 MgCu的密度是_ 3 g cm (列出计算表达式)。 三、推断题三、推断题 11.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化合物 G 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 2.碳原子上连有 4 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 该碳称为手性碳。 写出 B 的结构简式, 用星号(*) 标出 B 中的手性碳_。 3.写出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 B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 (不考虑立体异构

11、,只需写出 3 个) 4.反应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_。 5.的反应类型是_。 6.写出 F 到 G 的反应方程式_。 7.设计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 3225 CH COCH COOC H)制备的合成路线 _(无机试剂任选)。 四、实验题四、实验题 12.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 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 2.步骤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温度保持 8095 ,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 是_。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 置为_

12、(填标号)。 3.步骤中选用足量的 22 H O,理由是_。分批加入 22 H O,同时为了 _,溶液要保持 pH 小于 0.5。 4.步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 150 时,失掉 1.5 个结晶水,失重 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氧化铁是红色,不是青色,故 A 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其原料是黏土,经过 高温煅烧而成,故 B 项正确;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 陶器。陶瓷是以天然的黏土以及矿物为 主要原料混合、煅烧而成,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故 C 项正确;

13、陶瓷制品的主要成分是 硅酸盐,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的优点,故 D 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 2.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烃的结构和性质,考查了学生对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子空 间构型的辨认、 整合能力, 体现了运用熟悉的模型对未知物质的性质进行推理的证据推理与 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A 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错误;B 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 键,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故正确;C 项,分子中含有甲基,该部分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 则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错误;D 项,烃类物质难溶于水,故错误。 3.答案

14、:D 解析:A 项、若关闭 K 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 能顺利流下。打开 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 A 正确; B 项、装置 b 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 为浅红色,故 B 正确; C 项、装置 c 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 C 正确; D 项、 反应后得到粗溴苯, 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除去其中溶解的溴, 振荡、 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 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 D 错误。 故选 D。 4

15、.答案:D 解析:A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 A正确; B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 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 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 与水的质量相比, 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 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 1mol,则所得溶液质量为 18g/mol 1mol=18g,则溶液的体积为 18g/mol 1m 0.9 ol g/mL 10-3L/ml=2.0 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 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等 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 10-4mol,则氢离子浓度为 -4 -2 10 2

16、. l 0 10 L mo =5 10-3mol/L,故 B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 变,故 C 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 HCl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 均不存在,故 D错误。 故选 D。 5.答案:C 解析:A 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 苯二甲酸钠,溶液中 Na+和 A2-的浓度增大。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 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 A 正确; B 项、a 点和 b 点 K+的物质的量相同,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

17、化为 A2-,b 点导电性强于 a 点,说明 Na+和 A2-的导电能力强于 HA-,故 B 正确; C 项、b 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 酸钠,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 pH7,故 C 错 误; D 项、b 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 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 c(Na+)和 c(K+)相等,c 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 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 c(Na+)c(K+),由图可知,a 点到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

18、到 c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则溶液中c(K+) c(OH-),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 c(Na+)c(K+)c(OH-),故 D 正确。 故选 C。 6.答案:B 解析:A 项、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 MV+和 MV2+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故 A 正确; B 项、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MV2+,电极反应式为 MV+-e-=MV2+,放电生成的 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 H2反应生成 H+和 MV+,反应的方程 式为 H2+2MV2+=2H+2MV+,故 B 错误; C 项、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

19、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MV+,电极反应式为 MV2+e-=MV+, 放电生成的 MV+与 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 NH3和 MV2+, 故 C 正确; D 项、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 D 正确。 故选 B。 7.答案:C 解析:W、X、Y、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可能同处于第二或第三周期,观察新化合物的结构示 意图可知,X 为四价,X 可能为 C 或 Si。若 X 为 C,则 Z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C 原子核外电子 数的一半,即为 3,对应 B 元素,不符合成键要求,不符合题意,故 X 为 Si,W 能形成+1 价阳离子, 可推出 W 为 Na 元

20、素,Z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Si 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即为 7,可推出 Z 为 Cl 元素。Y 能与 2 个 Si 原子形成共价键,另外得到 1 个电子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说明 Y 原 子最外层有 5 个电子,进一步推出 Y 为 P 元素,即 W、X、Y、Z 分别为 Na、Si、P、Cl 元素。 A 错,WZ 为 NaCl,其水溶液呈中性。B 错,元素非金属性:ClPSi。C 对,P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 水化物为 H3PO4,是中强酸。 D 错,P 原子最外层有 5 个电子,与 2 个 Si 原子形成共价键,另外得 到 1 个电子,在该化合物中 P 元素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8.答案:

21、1. 433 NH HCONH 43 2 NHCO 2. 2 SiO、 23 Fe O、 23 Al O;KSCN 3.一元弱;转化为 33 H BO,促进析出 4. 22 32 232MgCOH O 33 2 2Mg OHMgCOHCO(或 22 32 22MgCOH O 32 2 Mg OHMgCOCO ) ;溶浸;高温焙烧 解析: (1)根据流程图知硼镁矿粉中加入硫酸铵溶液产生的气体为氨气,用碳酸氢铵溶液 吸收,反应方程式为:NH3+NH4HCO3=(NH4)2CO3; (2)滤渣 I为不与硫酸铵溶液反应的 Fe2O3、Al2O3、SiO2;检验 Fe3+,可选用的化学试剂为 KSCN;

22、 (3)由硼酸的离解方程式知,硼酸在水溶液中是通过与水分子的配位作用产生氢离子,而 三价硼原子最多只能再形成一个配位键, 且硼酸不能完全解离, 所以硼酸为一元弱酸; 在“过 滤 2”前,将溶液 pH调节至 3.5,目的是将 4B OH 转化为 H3BO3,并促进 H3BO3析出; (4)沉镁过程中用碳酸铵溶液与 Mg2+反应生成 Mg(OH)2MgCO3,沉镁过程的离子反应为: 22 32 232MgCOH O 33 2 2Mg OHMgCOHCO;母液加热分解后生成硫 酸铵溶液,可以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碱式碳酸镁不稳定,高温下可以分解,故由碱式 碳酸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高温焙烧。

23、9.答案:1.大于; 2.C; 3.小于;2.02;COOH*+H*+H2O*=COOH*+2H*+OH*(或 H2O*=H*+OH*) ; 4.0.0047;b;c;a;d 解析:1.H2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H2(g)CoO(s)=Co(s)H2O(g);CO 还原氧化钴的方程 式为:CO(g)CoO(s)=Co(s)CO2(g),平衡时 H2还原体系中 H2的物质的量分数 ( 2 22 n H n H+ n H O )高于 CO 还原体系中 CO 的物质的量分数( 2 n CO n CO + n CO ) ,故还 原 CoO(s)为 Co(s)的倾向是 CO 大于 H2; 2.利用“三段

24、式”解答。721 时,设气体反应物开始浓度均为1 molL-1,则 H2(g)+CoO(s)Co(s)+H2O(g) 起始(molL-1) 1 0 转化(molL-1) x x 平衡(molL-1) 1-x x 则有(1-x)/x=0.025 0,解得x=0.975,故K1= 2 2 H O H1 cx cx =39; CO(g)+CoO(s)Co(s)+CO2(g) 起始(molL-1) 1 0 转化(molL-1) y y 平衡 (molL-1) 1-y y 则有(1-y)/1=0.0192,解得 y=0.9808,故 K2= 2 CO0.9808 CO10.0192 cy cy 51;

25、CO(g)+H2O(g)CO2(g)+H2(g) 起始(molL-1) 1 1 0 0 转化(molL-1) z z z z 平衡(molL-1) 1-z 1-z z z 则有 K3= 2 2 2 1 (1) Kz zK =51/39,解得 z=0.5327。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z/2=0.2664,故选 C。 3.观察计算机模拟结果,据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可知H=-0.72-00;该历程 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 =1.86 eV-(-0.16 eV)=2.02 eV,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COOH*+H*+H2O*=COOH*+2H*+OH*或 H2O*=H*+OH*。 4.

26、 1 (4.083.80)kPa ( )0.0047 kPa min 60 min v a - ;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结合图像可知,虚线 (a、d)表示489 时气体分压变化曲线,实线(b、c)表示467 时气体分压变化曲线; 当温度由467 升至489 时,平衡逆向移动,则 2 H p减小, CO p增大,由图像可知,ba 气体分压减小,故曲线b表示467 时 2 H p变化曲线,曲线a表示489 时 2 H p变化曲线;cd 气体分压增大,则曲线c表示467 时 CO p变化曲线,曲线d表示489 时 CO p变化曲线。 10.答案:1.A; 2. 3 sp; 3 sp;乙二胺的两个 N

27、 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2 Cu ; 3. 2 Li O、MgO为离子晶体, 46 PO、 2 SO为分子晶体。晶格能 2 MgOLi O。分子间力 (分子量) 462 POSO; 4. 2 4 a; 3 4 a; 330 A 8 24 16 64 10N a 解析: (1)A.Ne3s1属于基态的 Mg+,由于 Mg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 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 B. Ne 3s2属于基态 Mg 原子, 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 Mg+ ; C. Ne 3s13p1属于激发态 Mg 原子, 其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低于基态 Mg 原子; D.Ne 3p1 属于激发

28、态 Mg+,其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低于基态 Mg+,综上所述,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 所需能量最大的是Ne3s1,答案选 A; (2)乙二胺中 N形成 3个单键,含有 1对孤对电子,属于 sp3杂化;C形成 4个单键,不存 在孤对电子,也是 sp3杂化;由于乙二胺的两个 N 可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因此乙二胺能与 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由于铜离子的半径较大且含有 的空轨道多于镁离子,因此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Cu2; (3)由于 Li2O、MgO 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 MgOLi2O,分子间力 (分子量)P4O6SO2,

29、所以熔点大小顺序是 MgOLi2OP4O6SO2; (4)根据晶胞结构可知 Cu 原子之间最短距离为面对角线的 1/4,由于边长是 a pm,则面对 角线是2apm, 则x 2 4 apm; 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1/4, 由于边长是a pm, 则体对角线是3apm,则 y 3 4 a;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含有镁原子的个数是 8 1/8+6 1/2+48, 则 Cu原子个数 16, 晶胞的质量是 A 8 24 16 64 g N 。 由于边长是 a pm, 则 MgCu2的密度是 330 A 8 24 16 64 10 N a g cm3。 11.答案:1. 羟基; 2. ; 3.

30、 ; 4. 25 C H OH /浓 24 H SO、加热; 5. 取代反应; 6. ; 7. 解析: (1)根据 A的结构简式可知 A 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 (2)碳原子上连有 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则根据 B的结构简式可知 B中的手性碳原子可表示为。 (3)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 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中含有醛基,则可 能的结构为、 。 (4)反应是酯化反应,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乙醇、浓硫酸、加热。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6)F到 G 的反应分两步完成,方程式依次为: 、 。 (7)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

31、5)制备,可以先由 甲苯合成,再根据题中反应的信息由乙酰乙酸乙酯合成 , 最后根据题中反应的信息由合成 产品。具体的合成路线图为:, 。 12.答案:1.碱煮水洗; 2.加快反应;热水浴;C; 3.将 Fe2+全部氧化为 Fe3+;不引入杂质;防止 Fe3+水解;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NH4Fe(SO4)212H2O。 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有铁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和工艺流程等:考查了学生将实际问 题分解, 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 核心素养,以及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1.用热纯碱溶液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后,再用水洗涤

32、铁屑表面附着物。 2.加热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进而加快铁屑的溶解。为便于控制温度在 8095 ,可采取 水浴加热方式。铁屑中硫化物与稀 H2SO4反应生成酸性气体 H2S,可用碱液吸收,并用倒扣 漏斗,既能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 3.步骤利用H2O2的强氧化性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为防止Fe3+水解,需控制溶液的pH小 于 0.5。 4.从溶液中得到产品硫酸铁铵晶体,先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5.设硫酸铁铵晶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加热到150 ,失去1.5 mol(即27 g)水,质量减轻 5.6%,则硫酸铁铵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5.6%482,NH4Fe(SO4)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66, 则剩余部分为水, (482-266)/18=12, 故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NH4Fe (SO4)212H2O。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