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第 1页 共 8 页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期中考试题高一年级语文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8 8 小题,共小题,共 2424 分。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商贾(ji)幽咽(y)青冥(mng)琴弦(xin)B呕哑嘲哳(z)霜鬓(bn)镂空(lu)封狼居胥(x)C东船西舫(fng)钿头银篦(dng)敛容(lin)窈(yo)窕淑女D荻花(d)参差(cn c)金戈(g)轻拢慢捻(nin)2.下
2、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停:刚刚停止B.如停仙乐耳暂明暂:暂时C最难将息将息:养息,休息D幽咽泉流冰下难难:艰难,形容乐声滞涩难通。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4.下列有关诗词内容
3、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格豪壮悲凉,用典贴切自然,具有说服力和意境美。B.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疑问,反映出一种因功业未成产生的悲观消极情绪。C登高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情感深沉悲慨。D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非利足也(敏捷)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B而绝江河(横渡)冰泉冷涩弦凝绝(断,停顿)C圣人无常师(老师)吾师道也(学习)D其皆出于此乎(产生,发生)其出人也远矣(超过)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欲人之无惑也
4、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高一语文第 2页 共 8 页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兴于唐代,发展于五代,盛行于宋代。B词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章、诗余等。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按是否分段划分,词又可分为单调、双调、三调、四调。D“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表示词的内容,同时规定了字数、平仄、押韵等。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是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后人将他
5、与同为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合成为“苏辛”。B.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C.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创造了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后期词充满伤感情调,表达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913 题。材料一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
6、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
7、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
8、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据周易系辞下载:“古高一语文第 3页 共 8 页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从汉唐时期开始,书法又始终围绕着“载道”这个轴心。说文解字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所在。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
9、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如钟繇的宣示表结体自然,沉雄浑厚;陆机的平复帖古朴秀美,潇洒随意;王羲之的圣教序风流高华,俊逸清新;米芾的蜀素帖不激不励,雍容大雅;王铎的草书诗卷恣肆奇崛,参差错落所有这些伟大作品,无不以意蕴深醇、风规自远感染并浸润着我们。(取材于罗中玺的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材料二当代书法是从传统文化的“断层”“决裂”中走过来的。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20 世纪以来,殷墟甲骨、武威木简、楼兰文书、敦煌经卷等丰富的书法文物的出土,改变了传统书法史的
10、叙述,也改变了书法审美、书法品评的标准。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书法”“艺术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等流派纷纷登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相互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古老的中国书法即使再“艺术”,也不能关起门来无视“窗外的风景”。何况,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有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气度与能量。一些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在装饰装潢等方面就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灵感。这些既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境遇,也是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表征。虽然“多元化”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特征,但书法品评也存在着共同的标准,那就是品评的“视觉化”。“视觉化”将依附于书法中的非书法因素(如创作者的道德情操、
11、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剥离,可以说是更“本体化”了。“视觉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是基于这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即展览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导力量,书法艺术已经从传统的书斋式进入了现代展厅式的艺术语境。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例如,在领会了颜真卿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之后,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气势。但是在展览语境下,作品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人的因素隐逸于作品背后。而且更多时候观者与作者是分离的、陌生的,观者只对作品品评,可以说是针对作品的纯形式品评。尤其在竞赛性展览中,品评是通过作品而认识
12、人的。“视觉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书法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例如,古人欣赏手卷的方式是从右往左看,如同我们阅读古书一般。观看时每次从圆形木轴那侧展开,看过的部分暂时先松散地卷在手卷的木条周围,欣赏时每次展开约一臂的长度。在欣赏完之后,观者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段地将手卷再卷回去。当然他完全可以只是迅速而机械地回卷一遍,但有些鉴赏家更喜欢在回卷的过程中从左到右反向欣赏一遍,且不时地停下来回顾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节。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
13、慢慢欣赏。当代书法品评与展览关系紧密,学书之人莫不口言展览。展览的兴起,评选机制的逐步完善,更加突出了品评书法以作品说话的特征。高一语文第 4页 共 8 页总之,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近年来在重要书法展评中,多次强调了对貌似个性张扬实则书写技能低劣的“丑书”的批判;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了书法作品欣赏的方式;增加了现场面试作者的要求,重新强调了对作品背后人的因素的重视可以说,传统书法品评正在做当代的回归。(取材于梁文斌的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9.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文字的字体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历史演变发展过
14、程。B.汉字的造型规律和结构决定了书法创作需要遵循一定法则。C.“字以载道”“字为道本”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内涵。D.“仰天俯地”的传统文化思维决定了中国历代书家的性格。10.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代书法家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B.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的自在。C.中国古代书法家创作了诸多特色鲜明、意境深厚、风格高远的作品。D.中国古代书法家个性张扬使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1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行书和草书比楷书更能扩展书法艺术摹写和
15、创作的审美维度。B.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时已经达到了书法创作的自觉常态。C.书法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不能单纯追求形体结构均匀有序。D.在书法创作中常常需要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获得灵感和启发。1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当代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当代多种书法流派的出现与书法文物的新发现密切相关。B.当代书法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C.“展厅式”的书法品评决定了当代书法艺术走向“视觉化”。D.在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技法低劣的“丑书”。13.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6 分)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4 4 小题,
16、共小题,共 1515 分。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完成 14141717 题题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后帝
17、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高一语文第 5页 共 8 页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
18、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苍以天下化平以:认为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寻:不久C上疏归职,帝不听听:允许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省:反省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动不以
19、礼,非所以示四方也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17
20、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作简要说明。(6 分)四、本大题共四、本大题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6 6 分。分。根据要求,完成根据要求,完成 1818 题题。18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里仁)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高一语文第 6页 共 8 页注释:【1】几:轻微,婉转。【2】劳:忧愁。(1)请解释“不敬,何以别乎”与“民德归厚”。(2分)(2)综合以上
21、材料,简述选文中提到的“孝”包括几方面内容。(4 分)五、本大题共五、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2222 分。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922 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宋】辛弃疾郁孤台【2】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3】,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注释:【1】公元 1175 至 1176 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造口一名皂口,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2】郁孤台:唐代地方官李勉在贺兰山上修建了郁孤台,借此遥望皇帝的宫阙。【3】长安:此处代指宋都汴京。【4】鹧鸪:鸟名,啼声凄苦。1
22、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将连绵的“清江水”与“行人泪”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南宋人民国破家亡之痛。B.“望长安”表现了词人虽然对长安城有无限的向往与喜爱,却被重重山峦阻隔。C.“青山遮不住”一扫围堵封闭之感,“毕竟”一词表现了词人坚强的信念。D.“愁余”意即“使余愁”,词人借鹧鸪的凄苦啼叫来暗示国事之艰难和自身之愁苦。20.古代诗歌中常借助鸟鸣声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下列诗句中的鸟鸣声所蕴含的情感与“山深闻鹧鸪”不相似的一项是(3 分)A.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湘江秋晓 刘道)B.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韦庄)C.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赠崔郎中
23、宗之(时谪官金陵)李白)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21.诗人各种情感的产生,均是受客观外物触发感召的结果。在这首词中,词人借所见山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 分)22.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2 分)(1)_,善假于物也。(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3)可堪回首,_,一片神鸦社鼓。(4)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_。(5)_,相逢何必曾相识。(6),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7)_,潦倒新停浊酒杯。(8)_,桃李罗堂前。(9)憔悴损,?(10)我有嘉宾,_。(11)_,使我不得开心颜?(12)携来百侣曾游。_。六、本大题共六、本大
24、题共 3 3 题,共题,共 1 15 5 分。分。高一语文第 7页 共 8 页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23-25 题。每一寸墙每一朵花上海的马路纵横交错,总共 5000 多条,每年还会新辟出来一些路。每到年初,我会摊开新的上海地图,像看棋盘一样看上半天。每一次,最早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熟悉的马路。我有点路盲,找到它们,犹如找到坐标,这才能厘清陌生的新马路有多远、处在什么方位、如何能到达。其实,我从不主动探访那些陌生的路,只是怀有一些好奇而已。说来惭愧,在上海居住超出 60 年,我熟悉的马路极有限。也许躲在书斋里,深陷写作的时间过多;也许我的居住、办公几乎集中在内环里,和母亲、兄弟的距离,按现在的说法,
25、都是“一碗汤”的距离。个别亲友住得远,我每年邀请他们来这边聚餐一次,或改视频联系了。熟悉的路,特别是有讲头、往深里看有缘的路有几处。想想每个人的人生也就一条路,生活中能有几条可恋的路,就不觉得贫瘠。饱含深情的路未必和个人成长、情感轨迹、生命记忆相交织。爱上一条路,有时像爱上一个人,起源于某种相遇、相投,有时只是冥冥之中的偶然。新华路,我从没在那儿居住过,但喜欢去。次数多了,那里的每一寸墙、每一朵花我几乎都认得。1982 年 5 月的一个中午,我第一次去新华路。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国宾道”,重要的外国宾客来往虹桥机场,车子都从这里经过。当时我匆匆而去,不为马路风情、外国弄堂的建筑风格
26、,直奔新华路邮局。当时的我是初出茅庐的文学新人,星星点点发表了一些作品,于是报社、杂志社、出版社陆续寄来样书和稿费,需要本人去邮局领取。从未去过的陌生马路,我心存好奇。从定西路左拐进入新华路,前行几十步,内心涌出一阵疑惑;太熟稔了,又有前世今生一般的亲切感。我找到一个常规的解释,这一截马路不宽,不是车流呼啸的干道,很少直通通对开的十字路口,马路带有微微的弯势,颇为好看,这气质和我从小居住的南昌路相像,于是好感呼之欲出。但是新华路朝气,清丽,不拘于老派;沉稳,不停留在古朴。那里鲜有提鸟笼的、在弄堂口孵太阳的闲人,或什么摩登青年。沿街的洋房把明媚的花园敞开来,单纯清丽的初夏扑入我的怀中,耳朵清新了
27、,仿佛能听得花朵和树叶沙沙地对话,偶然一抬头,园里一棵高瘦的杉树煞是清俊。也有篱笆,篱笆缝隙中探出一支可爱的小花。嫩绿色的花茎上一抹星星似的亮光,洁白的花瓣,橘黄色的花蕊,花朵的形状如一个小风车,妩媚中带一点调皮和任性。迎着微风,仿佛能飒飒地飞转起来,它仿佛在对我微笑,让我回到童年南昌路老宅内绿意盎然的小花园,内心浮动久违的安谧。多好啊,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找回失去的童年心境。我略带痴迷地在微笑灿烂的风车茉莉附近兜兜转转,听民族乐团隐隐的琴声,欣赏法国梧桐合抱而起的“梧桐隧道”、一些有浮雕的漂亮老别墅、欧式的半圆形阳台。也在那一年底,我结识了我家先生。他是我中学好友的大学同窗,他家恰巧住在新华
28、路老别墅群的后面。婚后,我俩周末去看婆婆,晚餐后回自己的小家,会特意绕过老别墅区,在新华路上走一段夜路。那里夜间灯光朦胧,无比静谧,仿佛一座小镇。又过了几年,我们特地把家也安置在新华路附近。我喜欢清晨天光闪烁的新华路,在葱郁的梧桐树冠覆盖下,它像一条秀丽的河,有光泽,有荡漾感;在那样的早晨散步,我会有脑子放空的状态,将路人按不一样的走姿和步态,想成鱼类、虾类,和我一起在晨光中自在地游走;缓缓而过的小车,被想成轻舟,颠簸着,逐渐流逝;偶尔路过的轧得马路发颤的货车,成了伸着脖子的大鳖,笨拙,气昂昂的。高一语文第 8页 共 8 页我把新华路看成“自己的地方”,有事没事来走走、停停,沉浸在静谧的心境中
29、。我笔下的很多作品,灵感都是在放空的散步中形成的。新华路 160 号上海影城,也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很多美妙的时光。尤其每年电影节期间,我换上宽松的服装,带着大号瓶装水,赶场子似的看很多场电影。有时夜场电影落幕后,顶着一头的星光回家。秋天的新华路有落叶景观。飘落的金色树叶满地,非常有味道。记得有一次我和女儿一路谈笑,在新华路上沙沙、沙沙地踩着落叶,忽然,我们默不作声了,被秋天的壮丽和伤感深深触及。若干年后,我写小香咕全传,里面有一条名叫“沙沙”的小路,孤独的香咕常会去和“沙沙”倾诉心事,每次小路轻柔地回复她:沙沙,沙沙。新华路不宽阔,不显赫,不张扬,全长不过 2 公里多一点。这条路
30、始建于 1925 年,最初因这一带有个小寺庙,慢慢地聚集人气,成了一条路。它曾叫作安和寺路,1965 年改名为新华路。这条路今天的魅力绽放,来自人文和景观,更来自历经近百年的岁月酿就独有的格调和积淀。上海越来越大,车流滚滚,不喧哗、有风采、静美的马路如今已不太多。上海有 64 条“永不拓宽”的景观路,南京东路、淮海中路、武康路、新华路都在列,原则上说,50 年、100 年后,这些马路仍会保留基本的风貌。但保持一条马路原有的风骨和风情太难,它们在被岁月销蚀。就在前不久,多少年静静开在新华路上的老牌面包房马可孛罗悄悄关门了。新华路上的每一寸墙、每一朵花也被改变,我熟悉的篱笆也找不到了,但每年 5
31、月,我还会小心寻找曾对我微笑的风车茉莉,期盼那枝风车茉莉躲在隐秘的花丛中。可惜,始终没找到。多少年了,一朵也没有寻到。也许我曾经邂逅的一株白色风车茉莉只是内心偶然闪过的幻影?有这幻影,不奇怪,人总想在时间长河的洗涤中,做回真正的自己。(取材于秦文君的同名散文)23.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生活中能有几条可恋的路,就不觉得贫瘠贫瘠:乏味无聊B.太熟稔了,又有前世今生一般的亲切感熟稔:熟悉C.但是新华路朝气,清丽,不拘于老派老派:老旧破败D.它们在被岁月销蚀销蚀:磨损,损耗24.作者饱含深情地记述了她所喜爱的新华路。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新华路?(6 分)25.文章最后两段作者再次提到风车茉莉,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6 分)七、七、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 1 题,共题,共 5050 分分26.作文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有的甜美,有的苦涩,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每个人的第一次,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请以“记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700 字。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