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 1、病毒与细菌的关系与下面哪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相似( ) A兔与草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C蛔虫与人 D水稻和杂草 2、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 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 A. B. C. D. 3、 食蚊鱼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 为研究食蚊鱼对本地物种唐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别观察 雌、雄食蚊鱼对不同日龄唐鱼的仔鱼(8 d、20 d)和幼鱼(55 d)的捕食作用,结果如图。据此 无法判断出( ) A.唐鱼的日龄和食蚊鱼的性别是本研究的自变量 B.食蚊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 C.食
2、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都强于雄鱼 D.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 4、大蓝蝶幼虫分泌的蜜汁是红蚁最喜欢的食物,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 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会散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 红蚁误认为它是自己的同类, 大蓝蝶幼虫就可以在蚁巢内走动且大吃红蚁卵和幼虫, 并躲避 天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它蝴蝶幼虫的竞争 B.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C.大蓝蝶可以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 D.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5、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营养级。现将某动物新物种 Z 引
3、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黑 线姬鼠与 Z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黑线姬鼠数量 (只) 18 500 19 200 14 500 11 500 9 400 9 500 9 400 9 500 Z 的种群数量 (只) 100 120 190 240 170 160 170 160 A.在引种初的 4 年内,物种 Z 处于理想环境中 B.在第 3 年,Z 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 C.黑线姬鼠种群和 Z 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 D.Z 种群数量增加时,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会减少,二者一定为竞争关系 6、在森林生态
4、系统中,影响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光照、光照 B光照、食物 C水分、食物 D温度、光照 7、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 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5、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 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1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
6、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12、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3、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
7、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A 装置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 14、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 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只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 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相同的 D. 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大型土壤动物较
8、多 15、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 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的 种群数量增减情况如图中曲线 a、b、c 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关系。 (2)a、b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 c 在 CD 段下降的原因是_。 (4)曲线 a 在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_。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2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3 答案及解析:答
9、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中“为研究食蚊鱼对本地物种唐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别观察雌、雄食蚊 鱼对不同日龄唐鱼的仔鱼(8d、20d)和幼鱼(55d)的捕食作用”可知,自变量为唐鱼的日龄、 食蚊鱼的性别,A 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B 正确; 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捕食都强于雄鱼,C 错误;由于食蚊龟会捕 食唐鱼,故食蚊鱼人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D 正确。 4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题中“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可 知,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它蝴蝶幼虫的竞争,
10、A 正确;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 相互选择的结果,B 正确;没有红蚁,大蓝蝶幼虫就无法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因 此大蓝蝶不能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C 错误;由题意可知,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 在着 捕食关系,D 正确。 5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引种初的 4 年内,物种 Z 每年的 数量增长倍数(A 值)不相等, 说明物种 Z 不呈“J”型曲线增长,故物种 Z 不是处于理想环境中,A 项错误;在第 4 年,Z 种 群数量最多,其种内斗争最激烈,B 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将某动物新物种 Z 引入该生态 系统后,一段时间内,Z 种群数量随黑线姬鼠数
11、量的增多而增多,当黑线姬鼠的数量达到一 定水平时,其数量开始减少,而此时 Z 种群数量继续增加,一段时间后,Z 种群数量开始 减少,然后两者趋于相对稳定,说明黑线姬鼠种群和 Z 种群最可能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 进化,C 项正确、D 项错误。 6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7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种内斗争、种群空间特征等方面的知识。该 灌木群落随生长进程空间分布会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群落水平结构发生变化,A 项正确;演 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该灌木群落中物种
12、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该灌木群 落内的种内斗争、种子的传播等因素引起的,B 项错误;一个种群种内竞争(斗争)加剧,不利于 集群分布,而均匀分布能降低种内竞争;沙漠干旱缺水,大灌木种内竞争加剧,易形成均匀分 布,C 项正确:植物通过风吹、动物携带等方式传播种子,如果种子传播能力弱,不能远离母株, 易造成集群分布,D 项正确。 8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A 正确;沙丘上 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 正确;群落中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 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
13、 错误;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 正确。 9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10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影响群落中 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 正确;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 鱼的食性有关,C 正确;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无分层 现象,D 正确。 11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 错误;群落水平结构是由 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
14、素的影响,B 正确;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 种动物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中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D错 误。 12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A 正确;动物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所 以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 正确;垂直分布是指不同生物在空 间上的分布,而不是指一种生物,所以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垂直结构,C 错误; 不同地段由于地势的起伏, 光照的强弱等因素的影响使生物的分布不同, 构成了群落的水平 结构,使生物的分布具有镶嵌分布的特点,D 正确。 13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5、答案:C 解析: 14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样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不用标记重捕法,A 项错误;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 项错误;同 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也会发生改 变,C 项错误;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因为物质比较丰富,大型土壤动 物较多,D 项正确。 15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
16、为食,导致枯草杆菌种群数量减少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说明草履虫与枯草杆菌之间为捕食关系 两种草履有旮共同的食物资源枯草杆菌,故两种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三种生物先后加入的顺序:枯草杆菌、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结 合图示中三种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可知 a 为枯草杆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c 为大草履虫种群 数量变化曲线;b 为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3.没有加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大草履虫的数量较稳定,加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后,大草履虫 数量开始下降,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 淘汰,所以导致曲线 c 在 CD 段下降。 4.大草履虫和枯草杆菌为捕食关系,在 AB 段由于大草履虫数量的增加,捕食的枯草杆菌数 量增多,导致枯草杆菌的数量减少。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