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十一第二十一课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1949 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 33.1%;到 1953 年,文科学生的比 例降为 14.9%;经过 1956 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 9%;1962 年,这一比例最低,仅 为 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2、1950 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 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
2、子。这 说明当时的教育( ) A.服务社会主义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意识形态 D.脱离生产实际 3、1952 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 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 是( ) A.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B.国民的科技素养 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4、1970 年 6 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 招生对象是具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
3、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 结合。 这种做法( )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C.贯彻了新的教育方针 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 5、 电影 高考 1977 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下列情境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科教兴国”的标语 D.特写:热烈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 6、2018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 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确定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在 A
4、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从图 1 到图 2 的转变,反映了( ) A.“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B.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C.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D.城乡教育制度的统一 8、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的标志之一是( ) A恢复高考制度 B开展扫盲教育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发展工农教育 9、1977 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D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10、以下三张照片与改革开放新 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直接有关( ) A.教育要实行“三个
5、面向” B.教育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C.启动了“希望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1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 )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科教兴国 C.启动“希望工程” D.尊师重教 1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和立法 加强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确定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重视少数民族教育 A B C D 13、 材料材料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旧的高等教育体系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高 教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公立高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理布
6、局不合理,高等院校大多集中 在沿海的大城市,内地较少。在学校类型上,一些专业设置重复多,但社会主义建设所急需的 工程、师范、医药、农林等系科短缺;在系科设置上,偏重文法而轻理工。而私立高校则规模 偏小,文法、商科所占比重大,理工科偏少。1952 年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 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对高等教育培养大批市级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高 要求。新中国在政治、外交上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在教育上也要求引进苏联的高等教育 模式,“以俄为师”,从而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整。 据 1956 年统计,综合性大学由 解放前的 55 所减为 15 所,单科性院校占高校总数的
7、92%,其中工科院校由解放前的 18 所增 至 48 所。 高校设置的专业达 313 个,比新中国成立时增加了近 1/3,内地高校由 1951 年的 87 所增至 115 所,且所有高校全为公办。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大批高等院校及其系科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重组合并,兴起了全国性的新一轮院系 调整热潮。这一次调整主要是以欧美综合性大学为参照的联合办学,对一些院系专业进行调 整与合并,带有综合化趋势。 摘编自陈冰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及其哲学分析 1.根据材料,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
8、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因。 14、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 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 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1913 年中华民国正式公布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在精神上进一步革除了旧学 制中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道德。 1920 年在该学制进行修 改的过程中,教育部通令,凡国民学校都废止使用文言教材,代以现代语体文,至 1922 年停止 使用一切文
9、言文教科书。 材料二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 19491957 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年份 合 计 综 合 大 学 工 业 大 学 农 业 院 校 林 业 院 校 医 药 院 校 师 范 院 校 语 文 院 校 财 经 院 校 政 法 院 校 体 育 院 校 艺 术 院 校 其 他 院 校 1949 205 49 28 18 22 12 11 11 7 2 18 27 1950 183 50 27 17 16 12 6 12 3 2 18 20 1951 206 47 36 15 27 30 8 19 1 1 18 4 1952 201 22 43 25 3 31 33 8 12
10、 3 2 15 4 1953 181 14 38 26 3 29 33 8 6 4 4 15 1 1954 188 14 40 26 3 28 39 8 5 4 6 14 1 1955 194 14 42 26 3 28 42 8 5 5 6 14 1 1956 227 15 48 28 3 37 55 8 5 5 6 16 1 1957 229 17 44 28 3 37 58 8 5 5 6 17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实施教育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教育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1953 年,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学专业做了相应的 调整,工科学生比例上升,而文科学生比例下降,材料中的变化正是这种调整的反映,体现了教 育与国民经济计划的联系,故选 A 项。 B 项太绝对;当时中国不仅科技人才缺乏,而且管理人才 也不是,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中国近代教育并未重文轻理,故 D 项错误。 2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1950 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故 A 项错误;B 项 不符合题意.排除;据材料“借鉴苏联经验” “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 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12、可知,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这说明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 态,故 C 项正确;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当时教育 注重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并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 D 项错误。 3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航空”“地质矿业”“钢铁”等可以看出是培养专门人才,主要是建设经 济,A 项正确。提高国民科技素养不是主要目的,B 项错误;材料看不出借鉴苏联教育经验,C 项错误;1952 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D 项错误。 4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1977 年恢复高考,故 A 项错误;从招生对象及办法来看,“文革”期间
13、高校招生对象素 质不高,故 B 项正确;“文革”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 “左”倾思想,故 D 项错误。 5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6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在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 故选:B。 7 答案答案及解析: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依据图 1 中的 “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的信息, 可知此时我国已经废除了高考招生制度, 转而采用推荐工农兵学员的方式来录取学生。图 2 中的“1977 年高校统一招生准考证”信 息,说明此时我国已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由图
14、 1 到图 2 的转变可知,我国在教育领域内实现 了拨乱反正,故选 C 项。1977 年,“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排除 A 项。B 项是在 20 世纪 末 21 世纪初。D 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8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9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0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1989 年,共青团中央推出了“希望工程”,以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张照片上的孩子,就是 “希望工程”的三个形象代表,特别是“大眼睛”更为人们所熟 知。故选 C 项。 11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12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5、: 答案:A 解析: 13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旧的高等教育体系存在弊端;国家工业化和 经济建设的展开;国家战略的考虑。 特点:引进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强化理工科和专业人才培养;改变地理分布不合理现象。 2.原因: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或单科性院校过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能适 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 学效益和高校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解析: 14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背景:中华民国成立,新政权要培养人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实施民主 政治的需要;西
16、方民主思想冲击了封建伦理;为提高国民索质水平,推动教育普及。 2.趋势:综合大学数量不断减少,专科高校为主体,工科院校不断得到重视,文科院校日益受 到削弱,师范院校数量不断增加。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把高校纳入国家计划体制;“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建 设所需各类工业人才的缺乏;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满足各级教育对师资的需求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 中华民国建立、新文化运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的传播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出, 综合大学数量不断减少, 而专科学校特别是工科学校不断增加, 文科院校数量减少,而师范院校数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国家计划、“一五”计划、苏 联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