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诗中的文言词语。2.赏析诗中蕴含的自然美,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的情韵。3.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4.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所运用的手法,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风格。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连线作者杜甫(712770),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 (今属河南)。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 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 转衰的
2、历史时期,其诗因多涉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不仅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1)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是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
3、59)弃官,至作诗之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的“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的“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言律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本课所选的是第三首,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
4、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3)登高一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卧病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势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备受摧残。在这种悲惨的境遇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诗。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1.识字注音 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2.字形辨认 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3.一词多义 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
5、54.古今异义 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5.词类活用 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秋兴八首(其一)描写了哪些意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诗中写了被“玉露”“凋伤”的“枫树林”,萧瑟阴森的巫山巫峡,波涛滚滚的大江,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塞上,开了又开的菊花,随风飘荡的孤舟以及急促的捣衣声。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联?
6、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思维激活:“孤舟”“故园”两个词是关键。提示: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凄伤。“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孤舟”成为表现诗人漂泊流浪的意象,其情令人怆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羁留在外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所抒之情为本诗主旨所在。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咏怀古迹(其三)是咏史诗,重在抒情,但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试分析诗歌是运用哪些手法塑造王昭君形象的。提
7、示:每一联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只是手法不同而已。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登高登高1.这首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后四句的所思所感,又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思维激活:提取前四句的意象,组合成画面。后四句要结合背景及诗中的表示情感的词语(“悲”“苦恨”)来理解。提示: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猿啸哀”之声,使人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感油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无尽的沉郁悲凉。颈联从时空着笔,由
8、异乡漂泊到多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尾联从白发日多到抱病断饮,使人联想到使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是世事的艰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便跃然纸上。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思维激活: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抓住作者的生活境遇来分析。提示: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一个颤颤站立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多病、长年漂泊的老者形象跃然而出。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
9、活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哀伤,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剖析 这两句紧承首联对秋景作进一层渲染。“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浪涌”“云阴”又紧承秋意。巫峡江中,波浪势若兼天,江水若自天而下;巫山塞上,风云接地,阴霾如由地升起。“波浪兼天涌”为自下而上一片秋色;“风云接地阴”为自上而下一片秋色。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两句以气势恢宏的笔触叙写诗人忧郁的情怀,且情景交融,创造了一个新的意境。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
10、一系故园心。剖析 菊开山间,舟系江中,面对丛菊孤舟,诗人心间忧郁难平。杜甫在夔州,已历经两个秋天,所以说“丛菊两开”;“故园心”指回到长安的愿望。诗人原拟棹孤舟而出峡,一叶小舟寄托着返回故里的希望,如今却还牢牢系在江边,不能东下,此间心意,谁能体会?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剖析 这两句写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一般交代时间、地点的诗句,平常无奇,而这两句却写得极有气势。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读者的视
11、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昭君虽为女子,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园同在,芳名万古流传。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所以在诗人笔下,这画面的底色,不是阴柔秀丽的,而是阳刚伟岸的。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剖析 尾联借“怨思之歌”点明题旨。昭君之怨歌当从“琵琶”中弹出,饰“琵琶”以“千载”,是指其怨恨长久,何况汉人又“作胡语”,此中更透出离家去国之怨思,琵琶寄意,遗恨千载。结尾喷薄而出,变全诗之含蓄委婉而为怨恨慨叹。美女遗恨与才士失志本相关联,美不得宠、才不得用,离家去国之思、寂
12、寥千载之恨,种种古人今人之怨恨,都概括在诗中,绵绵不绝。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剖析 这两句诗含意隽永,上句写羁旅之愁,下句写孤病之态。“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又应和了“登高”的节候;“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百年”,晚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目,情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练,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
13、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诗人的感情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提示:诗人的感情借助景物得以烘托出来。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使诗人自然联想到自己不获重用、功业无成的寂寥一生,而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又是何等哀伤。所以说,首联的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2.“分明怨恨曲中论”中的“恨”包含哪些内容?思维激活: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知人论事,作者颇有同感。提示:“恨”在这里是怨的意思。首先应该是王昭君的“恨”,有对汉元帝
14、的怨,有对小人画工的怨,也有对自己悲剧命运的怨,也有对远离故土、寄身朔漠的怨。其次是杜甫的“恨”,这里面有心怀抱负却不被重用的遗憾,有对自己不得不羁旅天涯的怨,也有对兵乱四起、有家不能回的怨。王昭君与杜甫的内心情感在“恨”上完成了契合和交接,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共鸣。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从登高颈联“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万里离家遥远,作客漂泊异乡,百年年老,多病疾病缠身,独孤独无依,从中可以知道诗人流落异乡,年老多病,孤苦无依,值此国家多灾多难之际,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忧国忧民、凄苦
15、悲伤的。4.登高一诗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提示: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从两句的对仗关系来看,“苦恨”与“新停”相对,“苦恨”意为“极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为国家出力。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5.请将秋兴八首(其一)与登高作对比阅读,总结这两首诗在感情基调、结构和遣词造句上的共同点。提示: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浓郁的悲秋情结。家仇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成万千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在结构处理上
16、,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营造了一个悲秋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顺理成章,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足见构思的巧妙。两诗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这在两诗的颔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秋兴八首(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浪”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心”。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1.寓情于景这首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又寓情
17、于景。如第二联所写之景:浪涛汹涌,凌空直上,似乎天空也受到了浪涛的冲击;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仿佛与地下的阴气相接。写波涛,是由下而上,写云气,是由上而下,波浪滔天,云气匝地,秋日的萧森之气充塞整个巫山巫峡之中。这里所写的景,不是诗人耳闻目见之景的自然主义的描摹,而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人在这里所写的景,显示了它们各自的内在精神,还具有诗人所赋予的某种性格。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2.对仗工整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除了讲究平仄押韵外,还讲究对仗。中间两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对“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对“孤舟一系故园心”。平声方位名词“江间”对仄声方位名词“塞上”,仄声名词“泪
18、”对平声名词“心”等。对仗使诗句整齐优美,收到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表达效果。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1.借古伤今,颇有寄托诗人怀念王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与王昭君极为相似: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其二)。此时的杜甫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2.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在古诗中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对比中不用过多的评论,却能反衬出所要表现
19、的人、事的一些特点。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这两句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其中生与死、繁华与荒凉、美貌与孤魂等的对比,都强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昭君的同情,而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容易为读者所把握。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登高登高1.行文富于变化,意境开阔本诗在写法上注意前后的变化。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感受诗人借落叶、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颈联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抒发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尾联又
20、从白发日多、抱病断饮,道出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怀便跃然纸上。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2.情景交融,气象宏伟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都是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渚清、沙白),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五、七两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写作积累技法导析
21、合作探究自主预习自主练笔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雨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愤怒、惆怅等;多角度多侧面描写。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我们细致观察,用心体会。如写春雨要突出春雨的润泽、轻细、淅淅沥沥。那雨丝雨雾、雨中行人,雨后的恬静湿润、静谧清新,破土而出的小草、吮吸雨露的幼芽都是需要细致描写的。文章中的情感要发自内心,发自真心,自然而然,不能无欢而喜、无忧而戚,避免平铺直叙
22、、感情苍白、频用语气词、矫揉造作、口号不断、套话连篇。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雨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濑泻过,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了。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
23、素材挖掘他山之石(1)杜甫有一颗忠诚的爱国心、一种爱国爱民的责任感。尽管漂泊似“天地一沙鸥”,他依然呼吁“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为国家担忧;尽管茅屋被秋风所破,他依然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民着想。他始终以沉郁顿挫的文字诉说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忧思和深情,直到冻死在湘江的孤舟上。这则素材可应用于等话题中。提示:“爱国”“责任”“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肩膀”“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素材挖掘他山之石(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广阔无际的凄凉秋景中,人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处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之外,常常会有孤独、漂泊、悲凉的
24、感受,但人不可能永远只留在熟悉的家乡。漂泊对于人来说是生命的常态,羁旅他乡,或为前途而打拼,或为生计而奔波,或为国事而忧心,经历了漂泊的人生才会更丰盈,更充实。这则素材可应用于等话题中。提示:“故土情怀”“悲欢离合”“漂泊”“人生际遇”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素材挖掘他山之石寻着杜甫的足迹,曾经的渝州现在的重庆,是我们此行的终点。在它的身边,有杜甫行程中不可缺少的浓重一笔夔州。他歌咏白帝城“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他记叙地势“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他在西阁夜里哀叹“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他在江渚高处感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夔州,诗人的创造出现
25、“井喷”,两年写下四百三十余首诗,占他一生所写诗歌的七分之二。那些响彻云霄的悲歌,是需要我们在长江畔、三峡边侧耳聆听、忘情吟唱的。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素材挖掘他山之石其实,我们的行程真不该结束,东眺湘江,在汨罗江上游冬日的寒波之上,诗歌星空中最灿烂的星斗陨落于此。怅望千秋一洒泪,千古已成苍茫,但他最后的这一声浩叹,似乎仍穿过楚云湘水,穿过朔风寒雨,穿过一千多年的岁月隐隐传来。山高水长,我们畏缩于远方,而杜甫老人,拖着多病的身躯,将度过怎样的一段颠沛时光?山知,水知,一路找来,目送他的背影,我们也会心知。寻找杜甫,不为找到一种伟大,更愿坚定平凡中的守望。让我们出发吧,带上真诚的心,带
26、上崇敬的情,带上书,带上诗,带上一切的想念与祝愿!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暑期;不远不近,西下巴蜀!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分析本文综合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析作者使用倒叙手法的作用。4.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连线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
27、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 面旗帜。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他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是现代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残酷的现实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代之而起的却是
28、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祝福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这一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祝福这篇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反映了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1.识字注音(1)单音字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2)多音字 写作积累技法
29、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2.字形辨认 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3.词语释义(1)钝响:沉重的响声。(2)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3)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文中指埋怨的对象。(4)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5)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6)精明强干:形容人机警聪明,办事能力很强。(7)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8)驯熟:很熟悉。(9)讪讪:难为情的样子。(10)惴惴: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11)歆享:神灵享用供物。写作积累
30、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4.词义辨析(1)简捷简洁辨析 两者都有“简明”的意思。“简捷”表示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多用来形容速度快;“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应用 Windows Phone提供了卓越的用户体验,帮助用户更好更简捷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新款保时捷的内饰更加豪华精致,简洁的设计中透露着时尚与大气,选材与用料更是考究。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2)偶尔偶然辨析 两者都有“不经常”之意。“偶尔”强调次数少;“偶然”除了指次数少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偶尔”的反义词是“经常
31、”,“偶然”的反义词为“必然”。应用 该男子对警方的询问没有丝毫反应,无法与人进行正常交流,就算偶尔说话也是口齿不清。历史就是这样残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偶然事件,却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3)沸反盈天沸沸扬扬辨析 两者都有“喧闹”的意思。“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沸沸扬扬”多形容议论纷纷。“沸反盈天”是指声音大而嘈杂,而“沸沸扬扬”多指背后的议论。应用 习惯性“嘴硬”已经成为某些官员的惯性思维和条件反射,张口就说。至于事件的真相,哪怕舆论已经沸反盈天,我自岿然不动,死不认账
32、。据派出所民警介绍,孩子打老人的事情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胡某回到家后,又被父亲劈头盖脸地揍了一顿,随后打人的几个孩子都跑到草地里躲了三天。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文章具体写了哪几次祝福?各有哪些作用?提示:(1)文章写了三次“祝福”:第一次“祝福”时,祥林嫂是一个年轻能干的寡妇,受到众人的赞扬。第二次“祝福”时,祥林嫂是一个被鲁四老爷认为“败坏风俗”的罪人。第三次“祝福”时,已经沦为乞丐的祥林嫂怀着对地狱的恐惧悲惨地死去。(2)作用: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把祥林嫂的悲剧安排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
33、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有钱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悲惨地死去。这对旧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你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女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形容,然后加以概括。提示:文中能够用来形容祥林嫂的词语很多,如“乞丐”“讨饭的女人”“谬种”“寡妇”“勤快”“悲惨”总之,小说中的祥林嫂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最下层的劳动妇女,她勤劳能干,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令人烦厌,终究成为一个乞丐,直至绝望地离开人世。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
34、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剖析 这是作者在文章开始写鲁四老爷的生动一笔。“没有什么大改变”,好像是写鲁四老爷的外貌,实则是写这位老监生的思想和性情,由“单是老了些”可知,人老了但思想没变,性情没变,从中也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之微。“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即使面对自己的“侄子”,也极尽应酬恭维之能事,可见其虚伪。“大骂其新党”“骂的
35、还是康有为”,充分暴露了其守旧反动之面目,不管是对辛亥革命的“革命党人”,还是对“维新变法”运动中的维新派,他不加分别,一概骂之,其保守反动可见一斑。“并非借题在骂我”,实则也有指桑骂槐之意,捎带表达对“我”这位“新派”侄子的不满。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2.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
36、,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剖析“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劳动力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
37、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剖析 这几句肖像描写极有层次,从头发到脸色,由脸色到眼睛,展示了祥林嫂死前的惨状,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礼教的无声控诉。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
38、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到这次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4.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剖析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要扣住“因为”“却”“所以”等词语来分析句间的层次关系,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复杂感情。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常常见到这样一些事,本来不希望它像自己所料的那样发生,也以为未必
39、真会发生,却往往还是那样发生了,所以我一再担心的祥林嫂会死的事,恐怕也要发生。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5.“可恶!然而。”“可恶!”“然而。”剖析 这是祥林嫂被婆家捆回去后,鲁四老爷说的三句话,这简短的三句话,表现了鲁四老爷思想的急剧变化。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第一句作者仅用四个字,就十分准确地刻画出鲁四老爷理学先生的面孔、自私的个性特征。佣人被绑架,他不免感到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役使的利益,但一想到祥林嫂的婆家有权处置守寡的媳妇,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是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的。当祥林嫂被婆家抓回去,闹得沸反盈天,有
40、损鲁家体面时,鲁四老爷用一句“可恶”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而当卫老婆子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时,鲁四老爷只说了句“然而”,这是说重荐像祥林嫂这样的比男人还要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揭示了他自私的本性。文章的主题、人物的个性特征就在这巧分巧合的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祥林嫂临死前向“我”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提示:(1)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2)临死前对“魂灵”“地狱”产生的种种疑惑,说明祥林嫂对自己的悲惨命运已产生了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只是朦胧的,带有迷信色彩,因而也是自发的、软弱的。2.小说中的
41、“我”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我”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我”虽然无力拯救祥林嫂,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相对于漠然、麻木、迷信的柳妈和其他见证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人。“我”忽说有鬼神忽说没有,也是建立在对祥林嫂是否有影响的担心上。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另一方面,小说也写出了“我”对祥林嫂虽然深切同情,但无力挽救的困境,深刻表现了在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禁锢着整个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的那种欲救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我”在小说的结构
42、上,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劳动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这篇小说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而取名为祝福?提示:(1)小说从鲁镇的人们忙于准备“祝福”的背景开始,又以鲁镇上“祝福”的爆竹声惊醒了正在回忆中的“我”结束。“祝福”是这个悲惨故事的情节线索,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2)“祝福”的场景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在这“祝福
43、”的风情画里,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这也是人物悲剧性生活的社会环境。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命运中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环境里,让祥林嫂死在“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以祝福为标题,就把“凶手的愚妄的欢呼”和“弱者的悲惨的呼号”鲜明地摆到了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就更能增强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更能突出主题,也包含了作者反讽的深意。而以祥林嫂为题,则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4.小说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法?这样安排有
44、什么作用?提示: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之死的冷酷,引出“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的追忆,进而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作用: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从小说的人物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揭示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
45、解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1.独具匠心的倒叙结构祝福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结构的。开头的“序幕”和最后的“尾声”揭示了女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中间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的悲惨结局,把祝福景象和祥林嫂的惨死连在一起,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一开头把她的死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了一个个悬念:祥林嫂为什么会死?她生前的情况怎样?为何会落到这一步?吸引读者去探究原委,去弄清来龙去脉。再者,写她在“祝福”中寂然死去,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把她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推到读者面前,有力地表现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2.精当的环境描写
46、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的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再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同时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封建思想浓厚的柳妈,还有对祥林嫂的悲剧和死亡持漠然态度的大众,都是那个社会所特有的。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3.对人物进行形象刻画小说在刻画祥林嫂时,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其中肖像描写尤为突出。文章分别描写了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死之前三个时期的外貌,集中反映了人物性格、身份、精神状况、遭遇及每况愈下的历程。从祥林嫂本人来看,其不同时期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47、。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小说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主题,而这一切都得力于肖像描写,尤其是几次富有特色的眼神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自主练笔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倒叙手法,一开始就把祥林嫂临死前的形象推到读者面前,造成很强的悬念,有力地叩击着读者的心弦,吸引读者追寻答案,使小说开头就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请运用倒叙的手法为作文一张照片写一个开头,要求:语言流畅,100字左右。“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地安排写作顺序,能够使文章曲折生动,跌宕生姿。倒叙,即有意打破时间的先后顺序,把发生在后面的事件结局先讲述出来,然后再追溯事件
48、的来龙去脉,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首先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些情节突出醒目地加以呈现,使其得到有效的强调,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力量和强烈的悬念感。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这张照片是我的珍藏,是我6岁时与父亲的合影,很温馨的画面。但若仔细看,你会发现一道白色的撕裂痕迹,那是黏合剂的颜色。这触目的白线里有一个故事,发生在我10岁那年的冬天。我的生活舒适而幸福,父母对我这个独生女十分宠爱。我的一位在外地长大的表姐进了我家,与我一同生活学习。也许是为了排遣她刚到我家的不安和寂寞,父亲对她关怀备至,有时甚至忽略了我。妒忌渐渐在我心中生长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素材挖
49、掘他山之石(1)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悲剧性不仅仅表现在因个体遭遇不幸而带来的悲剧,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悲剧。浓厚的封建思想以及那些把听祥林嫂讲故事当作安慰自己无聊、麻木精神的手段的周围人对她的影响,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社会悲剧性。捐了门槛之后仍不被理解成了祥林嫂内心永远的痛,也正是这不被理解的痛,才让她在别人的“祝福”声中死去。她的死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多一些责任,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爱心,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则素材可应用于等话题中。提示:“让世界充满爱”“多一些关爱,少一点冷漠”“大爱无言”“伸出你温暖的手”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素材挖掘他山之石(2)
50、柳妈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出于善意,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承受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柳妈的自身被害与她的不经意害人,说明改造人首先要改造人的思想。这则素材可应用于等话题中。提示:“罪恶的善良”“旧礼教的罪恶”“改造人首先要改造他的思想”“信念”写作积累技法导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素材挖掘他山之石我们晓得鲁迅一生的经历,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林林总总,都一清二楚。鲁迅的文章有权威的注释,甚至不用读他的文章,只背熟注释、写作背景,考试时便可得高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鲁迅的文章与孔子的思想一样沦为一件外衣,在各式各样的试卷中被分析得支离破碎。鲁迅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