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工业、服务业 答题模板工业的投入因素和产出 :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产品和三废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 :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技术革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原料种类和利用率。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 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 :减弱。仍具吸引力。通达性,趋于重要。生产自动化,劳动力素质要求高。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国防。政策。个人
2、偏好。工业惯性。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水污染(河流下游),大气污染(下风向),与居民区距离,卫生防护带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 :生产的联系;空间联系;信息的联系工业集聚的优势 :共享基础设施;交流协作;降低运费;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工业分散的原因 :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较小;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自发形成。规划建设。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 :发育低(食品工业)。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 :煤炭资源丰富。铁矿区近。水源充沛。交通便捷。市场广阔。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地位下降。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发展新兴工业。调整布局。改善交通。发展科技。消除污染。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中小企业。轻工业。生产分散。资本集中低。分散型工业化。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人员高水平。增长速度快。研发费用高。面向世界市场。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科技教育发达。便捷交通。军事订货。1、工业区位因素(1)土地: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2)水源: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临河湖分布。(3)原料: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很大。(4)动力:充足的动力供应是
4、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考虑接近境源供应地。(5)交通运输: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书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治江港口和铁路枢组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新型运输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业集中于原料地或市场的状况。(6)市场:接近消费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7)劳动力: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具备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民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机械化、自动化降低了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提高了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廉价劳动力吸引劳动密集型工业布局。(8)政府服务:政府
5、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9)集聚效应: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和协作。(10)个人偏好:个人的兴趣、爱好、乡土情感等影响工业区位选择。(11)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成为现代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12)其他:技术、信息等。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环境要求: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等。(2)污染程度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如服装厂、玩具厂等。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如汽车厂、机械厂、仓库等。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布局在
6、远离城市的郊区,如钢铁厂、水泥厂等。(3)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如水泥厂、酿造厂等。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如钢铁厂、火电厂等。(4)环境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表现:环境因素往往是通过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在环境质量标准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工业用于环保达标、废弃物治理等投入相对较高。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污
7、染工业,转移到环境质量标准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3、工业区位选择(1)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工业类型主导区位因素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原料不便于长途运榆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钢铁厂、采掘业等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市场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棉布厂、石化工业等接近消费市场动力导向型工业动力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冶金(如炼铝厂)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
8、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工业知识和技术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2)特殊案例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大庆、辽阳、克拉玛依的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上海、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地;精炼铜需要选择能源地。山西省电解铝接近燃料和原料地;广西电解铝接近火电站和原料地。伊春家具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原科,跨国公司在“珠三角”设立高档家具分厂则是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新疆棉纺织工业布局在棉花产区,多属于原料导向型;华北地区棉纺织工业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上海
9、、青岛棉纺织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鞍山、包头等地兴建棉纺织工业是为了平衡重工业地区职工性别构成的社会需要。鞍钢属于煤铁复合体型;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在燃料地;攀钢、包钢布局在原料地;宝钢、首钢则布局在市场所在地。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料、能源、劳动力数量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信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素质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信息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2)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使原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船舶的大型
10、化极大地降低了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由此,钢铁、石油化工等对原料消耗大的工业的区位选择转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沿江港口布局。(3)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与加工的空间分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复杂产品的各种组件可以在全球采购。因此,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如汽车制造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其总部更趋向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4)信息通达性的影响:在发达的物流支撑下,出现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需要与客户和相关企业保持即时的联系,因此,区位选择更看重信息的通达性。(5)工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产品形态,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
11、本; 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对运输的时效性要求提高。(6)冷藏技术发展的影响: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使得一些本需临近市场的工厂,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如奶产品加工厂等。5、工业生产(1)重要传统工业能源工业:能源工业指能源的采掘和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和电力三个部门。冶金工业:冶金工业指对金属矿物的勘探、开采、精选、冶炼以及轧制成材的工业部门。包括黑色冶金(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两大类。冶金工业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部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金属材料,也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机械制造工业:机械制造工业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
12、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工业部门。汽车、飞机、船舶等制造水平是机制造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分、形态来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又称化学加工工业。化学工业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类,无机化学主要有酸、碱、盐、硅酸盐、稀有元素、电化学等工业;有机化学主要有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化肥、农药等工业。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跨类的部门层出不穷,逐步形成酸、碱、化肥、农药、有机原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染料、涂料、医药、感光材料、合成洗涤剂、炸药
13、、橡胶等门类繁多的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工业:纺织部门指将自然纤维、人造纤维原料加工成各种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的工业部门。如棉纺织、毛纺织、丝纺织、化纤纺织、针织、印染等工业。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2)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具有很高的经济效。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主要发展领域包括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14、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传统产业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也可称为高新技术产业。(3)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农、林、牧、渔产品)和野生动植物资料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农产品加工业划分为五类,即: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木材和木材产品包括家具制造;纸张和纸产品加工、印刷和出版;橡胶产品加工。6、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方面:工业数量的增多,工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文化内涵方面:发展某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会促进该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的发展;弘扬传统农业文化,促进社
15、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方面:能促进某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方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附加值,减轻了环境污染。社会效益方面: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基础设施方面: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的发展或优化升级;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2)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的开发可能破坏植被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等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工冶炼环境污染(排放“三废”)。 资源过度开采、加工冶炼加剧资源的短缺。7、工业的可持续发展(1)大尺
16、度区域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美化环境、整治污染,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调整工业布局(2)小尺度区域扩大生产规模,实行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多样化发展加强产品的研发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创新和竞争意识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规模,树立国内、国外两种市场观8、工业联系(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表现: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举例: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17、(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表现: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举例: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联系9、工业集聚(1)概念:工业集聚是指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即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的现象。(2)形式:传统工业的集聚: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即传统工业区),如钢铁工业集聚形成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
18、集聚形成石油化工区新工业的集聚: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要获得规模效益而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形成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即新工业区),如电子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区(3)意义: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10、工业地域(1)概念:工业集聚而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2)类型按照形成原因划分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形成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地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把生产工序上业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
19、而形成的工业地域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工业联系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发展潜力多为传统工业,结构较单一,改造困难经济、环境效益较高发展潜力大,经济、环境效益较高举例传统工业区一般为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上海金山石化工业区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规模大小划分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发展条件钢铁工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等生产过程复杂,其内部的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发育程度高一些地区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级加工工业,这样形成的工业地域,工业
20、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发育程度低举例钢铁城、汽车城、石油城面粉厂、糕点厂、糖果厂11、工业分散(1)概念: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或工业区之间距离趋远的现象。(2)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及工业类型类型原因目的案例传统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利用廉价的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不少企业由美国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新兴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适宜空运“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分厂由跨国公司形成的工业分散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运输技术的新发展福特汽车、飞机制造(3)优势:工业分散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区
21、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分散规律:工业分散时一般会把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本地区。12、传统工业区(1)概念:传统工业区一般是指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工业地域,很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2)典例: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工业区和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3)地位:在各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我国发展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点。(4)问题:普遍面临
22、着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5)现状: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造。(6)整治措施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13、新工业区(1)概念: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言,人们把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工业区。(2)新工业区的“新”特点时间新形点于20世纪50年
23、代地区新出现在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形式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部门新以轻工业、电子工业为主(3)类型:新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形式最典型:一是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该区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将众多中小型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区,如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这些地区基本上没有传统工业,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宇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地域。(4)发展模式高新技术工业区:选择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的地区发展高新技术,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更新产品,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科研经费轻工业区:以
24、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乡镇企业: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同种产品之间的生产联系不密切,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服务业的区位因素1、服务业服务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分为商业性服务业和非商业性服务业。商业性服务业,如零售、餐饮、住宿、金融、娱乐等,主要以营利为目的;非商业性服务业,如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等服务业,不以营利为目的。2、服务业的区位因素(1)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大部分服务业主要受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法规、集聚、历史
25、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区位因素影响市场考虑人口规模、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小型便利店、理发店、洗衣店等投资少、经营成本低,营利所需的顾客数量较少一般分散在居住区,主要服务附近的居民大型、高档的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人们光顾的辅次少、营利所需的顾客数量较多选择在服务范围较广的城区中心交通交通便利客流量大,可扩大消费市场,便于商品运输,如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一些城市中的大型商场多分布在市区十字路口或是主要干道旁边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如零售、餐饮、住宿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集聚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捷地
26、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2)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因素也会影响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例如,为了缓解城市中各居住小区停车困难的现市场劳动力交通集聚象,政府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相应规模的停车场。(3)非商业性公共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分布。例如,公立学校、医院的布局主要是根据人口分布来确定的。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服务业发展变化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如软件服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科技咨询、文化创意设计等。传统服务业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融合与分化。(2)新服务模式原因:随着物联
27、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透,与各行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业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模式。举例: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共享单车、现代物流、个性订制服务等。主要影响因素:网络信息技术。(3)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现代物流行业呈现集聚化、融合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等趋势。集聚化:整个全球物流市场,尤其是快递行业呈现龙头企业垄断集聚化发展趋势融合化: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渗透物流行业,物流产业向金融、电商、培训等高关联性领域不断延伸发展,与相关行业不断融合数字化:不断进行信息化升级与改造,推进物流信
28、息的采集、共享和交换,实现从快速物流到精准物流转变智能化:科技物流持续升温,整个物流行业呈现“智能化、无人化”等趋势。4、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2)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3)我国三大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是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4)三大产业的关系是:第一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了条件;
29、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5)不同国家三大产业比重的不同一般有以下特点:发达国家三大产业的比重排列顺序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三大产业的比重排列顺序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少数落后国家是第一产业比重最高。其总的规律是: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如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在70%左右。5、产业结构的升级(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2)产业升级表现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
30、业。(3)产业升级的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4)产业升级的原因比较优势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政策的引导: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技术创新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该地区产业升级,新的产业不断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并依次带动相应地区的产业升级原因。(5)产业升级的方向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国
31、家和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各有不同,通常可归纳为产业延伸、产业更新和综合发展。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业不断增长,推动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产业更新: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综合发展: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比如,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
32、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6、产业结构变化规律(1)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随着资源的开发,工业化不断推进,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快速上升,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占主导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工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质就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2)从时间发展看,各地区的产业结构都会经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
33、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从产业内部的变化来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加工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从劳动力分布上来看,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一般表现出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3)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和产值的比例变化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值和从业人员的比例不断发生变化,一般有以下规律:起初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随后包括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都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最合理的产业结构比重排列顺序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
34、一产业。7、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概况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方向:通常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类型: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市场:a.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b.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c.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承接地会发生变化。内部交易成本a
35、.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b.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成为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的因素之一。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如在区内提供优质的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和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等。政策a.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b.对于产业承接
36、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品,从事产品加工(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或地区:随着本国的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大量吸收
37、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4)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发达国家或地区: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变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5)企业全球化的意义开拓海外市场吸引当地高素质劳动力利用地区优势,获取当地市场信息,增加产品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6)企业本地化的意义生产服务于本国,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对本国产品产生认同感9、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从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和原料产地,向市场和交通优越地转移,如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
38、或落后地区。从产业转移的顺序来看,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来看,由发达地区流入到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到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2)不同类型产业转移的原因环境资源型:由于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部和南部转移;北京首钢转向曹妃甸。市场转变型:拓展新的市场为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如欧洲将汽车生产线转移到我国;台湾地区的机电企业、生产工厂转移至大陆。布局调整型: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珠江三角
39、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山区转移;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10、现代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分析(1)规律:在曲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新技术的投入,使产品附加值逐渐上升;在曲线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利润最低的部分。(2)研发中心全球布局的意义吸收、利用当地技术优势、人才;使研发本土化,解决难题全球协作,共享资源;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3)材料、零件供应商全球布局的意义利用各国优势生产供应;满足市场消
40、费需求多元化;对全球价格进行比较,降低生产成本。11、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1)经济全球化含义:可以理解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主要表现a.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和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b.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意义:a.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率。b.促进国际合理分工,使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益。c.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加快了科技进步与传播。d.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
41、加复杂,是一个相互竞争,也是一个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促进了经济多极化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3)国际合作概念:包括政治合作、经济合作、军事合作、文化合作等,一般是地区或国际组织基于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国际合作有助于各国优势互补,协调人地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合作、社会和谐和文化包容创新,实现各国共赢发展。必然性a.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b.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4)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密切的国际合作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c.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d.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模式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 27 页 共 27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