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7.61KB ,
文档编号:408020      下载积分:4.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0802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解析版).docx

1、 专题专题 02 0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重难点梳理】【重难点梳理】 一一. .土地制度:土地制度: (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制度,逐渐形成了租佃制为主的 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时期: 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原始公有,商周时期井田制(特点:对份田,农民只有使用权;与分封制相结合)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瓦解;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承认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肯定土 地私有制;因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租佃关系产生。 秦汉时期:自耕农经济和地主土地所有的田庄经济(聚族而居;有私人武装;劳动者与庄主有较 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三国两晋南北朝:土地兼并(因:土地私有制

2、的存在)严重,地主土地所有的田庄经济,租佃关系仍具 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了抑制兼并,统治者采取了很多均田、屯田措施来限制 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如:三国屯田制;北魏均田制。 唐朝:均田制,唐中期瓦解;土地兼并严重,地主土地所有的田庄经济,租佃关系仍具有人 身依附关系,但没有魏晋时期强; 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制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 明清时期:兼并严重,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租佃制普及全国,契约纳租方式确定,货币地租 发展起来,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自主权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农 业经济发展)。 二、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二、对小农经济的认识 条件: 有利条件: 工具的

3、改进。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之下, 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规模小,为了增加收人,农民努力地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明智的统治者为保证政府的收入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 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 农民战争酝酿、爆发。 (2)特点 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 是满足自家基本

4、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但却具有顽强 的生命力,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 弱点 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不变的生产技术和日益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脆弱性。 (4) 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自耕 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 评价:自产自销,生活稳定; 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规模小, 分工简单, 难以扩大生产, 阻碍社会分工; 是阻碍近代中国生

5、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历史悠久; 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多种经营模式(官营、私营、家庭手工副业) 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 地域分布广并且呈现南移趋势。 四、古代商业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四、古代商业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l )历史线索 商业:从秦汉、隋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商业发展、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及对外贸易等层 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到了清代,资本主 义萌芽继续发展, 但由于封建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6、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稀疏而又微弱。 ( 2 )历史特征 商业: 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阶 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水 平。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资本主义萌芽: 在局部地区某些行业出现。 发展缓慢。 没有经历资本积累过程,受农业、手工业 制约影响较严重。 在手工工场内出现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五、重农抑商政策五、重农抑商政策 ( l )内容: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主 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

7、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是封建政府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对国民经济的种 种控制: 统治者强调以农为本,商为末,强化本末意识; 注意减轻赋税,防止农民大量破产; 抑 制土地兼并, 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强化户籍管理, 限制人口自由流通; 抑制商人、 限制商业活动。 ( 2 ) 实施原因: 根本原因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 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国民生计、国家稳定和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工商业不能提供 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3 )实质和目的:封建国 家利用政治手段使小农经济不致全面崩溃,保

8、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 4 )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 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消极作用:不仅维护了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而且 极大地压制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六、闭关锁国政策六、闭关锁国政策 ( 1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严格限制和禁止国人对外交往和出海贸易,另一方面严格限 制外商来华贸易。 ( 2 )实行的原因: 经济根源: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 社会根源:小农经济落后性和

9、闭塞性及封建主义的劣根性; 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 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 3 )影响: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人侵有一定的自 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 了中国和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3、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客观原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

10、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过步、科技著作的颁布条件。 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促进经济发展。 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单元巩固训练】【单元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 ) 1先秦著作山海经记载: “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 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 说明( ) A历史记述的正误必须得到考古发现佐证 B文献资料不能

11、作为一手史料 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答案】D 【解析】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 A 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 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 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故 D 项正确。 2阅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 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 四川 绵阳 斧、锸、锛 四川 荥经 铁锄、曲柄刀、削刀 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 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 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12、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答案】C 【解析】 铁犁牛耕只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下主要的生产工具和农业动力,铁器的广泛 分布并不意味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格所展示的只是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 区铁器分布表而非比例表,所以仅仅依据该表格难以推断铁器是否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的生产工具,故 B 项 错误;通过材料表格不难看出,铁器于东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已经比较广泛,故 C 项正确;西南地区 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故 D 项错误。 3(2018沧州质检)汉书货殖传记载富商罗裒以

13、其半“赂遗曲阳、定陵侯,依其权力,赊贷郡 国,人莫敢负。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 。同时期,丞相张禹“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 。材料 主要反映出( ) A盐铁官营制度开始实行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转变 C官商一体影响社会秩序 D富豪专横威胁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富商罗裒擅盐井之利”可知富商与官府勾结擅营盐井之利,官商结合扰乱正 常社会秩序,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自战国以来,中国古代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错误;材料未 涉及地方豪强对中央集权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4表中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14、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答案】A 【解析】从夏商周到宋元农民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中国土地经营制度从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到小农经济 (土地私有制),再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租佃制的演变,故 A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已形成,故 B 项错误;赋役制度指的是赋税和徭役的征派,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农民称谓的变化 体现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变化,并未体现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故 D 项错误。 5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

15、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工商 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 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 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 【答案】B 【解析】 手工业为官府所垄断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工商业传承,呈现传于子的 特点,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工之子” “工匠之子”是传于儿子,不体现在家族间传承,故 C 项错误;手工 业技术传承不能体现是哪种手工业经营方式,故 D 项错误。 6(2018黄石调研)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番禺、顺德等十余州县统计,永乐年间共有墟市 33 个,嘉靖 时增至 95 个,万历时更发展到

16、 176 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 4 处,嘉靖时增至 8 处;建宁县更从 原来的 1 个增至 9 个。明中后期不断增长集市数量说明(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答案】A 【解析】 集市主要产生在城乡结合地带,是农民交换货物的重要场所,故 A 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地 方集市发展状况,没有涉及南北交流,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材料没有体现, 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北方集市发展状况,故 D 项错误。 7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 “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17、”此后,我国中 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 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 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 D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 【答案】A 【解析】 由于棉花于宋末元初传至中原地区, 这直接导致了此后的古代中国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棉花逐渐取代木棉成为人们衣被原料的主要材料,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8 (2018 滨州调研)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尤其以田产交易的规定最为详细, 有书载“官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土地市场化加强 B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C城市经济

18、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法律保护所有权,尤其是土地的所有权,采取“田制不立” “不 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所谓“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从本质上来说,就 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故土地市场化加强符合题意。 9(2018南京期末)宋代裴湘浪淘沙汴州 : “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 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这反映出 当时的东京城( ) A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B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19、D市坊界限已被打破 【答案】D 【解析】 草市是在乡村,遍布城内各处的是市,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东京城内的繁华,长途 贩运贸易兴盛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 B 项错误;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 C 项错误;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 盈”表明市坊界限已被打破,故 D 项正确。 10明代有的徽商经营染业致富,但仍然要“治甫田以待岁,凿洿池以待网罟,灌园以待瓜蔬,腊饔 飧,不外索而足。 ”材料主要说明有的徽商( ) A积极开发农村市场 B以农业为发展基础 C存有自给自足观念 D改变了旧经营方式 【答案】C 【解析】明代有的徽商经商致富之后,仍然要“治甫田以待岁不外索而足” ,说明有的徽商还是通 过种

20、田捕鱼、自种瓜果蔬菜满足生活需要,而不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说明他们存有自给自足的观念, 并不是要积极开发农村市场,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要以农业为发展基础以及经营方式的 改变,故 B、D 两项错误。 11有学者研究认为,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 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 ) A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 B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C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D “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政治上的原因,故 A、B 两项错 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是经济上的原

21、因,故 C 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受儒家文化“重义轻利”观 念的影响,这是文化方面的原因,故 D 项正确。 12乾隆帝时规定: “福建省的牯仔头是一种适宜航海的大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风,未便任其置造, 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 ”这说明当时( ) A中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 B中国远洋航海技术严重落后 C正式确立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商人无法开拓海外市场 【答案】D 【解析】 材料没有说到中外贸易的情况,故 A 项错误;材料仅是对一种船的限制,没有说明远洋航 行水平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的禁造大船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正式确立,故 C 项错误; 由材料“未便任其置造,以

22、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可知中国商人无法出海经商,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第第 1313 题题 2525 分,第分,第 1414 题题 1212 分,共分,共 3737 分分) ) 1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 始通于西汉张骞 “凿空” 、 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 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 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 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 2 材料二 唐朝

23、丝绸之路畅通, “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 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 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 “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 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 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 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 乐舞为参照

24、,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 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 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 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 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 3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 影响。(15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10 分)

25、【答案】 (1)变化: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 非洲东海岸。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 业工艺等领域。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东非等地区。 影响: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唐 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2)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性 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

26、动;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 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可知汉代丝绸之路的 范围是中国至中亚,内容以汉代的物品向西传播为主,贸易的对象则为西亚和中亚国家;根据材料二“伊 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 “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 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可得出唐朝丝绸之路的范围已经突破西亚、中亚,包含了印度洋周边、 非洲东岸等地区,交易的内容除了商贸,还涉及了政治、外交的内容,交往的对象变得更宽广,

27、南亚、东 非也受其影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稳定边疆形势”可知对唐朝边疆的稳定有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丝 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可见能增加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二“外来物品如金 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 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可得出推动了唐朝手工业的进步,根据材料二“在 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 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可得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等。 第(2)问,对于汉唐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8、,联系所学汉唐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政治、政策、开明程度、 交通条件、经济水平与商人的贡献等角度展开叙述。 14(2018武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于 19901991 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 周末至春秋初。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我国一些学者甚 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 2003 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整个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陕西临潼下刘村 秦始皇陵西刑徒 墓 秦始皇陵园 秦始皇陵兵马俑 坑 江西遂川 铁戟 2 件 铁剑 1 把 铁匕首 1 件 铁

29、矛 1 件 铁镞 1 件 铁铤铜镞 2 件 铁铤铜镞 80 件 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铁兵器 141 件,但青铜器高达 6 751 件,其中兵器 1 904 件。一 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 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 摘编自 碾 压世界的秦代“上古神兵”真的存在吗 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证。(要求: 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12 分) 【答案】 示例一: 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论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周末至春秋初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出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人

30、工 冶炼的铁制武器。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左传记载的晋国铸铁鼎,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示例二: 观点: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论证; 春秋战国时期, 左传 中记载的晋国铸铁鼎、 河南三门峡虢季墓中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 只表明了中国开始使用铁器以及冶铁术的发明年代。 秦代铁兵器在秦军兵器中所占比例小,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中的铁兵器占墓葬总兵器比例不足 10%,西 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 西汉赵

31、过推广耦犁,后来使用犁壁,西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表明西汉中期我国铁器使用范围和 冶铁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总结:铁器始用年代、冶铁术的发明年代和进入铁器时代的年代,这三者是有区别的。西汉中期,我 国铁农具、铁兵器日益增多,冶铁技术也明显进步,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解析】从材料“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和“一 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 ,可总结中国铁 器时代的上限的观点为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和 “西汉中期, 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 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运用材料中记载和考古资料以及所学相关史实进行阐释即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