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专题 01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重难点梳理】【重难点梳理】 一、知识要点:一、知识要点: 考点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 年 分封制 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 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 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
2、法制的核心是 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 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 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 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宗法等级。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 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
3、,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丞 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 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 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
4、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 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易错易混点:二、易错易混点: 【易错
5、点】【易错点】 1、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 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 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 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 分权的制度。 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 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5、 “汉承秦
6、制” ,并非指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易混点】【易混点】 1、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3、明朝以前,宰相(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 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单元巩固训练】【单元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 ) 1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
7、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 建制度”( )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西周初年”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但不能 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故 A 项 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 “以拓疆域” ,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 B 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 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 “以拓疆域”相符,故 C 项正确;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需要到
8、秦 汉中央集权确立,与材料中“西周初年”不符,故 D 项错误。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 “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 则无以弭天下之争。 ”材料主要说明( ) A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C商周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宗法制度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答案】D 【解析】根据“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可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 法制能解决权力继承问题,有利于政局稳定,故 D 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商周史实,故排除。 3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 法关系和政治等级
9、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 B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 C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 D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 【答案】C 【解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孔子,故 A 项错误;材料“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说明“礼” 的传统很久远,但并未提及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对“礼”的重视,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重在敬神”到“将 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 ,可知礼的重点由神 到人的转变,故 C 项正确; “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反映出礼乐制度强调人们的认同感, 并没有反映出维护社会等级,故
10、 D 项错误。 4著名学者柏杨提出: “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 神”( ) 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B保证了民主决策 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 D防止了官员腐败 【答案】C 【解析】材料论述的是“秦政府的组织精神” ,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A 项错误;秦政府“政治、 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但皇帝拥有决定所有军国大事的决策权,不能保证民主决策,故 B 项错 误;秦朝的分权是维护皇权独尊,最后集权于皇帝,本质上是皇帝的专制独裁,故 C 项正确;监察制度在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官员的腐败,但“防止了官员腐败”说法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 5从
11、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 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 A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答案】A 【解析】分封制的瓦解使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郡县 制的形成有利于中央集权模式的形成,故 A 项正确。 6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 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该规定是为了( ) 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B防
12、范官员的职务犯罪 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 【答案】B 【解析】材料是对官员调任的规定,与官员任用程序无关,故 A 项错误;官员调任不允许带原有官吏, 这样可以防止官员势力坐大形成利益集团,从而可以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对官员调 任的规定与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官员数量进行减少,故 D 项错误。 7 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 为中朝之主。 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 这种做法( ) 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 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 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 D使皇权受到制约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将军辅政而
13、领尚书事成为惯例”可知,通过内朝牵制外朝,使相权受到了制约,故 A 项正确;B 项是唐末五代的政治特点,故 B 项错误;C 项是宋朝政治的特点之一,故 C 项错误;题干中举措 加强了皇权,故 D 项错误。 8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 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 A沿用九品中正制 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存留察举制痕迹 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答案】C 【解析】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与材料中“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 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相符,故 C 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
14、信息不符。 9(2018贵州联考)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 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制度;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尤其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权倾朝野。这些制 度的形成主要说明了(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监察制度的削弱 D防范官员的腐败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西汉设置内外朝制度,明朝时期设置内阁,主要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加强, 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不是中央和地方,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君主对相权的控制,不是防范官员的腐败,故 D 项错误。 10钱穆中
15、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 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 ”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 (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元朝的行省制度 C明朝的内阁制度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B 【解析】根据“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 “地方政事”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管理制度。三省六部制 是中央官制,故 A 项错误;行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命,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与材 料描述相符,故 B 项正确;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 C 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属于中 央机构,故 D 项错误。 11明中叶以后,
16、朝廷中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皇帝争辩,甚至出现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 处为荣的现象。这主要表明当时(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削弱 B内阁职权凌驾六部之上 C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约束 D文官集团以批评皇帝为乐 【答案】C 【解析】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故 A 项错误;内阁只是一个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 中央机构,故 B 项错误;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处为荣,对皇帝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故 C 项正确;文 官集团是以皇帝为权力核心的官僚集团,效忠皇帝是其主要宗旨,故 D 项错误。 12 “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 外任官员。 ”这
17、说明军机处( ) 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答案】A 【解析】材料“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 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组织严密、机密性强,有利于政令执行,故 A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18贵阳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 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
18、批准,于是,皇帝 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 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 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 材料二 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 ,又颁布大明令 ,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 。作为法 典的“律”与“例” ,在司法层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 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 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
19、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 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 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 本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1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12 分) 【答案】 (1)措施: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 “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 目的:加强皇权专制统治。 (2)影响: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
20、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 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 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但官员利用法律条文繁复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 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制约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 “皇帝设辅佐机构 内阁” “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等内 容概括;第二小问,从材料一“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 制度保障” ,
21、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每一句话逐层概 括,并结合明朝颁发法律的目的综合分析。 14(2018长郡中学高三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种圈层结构, 它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不断向外部空间进行扩展。 从秦汉到明清,圈层结构经过两千年的空间扩散,外部达于自然边疆,内部结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核心 边缘边疆的圈层梯度分布,行政管理层次上的政区、城、镇、乡村的等级系列并逐渐成为一种稳 定的模式。 摘编自姚晓瑞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 解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
22、:观点合理,史 实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答案】 答案:示例一 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个圈层的梯度分布。 论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空间;秦汉时期此地缘政治空间向外 扩展到了北至长城、南及岭南地区;最终到明清时期地缘政治空间达到了北至蒙古高原、东至大海和西至 新疆的自然地理边疆,从而体现了圈层性的梯度分布。 示例二 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圈层空间结构是一种稳定的模式。 论述:中国古代自先秦时期形成了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区后,秦汉后以此核心区不断地进行政治空间 的扩展;历代政权对地方管理也是由核心区向边缘区管理;核心区无论是政治大统一时期还是政治分裂时 期,都表现出了政治统一的凝聚性,这都说明地缘政治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解析】解读材料,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圈层结构” “圈层梯度分布” “稳定的模式”来提炼观点。 如果选择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个圈层的梯度分布,可从先秦到明清时期地缘政治空间上以中原 地区为核心,逐渐扩展到边疆,这一圈层性梯度分布的形成上来论述;如果选择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圈层 空间结构是一种稳定的模式,可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以中原地区为核心,逐渐扩展到边疆,政治上统一的凝 聚性的形成上来论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