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记叙文阅读第四讲人物与写作手法(2015辽宁丹东)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我感激地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
2、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
3、:“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我有刹那的犹豫,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公平的,就为了我要上一节完美的课,而不允许一个学生把话说完,那么从此以后,他还会以信赖的目光温暖我吗?这时,铃声刺耳地响起来,我没有打断安锐。“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完;冬天一下雪,半夜就得起来扫雪。妈妈的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平日里的许多疑问,突然一下子被解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秋天里,他每天都有好看的落叶送我,为什么在我们打雪仗时,他会一个人在那里奋力地滚雪球,然后推进树
4、篱中去。安锐举起那张画:“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的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我爱我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待。我哽咽着微微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在我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有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学生们的,有老师的,甚至还有评委和专家们的。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十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现在,我热爱生命的每一天,因为
5、在8岁半那年,我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原文有改动)1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我”是一个尊重学生、对学生公平、爱学生、有上进心、富有教学艺术的年轻老师。(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阅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思想特征、性格特征、精神风貌和人物的社会、时代意义。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以上几个方面尽可能全面地去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一是通过情节发展分析,二是通过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三是通过侧面描写分析,四是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句去体会人物形象。本文中的“我”是一名年轻教师,从文章对“我”执教公开课的描写和虽渴望奖杯却仍愿意犯拖堂的大忌给学生一个发言的机会
6、,以及文末“我”的教育给了孩子积极影响的结果,评价一下“我”是一名怎样的教师即可。2.请写出与第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2分)(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前后照应的把握能力。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中,前后有两次或两次以上写到某事物,或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就可根据这一点去找对应词或句子。第段画线句子是安锐所描述的妈妈的样子,前文对安锐妈妈的描写只有第段安锐画的画,据此可得出答案。中考对文章刻画人物的考查: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分析作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说
7、明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的写作手法的考查范围广,方式灵活:判断文段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分析文中环境描写文段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作者表现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事件的方法;辨别文章的抒情方式和作用;分析作者表达观点和主题的方式。一、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作用:人物形象是通过其言行举止、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可以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的手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句子归纳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时还需注意文段是否采用了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1)直接描写:即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作用: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暗示人物身份、地位、遭遇等。(2)细节描写:即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人物语言、动
8、作、神态、外貌,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如:故乡中“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一句中的一个“塞”字是对杨二嫂的动作进行的生动细致的描绘,把杨二嫂爱占小便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2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1)描写他人的言辞举止或心理活动。作用:衬托主人公的形象。(2)环境、场面描写: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描写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作铺垫(埋伏笔)。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9、、结构手法、表现手法等。1表达方式的作用:(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2)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3)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4)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结构手法的作用:(1)照应:照应题目,前后照应,首尾照应。作用: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2)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3)悬念:层层设疑,牢牢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4)伏笔: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收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5)铺垫:引出下文议论抒情,为下文张本;
10、烘托下文出现的主要人或事,使之更突出,深化主题。3表现手法作用:(1)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作者的本意是_,而先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_;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_和_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_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_。(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_与_相似的特点,通过对_准确地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_的目的。(4)以小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_入题,抓住_的_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5)衬托(正衬
11、、反衬):用_的_衬托_的_,使_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6)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_的_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7)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点明了_的主旨,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8)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_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9)动静结合:将_的“动”与_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10)虚实相生:将_的虚写与_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_的本质(特点),深刻揭示主题。一、(2016预测
12、)她用绿色守护生命记青蒿素抗疟药发明者、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015年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A_“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
13、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
14、基金会如是说。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B_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时间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
15、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
16、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C_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索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
17、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根据网络文章改编)1请结合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说说“屠呦呦”这个名字寄托了她父母对她怎样的美好期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描写了小鹿呦呦地叫着,在原野上吃着鲜嫩的青草的美丽、和谐之景,而自古以来小鹿又象征人才,所以,可以说,“屠呦呦”这个名字寄托了她父母这样的期待:热爱家园,热爱祖国,健康成长,不断增长才干,将来报效国家。2下面是选文的三个小标题,请将它们分别填
18、在文中的A、B、C处。追梦人,求索之路无止境寸草心,几度寒暑报春晖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3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改进提取药物的方法。从东晋名医葛洪的有关记载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改用乙醇冷浸法,又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4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员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员的精神品质: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锲而不舍、默默耕耘、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百折不挠、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例如:屠呦呦团队历经190次失败,但屡败屡战,从不灰心气馁,而是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终于成功。5画线句子运用了具体
19、的数字,这些具体的数字有什么作用?这些具体的数字有力说明了为了研制青蒿素,屠呦呦团队经过了无数次的艰苦实验,表现了他们埋头苦干,不怕失败,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精神品质。6结尾对青蒿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尾运用了象征手法,青蒿的朴实无华、芳香四溢、绿意盎然象征了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追梦人朴实无华、执着追求、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二、(2015辽宁辽阳)一件毛衣的温度19岁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爱情。事情终究还是发展到了那一步。任我在他校门口一直等着,他始终没有出现。深秋的夜静得出奇,寂寞的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流着泪,无奈地准备打道回府。等我到火
20、车站,去南京的火车已走了。幸运的是,去上海的还有一班。半夜的时候,我坐上了去上海的列车。车厢里人很少,也很冷。心急来寻男友的我,竟忘记带件外套,只穿了件薄薄的长袖。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我把长袖拉得紧紧的,希望能将自己尽可能多地装进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鼻子开始发痒了,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地喷涌而出,还带着黏黏的液体。打定主意后,我借着去厕所的名义,回来的途中,经过他的位置前,小心地问他一句:“袋子里的衣服可以借我穿下吗?等下车我就还你。”他猛然抬起头,瞪大了眼睛,又有些欣喜地看着我,拿出袋子里的毛衣。他红着脸说:“毛衣上有个小洞,你不介意的话,就穿上吧!
21、,道了声谢谢,我拿着毛衣疾步回到位置上,立刻就将它套在身上。有了大大的毛衣,身子顿时暖了起来,一个个鸡皮疙瘩也像败军一样急急撤退了。等身子暖和起来,我才注意到毛衣的袖口处的确有个小洞,不大,但在一整片灰色中还是显得很扎眼,像个自卑的小孩子一声不响地躲在角落里。我看着那个手指般粗细的洞,幡然醒悟过来为什么他一直看着我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了。他一定早就觉察出我的处境,想借衣服给我,却又碍于衣服的不完美不好意思将衣服递上。瞬间,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我心里来回翻滚起来 到南京的时候,他将毛衣留给了我,我没有拒绝,因为有毛衣的相伴,我不再感觉到寒意。至今,我还留着那件毛衣。虽然它旧了,还有一个小洞。人生就是如此
22、奇妙。一个陌生人与你相遇,只占你生命中短短的一寸光阴,有时却又显得如此珍贵。不知道,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一件带着破洞的毛衣,给当时失恋的女孩儿带来多大的宽慰与温暖。(选自读者丛书,有改动)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当“我”因失恋在回家的火车上又冷又无助时,一个男孩儿借给“我”一件袖口上带着破洞的毛衣,让“我”感到了温暖和宽慰,内心终生难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各个方面概括。“我”寻找失恋的男友无功而返,踏上回家的火车,身体寒冷无人帮助之时,因为衣服上有破洞,男孩先是不好意思借给“我”衣服,后来“我”自己主动讨借带
23、有小破洞的毛衣,最后男孩的毛衣让“我”感到温暖,以至于在内心终生难忘。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穿得少而感到特别寒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方法作用的能力。做题思路:先要辨析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此种修辞方法在该句中的具体作用,最后,按照“基本作用语境作用”的思路组织答案。提示:“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整整齐齐地站出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然后围绕语境“我感到寒冷”组织答案即可。3选文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
24、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向男孩儿借毛衣时他意外(或“惊讶”)而又欣喜(或“高兴”)的心理,表现了男孩儿善良的品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描写手法,分析其作用的能力。做题思路:先要辨析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此种描写方法在该句中的具体作用。“抬起头”“瞪大”“拿出”等一系列动词说明是动作描写,“欣喜”写出了“我”向男孩借毛衣时,他既意外又欣喜的神态,也表现了男孩善良、美好的品质。4选文第段中那件毛衣虽然旧了,还有一个小洞,可为什么至今“我”还要留着它?因为那件毛衣在“我”身心最寒冷的时候给了“我”温暖和宽慰,让“我”终生难忘
25、,值得纪念;毛衣承载着男孩儿的一片爱心,非常珍贵,值得珍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于问题概括信息的能力。那件毛衣是“我”在车上寒冷的时候,男孩借给“我”,帮助“我”解除寒冷,使“我”既取了暖,又得到心灵的宽慰,值得纪念,更重要的是男孩的优秀品质,关心、关爱他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5结合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男孩儿是个怎样的人。()从男孩儿把毛衣借给“我”并在下车时把毛衣给了“我”的举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人;从“我”向他借毛衣时他脸红的神态,能看出他是一个羞涩(或“腼腆”)的男孩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需要通过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
26、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进行分析,“我”与男孩眼神交汇时,男孩赶忙低下头,一个腼腆、羞涩的形象初步展现出来。“我”向男孩借毛衣时,他红着脸,写出男孩的羞涩。到达目的地下车后,男孩把毛衣送给了“我”,呈现出一个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形象。6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第段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气氛,烘托了“我”接受了失恋这个事实后平静的心情。B选文第段和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互照应。C选文第段中“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中加点的“盯”字传神地写出男孩儿特别想把衣服借给“我”的心理。D结尾段写出了“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我”对男孩儿的感激和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适合用排除法。B、C、D选项理解正确。A项“我接受了失恋这个事实后平静的心情”有误,男朋友一直没有出现,“我流着泪,无奈地准备打道回府”,写出了“我”失恋后内心的无奈和不平静的心情。A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