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总述:总述:诗歌常识诗歌常识 鉴赏诗歌,一定要掌了解其基本常识,掌握鉴赏诗歌,一定要掌了解其基本常识,掌握 一一定量的常用术语,这就像打仗少不了子弹一样。定量的常用术语,这就像打仗少不了子弹一样。诗歌类别诗歌类别:按形式分按形式分:古体诗古体诗 近体诗近体诗 按艺术手法分按艺术手法分: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咏物言志诗志诗 按表现内容分按表现内容分:田园诗、边塞诗、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诗、思乡诗、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闺恋诗、登临诗、闺恋诗、哲理诗、游赏诗、哲理诗、游赏诗、送送 别诗、咏史诗。别诗、咏史诗。诗歌的诗歌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 古诗词中所抒写
2、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以下几方面:.忧国忧国忧民忧民 .建功建功立业立业 .壮志难酬壮志难酬 .借古讽今借古讽今 .羁旅思乡羁旅思乡 惜别惜别怀人怀人 .感时伤逝感时伤逝 .行役戍边行役戍边 .孤高傲世孤高傲世 .隐逸山水隐逸山水 .参禅说理参禅说理,.生活杂感生活杂感。艺术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看从表达方式看:叙述、描述、议论、: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四种表达方式。从抒情方式看从抒情方式看: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间接抒情。间
3、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从表现手法看从表现手法看: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照、抑扬、照应、动静烘托、渲染、象征、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托物起兴,卒反衬、托物起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章显志、画龙点睛,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艺术手法 从从结构形式看结构形式看: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
4、显志、过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渡、铺垫、伏笔等。从写作技巧看从写作技巧看:赋比兴、衬托、对比、渲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画龙点睛、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欲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从修辞手法看从修辞手法看: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比拟、排比、排比、设问、设问、反问、起兴、互文、反问、起兴、互文、对仗、顶真、通感、用典、对仗、顶真、通感、用典、起兴起兴等。等。从语法功能看从语法功能看:有词类活用等。有词类活用等。景物描写方法景物描写方法 白描工笔白描工笔 动静结合动
5、静结合 正面描写正面描写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色彩渲染色彩渲染 观察角度观察角度:俯仰、远近俯仰、远近 上下、高低。上下、高低。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对比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品的时代背景。二二.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心情。心情。三三.展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性格。四四.推动情节的发展。推动情节的发展。五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情手法抒情手法借景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或物或物),情景交融。,情景
6、交融。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托物言志。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托物寓理。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叙事抒情。借古讽今。借古讽今。传统的审美习惯传统的审美习惯:意象的内涵意象的内涵1.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2.草木繁盛反衬荒凉;3.菊花象征隐逸品格的高洁;4.折柳表惜别;5.梅花象征傲霜斗雪、坚强纯洁6.松树象征坚贞高洁;7.竹象征正直谦虚的胸怀;8.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意象的内涵意象的内涵9.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10.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11.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12.落叶代表悲秋、失意;13
7、.落花流水象征韶华易逝、美人迟暮;14.闻雁叫而思归;15.望月怀远(思人、感慨人生)。专题一:诗歌之形象鉴赏专题一:诗歌之形象鉴赏 一一.明确诗歌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即“三象”:景象、物象、人物形象。(一)景物形象(一)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包括景物形象包括景象景象和和物象物象两个方面两个方面.1.景象(多为景象(多为“写景诗写景诗”)诗中的景象一般有:诗中的景象一般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季节、时令、地域等地域等);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8、等。色彩描写等。“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提问方式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的意境?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的意境?(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的感情 分析步骤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景色的有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找出诗人描写景色的有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抓意象抓意象)(2)概括景色营造的氛围。(
9、)概括景色营造的氛围。(描意境描意境)(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情感。()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情感。(点情感点情感)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方式物,用描写方式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想。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准确的体现景色特点。清新明丽等)
10、概括,准确的体现景色特点。(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抒发的情感。)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抒发的情感。例题解析例题解析 例(例(1)西楼西楼(曾巩)(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分析】作者看到之景有作者看到之景有“海浪如云海浪如云”“”“急雨欲来急雨欲来”,听到之声有听到之声有“北风吹起北风吹起”“”“雷声隆隆雷声隆隆”,描述了一幅山雨欲,描述了一幅山雨欲来
11、风满楼的景象。而这一切是诗人在来风满楼的景象。而这一切是诗人在“西楼西楼”“”“卧卧”着看到着看到和听到的,由此可见诗人的心胸和听到的,由此可见诗人的心胸 【答案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劲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的雄劲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襟和内心的豪情。例(2):绝句绝
12、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在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远洋在沙洲上静谁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充满生机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的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例3.雨晴雨晴(晚唐晚唐.王驾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
13、样写表达)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答: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花”来写春景。以来写春景。以“雨前雨前”所见和所见和“雨后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扫兴)(2)前人评价)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却疑春色在邻家”为为“神来之笔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你认为这句诗“神神”在何处?在何处?答:这句诗由答: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
14、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真的“有脚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远去的心情。2物象物象 物象物象(多为(多为“咏物诗咏物诗”-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曲折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品格节操。作者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品格节操。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常用比喻、比拟(拟人、拟物)、象常用比喻、
15、比拟(拟人、拟物)、象征等手法来写物征等手法来写物。例题解析例题解析例(1):早梅早梅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析。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迥”字表现出早梅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的孤单;“白玉条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
16、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例2:小松小松(唐(唐杜荀鹤)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注注: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微,“帝里无相识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17、赏识才居要职。问题:问题:1.请结合前两句中请结合前两句中“刺刺”与与“出出”字,简要分字,简要分析小松的特点析小松的特点 答:答:“刺刺”,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显示其蓬勃的生,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命力,“出出”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把其坚强不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这首诗以这首诗以“小松小松”喻人,写喻人,写“小松小松”初时不为人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卑微而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
18、出作者对人才出身卑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例3.北陂北陂pei杏花杏花 (王安石)(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北陂北陂”僻静,僻静,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南陌南陌”正是熙来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问:前人评价
19、这首诗说:问: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之中。其悲壮即寓闲之中。”请作简要分析。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并以“作雪作雪”和和“成尘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纵被”和和“绝胜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的表达来强调,形象而深沉的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鉴赏的依据:式表现出来,鉴赏的依据:人物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20、神态、心(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理);环境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情节,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提问方式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2)这首诗歌中的这首诗歌中的“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步骤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性质。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
21、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例题分析例题分析:例1:寻陆鸿渐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唐唐.皎然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问:诗中的
22、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分析分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篱边菊”的点缀,可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答案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
23、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环境(景物)描写,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环境(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放旷。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放旷。/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例2:诉衷情诉衷情(陆游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当年万里觅封侯,匹
24、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问: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问: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前两句回忆当年的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前两句回忆当年的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关河梦断何处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方,意味脱离前线;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方,意味脱离前线;“尘暗旧尘暗旧貂裘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旧貂裘。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旧貂裘。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感慨,己衰鬓先斑的感慨,“天山天山”代指
25、抗金前线,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答案答案】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例3 次北固山下次北
26、固山下(唐唐.王湾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等句
27、看出)(2)前人评价)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这两句诗是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你认为它“妙妙”在何处?在何处?答:时序交替,触景伤情;写景中蕴含哲理:答:时序交替,触景伤情;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例4 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答:战争频繁,时尚动荡,民不聊生。(答:战争频繁,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断断人行人行”“”“未休兵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寄书长不达”)(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答: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再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