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224KB ,
文档编号:409062      下载积分: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0906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最新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答案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卧龙小子)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最新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1、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 / 18 武功县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和第和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两部分两部分, ,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90 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交卷时交卷时, ,只交答题纸。只交答题纸。 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分)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25(25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2、 505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 1.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 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 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 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 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强化王权 C. 通过宗法制以巩固奴隶主专制 D. 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大意是:西周之所以平定天下,主要是因为政治制度的创新,西周的制度与 商朝的制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

3、法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分封制。 材料中“立子立嫡之制”、“宗法及丧服之制”指的是宗法制,“封建子弟之制”、“君天 下臣诸侯之制” 指的是分封制。因此,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 里,即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结合,以拱卫王室,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故 B 正确。分封制 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一个方面,分封的对象除了同姓贵族,还有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此 项说法片面,故 A 错误。材料表明不仅仅通过宗法制以巩固奴隶主专制,故 C 错误。礼乐制 度是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密切结合,故 D 项错误。 2.考古发现两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

4、墓葬相比, 墓地在墓向、 墓葬形 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A. 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 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 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2 / 18 D. 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墓葬形制、葬式等制度属于礼乐制度,材料“异族贵族群 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反映了西周异族受到礼乐制度文化 的影响, 故 D 正确; 材料主旨并不是墓葬制度凸显贵族特权, 而是强调礼乐制度文化的传播, 故 A 排除;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 B 排除;

5、材料未涉及宗法制与政权稳定的信息,故 C 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 比存在较多相似之处”,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礼乐制度的影响的角度入手, 即可排 除无关选项。 3.“郡县制的发明使得过去由于分封制度而结构不稳的国家变得更具有向心力, 中央政 令更容易贯彻,统一大国的建立成为可能。“由此可见郡县制( ) A.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B. 保证了地方自主行政 C. 提高了中央决策的效率 D. 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答案】D 【解析】 请“国家变得更具有向心力”“统一大国的建立”说明郡县制从凝聚力以及统一国家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故 D

6、正确;A 属于经济,材料没有体现;B 中自主性不符合郡县制特点;材 料说明地方制度,不是中央决策方式,故 C 错误。 4.秦朝“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官殿彆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 工业,宗正负责呈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 化国为家,皇权至上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C 【解析】 【详解】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的一些职位是专为服务皇室事务所设, 即皇室事务与国家事 务同等对待,反映出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化国为家,皇权至上,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反映 的是这些职位与皇室的关系,A 项不

7、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这些官员的产生方 式,排除 B 项;D 项在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3 / 18 5.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 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D.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柄归中朝”“盖武帝决事禁中, 希见卿相”并结合所学汉武

8、帝重用身边做 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与以丞相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 “外朝”相对应的“中朝”。 中朝的职责是协助汉武帝决策,并不是独立的决策机构,故 A 错误。中朝只是协助汉武帝决策的机构,并非执行机构,故 BD 错误。 “中朝”在宫廷之内 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成为协助汉武帝决策的中枢机构。“中朝”的形成,削弱了丞相的 权力,加强了皇权,故 C 正确。 6.自秦朝设置太尉开始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对官员的监察,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监 察体制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古代监 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其根本原因是 A. 监

9、察机构未按要求行使监察职能 B. 监察机构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 C. 由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 监察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的监察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是为了君主专 制服务的,C 选项符合题意。监察机构未按要求行使监察职能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选项排除。监察机构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的说法,显然不属于根本原因,B 选项排除。监察 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属于监察制度的表现,D 选项排除。 7.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类君主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 内阁( ) A. 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 阁臣权力有限 C

10、. 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 深受皇权控制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4 / 18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没有自己的印章,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答案为 A;材 料体现不出内阁大臣的权力大小。B 错误;材料与办事效率无关,C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 内阁与皇权之间的关系。D 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内阁的特征影响来分析。 8. 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经验值得借鉴。下列属于清朝边疆政策的是( ) 因地制宜处理好民族关系 西藏成为宣政院的直接辖区 重视边疆交通和军事防卫 在西南地区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A. B.

11、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藏成为宣政院的直接辖区,是在元朝,故排除,选 C。清朝时 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加强了清对西藏的管辖。新疆设立伊利将军;在西南地区大规模的“改 土归流”,加强了中央对西南边疆的管理和控制。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的边疆政策 9.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正式建立 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反映了 A. 中国外交向近代化迈进 B. 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C. 中国与列强走向“和好” D. 近代中国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材

12、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处理同世界其他国家间的关系, 建立了专管 外交事务的机构,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开始走向近代化,故 A 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清政府放弃 “天朝上国”思想,故 B 错误;专管外交的机构不能说明中国与列强走向“和好”,故 C 错误;材料未体现外交走向独立自主,故 D 错误。 10.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 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5 / 18 A.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

13、.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 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 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排除 A;材料“在中国 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 故 B 项符合题 意; 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 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 务”只是说明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体现不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排除 C 项; 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

14、, 乃至于到今天, 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近代以来东西方的 交流不仅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更在强调是一个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排除 D 项,选 择 B。 【考点定位】史料史观史法史学观点文明史观 11.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 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 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 A. 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 B. 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 D. 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 【答案】D 【解析】

15、【详解】根据题干“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 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可以知道, 体现了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的态度,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报刊对反割台的关注与支持,没有体现反割台斗争的群众基础如何, 故 B 项错误; 反割台运动并不是受报刊的关注才兴起了, 而是受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而兴起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6 / 18 与发展,故 C 项错误。 12.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 欺凌,

16、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 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 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 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 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 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

17、情,故选 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 B 不 符合题意,故排除 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 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 C;D 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名师点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 是与其一直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 益放在首位有直接关系的,这一题考查了“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一时政热点。考生在做 题时充分利用“抗日根据地”这一信息,然后确定时间,再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就可以排 除掉三个选项,也可以直接选,所以这一题还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 核心素养。 13.“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

18、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 证据汇 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 据。此事反映了 A.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B.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答案】B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7 / 18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爱国知识分子在“九一八事变”后完成事变证据汇编 呈递给国联调查团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 这说明知识分子反对侵略, 维护民族利益的担当与 风骨,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

19、,错在“彻底扭转”;当时知识分子的目的不是研究抗战 而是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故 C 项错误;当时国联调查袒护了日本的侵略行径,没有正 确界定“九一八事变”性质,故 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主要有:对“九一八事变”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材料信息“爱国 知识分子完成事变证据汇编呈递给国联调查团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的理解和判断, 据 此即可正确分析判断。 14.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 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 绝对平均的社

20、会纲领 D.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 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故 D 项正确;“长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故 A 项错误; “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 以致发生内讧, 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 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 B 项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 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 C 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2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5.有史学家认为:“德源(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 去,一定能上道。”文中的“这个方向”是指 A. 借用西方的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发动群众 B. 坚持将反封建与反侵略结合起来挽救民族危亡 C. 发展资本主义,追寻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 【答案】C 【解析】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8 / 18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 国社会,他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使中国走向富强,C 选项符合题意。为了宣传拜上帝 教, 洪秀全借用西方的

22、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来发动群众, 这不符合历史 潮流, A 选项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洪仁玕未将反封建与反侵略结合起来挽救民族危亡, 他提出的主张是为了挽救颓废中的太平天国,B 选项排除。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 理想社会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不符合历史潮流,D 选项排除。 【点睛】 资政新篇的评价: (1)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 命性。(2)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性质。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符合 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3)但它没有

23、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 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 础,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 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但它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16.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左图和右图是 1911 年 10 月和 11 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 B. C. D. 【答案】C 陕

24、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9 / 18 【解析】 试题分析: 错误, 因为武昌起义的时间是 1911 年 10 月 10 日, 也就是 11 月起义已经结束, 排除 A 项和 D 项;项不选,通过图片中的广告只能看出时局变动,但不能说明商人投入政 治变革中,排除 A 项和 B 项;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土崩瓦解,民主共和成为历史的 趋势,商人抓住这个变局将广告由“本世纪的贫血症之良药”改为了“专制与共和之过 渡”,所以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C 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是图片类历史选择题,解读此类题目目时要最大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 题、

25、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 求分析判断选项,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如本题要将广告中的广告词和辛亥革命等知识结合起 来,才能大胆地排除掉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最能体现这一制度特点的是 A. 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总统行使主要权力需经参议院同意 C. 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 D. 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责任内阁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 副署,体现的是对袁世凯权

26、力的牵制,D 选项符合题意。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的说法体现的是主权在民原则,A 选项排除。总统行使主要权力需经参议院同意的说法与责 任内阁制无关,B 选项排除。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的说法与责任内阁制无 关,C 选项排除。 18. 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一书中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的路线 是偏执的。”下列中共“一大”的内容中不“偏执”的是 A. 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 B. 革命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士兵 C.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D. 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 【答案】B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

27、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0 / 18 【解析】 试题分析:中共一大指出,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要求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 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A、 C、D 三项旨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共产主义。这些内容是脱离中国国情的,是“偏执” 的表现,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同盟军。 革命的力量 是工人、农民和士兵,这一内容是正确的,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的成立。 19. 1947 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

28、, 几如雪片飞来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B.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C.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作战打响 D. 南京解放,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开了战略反攻的的序幕;1948 年后人民解放 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 年 4 月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作战打响, 南京解放,国民党统治被推翻。因此从时间上看,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转折意

29、义的重要事件。与此相关的知识 点如抗战后重庆谈判、解放战争的过程等需要掌握。 20.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 无论是在 1954 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 还 是在 1954 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 农民,这表明 1954 年宪法的制定 A.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B. 扩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C. 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D. 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答案】D 【解析】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1 / 18 【详解】 根据材料“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 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可知体现的 是参政

30、议政的人员的广泛性,D 选项符合题意。求同存异的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A 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变化,B 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独立自 主的原则,C 选项排除。 21.1965 年 9 月 1 日至 9 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举行。出席大 会的代表共 301 名,其中藏族代表 226 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 16 人,占代表总数的 80% 以上。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 消灭了数千年的农奴制度 C. 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 实现了西藏地区改革开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其

31、中藏族代表 226 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 16 人”可知,西藏举行的 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藏族人占代表总数的 80%以上, 得出实现了少数民 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故 A 选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消灭农奴制度,故 B 选项解读材料有 误;材料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参政人员结构,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共同繁荣的问题,故 C 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西藏地区改革开放问题,故 D 错误。 22.中共八大提出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健全国家法制, 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这一决策 A. 实现了政府工作的拨乱反正 B. 偏离民主政治发展的正常道路

32、C. 为新中国法建设指明了方向 D. 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政府工作的拨乱反正,故 A 项 错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场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说明没有偏离民主政 治发展的正常道路,故 B 项错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场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 拜”,这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故 C 项正确;“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行”是在文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2 / 18 革结束后,故 D 项错误。 23.据统计:1998 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 6 次以上的村(居)

33、民委员会换 届选举。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B. 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 C. 体现了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 D. 创造性地发展了村民选举制度 【答案】C 【解析】 材料“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体现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加强和扩大,我国农村基层民主 选举实行的是直接选举,故不正确的表述应该是 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ABD 表述正确, 不符合题意,排除。 24.邓小平说, 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而且, “切 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 A. “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 B. 驻

34、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 C. 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 D. 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切不要以 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可以看出,在香港驻军和中央要管理,都 可以体现出香港是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区域,故 C 正确;一国两制是因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 A 错误;特区驻军只是主权的象征,是香港繁荣稳定的保障,并没有说驻军有权利参与特区 事务的管理,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出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排除 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也

35、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 保证”“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 中央一点也不管”, 并结合所学一国两 制的内容分析解答。 25. 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 月 10 日母 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3 / 18 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

36、交流奠定基础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采用排除法,C 项强调的是“九二共识”,而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同时,题干 根本没有涉及到港澳回归,故 D 项也不符合。另外,至今,“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也没有 完全普及,许多台湾民众还是不认同它的,故 A 项说法有误。而根据材料信息“返乡运动” 和“想家”,即可明确 B 项符合。 【考点定位】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国家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分) )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分) )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

37、,罚亦不能戒 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 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 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 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 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 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

38、出于是。”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4 / 18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答案】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

39、科举制的影响。 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 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可知先秦时期选官 制度是世袭制,结合材料和所学这一选官的标准是依靠血缘、门第、等级以及世袭。 (2) 依据材料二“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可知材料二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这一制度注重品行、 才学,打破血缘和世袭的特点。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知是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依据材料 二“非公侯之子孙, 则当涂之昆弟也”可知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

40、拔, 任人唯亲以及压制人 才。 (4)依据材料四“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的信息可知是 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制度张扬了“学而优则仕”、推动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 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以及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类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 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 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 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 年 12 月美国总统麦

41、金莱国会咨文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5 / 18 材料二 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荚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 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 内承认以下原则: 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 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 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 年 9 月 6 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国公使绰特的信件 材料三 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的一切

42、领 土以及荚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 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 1899 年 11 月 30 日英国照会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反应?为何英国首先发表宣言和照会? 【答案】 (1)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 族陷入了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2)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 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骤与范围。 (3)英

43、国有条件地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当时英国的实力以及在中国的优势 地位已开始削弱。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出处提供的时间 1898 年, 可以联想到这个时候的中国正值甲午战争 失败后。结合该战争的影响分析作答: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2)材料二中“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 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侵 略中国进入到新阶段。 此后, 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 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

44、。 (3)根据材料三中“准备发表贵国声明”和“只要其他有关国家声明”可知英国支持美国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6 / 18 的门户开放政策。 英国采取该政策的原因要从英国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行分析: 因为当 时英国的实力和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已经开始削弱。 2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 年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五岭

45、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 (2) 诗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 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导致诗歌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诗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 么? 【答案】 (1)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给日本。

46、 解决: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台湾得以回归祖国。 (2)新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 此前道路:夺取“中心城市”。 说明: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原因: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结果: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结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解析】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是中日甲午战争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7 / 18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

47、台湾与澎湖列岛给日本。解决:根据所学可知抗日 战争结束后,台湾回归祖国。 (2)新道路:根据材料注释“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 年秋)”可知“黄洋界”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得出新道路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从南昌起 义,秋收起义可知此前主要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转变:从城市到农村,针对中国 的实际情况,说明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原因:根据所学可知长征的原因是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结果:1936 年三大主力会师,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战役:根据材料注释“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攻占南

48、京的是渡江 战役。结果: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可知“天翻地覆”是指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结束国民党政权 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29.材料一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这些民主政 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的主人翁地位。 材料二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已构建起来。但是,在新中 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未能充分显现出 来,“法治”欠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得到健康的向前发展。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材料

49、二中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没有得到健康的向前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史实,举一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 陕西咸阳武功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18 / 18 【答案】(1)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 (2)“文革”开始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 8 年没有召开, 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权利。 (也 可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3)平反冤假错案。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了法律有关的规章, 形成了一个以宪 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解析】 (1)应从材料一中“民主政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分析,可以答为:适合中国国情, 反映人民意愿。 (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