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第2 2章章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1)邓“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基础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它制约着整个教育的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2.1 2.1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2.1.1 2.1.1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对综合国力的影响2.1.2 2.1.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地位与作用 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从2001年起,信息技术课程将逐步成为全国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并要求在基础教育的
2、改革中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技术2.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也不断明确、合理。的目标也不断明确、合理。2.2.1 2.2.1 国外信息技术课程任务与目标简介国外信息技术课程任务与目标简介 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集中体现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中学信息学课程中,该文件把信息学课程分为3个层次。2.2.2 2.2.2 国内信息技术课程任务与国内信息技术课程任务与目标简介目标简介 纲要(试行)纲要(试行)(2000.
3、11)给出了我国)给出了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为终生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素养,并为终生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课程的总目标:二个层次(初中五项、高课程的总目标:二个层次(初中五项、高中八项)见书中八项)见书13页。页。各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初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 作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
4、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阶段:(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
5、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2.2.3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和目标的进一步讨论 1、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 2、目标Allen观点:短期目标、长期目标 3、两个概念1)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 2)“整合”:课程与课程的整合 4、当前目标:1)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的区别性应更加分明,减少重叠。2)在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中,应增加一条“对信息方法的认识 和理解”。3)教学目标的条目不一定多、面面俱到,否则,重点不明确
6、,不易掌握。4)教学目标的要求应当与课程地位、课时安排相对应。2.3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结构 2.3.1 2.3.1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1)课程:是学校中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对象和依据。因此,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2)类别:现代课程理论将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科课程,另一类是活动课程。特征:书P15 )()(教学计划设置哪些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应整体结构课程大纲内容如何每门课程的具体结构课程设计的3个层次:P15 4)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应当包括如下应当包括如下 3 个方面:个方面:
7、第一,教育目的和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第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为背景,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第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2.3.3 2.3.3 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结构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结构 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结构,主要表现为各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材,它们是教学计划的深入和具体体现。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学科 的体系和结构,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方法等的教学指导文件。大纲的组成:一般由说明、文本和参考书目、教学仪器及媒体等部分组成。例如: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材编写时,要遵循以下原则教材编写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
8、学性原则 2)思想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基础性原则 5)可接受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 7)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8)教科书形式的特殊要求2.4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2.4.1 2.4.1 中学信息课程与教材的演变历程中学信息课程与教材的演变历程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分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1-1986)。1981年,在瑞士洛桑召开了第三次 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原苏联学者伊尔肖夫在会上提出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的观点。(BASIC)第二个阶段(1986-1991)。1985年在美国费吉尼亚召开的第四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工
9、具论”观点。(DOS、WS、Dbase)第三个阶段(1991-1997)。首次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 学科的观点。(旧三件)第四个阶段(1997-2000)。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如 WINDOWS、网络通信、多媒体、常用工具软件等。(新三件)第五个阶段(2001-)。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三个层次)高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五 数据库初步 模块六 程序设计方法 *模块七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八 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2.4.2 2.4.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导思想进行课程设计。第二,要建立起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第三,处理好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第四,在课程体系中除逐步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内容外,还应逐步增加计算机辅助学习(CAL)的内容,培养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它学科学习的能力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