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轮复习:传统文化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
2、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非常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此外,“自然合理”非常强调符
3、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病者的体气、口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这源于近百年来我们形成的这样一种观念: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直觉是不可靠的;理性的东西是清晰的、准确的,直觉的东西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其实,科学的发展已
4、经越来越认识到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越有可能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片面。这也正是现在科学模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道理。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中医在模糊中间有着极其精确的一面,这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我们要继承中医的传统,坚守中医的传统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同样也是中国哲学界与文化界的责任。(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医基于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认为每一个脏器都能反映整体的面貌。B中医选用药材强调地域的差异,这与“自然合理”理念中尊重自然的内涵不符。C中医通过综合运用“望
5、闻问切”四种方式诊断疾病,以实现对病情的准确把握。D中医被误解与我们未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局限、未充分理解直觉思维的价值有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阐释注重个性的理念,是建立在对尊重自然的理念做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的。B文章引述科学模糊学理论,来论证中医体现了中国哲学强调的直觉思维的观点。C文章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依据,多方面论证了中医对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D文章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优点,包含了为中医正名的动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在对个体事物的分析上,超越了实证观念与思维。B与中医尊重自然
6、的理念相反,“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C中医崇尚的“自然合理”的理念,也体现在教育领域“因材施教”的做法中。D如果澄清了人们对理性与直觉的错误认识,中医传统理念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答案:1、 BB项,曲解文意,“这与自然合理理念中尊重自然的内涵不符”错误,根据文章第3段“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可知,二者应是相符的。2、BB项,文章引述科学模糊学理论,是为了论证“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越有可能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片面”,进而证明“中医在模糊中间有着极其精确的一面”。3、CA项,无中生有,“超越了实证观念与思维”错误,文章并未比较实证思维与整体关
7、联思维方式的优劣高下。B项,曲解文意,文章第3段说“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意味着“科学合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越来越强调自然和人的和谐共处。D项,表述过于绝对,文章只是说要厘清理性与直觉的关系,但中医传统理念的继承与坚守还涉及很多方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周易产生的历史渊源至为悠久,可追溯至传说中的伏羲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周易由原始的八卦符号演变为六十四卦,直到西周初期卦辞、爻辞才编定完成。周易经文的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后,其象征意蕴与卜筮功能得到了
8、进一步凸显,同时也逐渐渗透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道德文化观念,但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从汉代开始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是有其内在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的。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极具示范意义。特别是从唐代开始,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九经”“十二经”,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
9、,对后来儒道两家将其作为自身的经典并屡屡援易立说有着直接的影响,自不待言。周易在汉代位列儒家经典之首,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魏伯阳以易说丹,王弼以老解易,又进一步强化了周易在后世道家、道教中的经典性质。对于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之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总目的立场,旨在批评历史上易立论的现象有损于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但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在儒道两家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也获得了相应于典范意义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
10、域,总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地位根深蒂固的重要事实。周易有着最为悠久的成书史、传播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随时随地可见周易及易学思想泛起的层层涟漪。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库全书所收录的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周易位于经部之首,相较于经部其他类文献,易类文献数目最多,这应是周易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的绝佳范例。不仅如此,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也被道家尊为“三玄”之冠,又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和阐扬,更足以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之诠释方向的延展性和丰富性。周易“综合百家,超越百家”,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享有远远高于其他经典、其他
11、学术的尊崇地位。如果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我们对“易为之原”及周易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与体现的包容意义,或许会有新的体认。(摘自2018年04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节)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不仅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也极具示范意义。B、兼具儒道思想体系的周易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它被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C、被儒、道、佛诸家尊奉或倚重,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的诠释方向具有其延展性和丰富性。D、对作为经典的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的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目的评
12、价简明而中肯。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周易产生的悠久的历史渊源起笔,然后层层论述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B、文章论述的重点不在周易的历史地位本身,而在揭示其雄冠群经之首的内在而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C、文章强调周易位于四库全书经部之首,易类文就相较于经类其它文献数目最多,它应是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核心地位的最好范例。D、文章引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意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周易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在所有中国古代经典中,产生的历史渊源最为悠久,据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时期
13、。B、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的标志,是它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C、儒道两家将周易作为自身经典并常常援易立说,是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直接影响的结果。D、从汉代开始,周易就被尊崇为群经之首,自此以后,它的“六经”之首的地位就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挑战。答案:4、B【解析】“兼具儒道思想体系的周易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它被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强加因果,表述绝对,“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不一定是周易“位列儒家经典之首”的原因,提取文本信息:“周易在汉代位列儒家经典之首,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二者
14、间也可以理解成并列关系,或承接、递进,逻辑关系弄错,太绝对。5、D【解析】选项说“意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周易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错误,提取文本信息:“总目的立场,旨在批评历史上易立论的现象有损于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但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也获得了相应于典范意义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总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地位根深蒂固的重要事实。”一定要注意“但是”这个转折词语,它后边才是表达的重点,也就是说文章引用四库全书总目对周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评价,意在突出其已“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用易在中国思想文
15、化史上地位根深蒂固的重要事实”,“总目的立场,旨在批评历史上易立论的现象有损于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杂糅信息。6、C【解析】A、周易在所有中国古代经典中,产生的历史渊源最为悠久,据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时期。“据史记载”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B项,偷换概念,杂糅信息。“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的标志,是它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错误,提取文本信息:“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正确解读文本意思应该是说易传的出现促使了周易从到的转化,易传即十
16、翼的出现也标志着经典最终完成。D项,代词指代错误,时间出现问题。“从汉代开始,周易就被尊崇为群经之首,自此以后,它的六经之首的地位就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挑战。”“自此以后”“此”指代的时间出现错误,提取文本信息:“特别是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选项中“此”指汉代,文本中指的是唐代。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
17、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
18、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
19、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此为阴阳交泰观。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
20、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此之谓周易的节以制度观。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宇宙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从而使天
21、地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日新。 C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天地,也叫阴阳。阴阳合万事通。 D每人时刻告诫自己节制,人类才能达到更高生存质量,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谈周易的价值,接着从四方面具体分析,先总后分,层次清晰。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将易理和现实进行了结合,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 C文章引用巴里康芒纳的话,论证了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使阴阳失衡。 D文章阐释周易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今某些问题开具中华文化的药方。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是中华文化轴心期经典著作,因为其书在今天尚有重要的现实意
22、义。 B模拟宇宙图景的易经六十四卦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独特表达。 C老子认为阴阳二气相交,万物产生。该思想与周易“阴阳交泰观”相通。 D在面对宇宙的发展、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时,人类应当从容以对,而不必悲观。答案:7.D A不是周易认为,是作者认为。换主语。B因果倒置。C易传称之为阴阳。8.C 不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9.A 没有因果关系 因为蕴含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意义并非是其作为轴心期经典著作的原因。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中华文化很注重中庸之道。国家太大,治理需要依靠精英,这样的精英有一个特点,在孔子那里就是讲
23、求“中庸”。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既不要过于峻急,也不要过于迟缓,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论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他只是说“如浮云”,像浮云那样一晃而过,并没有说其他丑恶的词,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在孟子的时代,认为精英就当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庄子是从另外的角度说的,他强调有至人、有真人。中华文化很早就提出“化”的观点,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什么事情碰到钉子,无计可施了,这就是“穷”,穷就要变,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到了庄子的时代,更
24、喜欢用的字是“化”与时俱化。“化”与“变”相比,有些悄悄发生变化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中华文化讲仁义道德、一和同、天下定于一、吾道一以贯之,似乎很呆板。其实中华文化一点儿都不呆板,比如中国人承认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性。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我没有条件,我就把自己管好了,如果我有条件了,我就为天下百姓与君王效劳。孙子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充分理解战争的人,永远不会让自己变成殉葬者。孟子评价孔子,说他是“圣之时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千变万化,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孔子如果不随时调整自己,把握分寸的话,他早就灭亡了。在中国,不同的思想理论可以想办法
25、走通。老庄主张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无胜有。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当然,这个说法我们是存疑的。但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是僵硬的文化。20世纪后半期,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入改革的时候,西方的一些政要,比如撒切尔夫人、基辛格等人都对某些国家的改革不看好,而上述这些人却说,改革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化之于无形。全世界能够迈开这么大步子进行改革开放而又保持稳定局面的,只有中国。我们当然不能无原则地自我吹捧,但中华文化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的能力,世界上罕有其匹,这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特点。如
26、今,我们更可以在中华文化传统和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当下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时势,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建设我们美好的生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选自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删节)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治理大国的精英都习得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特别讲求掌握分寸,留有余地。B. 作者也主张做事要恰到好处,峻急迟缓不能过度,和孔子相比,他更多了一点理性主义色彩。C. 孔子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只说“如浮云”而没用丑恶的词,这形成了论语注意分寸的特点。D. 中华文化中“变”“化”的思想表现为有所坚守但从
27、不僵化,能够随时调整自己,进行多样化选择。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阐释了中华文化调整变化、统筹兼顾的特点,全文为分总结构,前三段为并列关系,第四段是总写。B. 第二段引用孟子对孔子“圣之时者”的评价来论证中华文化讲求“穷通变化”,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C. 第三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例证,突出了“穷通变化”带来的文化优越性。D. 文章最后指出我们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新时势下的积极意义。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引用的孙子关于“善战”的话语,意
28、为在战争中,充分理解战争之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B. 作者对老子和庄子的道家主张尚存疑问,但不否认它们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变化之道。C. 对中华传统文化不能无原则地自我吹捧,新时期既要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注意与时俱进。D. 20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改革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拥有“化之于无形”的独特文化。答案:10.D 、A项,“治理大国的精英都习得孔子的中庸思想”说法绝对,“治理大国的精英”不一定都“学习了中庸思想”;B项,“他更多了一点理性主义色彩”错,原文是“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并非“多了一点理性主义色彩”;;C项,“这形成了论语注意分寸的特点”错,原文是“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故选D。11.A。 A项,“全文为分总结构”错,应该是总分总结构。故选A。12.B。B项,“作者对老子和庄子的道家主张尚存疑问”错,根据原文第3段,作者存有疑问的“只是老子,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的说法。故选B。10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