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辨 证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的过程是诊断的过程。从整体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和正邪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方法。症症病人自身感觉到的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即“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相关概念相关概念证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病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相关概念相关概念疾病疾病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相争,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的病理变化,构成不同的病机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
2、证候。疾病一般包括致病因素、病理性质、临床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相关概念相关概念以八纲辨证为纲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等八纲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八纲辨证:阴 阳归纳疾病类别表 里辨别疾病部位、轻重、趋向寒 热疾病性质 虚 实邪正斗争的盛衰表里辨证表里辨证外感六淫之邪侵入机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的证候。病因感受六淫之邪【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必有症:恶寒;2.或有症:发热;3.特征症:脉浮、鼻塞、喷嚏、流清涕;4.常见症:头痛、身痛;5.一般症: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6.偶见症:咽喉痒痛、或轻微咳嗽、气喘;
3、7.其他:不同病邪的致病特点发病特点发病特点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l1.起病急l2.病情轻 l3.病程短 l4.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的特点。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里证的成因里证的成因一、六淫袭表,表证未解,表邪传里,形成里证;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气血、骨髓等,即所谓“直中”为病;三、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精逆乱而致病。里症的表现里症的表现非表即里:不是表症,即为里症;症状繁多:列不出详细的特征症;发病特点发病特点l1.起病缓,病情重,病程长;l2.没有表症及半表半里的表现;l3.以脏腑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三、半表半里证三、半表半里
4、证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完全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称为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二、寒热二、寒热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体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征。(一)寒证(一)寒证基本概念: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机能活动抑制或衰减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性的证候。实寒证实寒证虚寒证虚寒证外感阴邪外感阴邪先天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饮食失养后天饮食失养劳倦内伤劳倦内伤 久病耗伤久病耗伤阴气偏盛阴气偏盛冷冷白(淡)白(淡)润润迟迟蜷(静)蜷(静)(二)热证
5、(二)热证 基本概念: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外感火热之邪;寒邪化热入里;七情过激,郁而化热;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房室劳伤,阴虚阳亢热热红黄红黄干干数数乱乱神;风;血;痈实热证实热证虚热证虚热证寒热口渴面色四肢神态痰涕二便舌象脉象寒证恶寒喜热不渴淡白冷踡卧少动清稀色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滑迟或紧热证恶热喜冷渴喜冷饮红赤热仰卧躁动黄稠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数三、虚实三、虚实(一)虚证概念: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有气虚、血虚、阴
6、虚、阳虚之分正气虚损而出现的虚弱不足正气虚损而出现的虚弱不足机体精、气、血、津液不足,机体精、气、血、津液不足,机能低下及抗病力不足机能低下及抗病力不足 阴、阳、气、血、精、津的不足阴、阳、气、血、精、津的不足1 1、先天不足、先天不足2 2、后天失养:、后天失养:饮食失调饮食失调 情志所伤、劳倦过度情志所伤、劳倦过度 房劳过度房劳过度 大汗、大吐、大泻、出血大汗、大吐、大泻、出血虚虚 证证(一)虚证虚证的分类及治则n气虚n血虚n阴虚n阳虚治则:虚者补之,损者益之血虚证血虚证 概念概念:血液虚少,不能濡养脏腑、:血液虚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所表现的证候。经络、组织所表现的证候。面色舌眼睑
7、口唇指甲寒证亦可看到四不养头晕眼花头晕眼花血不养头目血不养头目心悸失眠心悸失眠血不养心血不养心手足发麻手足发麻血不养经脉血不养经脉妇女经血量少色淡,妇女经血量少色淡,后期甚或闭经后期甚或闭经血血不养冲任不养冲任血虚证西医见病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慢性失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失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女性月经不调,胎产疾病女性月经不调,胎产疾病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等等等等中医辨证属血虚者中医辨证属血虚者血虚证治则n补血补血n益气益气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固。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四:当归补血汤、归脾
8、汤、四物汤、炙甘草汤。物汤、炙甘草汤。气虚证气虚证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减退而产生的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减退而产生的证候。证候。临床表现1.气短少气懒言,或声音低微,呼吸气短2.神疲3.乏力4.脉弱:脉虚5.自汗,易感冒6.活动时诸症加剧气虚证西医见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炎贫血贫血亚健康亚健康等等等等中医辨证属气虚者中医辨证属气虚者气虚证治则n益气补中益气补中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气汤.阴虚证由于体内阴液亏损所出现的症候。阴偏衰阴偏衰阴液不足阴液不足+虚热虚热滋养、内守、滋养、内守、宁静功能减退;宁静功能减退;
9、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阳相对偏亢阴虚证西医见病慢性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肺结核、肾结核甲亢甲亢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等等等中医辨证属阴虚者中医辨证属阴虚者阴虚证治则n滋阴清热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左归: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一贯煎、大补阴丸丸、一贯煎、大补阴丸阳虚证【概 念】体内阳气不足所表现的症候。阳偏衰阳偏衰畏寒畏寒+气虚重症气虚重症+(水湿痰饮(水湿痰饮+瘀)瘀)温煦、推动和兴温煦、推动和兴奋奋功能的减退。功能的减退。阳虚证西医见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哮喘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甲
10、低、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甲低、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减退增减退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等等等等中医辨证属阳虚者中医辨证属阳虚者阳虚证治则n温补阳气n代表方剂代表方剂:肾气丸、右归丸:肾气丸、右归丸虚证辨证要点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气虚无力倦懒言,血虚目涩多梦浅;阴虚夜热细盗汗,阳虚清冷一派寒。概念概念:分类分类病理产物蓄积病理产物蓄积实证实证气滞、痰饮、瘀血、水湿气滞、痰饮、瘀血、水湿、食积、虫积食积、虫积表实证表实证里实证里实证实热证实热证实寒证实寒证人体感受外邪人体感受外邪实证邪气亢盛,邪正相争剧烈,临床表现为剧烈有余的证候多表现为精神亢奋,或狂躁易
11、怒,多表现为精神亢奋,或狂躁易怒,或烦躁不宁,声高气粗,局部疼痛拒按,或烦躁不宁,声高气粗,局部疼痛拒按,二便不通,舌质苍老,脉实有力等症状。二便不通,舌质苍老,脉实有力等症状。多因外邪侵袭,六淫为病;多因外邪侵袭,六淫为病;或是痰、食、血、水等滞留于体内或是痰、食、血、水等滞留于体内实证实证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正邪斗争剧烈实证辨证要点新起、暴病,有感邪病史病情急剧,症状明显正气未衰,体质壮实 寒证:形寒肢冷、常年不温、脉沉迟;热证:面赤、身热、心烦、舌红、舌苔黄、脉数;痰湿证:肥胖、大便粘腻、舌苔腻;燥证:口干渴、大便干燥;风证:震颤、歪斜、走窜;气滞:胸闷、腹胀、肋下胀满、喜叹气;血瘀:口
12、唇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青紫粗大。热红黄数寒清寒,痰湿肥胖舌便粘;风动歪斜善走窜,气滞胀满瘀紫暗。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虚证虚证 实证实证 病程 长(久病)短(新病)体质 虚弱 强壮 精神 萎靡 亢奋 声息 声低息微 声高息粗 疼痛 隐痛、空痛 胀痛、刺痛、窜痛、绞痛 喜恶 喜按 拒按第四节 阴阳辨证阴阳辨证是基本的辨证大法。1阴证 基本概念: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症候。临床表现:机体反应衰退的表现精神萎靡畏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欠温,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迟弱2阳证 基本概念:指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症候。属热,属实临床表现:机体反应亢盛:精神烦躁身
13、热面赤,气壮升高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而干,脉洪滑数实。3亡阳证 基本概念: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临床表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4亡阴证 基本概念: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欲竭所表现出的危重证候。临床表现:热症突然大汗(粘手如油)以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为证候特点。亡阳证与亡阴证鉴别表汗出 四肢其它舌象脉象亡阳汗出凉而淡厥冷 面白,气微,不渴舌 淡而润微欲绝亡阴汗热味咸而粘温和 面赤,气粗,渴喜冷饮红干 细数疾李某,男,30岁,发热咳嗽5天,受凉后发
14、热(T38.7)。咳嗽,痰黄稠,憋喘,伴右胸痛,口渴多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吴某,年吴某,年6767岁,女。每星期发热岁,女。每星期发热4 4天,天,无热无热3 3天,热时体温波动在天,热时体温波动在37.237.237.537.5之间,手足心热,两手微颤,咳之间,手足心热,两手微颤,咳嗽少痰色黄,口干而渴,食后腹胀,舌嗽少痰色黄,口干而渴,食后腹胀,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小数。患病质红苔薄黄,脉沉细小数。患病2 2年,经年,经西医较长时间观察、治疗后,认为属于西医较长时间观察、治疗后,认为属于体温中枢紊乱,不能根治。体温中枢紊乱,不能根治。李某,男,63岁。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时呕清水,大便稀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