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安全用电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记住安全电压数值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电压值,知道记住安全电压数值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电压值,知道电压越高越危险电压越高越危险.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懂得触电的急救方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懂得触电的急救方法法.3.了解安全用电原则,通过了解避雷针,明确防雷是为了了解安全用电原则,通过了解避雷针,明确防雷是为了安全安全.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用电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确用电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学会安全用电,让电更好地为我们
2、所以,一定要学会安全用电,让电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服务。新课导入知识点一一 请同学们想想:在生活中或电视上哪些地请同学们想想:在生活中或电视上哪些地方见到这些标志?方见到这些标志?1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1 mA电流通过人体电流通过人体 感觉发麻感觉发麻 10 mA 人手难于摆脱人手难于摆脱 100 mA 短时间呼吸困难短时间呼吸困难2人体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由人体电人体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由人体电阻和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决定。阻和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决定。人体电阻约为人体电阻约为10104 4 1
3、0105 5 ;在皮肤潮湿;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10103 3 。家庭电路的家庭电路的电压电压 220 220 V V工厂用的动力电路的电压工厂用的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 380 V V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 10 10 kVkV500 kV500 kV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可能产生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可能产生的最大电流例如:例如:家庭家庭电路的电压值远远电路的电压值远远超过人体安全电压值。超过人体安全电压值。I=2.210-2 A=22 mAUR220 V104 人体接触火线、零线人体接触火线、零线 人体接触火线、大地人体接触火线、大地知识
4、点二点击观看:单线点击观看:单线触电触电点击观看:双点击观看:双线触电线触电跨步电压触电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高压电弧触电除了图示的几种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可能除了图示的几种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可能引起触电?引起触电?想想议议想想议议(1)切断电源)切断电源(2)迅速使触电人摆脱电源)迅速使触电人摆脱电源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螺丝口灯泡,尾部接火线;螺丝口灯泡,尾部接火线;有金属外壳的电器,外壳要接地。有金属外壳的电器,外壳要接地。知识点三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
5、电源开关;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知识点四现代建筑上的避雷针现代建筑上的避雷针高压输电铁塔上的防雷导线高压输电铁塔上的防雷导线1 1不要靠近金属栏杆,各种电器应暂停使用。不要靠近金属栏杆,各种电器应暂停使用。2 2迅速走进屋内,或汽车内。迅速走进屋内,或汽车内。3 3不要手持金属杆,金属饰物包括手表也要抛离。不要手持金属杆,金属饰物包括手表也要抛离。4 4在高山上应该找没积水的凹坑双脚并拢蹲下。在
6、高山上应该找没积水的凹坑双脚并拢蹲下。雷电时应该注意雷电时应该注意1.1.人双手间干燥时电阻是人双手间干燥时电阻是1000500010005000,潮湿,潮湿时是时是200800.200800.如果两端加上如果两端加上36V36V的电压,电流是的电压,电流是多少?多少?解:双手干燥时:解:双手干燥时:3min36V7.2 10 A7.2mA5000I 3max36V36 10 A36mA1000I 随 堂 演 练双手潮湿时:双手潮湿时:min36V0.045A=45mA800Imax36V0.18A180mA200I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的电压才是
7、安全的.2.在下列情况中,会造成触电事故的是(在下列情况中,会造成触电事故的是()A甲、乙甲、乙B甲、丙甲、丙C乙、丙乙、丙D甲、丁甲、丁B 解析解析:人体触电,原因是形成通路,有电流流人体触电,原因是形成通路,有电流流过人体为导体,一边与火线相接,一边与零线相过人体为导体,一边与火线相接,一边与零线相接或与大地相接,都会形成通路接或与大地相接,都会形成通路.3.电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电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若不注意安全用电,也会给我们的生活方便,但若不注意安全用电,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带来危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
8、必须使用三线插头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使用三线插头B发现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发现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C不在电线上晾晒衣服不在电线上晾晒衣服D拉线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拉线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D火线火线 解析:解析:拉线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断开开关时,拉线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断开开关时,灯泡还和火线相连,接触灯泡,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灯泡还和火线相连,接触灯泡,容易发生触电事故.4.假如在户外我们遭遇雷电,下列措施可行假如在户外我们遭遇雷电,下列措施可行的是(的是()在大树下避雷雨在大树下避雷雨停留在山顶、山脊的凉亭等地方避雷雨停留在山顶、山脊的凉亭等地方避雷雨切勿站立于楼顶上或接
9、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切勿站立于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在空旷地带,最好关掉手机电源在空旷地带,最好关掉手机电源A B C DD这些地方是表面具有突出尖端的导这些地方是表面具有突出尖端的导体,可能使其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体,可能使其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而引发尖端放电,故不能避雷雨而引发尖端放电,故不能避雷雨.在空旷地带使用手机通话,手机在空旷地带使用手机通话,手机很有可能成为闪电的放电对象很有可能成为闪电的放电对象.3急救措施急救措施2安全用电原则安全用电原则1触电类型触电类型低压触电低压触电高压触电高压触电单线触电单线触电双线触电双线触电高压电弧触电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不靠近高压带
10、电器不靠近高压带电器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切断电源切断电源用绝缘体将触电者与带电体分开用绝缘体将触电者与带电体分开课 堂 小 结右图卡通画中,电路一旦接通,哪只鸟有危险右图卡通画中,电路一旦接通,哪只鸟有危险()A.左边的小鸟会触电左边的小鸟会触电B.右边的小鸟会触电右边的小鸟会触电C.两只小鸟会触电两只小鸟会触电D.两只小鸟都不会触电两只小鸟都不会触电拓展延伸A 解析:解析:左边小鸟与灯泡并联,加在它身上的左边小鸟与灯泡并联,加在它身上的电压为电压为220V220V,超过了安全电压值;而右边小鸟与,超过了安全电压值;而右边小鸟与导线并联,即使这根线是火线,加在它身上的电导线并联,即
11、使这根线是火线,加在它身上的电压很小,远远低于安全电压值压很小,远远低于安全电压值.1.电灯的开关为什么要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接在零电灯的开关为什么要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有什么危险?线和灯泡之间有什么危险?解答:解答:电灯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电灯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这样开关断开时,这样开关断开时,电路各部分都脱离火线,人电路各部分都脱离火线,人碰到灯头等部位,也不会造成触电事故碰到灯头等部位,也不会造成触电事故.若开关接若开关接在零线与灯泡之间,当断开开关时,灯泡仍与火在零线与灯泡之间,当断开开关时,灯泡仍与火线相连,容易造成触电线相连,容易造成触电.课后反
12、馈总结2.请根据此节所学内容及生活中见到的实际情况,请根据此节所学内容及生活中见到的实际情况,总结如何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总结如何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解答:解答:要做到: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用寿命应及时更换.3.甲、乙两地相距甲、乙两地相距4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每
13、条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每条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 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甲地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甲地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19.3-7所示电路所示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多少米?,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多少米?解答:解答:短路处到甲地的输电线电阻短路处到甲地的输电线电阻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60.2/km2=15km.3 0V60 5AU.RI.,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