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声教学设计学 科音乐年 级四年级执教者单 位课题名称回声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能力增强。教材分析 无伴奏合唱回声是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作曲家拉索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仍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的经典无伴奏合唱名曲。作品采用“卡农”等复调手法结合主调音乐和声技法创作而成。“回声”效果的营造主要是由于采用了“双合唱队”即大型合唱+小型合唱或重唱进行多次模仿、追逐,再辅以力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堪称妙趣横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真聆听回声,知道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
2、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与音乐的共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使其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感受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2、通过聆听回声,感受歌曲的强弱力度对比。设计理念及思路: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无伴奏合唱的感受力和鉴别力,体现艺术课程“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功能,用美妙动听的音乐打动孩
3、子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2、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认识作为本课知识点应予以重视,但应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经验结构,不宜作专业性过强的讲授与操练,以感性认识为主。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加大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探求、争辩等互动成分,使学生真正做到“听有所感”、“感有所思”、“思有所言”。4、在欣赏过程中设计必要的音乐表现活动内容,对欣赏教学的目标达成是很好的辅助。学生只有亲自去尝试表现音乐了,才会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激趣导入一、 节奏游戏导入师: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世界,在上课开始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个
4、小游戏1、 游戏规则:当老师用强(f)的力度拍出节奏时,请你用相反的弱(p)的力度模仿拍出。(1)2/4 x x x x | x x|(2)2/4 xxx xx | x - |2、 回声游戏师:这样的游戏你们会联想到哪一种自然现象呢?(学生联想回答)师:对,是回声,同学们,我们现在能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我们的教室想象成山谷,我们也来玩一玩回声游戏,你们来当山谷的回声,好吗?问: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生答师: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音乐家发现了这一其妙的现象,想到了用音乐来表现,你们想听一听吗?通过简单易操作的节奏游戏,让学生体会声音的强与弱,进而引出“
5、回声”这一特点。把课堂想象成山谷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聆听回声1、 初听回声设问:这首歌表现了怎样的情境?你有什么感受?师小结语:回声是法国作曲家拉索创作的一首无伴奏合唱,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透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轮美奂。2、 复听回声,了解演唱形式(播放视频)设问:这首乐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师:作者采用了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较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3、 再听回声,注意“回声”效果特点设问:乐曲中是通过什么变化听出回声的 ?生答:节奏的多次模仿、力度的渐弱变化。师:为了
6、更好地体验“回声”的效果,我们不妨亲自实践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演唱来营造出“回声”,有信心完成吗?1=G4/453|0113|6500|回声 美妙 的 回 声00 5|3 01 |1365| 回 声 美 妙 的 回 声在欣赏过程中设计必要的音乐表现活动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亲自去表现音乐了,才会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同时欣赏教学也可以摆脱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创编、拓展1、 用歌曲创编回声效果(小雨沙沙西风的话片段)分组讨论、展示、评价2、 用小型乐器表现回声效果(响板、单响筒、铃鼓)分组讨论、展示、评价3、你知道回声都有哪些作用吗?回声还有一种特殊的含义,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欣赏视频短片回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加深对“回声”的印象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什么?同学们,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怎样的声音,山谷就会回答怎样的喊声,这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你对别人付出真心,别人也会回馈你真心,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生活中能够学会关心别人,能够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多学科合作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体现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