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难、愤怒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难、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下辈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下辈子还愿意投生中国。子还愿意投生中国。其中一个,就是唐诗。其中一个,就是唐诗。-余秋雨余秋雨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 杜 甫2.2.赏析借情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赏析借情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3.3.通过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复杂的通过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情感。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秋兴”系列组诗的打
2、头诗,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情感。从题目可知,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一、解 题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亦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亦称杜少陵,杜工部。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诗圣”。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诗史”。风。风格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代表作有格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代表作有“三吏三吏”“”“三别三别”等。等。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杜甫一生可分四
3、个阶段。在安史之乱后开始流亡,杜甫一生可分四个阶段。在安史之乱后开始流亡,一度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一度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759),他弃官西行至四川,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他弃官西行至四川,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下任工部外郎。严武死后,举家出蜀东迁,途中留滞夔下任工部外郎。严武死后,举家出蜀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此诗就是杜甫在客居夔州时期的作品。州二年。此诗就是杜甫在客居夔州时期的作品。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763 763年,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但是吐蕃犯边,虽被平定,但是吐蕃犯边,军阀割据,国家仍处于风
4、雨飘摇之中。军阀割据,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运式微,犹如四季之秋,人到暮年(杜甫写国运式微,犹如四季之秋,人到暮年(杜甫写此诗时,已五十五岁),犹如人生之秋。正是在这此诗时,已五十五岁),犹如人生之秋。正是在这种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双重悲叹的心境下,写下了种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双重悲叹的心境下,写下了秋兴系列组诗。秋兴系列组诗。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初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三、诵读诗歌,感悟诗情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三、诵读诗歌,感悟诗
5、情 2.听读诗歌,感悟诗歌情感。悲伤、凄凉悲伤、凄凉感情基调:感情基调: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一)带着感情再读诗歌。思考并分组讨论(一)带着感情再读诗歌。思考并分组讨论:1.首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颔联采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秋景?有什么象征意义?3.颈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4.尾联集中写了件什么事情?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二)成果展示(二)成果展示1.首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首联写了玉露、凋伤的枫林、萧森的巫山巫峡等夔州典型的景物,具有凄冷肃杀、萧瑟阴森的特点。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二)成果展示(二)成果展示2.颔联采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什么
6、样的秋景?有什么象征意义?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描绘了眼前一幅滔天巨浪、乌云密布、天地阴沉的秋景图象,也象征着安史之乱后动荡的国家形势,诗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对国家的担忧。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二)成果展示(二)成果展示3.颈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通过丛菊两开、身寄孤舟等意象,塑造了一位在外客居多年,难以归家,思乡心切、幽思不断的游子形象。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二)成果展示(二)成果展示4.尾联集中写了件什么事情?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集中写了白帝城内百姓正在忙着赶制冬衣,准备过冬的忙碌情景。诗人触景伤情,深刻表达了诗人羁旅之苦,故园之思。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三)小结(三)小结诗人通过描绘夔州萧瑟肃杀的秋景,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自身常年客居异乡的感伤之情。五、比较赏析对比本诗中秋景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景,有何不同?分析其原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漂泊西南时期,恰逢时局动荡,民生艰难,所以所写之景自带肃杀、萧瑟、凄冷特点,了无生气。-毛诗写于立志改造世界的青年时代,充满壮志豪情,斗志昂扬。笔下秋景自然生机盎然,风光无限。原因:时代不同,境遇各异,由心生境,对待秋天的情感也就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