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5.01KB ,
文档编号:4127659      下载积分:3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12765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Q123)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干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干知识点.docx

1、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干知识点第1单元 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1演变(1)经历了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2)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经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2特点(1)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2)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3)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4)完备性、周

2、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5)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6)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二、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不同趋向及原因中国西方趋向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代议制确立、发展原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地主阶级维护其利益需要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政治中国地域辽阔,专制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西欧各国地小人少;为了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忠君思想

3、、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头脑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思潮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历史传承大陆文明,专制日久海洋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三、中国古代改革内容的特点(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为例)1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的重建,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2从经济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农业、商业政策等,本质上反映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有助于政治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土地制度和赋

4、税制度,体现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以改变积贫的局面。3从军事角度看,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军事改革是为了强兵,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4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看,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举制度入手,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第2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时代选官制

5、度措施标准夏、商、西周世官制权贵合一、世代相传血缘、姻亲春秋、战国军功爵制养士、军功、客卿军功汉代察举制、征辟制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品德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评士人、按品授官门第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定取舍才学发展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举发展为公开考试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二、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1相同点(1)坚持依法管理原则。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把公务员管理纳入法治轨道,按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2)坚持公平竞争原则。我国和西方公务员的录用、任职、考核、晋升、奖励、惩戒等管理环节都

6、体现出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3)坚持功绩制原则。不受资历深浅、亲疏关系、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它体现了“任人唯能”和“奖优罚劣”的思想,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因此各国都把它作为一种常用的激励手段。(4)注重权益保障。为保障公务员有效地执行公务,维护国家权益,解除公务员履行职务的后顾之忧,各国对公务员的权益都做了明文规定。(5)实行分类管理。从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实践来看,公务员都是有级别的,尽管有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不同,但职务和级别都是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台阶,职务晋升与级别晋升都是职业发展的标志。2不同点(1)指导原则。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

7、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治中立”,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2)管理体制。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而西方文官制度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3)职位划分。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搞多党轮流执政;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政治化和事务官的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4)录用标准。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而西方文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有的强调“专才”,有的强调“通才”,都把业务知识和能力

8、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5)服务宗旨。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都要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西方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他们同政府的关系是雇员同雇主的关系。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一、中国历代法律与教化的演变1法律(1)古代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特别突出,其具体体现在儒法之争,但最终法家思想因更切合社会现实而受君主们青睐。秦汉至隋唐:统治者重视法律,但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律令儒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宋元至明清:宋明法律以唐律为蓝本,明清法律重视“例”。(2)现代从新中国诞生到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年代,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令,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

9、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批基本法律得以制定和实施。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被写入宪法。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更高发展阶段。2教化(1)古代先秦:儒家认为“礼”可以治国,主张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秦汉至隋唐:统治者重视“孝”和家训,提倡礼制和基层教化。宋元至明清: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中,乡约是进行教化的基本载体,明清的乡约具有法律约束力。(2)现代社会主义革命和

10、建设时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政治氛围、行动准则和新型人际关系。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主流精神文明口号。20世纪90年代后,爱国主义和以德治国成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成就1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推动政治生活的法制化: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正式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11、的重大进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3依法执政能力的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的基础上,国家又相继制定了四个宪法修正案,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方面和重大问题。5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律保障: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6促进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7行政和司法水平的不断提高:确立了依法行政原则、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8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不断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

12、、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监督合力和实效不断增强。第4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第一阶段秦汉时期(1)特征:以陆路交通为主的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2)原因秦汉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治的确立,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军事保证。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逐渐繁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为扩大对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基础。(3)表现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商路之一。东汉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166年大秦王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成为我国与欧洲国家

13、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此外朝鲜、日本在这一时期也多次与我国往来。2第二阶段隋唐时期(1)特征: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繁盛与海上贸易的发展。(2)原因隋唐时期结束了长期分裂,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统治者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安史之乱后传统的陆路交通受到阻隔。(3)表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都长安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4)影响:唐文化对亚洲及世界文明的影响,“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开始形成。3第三阶段宋元时期(1)特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和海上贸易繁荣。(2)原因由于战乱频繁,丝绸之路时断时续,退居次要地位。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海上交通的发达占据主要地位。

14、元朝疆域广大,横穿欧亚大陆的陆路交通畅通无阻。国内各政权独立地与周边国家发生各式各样的关系。4第四阶段明清时期(1)特征:对外关系由开放趋向闭关自守。(2)原因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各国。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掠夺。封建统治阶级对外政策。(3)表现中央政府和人民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殖民侵略的任务,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抗击沙俄等。友好的中外经济文化往来,如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等。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

15、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原因是中美仍处于对立状态,中苏关系恶化。3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中美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苏联在北方威胁中国的安全。4改革开放后:随着两极格局的逐渐瓦解以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

16、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5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呼吁建立全球治理体系,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等等。三、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关系1民族国家产生: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和法国通过革命建立民族国家,其他专制王权国家也逐渐转变成民族国家。2国际法(1)奠基:1625年,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2)扩展:维也纳体系建立后,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3)破坏: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地破坏了国际法。(4)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获得发展,其领域更为扩大。3外交制度(1)建立:17世纪,欧洲

17、国家为与他国保持长期稳定关系,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2)发展:维也纳体系建立后,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一、中外货币的演进1中国(1)商至秦:商朝开始出现铜铸币,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2)宋元: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发行纸币“钞”。(3)明清:明朝时铜钱、纸币并行,明中期起,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兼用铜钱。(4)民国时期初以银元作法定货币,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发行法币、金圆券、银元券。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5)新中国: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先后发行5套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货币体

18、系。2世界(1)金本位制:19世纪上半期逐渐形成,它以英镑为中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其崩溃。(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该体系的形成,美国享有最大发言权。瓦解:1971年,美元出现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古代赋役(1)秦汉:赋税含田赋、人头税和徭役。(2)隋唐:经历由租调役到租庸调再到两税法的过程。(3)宋元:宋朝征收两税,后行募役法;元袭租庸调与两税法,另有“科差”。(4)明清: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2关税(1)西周:关税最早出现。(

19、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宣告关税自主,自1928年起发起“改订新约”运动,虽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4)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并逐步完善关税基本制度。3个人所得税(1)民国时期:起步阶段,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没有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条例。(2)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3)198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的演变1初始起源: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2初具规模: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宦籍、市

20、籍等;秦汉时期,建立什伍组织,互相监督。3制度完备:从汉朝到唐朝,政府高官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政府定期核查人口;户籍记载内容丰富,管理严格;实行邻保制度,彼此之间互相监督。4继续发展: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客户,分别进行治理;王安石实行保甲制度,加强基层控制。5组织完备: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并制作“黄册”,设立里甲组织;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强化监督举报。6略有松弛:清代户籍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维护社会稳定。二、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特点1因素

21、(1)乡村行政建制。行政建制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乡村统治与治理,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赋税徭役征收、户籍的整编、维护治安、教化乡里、赈灾等行政事务。主要形式有乡里制、保甲制等。(2)官员选拔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实行后,从平民中选拔出大量精英人才,也为乡村治理培育了大量优秀士绅和乡官里吏。(3)土地赋税制度。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相互配合对乡村治理产生的影响特别大。2特点(1)皇权和绅权相结合。(2)中央权力和地方自治相结合。(3)皇权和族权相结合。三、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1基层治理的演化历程(1)古代:古希腊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2)中古:经历了从庄园到行会的过程,基督教会作用重要。(3)近代:地方自治是主要特点。(4)二战后:社区是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式。2现代保障制度的发展(1)萌芽: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2)起步: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3)确立:二战后,英国、北欧国家等相继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