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前言PERFACE 近十几年来,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举行发布会,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这份报告吸纳了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追问“打下中国根基、兼具国际视野”的人应该具有哪些素养,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并搭建框架、阐述内涵。”/中国教师报创新Creativit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
2、re Competency合作Collaboration5C5C模型模型一级维度一级维度二级维度二级维度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Competency)1.文化理解2.文化认同3.文化践行审辩思维素养(Critical Thinking)1.质疑批判2.分析论证3.综合生成4.反思评估创新素养(Creativity)1.创新人格2.创新思维3.创新实践沟通素养(Communication)1.同理心2.倾听理解3.有效表达合作素养(Collaboration)1.愿景认同2.责任分担3.协商共赢目录CONTENTS010203PART ONE主要成果PART TWO框架与内涵PAR
3、T THREE突破与特色1PART ONE主要成果“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核心,为其他素养提供价值指引。五项素养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紧密关联。本研究所提出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包括多个层面的含义,既包括在认知层面对不同文化内涵、共性与差异的认识和理解,更包括价值观层面能够认同并愿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等,还强调在行为层面切实践行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这些价值观念。该素养是一个中国人具有中国根基、打下中国烙印的体现,为其他四个方面提供价值指引。“文化理解与传承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核心,素养是核心,为其他素养提供价值指引为其他素养提供价值指引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
4、具备一定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素养。任何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对于个体形成良好的道德准则、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体都需要通过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问题的思考形成身份认同。这是个体建立自我认知、融入社会生活、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基础。第一,第一,从个体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个体有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意识与能力,在时间深度(历史视角)和空间广度(国际视野)上对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践行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能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这样的人在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会更具有竞争力,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
5、国际合作中也更有优势,同时引导中国学生在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的时候,保有一颗中国心。第二,第二,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言,“文化理解与传承”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凝聚人心的基石,促进社会群体中的个体齐心协力、共筑精神家园,由此对于国家治理、社会发展有突出价值,而社会的良性发展反过来对个体的美好生活也有重要意义。第三,第三,将价值观置于核心素养的中心地位,将价值观置于核心素养的中心地位,是亚洲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或是亚洲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地区的共同趋势。地区的共同趋势。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我们必须“推动中华优秀
6、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为核心,对于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具有深远意义。每个素养各有侧重。“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核心,该素养包含价值取向对所有行为都具有导向作用;审辩思维与创新更多地表现为认知能力,审辩强调理性、有条理、符合逻辑,创新强调突破边界、打破常规;沟通与团队合作侧重反映个体的社会技能,沟通强调尊重、理解、共情,合作强调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作必要的坚持与妥协。五大素养又相互关联。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核心;创新离不开审辩思维,沟通是合作的
7、基础;良好的审辩能力能够提升沟通与合作的效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创新。综上,五个素养从不同角度刻画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它们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紧密关联,形成一个整体。五项素养既各有侧重,五项素养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紧密关联又相互紧密关联2PART TWO框架与内涵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Competency)审辩思维素养(Critical Thinking)创新素养(Creativity)沟通素养(Communication)合作素养(Collaboration)Cultural CompetencyA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文化是人类在长期
8、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文化理解与传承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继承与扬弃、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与行为。一个具有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个体,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能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和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具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点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等。该素养又可进一步具体化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三个要素。1.1.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指对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及其相互影响的体验、认知和反思。文化理解既包括理解文化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也包括理解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既包括对本土民
9、族文化传统和价值的体验、认知和反思,也包括对域外文化的理解,也就是所谓“跨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的基础,只有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形成理性、自觉的认同与践行,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跨文化理解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沟通、合作,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人类所面对的共同挑战和发展问题。(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充分的感受与认知;(2)选择家乡某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开展专题研究,了解其渊源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3)选择我国某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开展专题研究,了解其发展脉络及背后突显的人文精神;(4)选择域外某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开展专题研究,了解其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5)具有尊
10、重多元差异的立场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对社会上常见的文化现象和相关观点做出评价与反思。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2.2.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指一个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对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审美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行为或风俗习惯等的接纳和认可。文化认同从根本上要回答“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的问题,它是社会共同体成员身份识别和认同的基础,也是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根本。文化认同既包括情感上自发的文化认可,也包括在高度理解和反思基础上理性自觉的文化接纳。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对自身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认可,是让个体建立自我认知、融入社会生活、产生归属感和幸福
11、感的基础,是凝聚社会共同体成员的精神纽带,也是其延续发展的精神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是我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1)接纳所在社群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风俗习惯;(2)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3)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具有坚定信念和情感认同。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3.3.文化践行文化践行文化践行,指一个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对于其所选择和认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原则等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加以实践、传承和改造、创新。这是从文化理解、文化认同
12、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层面的过程。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经久不衰,与中华民族自觉的文化践行密切相关,文化践行的过程同时也是创新和发展文化的过程。从教育的角度看,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于个体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审美取向、行为习惯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践行本质上是一个立徳树人的教育过程,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的结果。每个个体如果都能积极践行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便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群体齐心协力、共筑精神家园,对于国家治理、社会和谐发展有突出价值。(1)能自觉遵循并积极宣传所在社群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风俗习惯;(2)能自觉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
13、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3)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案例,并体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4)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性学习并掌握某种文化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综上所述,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构成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三个重要方面。某种意义上讲,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没有对某一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所蕴含价值观的基本理解,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认同和热爱,也不可能真正地付诸实践。“文化理解与传承”应当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14、,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理解、吸收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积极因素,促进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Critical ThinkingB审辩思维素养审辩思维素养审辩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它强调经过审慎思考并利用先前知识和多方面证据来阐释、分析、评估、推理、论证、自我调节并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一个具有审辩思维素养的个体,面对不同情境,不但能够不懈质疑,理性分析,不断反思,得出合理结论或生成有效解决方案,而且能慎重考虑他人观点且尊重他人挑战自己观点的权利。该素养又可进一步具体化为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和反思评估四个要素。1.1.质疑批判质疑批判质疑批判既包括
15、不轻易接受结论的态度,也包括追根究底的品格。质疑批判应是理性的、双向的,不仅指向他人,不迷信权威;也指向自己,并因此更加包容异见。质疑批判是审辩思维的起点,不懈质疑的行为背后是独立思考、充满好奇心和开放性的人格倾向。在信息爆炸的社会,质疑批判为我们辨别信息来源、分析评价信息内容,进而做出正确选择和决策奠定了基础,是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反思评估发生和发展的基础。(1)对既有的观点或做法持怀疑态度;(2)能从不同角度不断提出新问题;(3)坚守真理的相对性,不迷信权威;(4)考虑并包容不同意见,特别是与自己相左的意见。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2.2.分析论证分析论证分
16、析论证强调基于证据的理性思考,在对各种信息或证据进行理解、识别、比较和判断的基础上,实现多角度、有序的合理分析与有效论证。分析论证是审辩思维的核心技能,是得出合理结论或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的前提。(1)区分事实与假设,辨别信息的真伪;(2)选择合适的、多方面的证据;(3)识别系统中的变量,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4)能借助证据、合理的推理形式进行有效论证;(5)分析论证过程或证据与结论的关系,发现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漏洞。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3.3.综合生成综合生成综合生成指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合与重构,形成观点、策略或其他成果的过程。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基于调
17、研设计方案、基于分析进行决策等都是综合生成的体现。综合生成侧重体现思维结果,直接指向问题解决。在信息纷繁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任务情境中,综合生成有助于我们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案,做出正确的决策。(1)综合不同角度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2)形成问题解决方案;(3)设计与开发新产品。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4.4.反思评估反思评估反思评估是指基于一定标准对思维过程、思维成果以及行动进行监控、反思、评估和改进,促进自我导向、自我约束、自我监控和自我修正。缺乏理性反思的思维不是审辩思维,反思评估贯穿于审辩思维的全过程。反思评估让个体把潜在的思维过程外显出来,检查思维过程的合理
18、性和严谨性,针对不当的思维环节进行调节,使思维方式更加缜密、思维成果更加有效。这一过程有助于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的建构意义、解决问题、合理行动。(1)评估证据的可靠性及论证过程的逻辑性;(2)区分因果与相关,考虑其他可能原因或解释;(3)复盘任务执行过程及完成情况,反思经验与教训;(4)基于证据评估自己、他人或团队的行为表现;(5)在对思维、行为、产品等评价的过程中能运用适当的标准。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综上所述,审辩思维素养的四个要素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从人格倾向的角度,审辩思维起始于对信息和观点的批判质疑,回归到对异见的包容融合,多角度考虑问题。从思维过
19、程的角度,分析论证侧重于将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部分分别加以考察,并借助证据进行推理论证;综合生成侧重于对各个部分或属性取舍权衡、整合统一,做出决策、产生解决方案。反思评估则贯穿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使思维更加理性、审慎。CreativityC创新素养创新素养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个具有创新素养的个体,能够利用相关信息、资源,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方案、产品等成果。该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要素。1.1.创新人格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指个体具有好奇心、开放心态、勇于挑战和冒险、自信并坚持自己的观点等特质,即与
20、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创新人格对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驱动和调控作用。创新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常可以预测一个人在相关领域所能取得的创造性成就。(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2)具有开放心态,愿意接纳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视野;(3)敢于冒险,能容忍不确定性;(4)勇于挑战,乐于探究复杂事物,面对批评、挫折有韧性;(5)对自身的创造性有信心;(6)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2.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的最高级认知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求异性、综合性为特征
21、的心智活动。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重组思维高度结合的结果。高品质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点。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心智基础和能力基础,它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开辟实践活动的新领域。(1)能够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发散性思考,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2)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将多种思路和各种信息梳理聚焦,进行系统分析与推理,以求得有效的解决方案;(3)能根据需要,把已有的几种事物(或者其部分)进行重组整合,生成新的、具有更优功能效果的新事物。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3.3.创新实践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指个体参与并投入旨在产
22、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成果的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包含澄清目标或表征问题、搜集信息或资源、付诸实践(创意产生或问题解决)等环节。众多研究表明,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工作场景中的成年人,对创新实践的投入程度越高,最后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水平就越高。有关团队层面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一个团队整体的创新实践投入程度会显著提升这个团队的创造力水平。(1)从多个角度对目标进行澄清和分解,或者对问题进行识别和表征;(2)围绕目标或问题,能搜集不同来源的信息或资源;(3)付诸行动,通过引入新的思路和方法,或者对已有解决方案进行重组,以产生创意或解决问题;(4)选择特定主题,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形成作品等各种形式的成果。与该要素
23、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综上所述,创新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创新人格侧重于情意因素;创新思维侧重于内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创新实践侧重于外显的行为投入。创新素养需要这三个要素的协同作用,是创新人格、思维特质和实践行为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CommunicationD沟通素养沟通素养沟通作为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基于双方有效的互动,也就是说作为信息发出者,要具备有效的组织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而作为信息接收者,要有理解和解释信息的能力;沟通又是一个传递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心理和社会过程,一方面受到沟通者的个性、能力、动机与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沟
24、通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背景的影响。一个具有良好沟通素养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交流信息、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并能够对沟通对象抱有同理心。该素养包括同理心、倾听理解和有效表达三个要素。1.1.同理心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是指能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了解他人感受、预测他人行为的社会洞察能力。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同理心是人与人交往沟通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更是促成有效沟通的基石。在沟通中具备同理心,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有利于改善和增进双方的关系,进
25、而达成沟通目标。当今世界,人们生活的相互关联前所未有,多元文化并存,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拥有各自独特的价值体系,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所做的价值判断可能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也因而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同理心对于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也变得尤为重要。(1)能尊重沟通对象的人格、价值观及社会文化背景;(2)能依据对象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调整沟通行为;(3)能感知、理解和把握沟通对象的感受、情绪和情感;(4)能从对方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2.2.倾听理解倾听理解倾听理解指能够正确理解沟通对象以语言、
26、文字及其他多种形式传递的信息,以及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本研究中倾听理解包括积极倾听和深度阅读的能力。积极倾听与消极倾听或被动倾听相对,指在听的过程中,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对听到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深度阅读是指在特定的沟通情境中,对相关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推论、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倾听理解是达成良好沟通的基础,是实现有效表达的前提。此外,身处信息化时代,人们面临着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挑战,对信息的深度分析和反思成为现代人的必备能力。(1)具有良好的倾听技能,让沟通对象感受到尊重和关注;(2)理解沟通对象所表达的内容和观点,体会其意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3)对信息
27、的来源、观点的可信度、论证的充分性等进行反思与评价;(4)监控自己的理解,当遇到理解障碍时选择适当时机让对方进行澄清;(5)避免做出没有根据的假设。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3.3.有效表达有效表达有效表达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以达到沟通的目的。“有效”是强调表达的有效性和适当性,指向沟通预期的目标。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其中非语言表达是指通过与语言无关的途径所表达的信息,包括身体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交流以及副语言等;语言表达则包括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信
28、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形式、手段、载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沟通在生产生活中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借助信息技术对所想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观点进行多样化呈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流媒体、自媒体等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极大地丰富了表达形式,激发了公众表达的欲望,跨时空的沟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语言流畅、条理清晰;(2)善用多种形式或手段表情达意,符合相关语境;(3)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表达;(4)对表达过程和效果以及情绪情感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调节;(5)表达的内容合乎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综上所述,本研
29、究对沟通素养的内涵界定立足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对每个公民素质的要求,从同理心、倾听理解和有效表达三个要素进行系统阐释,既兼顾了认知层面,又兼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三者相辅相成,其中同理心是倾听理解和有效表达的基础和保障,倾听理解又是有效表达的前提。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实现沟通目标。CollaborationE合作素养合作素养合作是个体在认同团队或组织共同愿景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承担分内职责,并本着互尊互利的原则、通过与团队不同成员间的平等协商,灵活地作出妥协、解决争议,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一个具有合作素养的个体,能够主动与他人或群体有效配合、协同行动,实现共同目标。该素养又可进一步具
30、体化为愿景认同、责任分担、协商共赢三个要素。1.1.愿景认同愿景认同愿景认同即个体认同团队或组织的目标、使命以及核心价值取向,并使之内化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和信念。团队的目标、使命、核心价值取向和未来蓝图有机融合并被成员所认可后,便形成了团队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为团队的发展提供方向,也是其凝心聚力的重要基础。个体只有实现了对共同愿景的认同,并使之内化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和信念时,才能进一步激发出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研究也表明,在团队层面,个体的亲社会动机,即帮助和贡献他人的欲望,能够有效提升团队的产出质量。(1)具有较强的组建或融入团队的动机;(2)参与建立团队目标及价值观
31、;(3)学习并理解团队目标、使命及价值观;(4)在共同愿景下积极思考个人定位和目标;(5)监控并不断调适个人目标与团队愿景的一致性。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2.2.责任分担责任分担责任分担是指个体积极主动承担分内职责,并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以较强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个体都按照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工作目标,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才能有效推动团队目标的最终实现。未来社会的发展,更加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合理分工、勇于担当、有效合作,方能解决复杂的甚至是不可预知的问题。只有分工没有承担,仅认同愿景但不身体力行,合
32、作就不可能达成。(1)目标分解,角色定位;(2)制定具体工作方案;(3)遵守规则、尽职尽责;(4)对行为过程进行有效监控;(5)评估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3.3.协商共赢协商共赢协商共赢即个体运用沟通技能,本着互尊互利、平等协商的原则,与相关成员展开对话,并适时、灵活地作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有效推进团队进程,实现共同目标。在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分歧、争议,甚至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既要尊重对方的利益诉求与关切,适时作出必要妥协;又要恰当表达个人观点或诉求,坚持有利于目标达成的合理主张;从而寻求共赢或多赢
33、的结果,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平等协商的过程是有序合作的前提,作出妥协的意愿和努力是高效合作的粘合剂,坚持合理主张则是保障合作沿正确方向发展的保障。(1)站在团队或对方立场考虑问题;(2)有效协调资源与行动;(3)合理表达个人观点或诉求;(4)对出现的分歧与争议进行有效协商;(5)必要时作出妥协或让步;(6)监控、反馈成员角色与团队组织形式。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与该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于合作素养的内涵界定,既包括能力层面的描述,即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个体能够展示出的能力和技能,也涵盖态度和价值层面的引导。三要素的界定中有效融合了平等与尊重、责任与担当、妥协与共赢等合
34、作的理念和态度,这些也恰恰是合作素养的精髓。在这三个要素中,愿景认同指向动机,责任分担侧重行为,协商共赢既是手段也是结果。只有个体从动机层面认同了共同愿景,才能有效管理并协调个人行为,承担责任;在出现争议的情况下,本着共赢的目的,平等协商,适度妥协,合理解决争议,有效协调资源与行动,实现团队目标。三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合作能力的有机整体。3PART THREE突破与特色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中国特色提出了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素养,突出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使其成为中国学生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脊梁。1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发展学生道德规范、思
35、想品格、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我们认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核心,具有价值引导作用;各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在研究和问卷征询意见过程中,得到各界人士的积极肯定和大力支持。各素养的内涵阐释,既反映认知要求,又体现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既反映结果目标,更突出过程目标。3各素养关键要素的提炼和行为表现的描述,为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由教育理念走向教育实践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开展核心素养测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本研究与已有成果相比,取得了以下突破: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中国特色。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团队合作四方面素养已为国际社会普
36、遍共识;报告中关于文化理解与传承的阐述,虽然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但其讨论问题的视角、框架、内涵阐释于世界各国、各民族都适用。我们期待,依托北师大的学术平台,借助P21的全球合作网络和SKT的企业实践,共同将本研究成果推向国际,为全球核心素养教育提供一份“中国方案”。/本文选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为全球核心素养研究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核心素养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始终关注基础教育国际发展趋势并积极参与相关研究。继2016年受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组织(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
37、ducation,WISE)委托,完成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国际进展报告之后,我们进一步通过国际合作深化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研究,成功研制并发布这份报告,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该报告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并将其置于核心素养的统领位置,其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与思考是个体身份认同的基础,是每个人融入社会、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源泉;同时,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可以引导中国学生在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的时候,始终拥有一颗中国心。第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能够以
38、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这样的人在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会更具有竞争力,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也更有优势。第三,任何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于个体形成良好的道德准则、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理解与传承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凝聚人心、共筑精神家园的基石。结语EPILOGUE 报告在系统阐述五大素养的内涵、要素与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明确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五大素养之间的关系。五大素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它们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紧密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素养的内涵阐释,既反映认知要求,又体现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既反映结果
39、目标,更突出过程目标。各素养关键要素的提炼和行为表现的描述,既全面吸纳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又融入了研究团队扎实的研究积累和深入的系统思考,使得这些素养更加具体、更为清晰,为核心素养的“学”“教”“评”提供了一套重要的指导框架,使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由教育理念走向教育实践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中国特色,具有极强的国际传播潜力。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团队合作四方面素养已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报告中关于文化理解与传承的阐述,虽然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但其讨论问题的视角、框架、内涵适用于世界各国、各民族。该报告为全球核心素养研究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期待该报告的发布能够进一步激发并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语EPILOGUE/刘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THANK YOU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