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三、教学反思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 TFCF 学校 姓名TFCF学科数学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口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口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教学主题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对象一年级 1 班学情分析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2、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 5 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内容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 5 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演示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
3、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认识“”号,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 5 以内的加法。3.通过学生操作、演示、表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4.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学习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教学过程一、复习1.引导学生从 1 数到 5,再从 5 数到 1。2.出示数字,读数。3.按顺序填数()3()5。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
4、,感知加法的含义(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1 名同学与 2 名同学走到一起,把 1 只红纸鹤与 2 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说明:1 名同学与 2 名同学走到一起把 1 只红纸鹤和 2 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2.学习加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 1 和 2。(2)教师说明:把 1 和 2 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
5、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3。(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 1 和 2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5)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设计说明: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3.发散联想(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 1+2=3 来表示的加法事例。(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有 2 只蓝纸鹤,有 1 只红纸鹤,合起来是 3 只纸鹤,2+1=3。有 2 个小朋友,又来了 1 个小朋友,合起来是 3 个小朋友,2+1=3。有 2 个男
6、同学,1 个女同学,一共有 3 个同学,2+1=3。有 1 个女同学,2 个男同学,一共有 3 个同学,1+2=3。设计说明:通过观察得出 1+2=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联想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1)做一做的左图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学生操作表述含义。(2)做一做的右图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 5 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操作。汇报交流4+1、1+4、3+2、2+3、1+3、3+1.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边摆边说学生独立操作从
7、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打开教科书 24 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3.看算式摆一摆。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 2 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设计说明: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反思一、满意之处1、知识的铺垫,加强旧知识的复习和训练,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2、讲授
8、新课,更改教学例题,通过直观演示和做手势口述,使学生直观感知把两个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的加法含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学习加号,生动有趣,便于学生记忆。从老师自己的生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创造了独立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3、课堂练习安排了看图摆一摆、看图说算式、口算、提高题等四个不同形式的练习,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体现练习的坡度,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要求,注意了练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
9、处。二、不足之处1、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使用连贯、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没有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没有激情。教学气氛是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人际氛围,他以精神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变化。教师只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课堂纪律良好,课堂气氛庄重,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情绪稳定,同时情绪饱满,状态良好,自信心强,求知欲旺,学习投入,讨论问题畅所欲言。在本堂课中,只有小部分学生一直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回答,而这部分人又相对集中在左边两组,其余
10、组,特别是距离屏幕较远的第一组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举手。主要是我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发散联想太急、太快。我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例题后直接要他们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显得如坐云雾了。如果此处放在习题后再说,学生通过了充分的习题练习,他们在对加法的认知,语言的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再让他们发散联想,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失败的原因是我对学生预设不够。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在主体的地
11、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要求我们继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学习,多思考,让自己过去的经验成为进一步探索的出发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评价等级优秀 口合格口不合格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