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易红霞,来自江西省萍乡中学。我今天说课的主题 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我会从五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方法, 说过程,说反思。 说教材本节内容处在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的最后一节, 是运用平衡的 一般原理来解释沉淀溶解平衡, 同时也是通过沉淀的溶解平衡的学习概括出研究平衡问题的 一般规律。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本节内容,第一课时为初探溶解平衡,第二课时为探究沉淀 溶解平衡的应用,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描述和理解移动原理,会写溶度积的表达式。各种探究活动
2、中进一 步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多管齐下,多种方法并用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难溶物“难溶” 到“溶”的转化理解,深化了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通过与生产生 活的关联,学以致用。 说学情新课程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 学习新课前, 学生已经有以下四方面 的知识经验,却未知其本质。我认为只有揭示过程本质,才能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形成较好 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所以我将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本质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而将难 点放在了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 以及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的探究和概念的形成。 为了突破重点、 难点我采用了导学案,小组讨论、类比分析和实验探究等方法,学生通过预习、讨
3、论、理论 分析和实验探究等辅助学习。理论课,学生都觉得难度大,所以整节课我采用了先行组织者 的教学策略和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通过不断地创设一些实验情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 联系,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下面我将对我的教学流程做个简单介绍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情景导入新 课、探究易溶物的溶解平衡、探究难溶物的溶解性、探究沉淀溶解平衡以及课堂反馈。 (一)情景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首先播放了一则晶体成长的视频, 并请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 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激发了原有的认知结构,唤起了关于物质结晶方面的知识记忆,为 学习新知架起了自然过渡的桥梁。 接着我
4、再设问: 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让饱和溶液析出晶 体呢?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探究易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个演示实验: 在恒温密闭的环境下, 外表不规则的胆矾晶体放在饱和 CuSO4 溶液中提醒学生注意胆矾晶体外观的变化,思考胆矾的质量会变吗?并分析产生 这种变化的原因。学生由胆矾外观会变而质量不变可以得出胆矾在饱和 CuSO4 溶液中存在 一个溶解和结晶的动态过程的结论。 那别的物质会有这个性质吗?接下来由学生完成第一个 探究实验:往饱和 NaCl 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实验完成后请学生分析其原因,其它同学提出 质疑和补充。学生由前面 CuSO4 溶解和结晶的动态过
5、程,再由这个实验现象联想到平衡的 移动,可以得出 NaCl 在饱和 NaCl 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和结晶的动态过程的结论。这时我适 时抛出第二个问题:据此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可以使饱和 NaCl 溶液析出晶体呢?通过这个 问题的设置,加深学生对移动原理的理解。然后由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 意溶解平衡和电离的区别。接着我再问到:易溶物存在溶解平衡,那难溶物呢?引发学生进 行概念的类比迁移。 (三)探究难溶物的溶解性 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动画,通过这个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水垢的成分有哪些?他们真的不溶吗?通过这个问题, 让学生产生对水垢 中 Mg(O
6、H)2,CaCO3“不溶”的思考,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接下来由学 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 Mg(OH)2 的溶解性。选取最优方案作为小组实验。这是评选出来的最 佳方案。利用镁条与水加热反应制备 Mg(OH)2 溶液,再往其中滴入酚酞,观察其是否变红。 实验完成后,我给出相应资料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进行总结和归纳,完成对物质“难溶”到 “溶”的转化理解。为下面研究沉淀溶解平衡打下了至关重要的知识基础。 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第二个问题: 钙离子真的全部沉淀了吗?生成沉淀是离子反应 的条件之一,那么,这些离子又是否全部沉淀了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对 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论分析阶段
7、。 学生根据难溶物实质也能溶解以及易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 存在溶解,结晶平衡,可以类比迁移到难溶物也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初步建立起了对沉淀 溶解平衡的感性认识。接下来进入到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探究阶段。 (四)分组探究沉淀溶解平衡 这里我并没有选用课本上的案例Ag+与 Cl-反应生成 AgCl 沉淀。而是改为了请学生设计 实验方案证明 Ag+与 SCN-反应能否进行到底, 以及 AgSCN 是否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这是学生 设计的实验过程。取过量稀 AgNO3 溶液,向其中滴入少量 KSCN,生成白色沉淀,向其中滴 入 Fe(NO3)3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SCN-有残留,向红色溶液中继续滴加
8、浓 AgNO3 溶液,红 色褪去,说明平衡发生移动。从而得出 AgSCN 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的结论。之所以这样改进, 一、是因为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AgSCN 虽然不常见,但是并不影响他 们理解复分解反应生成 AgSCN 白色沉淀的事实。二、SCN-能让学生很快的想到可以用 Fe3+ 来检验 SCN-是否有残留,并且这个实验灵敏度高,现象非常明显,作为小组实验更能达到 预期效果。尤为值得高兴的是:实验后有个学生提出:滴加 AgNO3 溶液本身就改变了溶液体 积,也就改变了 Fe(SCN)3 的浓度,颜色变化是理所当然,并不一定是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 结果。 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一致
9、认为可以补做一个对照实验。 既向原来红色溶液中滴加等体 积的水做以对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过程。 最终由学生写出 AgSCN 溶解平衡的表达 式, 归纳其特点, 并讨论交流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常数 KSP 的表示方法。 教师作相应的补充。 至此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均得以突破。 最后我设计了如下课堂反馈沉淀溶解平衡的简单应用:第一个问题正好与前面播的 动画相照应, 得了结石怎么办?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工业废水的处理。 引导学生利用平衡原理 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化学社会价值的拓展。课后我布置了如下研究性学习。 细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我利用学生对难溶物其实也能溶解, 以及生成沉淀的反应不能完全 沉淀的认知冲突,通过创设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冲突得以解决,主动建构新知,再以实验 为载体, 让学生经过科学推理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建构观念。 将微观粒子之间的 解离合结合通过宏观现象表现出来,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微粒观,转化观的思想。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我认为只有理解过程的本质, 学生才能基于一般原理解决多 样化的具体问题,从而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科学方法。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所有内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