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稳态的概念: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成分都保持相对稳定,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只有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机体才可能生存。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并不是一种凝固状态,而是各种物质在不停地转换中达到平衡的状态,即动态平衡。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将内环境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及调节过程称为稳态。2、反馈的概念:机体在实现反射过程中。不仅有反射中枢不断向效应器传出信息,以触发,控制效应器的活动,而且效应器也不断有信息送回到反射中枢,以便反射中枢根据效应器的具体情况不断纠正和调整它对效应器的影响。由效应器回输到反射中枢这种信息,称为反馈信息,回输过程称为反馈。3、新陈代谢概
2、念:生物体是在不断的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体不断的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4、 肌电图的概念:肌肉活动时总是兴奋发生在前,收缩出现在后。如果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放大,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5、 肌纤维类型的概念: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区分是依据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特征,对其性质进行判别的过程。6、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7、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呼气,分别测量第1、2、3秒
3、末呼出气体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1、2、3秒的时间肺活量。8、肺通气量的概念(一) 每分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也称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二) 最大通气量 在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最大通气量或最大随意通气量。(三) 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能实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9、通气血流比值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泡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值。肺内气体要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除有足够的肺泡通气量和肺泡血流量外,还要求这两者的比例适当。10、体液的概
4、念 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体液。1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房和心室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12、心率的概念心率是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13、心电图的概念心脏的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映到身体表面,将电极放置在体表的一定部位所记录出来的心电变化图形,称为心电图。14、每博输出量的概念心室每次搏动泵出的血量称为每博输出量。15、每分输出量的概念每分钟从左右心室泵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16、动脉血压的概念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而波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他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其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
5、缩压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17、动脉脉搏的概念在每个心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在浅表的动脉管壁上可以扪到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18、微循环的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9、需氧量的概念需氧量是指人体为维持某钟生理活动所需的氧量。20、吸氧量的概念在肺换气的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吸氧量。21、最大吸氧量 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与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吸氧量,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最大吸氧量反映机体氧运输系统的工作能力,是评价人体有氧
6、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2、乳酸阈的概念人体在渐增负荷中,血乳酸浓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23、通气阈的概念在递增负荷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无氧阈,称为“通气阈”。24、消化的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25、吸收的概念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及水、矿物质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26、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而且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的影响。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应在清晨、空腹、静卧及清醒状
7、态下进行,而且室温要保持在1825之间。27、 眼震颤: 当头部空间前倾30围绕身体的垂直轴向左侧开始旋转时,因内淋巴的惯性滞后移位,使左侧壶腹嵴的毛细胞受到刺激,而右侧却相反,此时出现两侧眼球先缓慢向右侧移动,这一过程为慢动相,当眼球移动到右眼角而不能继续右移时,两眼球又突然快速返回眼裂正中,称此过程为快动向。接着又出现新的慢动向和快动向。这种多次的往返眼动现象称为眼震颤。当继续匀速旋转时,因内淋巴的惯性滞后作用消失,眼球居于正中而不发生震颤现象。28、 肌紧张: 进行直线变速运动或旋转变速运动时,刺激囊斑和壶腹嵴,反射地调节颈和四肢肌紧张,以维持姿势的平衡,这些由前庭迷路感受器所引起的肌紧
8、张反射性变化,称为迷路紧张反射。29、肌梭的概念 肌梭成梭形,两端细小而中间膨大,外包一层结缔组织膜,肌梭位于肌纤维之间与肌纤维平行排列。它是由一些特殊的肌纤维、神经末梢和包囊组成的。30、腱器的概念 腱梭或称腱器官,是位于肌腱、肌腹与肌腱连接处或腱鞘内的一种张力感受器,由包被在结缔组织囊中的一些胶原纤维束与缠绕与胶原束之间的感觉神经末梢组成。31、 锥体系: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是大脑皮质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和保持运动协调性的通道。32、 椎体外系: 在锥体系外,大脑皮质调节身体运动的下行传到通路,主要调节肌紧张,维持一定的姿势和完成肌群之间的协调活动。 33、内分泌系统的概念
9、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34、激素的概念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它充当着信息传递着。35、 梅脱: 机体的耗氧量与身体活动时间的能耗量呈正比,静息状态下耗氧量绝对值约为250ml,相对值约为3.5ml.min-1,这一安静状态下的值称为1梅脱。36、 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特别适应于作为平时的健身活动或很少活动者的有氧能力的评定,因台阶实验运动强度不大,不会造成大的危害,特别适合老年人。台阶实验中,台阶高度,男子40cm、女子33cm,上下台阶22.5次.min-1.运动5min,运动后测定心率
10、和体重。37、 力量;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38、 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39、 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清醒,空腹,静卧时的心率。40、 高原训练:着眼于提高训练难度,给予机体更强烈的刺激,以调动人体的最大潜力。高原训练就是基于这种设想逐渐开展起来的一种训练。41、 衰老:衰老是人体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机体出现的一系列生理机能和形态方面的退行性变化。4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43、 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44、 运动处方:
11、是指根据参加健身活动者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频率与注意事项,它与临床医生开方取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点是,一个是用药作为治疗手段,另一个是用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措施。运动处方是体育活动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45、 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运动练习时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此称为进入工作状态。46、 内环境: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在大气环境中,但体内多数细胞并不直接和大气接触,而是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这就是内环境。47、 高原习服(适应):高原的低氧环境会给人体,特别是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带来不利影响,但对高原居民
12、不会有特殊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身体对缺氧产生了适应,或称高原习服。48、 高原训练: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强化训练。49、 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进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50、 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人体将循环血量中更多的份额分配到活动的肌肉,同时暂时减少运动时活动相对少的区域的血量,这种移缓济急的现象称为血液的重新分配。51、 相对力量: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52、 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5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或速度,或肌肉单位时间所作的功,它与运动时间的乘积构成运动负荷54、PWC170:运动中心率达到每分钟170次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身体所做的功55、 可兴奋细胞:神经、肌肉、腺体三种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反应,因此被称作可兴奋细胞或可兴奋组织.56、 肾糖阈: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为肾糖阈。57、激素的半衰期:激素的活性在血液中消失一半的时间为半衰期。8 / 8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