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适用范围12.编制依据13.总体要求、目标14.职责分工25.事故隐患排查方法26.事故隐患排查标准27.事故隐患治理原则与程序28.事故隐患等级划分39.事故隐患治理措施310.事故隐患治理效果验证41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记录481.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编制依据本制度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主要依据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施行);(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2008年2月1日施行);(3)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2、4)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0号,省政府令第303号修正);(5)市安全生产条例(2010年1月1日起施行);(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2883-2016);(7)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3.总体要求、目标 3.1总体要求。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最大限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3.2总体目标。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3.3排查方式。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3、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4.职责分工按照专业特点、区域特点、职能层级等进行职责分工。5.事故隐患排查方法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的内容,隐患排查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安全检查或安全巡视,隐患排查必须做到有组织体系、有排查标准、有排查记录、有排查整改方案、有整改效果验证等“五有”要求,二者互为补充。具体工作由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实施。6.事故隐患排查标准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与要求编制不同专业、不同检查层级的隐患排查标准,隐患排查标准应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逐一制定。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工艺
4、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6.1按照专业,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工艺安全检查表、设备安全检查表、电气安全检查表、防火防爆安全检查表、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查表、消防安全检查表、安全连锁与功能、作业行为、职业健康防护安全检查表等。6.2按照检查层级,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公司级安全检查表、车间级安全检查表、班组级安全检查表等。6.3按照时间,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季节性安全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日常检查表等。事故隐患排查频次依据风险点的风险程度制定,共分为四个等级的排查频次。其中,一级和二级风险点的排查频次为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方式为专项检查,也可与公司级全面安全检查相结合;三级风
5、险点的排查频次为每周一次,与车间级常规性安全检查相结合;四级风险点的排查频次为每日一次,与正常的日检和点检工作结合。岗位作业员工应该每次上岗前对所在岗位的风险点进行必要的岗前检查,如发现隐患及时向上级汇报。7.事故隐患治理原则与程序单位对事故隐患分级治理,按照班组级、车间级及公司级三个级别。不同层级负责的隐患治理由治理所需的资源配置、权限、管理及技术能力等因素来确定。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风险点,分别由不同等级的责任部门负责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验收工作,具体安排如下:一级和二级风险点隐患排查由公司综合办负责排查和整改验收;三级风险点隐患排查由车间安全员负责排查和验收,具体整改工作由车间主任具体实施;
6、四级风险点隐患排查由车间安全员排查和验收,具体整改工作由岗位当班班长具体实施。每一级均应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台账,对隐患清单、隐患治理过程以及隐患治理效果验证均应保持完整记录。8.事故隐患等级划分按照隐患的危险程度,参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可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两个等级。其中:一般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小,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很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违反法
7、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9.事故隐患治理措施单位各部门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
8、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治理完成后,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10.事故隐患治理效果验证隐患排查治理应符合“闭环管理”,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跟踪,按照隐患等级明确效果验证责任部门和验证程序要求。对已按照要求整改的隐患及时销号,对未按期和按要求整改的隐患应督促整改并实施考核。1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记录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档案,建立健全各类隐患排查与治理记录。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附件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框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